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儒家思想与现代化的文化动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思想与现代化的文化动因杨玉珍法国社会学家麦斯·韦伯在其《基督教伦理学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通过辨析基督新教义与资本主义精神的“内在整合”,首先提出了传统文化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但其另一著作《中国人的宗教》,却判定“儒家伦理无法开出现代工业化格...  相似文献   

2.
<正> 近一个时期以来,对于文化重建呼声最响的新儒家学说,坚持认为由于近代西方价值观念的不断侵蚀和磨合,传统文化早已不能维持它的原来面目,主张儒家文化变迁应朝着最合理的方向发展,即实现儒家传统观念与价值的转化,并a自以为找到了能够实现这种转化的依据,即把儒家文化的传统主题“内圣外王”论,给予全新的诠释。他们认为内圣外王涵蕴着儒家精神的真谛,试图通过对儒家人文主义和道德理想主义的重新取向,把“仁”和“道”的思想精粹从儒家文化中剥离出来,赋予个人价值选择和道德自主的新含义,以期待“老内圣”开出“新外王”。  相似文献   

3.
严歌苓小说中的女性大都具有儒家文化与基督教文化交融的性格特点,也就是既具有传统儒家文化里中国女性温柔、顺从、忍耐的特性,也具有基督式的牺牲、宽恕和博爱精神,而且这两种性格特点是完全“融合于血液里”、难分彼此的.这一特征在她的《少女小渔》、《扶桑》、《金陵十三钗》几部小说中有非常突出的表现,使得她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内涵更为丰富、复杂,也更为动人.严歌苓小说中女性人物身上所表现的单纯、善良及美好人性,对于人们反思当下社会中堕落、阴暗、污浊的人性很有现实参照性;她塑造这些人物所采用的儒家文化与基督教文化互补共融的思维方式,对于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发展也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儒家文化是中国封建时代的产物,在传统文化中居于主干地位。随着封建社会的没落,社会发展的趋势必然会朝近现代人向转型。对此儒家文化能否适应和如何适应这一形势的发展,在我国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另外儒家文化虽发源于中国,但对日本、朝鲜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却有着相当广泛的影响。对此儒家文化在它们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会起到什么作用,亦为当前学术界所关注。由于实现现代化虽是各国的普遍要求,但国情不同,要实现的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此中亦有差别。本文想就上述问题,谈点个人看法,以供讨论。  相似文献   

5.
杨晓伟 《东岳论丛》2006,27(5):163-165
在我们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过程中,儒家的重教崇学传统能够提供一些有益的资源。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观点,打破了“学在官府”的文化垄断状态,使普通人得到了学习的权利;儒家“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激励着人们努力求学;儒家教育的目的在于教人“做人”,挺立德性主体,这对于消解工具理性之流弊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继承经典马克思主义传统 ,主张变革社会制度结构 ,以避免资本主义现代化过程中所产生的现代社会的种种弊端。他晚年对中国现代化的探索 ,是一种对资本主义现代化和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反思与批判的现代社会理论 ,也是一种对儒学传统的“礼”、“仁”和“内圣外王”的反思与批判 ,主张重建以“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精神”为核心的内在的文化心理结构的现代社会理论  相似文献   

7.
罗辉 《理论界》2008,(9):148-149
儒家现代化的过程既充满了反抗,也在不断地调适、整合和重建。儒家现代化的总体架构是“体用论”(“中体西用”);儒家现代化的过程是不断反思自身传统、吸收异域文化、并体现“时代精神”的过程。经过重建后的中国现代性文化将是接续中国民族文化传统的、整合异域现代文化精华的、体现中国特色的现代化语境的新融构。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国际学人从对韦伯(Max Weher)关于“新教伦理与资本义精神”的理论探讨中,把中国儒家文化传统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正式提到了国际学研究的议程,“儒家伦理与工业东亚的现代化”已成为当前海内外中国文化研究的热门课题。新加坡可说是当今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在政府领导下有组织、有计划地向全社会推行儒家伦  相似文献   

9.
提高“文化软实力”是我国为适应现代化要求而提出的一项文化战略。这项文化战略的实施首先离不开我国的传统文化资源。儒家道德哲学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主体部分,它所建构的注重人伦秩序的伦理精神和强调个体道德自觉的道德理念,对提高“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的价值启示,同时这一文化战略又为儒家道德哲学向现代化的转换提供了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10.
也谈东亚模式与儒家传统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韦伯理论与儒教资本主义之说 由于东亚各国(地区)卓异的经济表现都发生在同一地区,而这一地区又处在儒家文化圈内,这一事实使一些敏感的学者把这一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与该地区的文化传统联系起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集中研究ANIES经济成功的文化背景问题,一种极端的观点认为,东亚经济成功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它们共同的儒教文化背景,被称为“儒家动力说”或“儒教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1.
整体性与共生性:儒家伦理与东亚经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作者以其独创的“整体性和共生性原则”,解释了东亚社会经济发展的起因、动力以及儒家道德伦理在其中所起的作用,认为有机的整体性原则和动态的共生性原则,是所有创造性形成与转化的能量和协同作用的系统动力原则,能够解释和预测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经济发展。东亚是一个非基督教地区,不能简单地以西方的新教伦理解释东亚的发展,也不能将东亚的经济增长简单地归于资本主义制度和自由经营。文章认为,为了创造性地使用儒家思想为现代化服务,必须择其精者转化为适应现代生活的一套新的价值体系。文章阐述了转化的过程,并从七个方面列举了“经过转化的儒家伦理因素”对于东亚社会的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认为它们是推动东亚现代化的精神支柱和正确决策与行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中西文化的源流传统与基本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林 《人文杂志》2003,(4):18-23
本文对中西文化的各种源流传统之间的关系模式、中西文化在“轴心期”间的精神变革过程 ,以及中西文化的基本精神分野等问题进行了考察 ,力图说明不同的关系模式和文化精神对于中西文化发展进程的深刻影响。本文重点分析了儒家文化与基督教文化的价值取向、内在矛盾及其历史结果 ,为说明中西文化在近代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巨大历史反差提供了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3.
儒家文化的结构、特征精神及其发展前景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系列之一吴光曾经历数十年严厉批判、一度被认为“扫进了历史垃圾堆”的儒家学说和儒家文化,在改革开放以后,被人们重新发现其顽强的生命力和永久存在的价值。尤其是近几年来,关心和研究儒家文化的人士越...  相似文献   

14.
明清之际儒学与基督教的人生哲学对话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展开:一是如何看待基督教的灵魂不灭说和上帝赏善罚恶说;二是人的真正的家园是在天上还是在人间;三是人是否应该“面对死亡而生存”.基督教经院哲学从灵魂不灭论出发,告诉人们家在天上,教人做“天上人”;儒家哲学则告诉人们家就在现世,教人做“人上人”.由于这一分歧与现实人生密切相关,这就使这场人生哲学对话格外具有震撼心灵的魅力,并对明清之际中国哲人的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5.
现代新儒家对现代化与现代性问题的反思 ,并不存在什么“反现代化”的问题 ,而是对以西方近现代文化为标本的全球性现代化运动所带来的现代性问题作一种深度的反省。徐复观典型地体现了现代新儒家在这方面的成就。他认为 ,“现代文化的性格”的弊端在于 :只重视和发展“科学世界” ,而忽视和拒斥了“价值世界”。现代人的“价值世界”的失落 ,最为凸出和最为关键的 ,是“思想”的困境与危机 :“科学世界”的过分膨胀所起的整合———异化作用 ,使现代化时代成为了“不思不想的时代”。他进而对中西文化的价值作了新的衡论 ,主张从以儒家文化为主导的中国传统文化中 ,发掘出那些西方近现代文化所缺乏而又必需的生存智慧 ,以改善两个世界之间的紧张关系 ,使现代人类走出现代性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16.
漫谈中国哲学与现代文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文明经历了很不寻常的历程,现在人们普遍承认,人类文明进入了多元化时期。有人预言,未来世界将是基督教文明,儒家文明和伊斯兰教文明“三足鼎立”和互相冲突的时代。(享廷顿《文明的冲突》)这一看法是否成立,是另一个问题;但它说明了一个事实:儒家文化或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文化,决不像某些思想史家所说的那样,已经永远成为过去,进入历史的陈列馆。它不仅在东方世界发挥作用,而且将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中国文化的核心是中国哲学。这不是什么“基础主义”或“无穷后退”,也不是过分抬高哲学的地位,而是文明…  相似文献   

17.
何爱国 《河北学刊》2005,25(5):60-67
儒家现代化的过程既充满了反抗,也在不断地调适、整合和重建。从儒家现代化的整个历史进程来看,儒家的调适和重建方式主要有:“西学中源”、“中体西用”、以“中学”释“西学”或以“西学”释“中学”、“中西会通”、“接续主义”、“全盘西化”或“充分世界化”、“本位文化”、“中国本位”或“民族本位”、“西体中用”、“合题”、“化西”、“创造性转化”等十二种。在“现代化共识”形成(1919-1935)以前,儒家现代化的总体架构是“体用论”(“中体西用”);尔后是“创化论”(“创造性转化”)。儒家现代化的过程是不断反思自身传统、吸收异域文化并体现“时代精神”的过程。经过重建后的中国现代性文化,将是一种接续中华民族文化传统、整合异域现代文化精华、体现中国特色的现代化语境的新架构。  相似文献   

18.
现代新儒家对中华民族精神内涵的认识是不尽相同的,但中华民族精神蕴含在中华儒家文化之中是其理论共识。儒家的"和谐"与"理性"、"内圣外王"之道、人文精神、"极高明而道中庸"及"心性之学"等,都是中华民族精神固有的内涵。现代新儒家致力于从儒家文化视角来解读中华民族精神,是有失公正性的,不加分析地全盘肯定儒家文化及其蕴含的民族精神,也是不符合历史辩证法的。现代新儒家力图从深层的精神内核来认识儒家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自我认识过程的深化和发展,也是继续研究中华民族精神不可或缺的重要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9.
《礼记》是时代与现实生活的风雨催生的学术之花,是儒家在“礼崩乐坏”时代反思重建政治秩序和价值观念的产物。它承载了原始儒家在中国文化“轴心时代”焕发出的学术激情和文化精神。《礼记》以“仁”释礼,表述了新的学术思想和时代的先进文化;礼学蕴涵了儒家学者对时代忧患敏感而深切的体验,以及他们欲消除时代忧患的强烈责任意识。应该研究《礼记》学术思想的时代精神,从一个特定的学术视野观照儒家礼学之精义。  相似文献   

20.
“戊戌”与启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今年是戊戌维新九十周年,明年是五四运动七十周年,由于历史的反思,人们提出了对“五四”的再认识,在接近它的七十周年,大家已在讨论“五四精神与当代中国文化”;对“戊戌”也有个重新认识的问题.人们之所以如此关注这两个运动,并把它们联系起来研讨,不仅因为它们是中国近代史上两个激动人心的年代,在救亡与革新方面都曾有过激扬的旋律,更重要的是由于历史反思的深入,人们需要重新认识“戊戌”与“五四”启蒙的意义和价值. “戊戌”与“五四”前后相隔二十一年,它们有什么联系?大家知道,“戊戌”在思想文化上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