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由脑血管病所致的痴呆叫血管性痴呆.脑血管病包括脑梗塞、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脑血管疾病最常见的病因是动脉硬化,较少见的有血液病.胶原病、血管畸形等.临床常见的血管性痴呆类型有多发梗性痴呆(MlD)、单发梗性痴呆、出血性痴呆、伴痴呆的小血管疾病、脑低灌注状态引起的痴呆等.VD的治疗主要包括改善认知功能、认知康复和伴随症状的治疗,对VD常见的抑郁状态和睡眠障碍需要对症处理.具体药物治疗应按照老年期痴呆防治指南进行[6].血管性痴呆的治疗包括治疗原发性脑血管疾病和脑功能恢复两方面.本文现将血管性痴呆的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血管性痴呆是指各种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它和阿尔茨海默病同是老年人发生痴呆的常见原因。血管性痴呆的患病率各国不完全一致,在欧美国家,血管性痴呆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第2位最常见的痴呆,在亚洲及许多发展中国家,血管性痴呆则较阿尔茨海默病常见。  相似文献   

3.
血管性痴呆(VD)是脑血管疾病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临床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血管性痴呆(VD)在欧洲和北美,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VD)是脑血管疾病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临床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血管性痴呆(VD)在欧洲和北美,阿尔茨海默病(AD)与VD的病例数之比约为2:1,  相似文献   

4.
血管性痴呆(VD)是各种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智能损伤综合征的总称,是痴呆的常见类型之一,占全部痴呆的1/4~1/3.国外资料报道VD是迄今为止唯一可以防治的痴呆).  相似文献   

5.
浅析血管性老年性痴呆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痴呆以血管性痴呆(VD)和阿耳茨海默病(AD)最为常见。由于脑血管障碍所引起的以痴呆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疾病,就称之为血管性痴呆(Vascluardementia,VD)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年龄的增长,VD的患病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血管性痴呆是指因脑血管疾病所致的智能及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在亚洲国家多数的统计资料认为,血管性痴呆的发病率占所有痴呆发病的第一位,因此研究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及早期诊断具有很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老年性痴呆患者脑血流量的TCD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痴呆是由于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和持续性智能障碍综合征.智能损害包括不同程度的记忆、语言、视空间功能、人格异常及认知(概括、计算、判断、综合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降低,患者常伴有行为和情感的异常.这些功能障碍导致病人日常生活、社会交往和工作能力的明显减退.本文重点讨论血管性痴呆.血管性痴呆是因脑血管疾病所致的智能及认知功能障碍临床综合征.  相似文献   

8.
阿尔茨海默氏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又称老年性痴呆,是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是痴呆最常见的病因,据统计,在老龄人口中,占痴呆人数的50%~60%[1].主要病理基础是大脑萎缩,主要病理特点是老年斑,神经纤维缠结和广泛的海马神经元缺失.在临床上,以近记忆功能障碍为早期及突出表现,包括语言、记忆、认知、推理、内省力、定向力、判断等多种功能障碍,进而影响日常生活能力、工作及社交能力[2].老年痴呆现代医学将其分成阿尔茨海默氏病、血管性痴呆、混合性痴呆及其他痴呆.其中最为常见的两种类型是阿尔茨海默氏病和血管性痴呆[3].阿尔茨海默病发病隐匿,我们应积极发现疾病,阻止病情的发展.现就有关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最新研究进展及治疗策略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朱建忠 《当代医学》2012,18(22):100-101
目的 观察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血管性痴呆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血管性痴呆认知功能障碍67例,用瑞文测验联合型(CRT)及临床记忆量表(CMS)评定认知障碍程度,评定分析其与同期未应用小脑顶核电刺激的对照组之间的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 血管性痴呆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采用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后CRT及CMS评分均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 小脑顶核电刺激对血管性痴呆认知功能障碍改善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痴呆是由于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和持续性智能障碍综合征.痴呆是老年人常见的病症,引起痴呆的病因很多.西方国家以Alzheimer型老年痴呆(AD)多见,而东方国家则以脑血管性痴呆(VD)发病率高.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和脑卒中发病率的升高,血管性痴呆的发病率亦有所增高.血管性痴呆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而且增加了社会和家庭的经济负担,血管性痴呆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重点公共卫生问题.在血管性痴呆中,以多发梗塞性痴呆(MID)发病率最高,且有不断增高的趋势.对于本病的深入研究,业已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11.
李新明 《重庆医学》2011,40(4):390-392
由于对脑卒中后神经功能损伤、血管性痴呆、肌萎缩侧索硬化等疾病尚缺乏确实有效的治疗措施,因此预防已知的脑血管疾病、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肌萎缩侧索硬化(c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的危险因素显得尤为重要.脑血管病、血管性痴呆、肌萎缩侧索硬化的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升高非常常见.  相似文献   

12.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指由于脑血管疾病或心血管病变导致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为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早期可表现为近记忆力减退,时间和地点定向功能障碍,人格改变、行为异常等精神障碍;随着病情的进展,智能缺损更加明显,直至出现严重的痴呆状态.在亚洲及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中风的发病率较高.VD成为最常见的痴呆类型[1],亦是老龄化社会主要致残和致死疾病之一,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本研究应用多奈哌齐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患者,观察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血管性痴呆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志萍  甘枚 《医学综述》2003,9(1):44-45
血管性痴呆 (vasculardementia ,VD)是指各种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 ,它和Alzheimer病 (AD)是老年人发生痴呆的常见病因。VD的患病率各国不完全一致 ,在欧洲及美国 ,VD是仅次于AD的第二位最常见的痴呆 ,在亚洲及许多发展中国家 ,VD则较Alzhei mer型痴呆常见。随着社会的老龄化 ,老年痴呆患者也将随之增多 ,痴呆问题将愈受人们关注。VD的基础疾病是脑血管疾病 ,在药物疗法的研究和自然病程中显示出可逆的一面 ,因而疗效较AD要好一些。缺血性损害被认为…  相似文献   

14.
痴呆(dementia)是指在意识清醒状态下,出现的已获得的职业和社会活动技能减退和障碍,认知功能下降,记忆减退和丧失,视空间功能损害,定向力、计算力、判断力等丧失,并相继出现人格、情感和行为改变等障碍,且呈进行性加重过程.尤其是老年期痴呆患病率增高,并给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病残安全问题和经济负担.以阿尔兹海默病性痴呆(AD)和血管性痴呆(VaD)最为常见,多发梗死性痴呆则是血管性痴呆中发病率最高的一个类型.笔者近期观察针刺治疗多发梗死性痴呆1例,颇有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比较帕金森病合并痴呆患者与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及情绪变化。方法:收集帕金森合并痴呆患者资料33例,以及血管性痴呆患者31例;观察分析帕金森合并痴呆组患者与血管性痴呆组患者Mo CA评分,SDS及SAS评分。结果:帕金森合并痴呆患者空间执行能力及定向能力均显著低于血管性痴呆组,而命名能力,语言能力及注意力均显著高于血管性痴呆组(P<0.05),抽象能力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帕金森合并痴呆组患者的SAS及SDS评分均显著低于血管性痴呆患者(P<0.05)。结论:帕金森痴呆患者认知能力及情绪状况不同于血管性痴呆,此结果可以进一步帮助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血管性痴呆是指因脑血管病变导致的智能及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我国血管性痴呆的发病率约为3%.在所有脑血管病患者中,血管性痴呆患者约占26%.临床实践证实,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和脑缺血缺氧等疾病均可导致脑血管性痴呆,高龄、吸烟、有老年痴呆病家族史、复发性卒中史及患有低血压的人也易患此病.  相似文献   

17.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指由于脑血管病引起的智能障碍,其中以缺血性脑血管病引起者最为多见,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记忆、思维、判断力障碍。血管性痴呆和老年性痴呆Alzheimer型(Senile Dementia of the Alzheirner type,SDAT)是老年人痴呆最常见的两种类型,两者可以单独存在,有时亦可并存或先后发生。  相似文献   

18.
窦云龙  高晓平 《安徽医学》2012,33(11):1581-1583
<正>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脑血管疾病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临床综合征,我国VD的患病率仅次于阿尔兹海默病,是痴呆的第2位常见病因。VD患者的认知功能呈进行性下降,一般以记忆功能的缺损最为常见,严重侵蚀着老年人的正常生活。但VD的病因较明确,是至今唯一可防治的痴呆类型。  相似文献   

19.
步长脑心通防治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婧婧  闫福岭 《现代医学》2010,38(3):320-323
血管性痴呆是我国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常见病因之一,是可以进行有效防治的痴呆,其确切的病理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对血管性痴呆的治疗尚无统一的确切治疗方案,但已有不少临床试验证明步长脑心通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有明确疗效.本文对血管性痴呆进行了简要介绍,并综述了近年来步长脑心通对血管性痴呆临床研究的进展,初步探讨步长脑心通治疗血管性痴呆可能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20.
<正>血管性痴呆属于高发于60岁以上老年人群的疾病类型,临床症状主要是以执行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为主。对于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会造成严重影响,在严重时患者还会丧失自我生活能力,从而为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严重负面影响[1]。当前临床中认为血管性痴呆的发病因素非常多,其中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年龄以及血管性因素影响比较突出,但是对于血管性痴呆的发病机制并无准确定论。对此,探讨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具备一定医学价值。1 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