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从博弈论的角度研究了单一制造商和多个零售商之间的合作与非合作博弈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制造商和零售商之间的知识共享机制具有内在不稳定性;制造商和零售商都会陷入"囚徒困境",而制造商的成本补贴激励政策无法解决该问题。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通过合理控制供应链中参与知识共享企业的数量,建立共享平台,培育共享文化等策略提高制造商与零售商知识共享。  相似文献   

2.
在双渠道供应链中研究制造商和零售商之间的定价策略与协调问题.比较分析集中决策和分散决策情形下制造商与零售商的决策策略;探讨网络渠道分销效率对各均衡解的影响;通过改进后的收益共享契约分析供应链协调问题;通过算例验证改进后的收益共享契约可以实现双渠道供应链的协调,且制造商和零售商均能够实现帕累托改进.  相似文献   

3.
文章在考虑政府补贴和协调契约的条件下,在制造商主导的绿色供应链中设计了成本共担契约,以激励制造商提高产品的绿色质量水平,并分别引入收益共享、数量折扣和两部关税契约,评价了这些契约组合对于由政府、银行、制造商、零售商和消费者构成的绿色供应链的协调效果。结果表明:成本共担前提下引入三种契约均可有效控制外部因素对供应链的影响,但引入收益共享不利于绿色供应链的发展,在另两种能实现供应链协调的组合契约中,引入数量折扣在一定范围内更优于两部关税。  相似文献   

4.
考虑代理人具有损失厌恶非理性心理特征,引入分段线性形式损失厌恶效用函数,建立了基于损失厌恶的团队知识共享激励模型,与不考虑损失厌恶的三种情形进行比较,分析了不同的激励效果;采用仿真方法分析基于损失厌恶的激励机制中目标业绩、损失厌恶系数和知识共享重要性系数对双方最优决策和委托人期望效用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损失厌恶和委托人惩罚力度是负向激励方式,需同向变化,否则将减弱损失厌恶非理性心理特征的激励作用;损失厌恶激励机制中目标业绩有阈值要求,应设置在相对较低水平;当给定目标业绩时,代理人损失厌恶程度有上限要求,损失厌恶的惩罚激励机制具有优越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制造商主导、零售商主导、制造商与零售商各自独立、制造商与零售商合作一体化的4种模式,建立制造商与零售商不同合作模式下的Stackelberg等博弈模型,以制造商为主导、对制造商与零售商的质量安全努力水平以及相应利润进行分析与比较。研究表明:在合作一体化模式中的总利润最高,制造商和零售商决定的质量安全努力水平最高。建议对不同利润分配比例的利润协调机制进行分析与数值算例验证,以实现激励制造商与零售商进行合作一体化,提高质量安全努力水平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契约—激励机制的设计和管理是建筑工程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保证,对于工程供应链的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工程供应链的特征,将承包商的努力分为不可观测努力和可观测努力,在此基础上构建委托代理模型,分析业主和承包商间的激励契约机制。通过分析得到:当同时考虑承包商的不可观测的努力和可观测努力时,业主可以通过激励强度引导承包商的不可观测努力,而可观测努力可以通过契约机制来强制执行。因此,对于承包商的不可观测努力和可观测努力,业主可选择激励与契约机制相结合,实现期望收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零售商双渠道供应链的定价策略和协调问题,建立制造商和零售商两方博弈模型,分析了集中决策和分散决策两种情境下的定价决策均衡解,并设计收入共享契约来解决零售商双渠道存在的双重边际化效应。结果表明,零售商需要提供合理的收入分配比例才能实现供应链各成员利润的Pareto改进,并最终协调整个双渠道供应链。在双渠道竞争环境下,线上线下不能采取完全同价策略,企业应针对不同渠道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销售价格。  相似文献   

8.
股权激励是借助有效资本市场而普遍实施的一种长期激励机制,但在后SOX时代市场监管环境、全流通的经济背景下,高管层持股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何种关系?在阐述股权激励效用及作用机理、分析股权激励风险与效用的基础上,探讨了股权激励模式的构建,提出了提高股权激励效用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9.
以委托—代理模型为工具,假定约束制度已经完善的前提下,建立监管机构对商业银行的反洗钱激励机制,分析和讨论激励机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从模型分析可以得出:实施激励机制可以减少商业银行纵容洗钱的违规行为,增加商业银行反洗钱的努力程度,激励机制可以提高商业银行和监管机构的反洗钱期望效用;在引入外部变量带入激励合同后,提高了反洗钱分享系数.在开展反洗钱工作中建立配套激励机制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运用数理统计、博弈论和数值分析等方法,构建了基于条件风险值的风险偏好模型,对具有风险偏好零售商的创新决策以及信息共享对供应链中企业期望收益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喜好风险能提高零售商的创新投资水平,增加销售量。且随着零售商越来越害怕风险,零售商的创新投资水平和销售量逐渐下降。和制造商分享风险偏好信息,能提高零售商创新投资水平,并增加零售商的期望收益。但对制造商来说,知道零售商的风险偏好信息并不一定能增加自身的期望收益,在一些情况下,反而会使期望收益下降。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一条线上线下并存型的双渠道供应链,制造商同时销售高端和低端的异质品。构建制造商、实体店和电商之间的博弈模型,探讨供应链成员的分销策略偏好,剖析不同分销策略对供应链成员利润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消费者的产品质量差异敏感程度较小(较大)时,制造商、实体店和电商均偏好线下销售低端产品,线上销售高端产品(线下销售高端产品,线上销售低端产品)的分销策略;当消费者的产品质量差异敏感程度适中时,制造商、实体店和电商的分销策略偏好不一致。同时,线上线下销售产品的质量差异程度增大有利于提高制造商的利润水平。通过拓展分析验证相关结论,在制造商自己构建线上销售渠道的情形下依然成立。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一条由生产互补品的制造商和出售互补品的零售商组成的二层供应链,通过构建双方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阐明零售商采用捆绑销售策略的适用条件,研究零售商采用捆绑销售策略后的最优广告投入,并进一步提出一个垂直合作广告机制来改善供应链的运作效率。研究结果表明:(1)当捆绑折扣价格敏感系数较大时,零售商应该选择捆绑销售策略来出售互补品。(2)在采用捆绑销售策略后,零售商继续进行广告促销能够提高双方的利润水平。(3)当双方实施垂直合作广告机制时,为了达到进一步改善供应链运作效率的目的,制造商不应该给予零售商过高的分摊比例。  相似文献   

13.
在零售商线下渠道服务对制造商线上需求产生的溢出效应使得服务不能完全转化为线下需求基础上,研究O2O线上与线下渠道合作机制的设计问题.通过构建分散式决策情形下制造商和零售商的主从博弈模型,分析了服务溢出效应、渠道间价格竞争程度对最优决策的影响,探究了服务溢出效应对价格竞争的调节机理.以集中式决策为基准,设计了一种基于需求引导的O2O线上与线下渠道合作机制.研究发现,服务溢出效应并不总会抑制零售商提供服务的积极性.同时,服务溢出效应具有调节价格竞争的作用.合作机制下,供应链系统能够实现利润最大化,并且,该机制具有柔性,能够通过对系统利润的任意分配实现成员的帕累托改进.最后通过数值分析,验证了该机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运用数模分析方法,建立电信企业与顾客之间的博弈模型,探讨基于AISAS模型的顾客参与电信服务价值共创的协同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电信企业可以通过开发多属性产品,严格把控产品和服务质量,提高顾客基准的价值效用;采用多种营销方式,增加忠诚顾客数量;利用多种激励措施,增加忠诚顾客分享的用户数量等方式提高利润水平。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湖北省379位农户的调查,基于农户认知视角,分析零售店内知名农资品牌对其他农资产品的连动效应及主要影响因素,并测量了赊销和价格折扣策略对连动效应这一过程发生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农户对农资知名品牌的认知(知名品牌的知名度和忠诚度)会影响农资品牌连动效应(主要体现为引荐力、店铺信誉力、其他产品信誉力和行动力);零售商赊销政策正向调节知名品牌忠诚度与行动力之间的关系,而价格折扣不能起到调节作用.基于此,提出了农资零售商可通过优化产品组合、适时适当的选择促销方式来提高店铺总销售量或销售额;知名农资品牌产品生产商应利用“吸引力效应”,避免“稀释效应”,保证零售商及顾客的忠诚度;弱势农资品牌生产商可通过“攀龙附凤”提高其产品影响力和销量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供应链实施低碳技术的博弈与激励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博弈论与收益共享契约模型,分析二级供应链中销售商和制造商在不同关系和不同地位时实施低碳技术的策略选择,并讨论销售商激励制造商实施低碳技术的条件,以及供应链整体帕累托最优剩余收益的分配。研究表明:在分散决策情形下,销售商在静态博弈均衡时将不会分担制造商低碳技术实施成本,而是通过加大低碳补贴力度激励制造商提高低碳减排水平,在Stackelberg均衡时,销售商将选择对自己有利的实施成本承担比例和价格补贴系数的策略组合,可达到同样的激励效果;在集中决策情形下,销售商和制造商合作实施低碳技术,可实现供应链整体低碳投资收益的帕累托优化,基于Rubinstein讨价还价模型的收益共享契约则有助于激励各方开展协作减排。  相似文献   

17.
针对由两个品牌差异化竞争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系统,考虑两个制造商各自生产一种品牌差异化的替代品,并以批发价格提供给零售商,分别构建了由各个制造商主导和零售商主导的两种权力结构模型,并得到三种均衡解.进而分析了品牌差异化、权力结构等因素对均衡结果的影响,考察不平衡的权力结构对消费者剩余和供应链系统利润的影响,并用数值算例予以考察.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权力结构对零售商的最优定价决策和产品需求不会造成影响;在制造商主导结构下,高(普通)品牌价值产品制造商获得的利润份额要高(低)于零售商主导结构下的值,而零售商拥有主导权时也能够获得更高的利润份额;从消费者剩余和供应链系统利润视角,不同权力结构并不会对其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AR/VR体验下,对制造商选择线下零售商进行产品销售的条件进行了分析。以电商分销商享有定价主导权为前提,构建了产品制造商、电商分销商以及线下零售商的两阶段动态博弈模型。一是有线下零售商参与的多渠道产品定价策略模型,二是无线下零售商参与的双渠道产品定价策略模型。并考虑了在AR/VR体验下,线下零售商的消费者在这两阶段的策略行为。研究表明:在AR/VR体验背景下,保证线下零售商参与市场,制造商选择线下零售商进行产品的销售受到了电商分销商对产品批发价的主导程度λ、线下零售渠道的转换消费者所占比例t的共同影响。文章的研究结论可为AR/VR体验下制造商选择线下零售商提供有力的理论解释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9.
中国马克思主义民族特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本质所在。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鲜明民族特色就是要形成鲜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就看,民族特色首先要重点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民族内容,要突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民族性解读,要把民族精神融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使之成为民族特色的核心。所以,重视民族内容建设、民族认识方法和民族核心价值建设是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民族特色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