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分析比较1个月及6个月采收期滇南开唇兰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GC-MS分离检测滇南开唇兰两个采收期挥发油化学成分,经NITS08. L标准质谱检索库检索定性,并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进行定量分析,计算出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1个月和6个月采收期滇南开唇兰的挥发油中分别分离鉴定了20个、58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5. 52%、82. 91%。结论首次报道滇南开唇兰挥发油化学成分,其中(Z)-7-十六碳烯醛、10-顺-十七碳烯酸、2,3,3,4-四甲基戊烷等53个化合物在开唇兰属植物挥发油中首次报道。两个采收期的滇南开唇兰挥发油中除共有9个化合物外,其余化合物种类和相对含量均有差异。  相似文献   

2.
以3种不同基原的金线莲为试验材料,研究3种栽培基质(泥炭-河沙-花生壳)配比对金线莲移栽成活率、株高、径粗、植株鲜重、根数、最长根长度、根直径以及多糖、黄酮和多酚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基质配比为4∶2∶2时,3种不同基原金线莲移栽存活率最高而且株高、径粗、植株鲜重、最长根长度、根直径最大。基质配比对金线兰和台湾银线兰的多糖含量没有显著影响。基质配比为4∶2∶2时,滇越金线兰中多糖含量显著低于其他2个组合;基质配比为4∶2∶1时,台湾银线兰的黄酮含量高于其他2种基质配比;基质配比为4∶2∶2时,台湾银线兰和滇越金线兰的多酚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建立金线莲基原植物花叶开唇兰Anoectochilus roxburghii及其常见混淆品台湾银线兰A.formosanus的鉴别依据.方法 根据花叶开唇兰转录组数据进行分析筛选SSR引物,通过DNA提取、PCR扩增以及引物多态性筛选等方法鉴别花叶开唇兰及台湾银线兰,从而鉴定药用金线莲真伪....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不同产地回回苏叶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方法采用HS-SPME-GC-MS法,结合数据库对不同产地的回回香叶中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以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10批不同产地的回回苏叶样品中共检测出了31个挥发性成分,其中5个成分为各产地共有,分别是3,3-二甲基已烷,2,6,11-三甲基十二烷,2,6,10-三甲基十二烷,4,7-二甲基十一烷,(3Z,6E)-3,7,11-三甲基-1,3,6,10-十二碳四烯。3个批次样品含有特异性成分。回回苏叶中挥发性的主要成分为苯甲醛,正戊基2-呋喃酮,6-甲基-3-庚酮,β-石竹烯。结论不同产地回回苏叶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和含量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不同产地吴茱萸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8个不同产地吴茱萸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其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吴茱萸挥发油,用GC毛细管柱进行分离,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并用CC-MS法鉴定化学成分。结果:8个不同产地吴茱萸挥发油中共有成分有罗勒烯、3,7-二甲基-1,6-辛二烯-3-醇、[1S-(1α,2β,4β)]-1-乙烯基-1-甲基-2,4-二(1-甲基乙烯基)-环己烷、1α,4aα,8aα-1,2,3,4,4a,5,6,8a-八氢-7-甲基4-亚甲基-1-(1-甲基乙基)-萘、2-亚甲基-6,8,8-三甲基-三环[5.2.2.0(1,6)]十一烷-3-醇、τ—muumlol、α-杜松烯醇和2-十五烷酮。结论:不同产地吴茱萸挥发油化合物组成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6.
不同产地马尾松针挥发油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不同产地的马尾松针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比较,探讨不同产地样品的成分组成及含量差异。方法:采集全国5个省份的马尾松针,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一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别对5种松针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从五地的马尾松松针挥发油中分离鉴定出多种化学成分,其中石竹烯,(Z,Z,Z)-1,5,9,9四-甲基-1,4,7环-十一碳三烯,(+)-表双环倍半水芹烯等7种总含量超过挥发油20%的成分为共有组分。结论:不同产地马尾松针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较为相似,主要是单萜和倍半萜,但在含量上有较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7.
珍稀中草药金线莲的RAPD研究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16  
为了鉴别金线莲的品种,探索同属植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及同种植物不同产地的遗传变异,并制定正品金线莲的DNA指纹图谱,采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兰科开唇兰属植物花叶开唇兰Anoectochilus roxburghii(Wall.).Lindl.、台湾开唇兰A.formosanus Hay.进行了鉴定,结果选择的7个引物对3个品种共扩增出98个位点,其中3个引物为高特异性引物。结论 RAPD技术不仅能鉴别种间差异,而且能揭示同种不同产地植物的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8.
不同植物基原金线莲生药鉴别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易骏  吴建国  张秀才  吴岩斌  黄泽豪 《中草药》2015,46(23):3570-3576
目的对福建金线莲Anoectochilus roxburghii、台湾金线莲A.formosanus和滇越金线莲A.chapaensis进行生药学鉴别。方法采用徒手切片、显微观察和数码照相方法,比较分析不同植物基原金线莲的植物形态特征、根、茎、叶的横切面组织构造及其组织特征,金线莲干燥药材粉末特征。结果福建金线莲和台湾金线莲较滇越金线莲植株小,三者叶脉颜色分别为金黄色、银白色和淡红色,是外观鉴别的依据之一;滇越金线莲根木质部束数量较多,且髓部宽广,茎外韧型维管束数量较多;上表皮细胞形状、中脉上下表面形状与细胞色素分布特点是叶横切面的鉴别点;台湾金线莲上表皮细胞形状为类三角形,其他2种植物为类椭圆形;滇越金线莲中脉上表面较平整,其他2种植物微凹;福建金线莲中脉下表面呈半圆形凸出,其他2种植物微凸,福建金线莲红色物质稀少且位于上表面,台湾金线莲红色物质较多且散在,滇越金线莲有红色物质位于上表皮且集中排一列。结论不同植物基原金线莲植物形态和显微存在差异,为建立金线莲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不同产地的马尾松针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比较,探讨不同产地样品的成分组成及含量差异。方法:采集全国5个省份的马尾松针,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一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别对5种松针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从五地的马尾松松针挥发油中分离鉴定出多种化学成分,其中石竹烯,(Z,Z,Z)-1,5,9,9四-甲基-1,4,7环-十一碳三烯,(+)-表双环倍半水芹烯等7种总含量超过挥发油20%的成分为共有组分。结论:不同产地马尾松针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较为相似,主要是单萜和倍半萜,但在含量上有较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10.
文山野生金线莲总黄酮及多糖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优选文山野生金线莲种质资源.方法 通过测定不同种金线莲中的总黄酮及多糖含量,并以总黄酮及多糖含量为指标,筛选优质金线莲种质资源.结果 6个野生金线莲样品中总黄酮含量基本相同,多糖含量相差较大,其中2号金线莲(花叶开唇兰Anocetochilus roxburghii,叶片无明显叶脉的"金线莲公")总黄酮含量最高,为43.01(mg/g DW);4号野生金线莲(滇越金线兰Anocetochilus chapaensis)多糖含量最高为112.40 (mg/g DW).结论 花叶开唇兰A.roxburghii及滇越金线兰A.chapaensis是文山野生金线莲中的优良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分析不同产地甘松挥发油的成分,为不同产地甘松的鉴别及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甘松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共鉴定出52个化学成分,其中共有成分6个,分别是:1,1,3a,7-四甲基-1,2,3,5,6,7,8,8a-八氢甘菊环烃;马兜铃烯;1,1,7,7a-四甲基-1a,2,3,5,6,7,7a,7b-八氢甘菊环烃;β-紫罗酮;α-古芸烯;喇叭茶醇。共有成分占总挥发油含量的23.18%-45.98%。结论:9个不同产地甘松挥发油中含量较大的化学成分基本相同,其余化学成分在含量和种类上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当归藤的挥发油化学成分,为当归藤的质量标准建立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提取13个不同产地当归藤中挥发油成分,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13个产地当归藤挥发油成分的组成差异,并将10个产地的当归藤挥发油总离子图谱导入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软件对其进行分析,建立其指纹图谱。结果:不同产地的当归藤挥发油成分中共鉴定出124种化合物,共有的成分有正十三烷、十六烷、十八烷、2,4-二叔丁基苯酚。10个不同产地当归藤挥发油指纹图谱有18个共有峰,10个产地当归藤药材指纹图谱与对照指纹相似度>0.9。结论:不同产地的当归藤挥发油成分差异较大,不同产地的当归藤挥发油成分指纹图谱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宜昌胡颓子根挥发性成分的HS-SPME-GC-MS研究   总被引:8,自引:8,他引:0  
目的:分析宜昌胡颓子根中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宜昌胡颓子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共鉴定出21个化学成分,占总挥发性成分的50.95%。化合物结构类型包括醇、酸、酯、烯烃和烷烃等。结论:宜昌胡颓子根中主要挥发性成分为菜油甾醇(7.09%),4,6,6-三甲基-2-(3-甲基-1,3-二丙烯)-3-氧三环[5.1.0.0(2,4)]辛烷(6.67%),十七烷(4.86%),蒲公英甾醇(4.55%),5-溴-4-氧代-4,5,6,7-四氢苯并呋喃(3.94%),羽扇豆醇(3.15%),苯并[b]萘并[2,3-d]呋喃(2.26%),2,6,10,14-四甲基十六烷(2.19%),十八烷(2.11%)和Z-5-十九碳烯(2.06%)。  相似文献   

14.
《中药材》2016,(7)
目的:对不同产地龙牙楤木芽中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与比较。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进行分析。结果:鉴定出70种化学成分,主要为倍半萜类、酯类、醇类及酰胺类等化合物。其中,黑龙江伊春龙牙楤木芽中共检测出52种挥发油成分,主要成分为棕榈酸(28.66%)、4,11,11-三甲基-8-亚甲基-二环[7.2.0]4-十一烯(9.52%)、α-荜澄茄醇(8.95%)等。河北承德龙牙楤木芽中共检测出41种挥发油成分,主要成分为有τ-依兰油烯(29.27%)、棕榈酸(11.68%)、4-epi-cubedol(10.63%)、α-荜澄茄醇(7.6%)等。两产地龙牙楤木芽中共有挥发油成分为23种。结论:不同产地龙牙楤木芽中挥发油组分部分在种类及含量上相近,但又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本研究结果可以为龙牙楤木的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溶剂萃取福建组培金线莲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差异. 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福建组培金线莲中的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用归一化法确定相对百分含量.结果 正己烷萃取的挥发油中分离出35种成分,鉴定出32种组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5.704%;乙醚萃取的挥发油中分离出40种成分,鉴定出31种组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0.858%.主要成分为:亚油酸、棕榈酸和亚油酸甲酯等.结论 可为金线莲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比较国内六个不同产地罗汉松种子挥发油的化学组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六个不同产地罗汉松种子挥发油,用气质联用法(GC-MS)分别对其化学组成进行分析。结果:河北、湖南、江苏、四川、广西、福建六个产地罗汉松种子挥发油中相对百分含量最高的化学成分均为β-石竹烯,分别为26.04%、27.37%、25.46%、17.70%、22.02%、20.28%,其他主要共有成分为古巴烯、γ-榄香烯、α-荜澄茄油烯等。结论:不同产地罗汉松种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有差异,可能与不同产地气候环境有关。该研究为今后罗汉松实药材质量标准的建立及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比较广西不同产地假茼蒿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其质量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假茼蒿药材中的挥发油,用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和分析。结果:不同产地假茼蒿药材挥发油成分差异较大,共有成分仅8个,即α-石竹烯、葎草烯环氧化物Ⅱ、(E)-β-金合欢烯、古巴烯、芳樟醇、石竹烯氧化物、δ-荜澄茄油烯、3,7,11,15-四甲基己烯-1-醇。结论:不同产地假茼蒿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在种类和含量上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其规律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分析不同产地甘松挥发油的成分,为不同产地甘松的鉴别及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甘松挥发油,用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技术分析、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共鉴定出52个化学成分,其中共有成分6个,分别是:1,1,3a,7一四甲基一1,2,3,5,6,7,8,8a一八氢甘菊环烃;马兜铃烯;1,1,7,7a一四甲基一1a,2,3,5,6,7,7a,7b一八氢甘菊环烃;B一紫罗酮;仅一古芸烯;喇叭茶醇。共有成分占总挥发油含量的23.18%一45.98%。结论:9个不同产地甘松挥发油中含量较大的化学成分基本相同,其余化学成分在含量和种类上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19.
许爱霞  葛斌  宋平顺  张振明 《中成药》2007,29(5):723-726
目的:分析比较甘肃不同产地人工栽培草麻黄挥发油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麻黄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进行挥发油成分分析。结果:从3种不同来源(民勤、镇远和古浪县)的草麻黄挥发油中共鉴定出71种化学成分,均含有四甲基吡嗪、芳樟醇、β-松油醇、4松-油醇、dα--松油醇、十六烷酸等28个相同成分,含量最高的为d-α-松油醇,十六烷酸。结论:甘肃产人工栽培草麻黄挥发油化学成分不含有1α--松油醇。  相似文献   

20.
不同产地零陵香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向日  林瑞超 《中成药》2007,29(6):853-858
目的:比较云南、四川、广西、江苏省4种不同产地的零陵香药材中挥发油成分。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研究云南、四川、广西、江苏省4种不同产地的零陵香药材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结果:四川、江苏、广西、云南产零陵香分别分离鉴定出28、44、28、61种成分,分别占全油含量93.74、97.13、96.16、99.18。结论:4种不同产地的零陵香药材均含有大量的酯类等芳香物质,均含有正十六烷(Hexadecane)、廿一烷(Heneicosane)和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2-Pentadecanone,6,10,14-trimethyl-)等物质,但不同产地的药材成分有所区别,尤其是广西产的成分区别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