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根据2000年、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描述了内蒙古妇女生育水平的现状,并从实际出发,对可能影响内蒙古妇女生育水平的教育程度、计划生育政策两个可能影响内蒙古自治区生育水平的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利用2000年、2010年内蒙古人口普查资料,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计算生育孩次构成、教育程度相关指标并进行影响因素的单因素筛选。结果与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相比,本区育龄妇女减少,生育水平有所下降。生育率高峰的主要年龄段城镇已从2000年的20-24岁移到25-29岁,乡村生育率高峰年龄组段没有变化,但生育率明显下降。生育孩次构成影响本区妇女生育水平,文化程度越高,一孩率越高,多孩率越低,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妇女是多孩生育的主要群体。计划生育实施降低了本区的妇女生育水平。结论内蒙古近10年妇女人口年平均增长速度低于全国同期水平。妇女生育水平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蒙古族居民出生,死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了解内蒙古蒙古族居民出生与死亡情况。方法:按照国家“中国少数民族人口健康素质抽样调查”的统一部署和方法,运用整群随机抽样。结果:蒙古族民民出生率13.93‰,总死亡率8.17‰,人口自然增长率5.76‰;男性死亡率更为明显地高于女性;主要死因仪次为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神经系统疾病,操作与中毒;婴儿死亡率接近其它地区,但窒息、产伤占较大比例。结论:蒙古族居民出生率较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提高北方地区朝鲜族、蒙古族学生生长发育水平,改善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05年和1985年少数民族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所获得的数据,对北方地区朝鲜族、蒙古族学生的生长发育状况做20年的动态观察、对比和分析,结合环境因素探讨该地区少数民族学生生长发育变化的特点、规律、趋势及存在的差异和原因。结果20年间,7.18岁朝鲜族、蒙古族学生身高、体重、胸围平均增长值均增加;生长发育均已步入快速增长期,从生长发育的整体水平看,朝鲜族学生好于蒙古族学生;突增高峰年龄多数提前1—2年;身高PHV(除蒙古族男生外)2005年均大于1985年,最大年增长值2005年均大于1985年;体重PWV和最大年增长值变化无规律;胸围PCV和最大年增长值(除蒙古族女生最大年增长值外)2005年均小于1985年。结论北方地区少数民族学生应加强体育锻炼,开展学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活动,以不断提高该地区少数民族学生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4.
人口增长的速度和规模,直接受婚姻和生育状况的影响。为了解当地维吾尔族(以下简称维族)妇女在推行计划生育工作之前的生育状况及其生育水平;了解文化程度等社会因素以及地理环境等自然条件对生育的影响,为分析今后人口发展趋势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吐鲁番市维族育龄妇女(系指15~49岁妇女而言)进行了有关婚姻和生育状况的专题调查,共调查了10026名育龄妇女,其中已婚者占73.55%。现将已婚育龄妇女生育状况的调查结果报告如下。葡萄乡和牙尔区1984年出生率为34.23  相似文献   

5.
用身高标准体重法调查了内蒙古师范大学18~24岁大学生752例(蒙古族306例,汉族446例)的营养状况,并进行了民族间、性别间的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内蒙古蒙古族、汉族大学生营养状况优于全国19~22岁学生平均水平;蒙古族大学生与汉族大学生营养水平接近;蒙古族、汉族男大学生营养正常率均高于本民族女大学生的出现率。  相似文献   

6.
蒙古族新生儿体格发育的观测王瑞,张魁亨,张秀兰,任建国,斯仁其水格,张琪(内蒙古医学院1内蒙古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锡林郭勒盟医院3鄂温克旗人民医院)对新生儿体格体质的调查研究是提高及评估人口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蒙古族是我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对该民族...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内蒙古部分地区蒙古族居民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影响蒙古族居民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患病率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选取内蒙古部分地区三代内无与其他民族通婚的457名蒙古族居民作为研究对象,调查一般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及身体一般指标和生化指标,二元Logistic回归筛选危险因素。结果 高尿酸血症人群中,蒙古族居民饮酒量高于汉族居民(P<0.05);痛风人群中,蒙古族居民饮酒量和食用动物内脏量高于汉族居民(P<0.05)。与血尿酸正常人群相比,男性、蒙古族居民饮酒及食用动物内脏的人群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无痛风人群相比,男性、蒙古族居民饮酒、睡眠质量差,合并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高脂血症中任意一个病史的人群痛风的发病率更高。二元Logistic回归显示,男性、饮酒、食用动物内脏的蒙古族居民高尿酸血症风险增高(P<0.05);饮酒、睡眠质量差、合并糖尿病的蒙古族居民痛风风险增高(P<0.05)。结论 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居民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相对较高,高尿酸血症和痛风人群中,蒙古...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内蒙古地区妇女对HPV及HPV疫苗的认知情况,为宫颈癌的预防提供健康教育的干预基础。方法对内蒙古地区自愿参与调查的蒙古族和汉族妇女发放关于HPV的调查问卷,统计问卷结果。结果内蒙古地区蒙古族妇女对HPV及HPV疫苗的知晓率分别为7.0%和3.7%,汉族妇女的知晓率分别为21.0%和5.9%。蒙古族、汉族妇女宫颈癌发病高危因素知晓率分别为10.3%和28.4%,做过HPV检查的比例分别为5.6%和11.8%。认知程度与调查对象的年龄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蒙古族妇女对HPV及HPV疫苗的知晓率低。蒙古族HPV及HPV疫苗相关知识缺乏了解。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蒙古族产妇自然分娩率,保护孕产妇享有生殖健康。方法统计2011年8月—2012年6月在新疆焉耆县妇幼保健保医院住院经阴道分娩的汉族产妇与蒙古族产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汉族妇女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蒙古族妇女。结论自然分娩率的高低除了与产力、产道及胎儿因素有关,产妇的年龄、尤其是产妇心理因素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10.
作者用改良扬氏法测定了内蒙古呼和浩特市93名蒙古族,241名汉族和锡林浩特牧区106名蒙古族,94名汉族的血清HDL-C,TG,TC含量,发现同一城市或同一牧区的蒙古族与汉族血清HDL-C无明显差异。城市居民HDL-C明显高于牧区牧民;女性明显高于男性;高血压、冠心病患者明显低于健康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内蒙古牧区蒙古族育龄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病人阴道产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H2O2)乳杆菌菌属进行鉴定与分析,为阴道微生态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8-06-2008-12内蒙古自治区正镶白旗、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百灵庙牧区育龄细菌性阴道病妇女102例为实验组,选取健康蒙古族妇女98例为对照组,采用改良MRS培养基对阴道样本中的乳杆菌进行分离、培养,提取细菌总DNA,进行16SrDNA基因序列鉴定。结果:蒙古族BV病人阴道乳杆菌检出率21.6%(22/102),对照组阴道乳杆菌检出率75.5%(74/98),两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蒙古族BV病人阴道H2O2阳性乳杆菌占27.3%(6/22),对照组75.7%(56/74),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乳杆菌菌种分布均以卷曲乳杆菌、加氏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和干酪乳杆菌为优势菌;结论:细菌性阴道病病人的阴道乳杆菌及产过氧化氢乳杆菌的数量较健康妇女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建立有效的钩端螺旋体PCR检测方法,并对树鼩、长爪沙鼠和灰仓鼠等三种新型实验动物进行感染情况调查。方法 针对NCBI公布的钩端螺旋体序列,设计并筛选特异性引物,优化PCR体系,进行特异性和敏感性测试;并运用优化PCR方法对树鼩、长爪沙鼠和灰仓鼠样品进行检测。结果 成功建立了树鼩巴尔通体的PCR检测方法,序列测定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普通级树鼩钩端螺旋体的阳性率为8.33%,普通级长爪沙鼠钩端螺旋体为100%,清洁级长爪沙鼠钩端螺旋体和清洁级灰仓鼠钩端螺旋体的阳性率为0%。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钩端螺旋体PCR检测方法,调查了树鼩、长爪沙鼠和灰仓鼠三种新型实验动物的感染情况,为这三种实验动物的研究和使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临沂市育龄妇女破伤风抗体水平。方法 采用间接血凝试验检测了346名在临沂市兰山区居住的育龄妇女破伤风抗体。结果 破伤风抗体阳性率44.22%,抗体阳性者破伤风抗毒素(阳性TAT)平均含量0.096U/ml。常住育龄妇女119人,破伤风抗体阳性率66.39%,阳性TAT平均含量为0.100 U/ml;暂住育龄妇女227人,破伤风抗体阳性率32.60%,阳性TAT平均含量为0.092U/ml。不同户籍的育龄妇女破伤风抗体阳性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x~2=35.74,P<0.01),阳性TAT平均含量无显著差异(t=0.400,P>0.05)。常住育龄妇女各年龄组之间破伤风抗体阳性率、阳性TAT平均含量无显著差异。暂住育龄妇女破伤风抗体阳性率(x~2=16.23,P<0.05)、阳性TAT平均含量均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F=2.933,P<0.05)。结论 常住育龄妇女的破伤风保护水平较高,暂住育龄妇女的破伤风保护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14.
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生育健康卫生需求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已婚育龄妇女的生育健康卫生需求。方法 用定量调查表入户进行调查和小组定性调查。结果 医院分娩率、产前检查率和产后访视率较低,家属接生和旧法接生率较高,已婚育龄妇女的文化程度和经济收入低,节育器的使用率最高达到46.8%,但是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仍达25.5%。结论 提高家庭经济收入,加强已婚育龄妇女的文化知识教育,特别是健康教育和改变健康观念,才能提高已婚育龄妇女的卫生需求和利用及生命质量,宣传教育和培训方法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采取丰富多彩的方式,可用农村参与性评估(PRA)的方法进行,应加强已婚育龄妇女家属的共同教育。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地区蒙古族人HLA—DQA1基因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内蒙古地区蒙古族HLA-DQA1基因多态性。方法:采用PCR-SSP技术对内蒙古地区97例内蒙古族人群进行HLA-DQA1等位基因型别分析。结果:蒙古族中高频率的HLA-DQA1等位基因为*0301、*0501、*0102,最少见的为*0601。结论:蒙古族人群HLA-DQA1基因分布,既有汉族人的特点,又有其独特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掌握南充市育龄妇女受孕力现状。方法:采用横断面设计,以医院首次进行孕前超声检查的人为对象,回顾性收集受孕等待时间和相关因素;引入离散时间模型计算累计怀孕率和识别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1 374人,平均计划怀孕年龄为(21.65±2.37)岁,3、6、12月累积怀孕概率依次为64.38%,77.45%和88.18%,不孕率为11.82%。计划怀孕年龄、文化程度和避孕方式与受孕力存在明显关联。结论:不同地区影响受孕力的因素存在分布差异,因此人群受孕力也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7.
依据构建蒙医药学现代化研究平台的基本要求,从现代西医学研究模式转变与实现蒙医药学现代化的角度出发,对蒙医药学信息模型在理论依据与方法选择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并简要指出了此模型的意义及其对蒙医药学现代化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综合考虑民族、性别和年龄差异的影响,制定符合内蒙古人群血脂的正常参考值范围,为内蒙古地区蒙古族和汉族人群的心血管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等方面提供客观的数据支持。方法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所有符合研究对象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等蒙古族人群经本人同意后,采血并进行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血脂检测。结果 (1)TC民族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TG汉族高于蒙古族,HDL-C和LDL-C为蒙古族高于汉族,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除TC无性别差异外,其余均存在性别差异(P<0.01),HDL-C女性高于男性,TG和LDL-C男性高于女性;TC、TG和LDL-C年龄上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TC和LDL-C均随年龄增高而逐渐升高,TG先随年龄增高而升高,45~64岁年龄组达到最大值,随后随年龄升高而降低,而HDL-C无统计学差异(P>0.05)。(2)本次血脂正常参考值的制定结果与O-LYMPUS AU2700给定参考值存在一定的差异,给定参考值没有考虑种族、性别和年龄差异的影响,范围比较单一。结论 (1)内蒙古人群血脂受民族、性别和年龄的影响。(2)本次研究制定的血脂正常参考范围值的范围与检测仪器给定的参考值范围存在差异,此参考值只能部分反映内蒙古人群血脂的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宫颈癌及宫颈癌前病变的发病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内蒙古中西部地区66 981例妇女进行薄层液基细胞学技术检测,采用TBS细胞学分类诊断,将诊断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以上病变均列为阳性病例,并进行阴道镜下多点取材活检,以病理学结果为标准,将细胞学检测结果与活检结果作对比分析。分析各年龄组人群宫颈病变的发病规律及蒙汉族妇女宫颈病变的发病趋势。结果: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TCT)法标本满意率为99.9%(66911/66981),细胞阳性病例5466例,总检出率8.17%(5466/66911)。检出癌(CA)47例(占0.07%);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301例(占0.45%);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871例(占1.30%);不除外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H)635例(占0.95%);ASCUS+AGUS共3612例(占5.40%)。取其中5123例与阴道镜下活检结果比较,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的病理阳性率和准确率分别是CA(100%,100%);HSIL(97.83%,90.58%);LSIL(93.07%,59.34%);ASC-H(72.79%,40.18%);ASCUS+AGUS(37.69%,37.69%)。经比较蒙古族妇女宫颈病变的发病率高于汉族妇女。不同年龄妇女宫颈病变发病情况有所不同。结论:①TCT技术和TBS系统能较准确地反映宫颈癌和癌前病变。②TCT技术适用于宫颈病变的大规模筛查,3阶梯诊断能明显提高宫颈病变的检出率。③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发病率于年龄呈正相关。④内蒙古中西部地区蒙古族妇女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病率高于汉族妇女。⑤筛查是预防和控制宫颈癌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Introduction: Over the past 50?years women and men have postponed family formation in high-income societies. Fertility assessment and counselling has been suggested as a method to reduce delayed childbearing and its consequences. This study explored women’s perceptions of how attending a fertility assessment intervention influenced their decisions and choices regarding family formation and childbearing.

Material and methods: Follow-up data from a longitudinal semi-structured qualitative interview study including 20 women aged 35–40?years seeking individual fertility counselling at the Fertility Assessment and Counselling Clinic at Rigshospitalet, Copenhagen, Denmark. The interviews were conducted one year after their consultation. Data were analysed by qualitative content analysis.

Results: The women perceived an increase in their knowledge after they had attended the counselling. The women saw the counselling as a catalyst for change—they changed their behaviour and relationship status. The women stopped thinking about the pros and cons of childbearing and acted instead. The women did not experience any regrets about acting. Some of the women felt that they were still in limbo as they were still in doubt concerning childbearing. The consultation had not given them an answer with a clear deadline in terms of delaying attempts to become pregnant, and this frustrated them.

Conclusions: Our study highlights the impact of a fertility assessment and counselling intervention which included a perceived increase in knowledge. The clinic allows for an individualized approach to fertility awareness which is necessary given the unique nature of childbearing decis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