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六西格玛管理对医院静脉药物集中调配中心配置效率及配置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本院6 510张处方,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管理,研究组进行六西格玛管理。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配药指标、配药及时、配药准确、配药时间合理发生率、满意度。结果: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送至科室时间、配药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配药量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配药及时、配药准确、配药时间合理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医院静脉药物集中调配进行六西格玛管理,效果理想,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配置效率和配置质量,具有较高临床效果。因此,应在医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六西格玛管理应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探讨目视管理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本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为研究对象,以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未实施目视管理时作为对照组,以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实施目视管理后作为观察组,查看质控记录;比较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在实行目视管理前后的质量控制情况,比较质量控制的各项指标变化,计算差错率;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管理总有效率为97.62%,高于对照组的80.95%,观察组工作的差错率为3.45e-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85e-5%,说明目视管理发挥了显著作用,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中实施目视管理,可以提高质量控制水平,减少质量受损事件的发生,促进调配中心的高效化运行,在静脉用药中保持简洁化管理,使药品的去向能够实现可视化,可以显著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提高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六西格玛管理在静脉药物配置中的应用。方法:收集整理2017年3月-2019年6月本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记录的静脉药物配置情况资料。将2017年3月-2018年3月实施六西格玛管理前静脉药物配置情况资料253 500份作为对照组,2018年4月-2019年6月实施六西格玛管理后静脉药物配置情况资料260 550份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静脉药物配置质量、出现药物配置问题及各科室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审方、取药、排药、送药时间、配置室空气洁净度、配置速度及药物损耗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药物配置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科室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实施六西格玛管理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及质量,降低配置问题的发生率,提升各科室对配置工作的满意度,保证了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及安全性,有利于临床工作的有效开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段美芹  王虹 《中国现代医生》2022,60(10):162-164
目的:探讨集中专人管理在消毒供应室精密器械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杭州市中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进行处理的400件精密器械作为研究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模式;另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于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进行处理的400件精密器械作为研究观察组,实施集中专人管理。比较两组精密器械消毒质量和灭菌质量,记录两组精密器械管理期间零部件遗失和缺损情况。调查两组管理模式的满意度状况(供应服务、包装、物品发放及回收)。结果:观察组消毒合格率和灭菌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精密器械管理期间零部件遗失率和缺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供应服务、包装、物品发放及回收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中专人管理在消毒供应室精密器械管理中可通过合理配置设施和人员,做到严格控制质量,确保精密器械消毒、灭菌质量,同时还可提高精密器械管理质量,避免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人员对管理模式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静脉用药配置中心医药护工勤人员一体化精细管理在合理用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静脉用药配置中心2020年7月至12月实施医药护工勤人员一体化精细管理为观察组,2019年7月至12月未实施医药护工勤人员一体化精细管理为对照组。对两组不同管理模式下不合理用药事件发生率、每月工作量、安全事件发生率及医药护工勤人员满意度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在实施医药护工勤人员一体化精细管理后,降低了不合理用药事件和安全事件发生率发生率(P<0.05),提高了医药护工勤人员满意度及静脉用药配置中心配置量(P<0.05)。结论:静脉用药配置中心实施医药护工勤人员一体化精细管理模式顺应了医院药学从药品供应调配模式向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服务模式转变的要求,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整合了人力资源并节约了医疗成本。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6):158-160+167
目的 探讨PDCA循环法应用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干预管理中的效果。方法 纳入我院在2019年2月至2020年8月期间静脉用药调配中心44名工作人员作为本次探讨对象,实施前后各自随机纳入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2)和实验组(n=22),对照组接受常规管理方案;实验组则接受PDCA循环法。PDCA循环法主要有以下4个环节。对比两组静脉用药调配理论知识和静脉用药调配实践操作评分;对比两组差错事件出现情况;对比患者在实施管理法前后的干预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的静脉用药调配理论知识和静脉用药调配实践操作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查对、审方、摆药、标签、操作)等差错事件的出现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通过PDCA循环法管理实施后的满意度为92%,患者实施前的满意度为80%,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法可以保证患者用药的合理性及安全性。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提高工作质量,持续促进干预质量的提高,降低临床静脉用药差错的发生几率,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7.
银萍  章静  刘莹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1,46(9):1285-1287
目的探讨闭环管理模式在妇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方法自2020年3-8月将闭环管理模式应用于妇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管理中,通过护士自身、质控护士及护士长三级质控、住院病人满意度调查、电话回访等发现问题、讨论分析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讨论整改措施、再进行整改措施的落实及措施效果评价、然后再巩固的步骤进行闭环管理,将管理运用前6个月2019年9月至2020年2月设为对照组,与管理运用后6个月2020年3月至2020年8月设为观察组,比较2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非计划性拔管率及妇科其他相关安全敏感指标情况。结果通过闭环管理,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1),病人身份识别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2组间非计划性拔管率、给药错误发生率和跌倒坠床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环管理模式运用于妇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管理中,能有效的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改善妇科护理安全质量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标准化分级转运方案对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时间及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经本院急诊抢救室转运的88例急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018年3月-2019年2月实施常规转运方式的44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19年3月-2020年3月实施标准化分级转运方案的44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各医疗区域院内转运时间、转运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家属及接收科室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转运至普通病房、检查室及重症监护室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为9.09%,低于对照组的25.00%(P0.05)。观察组家属与接收科室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标准化分级转运方案用于急危重症患者有利于缩短院内转运时间,降低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从而提高升者家属、接收科室满意度,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降低PIVAS(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排药差错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PIVAS作为对照组(实施传统管理),2017年3月—2018年3月PIVAS作为研究组(PDCA循环管理),对比两组排药差错发生率、管理质量评分、护士工作能力。结果:研究组排药差错发生率显著比对照组低(P <0.05)。研究组管理质量评分、护士工作能力评分显著比对照组高(P <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模式可有效降低PIVAS排药差错发生率,提高工作质量,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优化操作方法在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s,PIVAS)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临床安全用药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操作方法优化前调配的21 437组药物为对照组,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操作方法优化后调配的22 562组药物为观察组,所有药物均经由PIVAS的20名工作人员进行调配,对照组采用医院常规管理措施,观察组则对常规管理措施进行优化。比较两组工作人员的操作能力、工作质量指标、违规操作和调配差错、安全用药知识认知情况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工作人员的基础临床、专科临床理论与操作得分、工作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各项安全用药知识认知合格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违规操作发生率及调配差错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工作人员的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PIVAS操作方法进行优化可有效提高工作人员的操作能力和专业水平,提升工作质量,降低违规操作及调配差错发生风险,增加工作人员对临床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