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5 毫秒
1.
3621例儿童血铅水平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宏  王瑞英  周斌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4):1453-1454,1456
目的调查2009年深圳市妇幼保健院门诊儿童血铅水平和铅中毒状况。方法采用钨舟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3621例0~12岁儿童血铅水平,对各年龄组儿童血铅值应用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3621例0~12岁儿童血铅水平为43.58μg/L,按年龄分为4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女童血铅水平分别为45.61、41.23μg/L,幼儿前期和小学阶段儿童血铅水平存在性别差异。血铅水平大于或等于100μg/L者130例,铅中毒率为3.59%,铅中毒率最低为婴儿组(2.76%),最高是小学阶段(7.05%);男童铅中毒51例,铅中毒率为4.16%,女童铅中毒49例,铅中毒为2.76%,中毒的比例在男女童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血铅水平及中毒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男童血铅水平及中毒率均高于女童。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乌鲁木齐市儿童血铅水平,分析儿童血铅含量及铅中毒的原因,寻找预防和降低铅中毒的方法和途径,为制定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仪检测儿童末梢血中铅的含量。结果 5 268例儿童中血铅浓度平均值为(40.55±22.23)μg/L,铅中毒儿童共133例,总检出率为2.52%;男童血铅水平明显高于女童(P<0.01);0~7岁儿童血铅浓度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乌鲁木齐市儿童血铅水平低于中国其他城市,但高于西方发达国家。寻找污染来源,治理环境污染及注意家庭卫生,营养平衡,加大宣传力度,是减少儿童铅中毒最经济和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1 253例儿童血铅水平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天门市儿童血铅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控制儿童铅中毒提供依据.方法 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对1 253例儿童进行血铅含量测定.结果 1 253例儿童中,血铅浓度≥100 μg/L有182例,占14.53%;血铅浓度<100 μg/L有1 071例,占85.47%.城区儿童血铅水平高于农村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年龄段儿童血铅水平高于小年龄段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本组儿童铅中毒比例不算高,但随着交通、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轻度铅中毒仍是危害中国儿童健康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临沂市区学龄前儿童血铅和血镉水平及铅、镉超标状况。方法在严格质量控制下,应用高灵敏度原子吸收光谱法对临沂市区1228名学龄前儿童进行血铅和血镉含量检测并统计分析。结果122名学龄前儿童血铅和血镉水平均值分别为75.8ug/L和2.33ug/L。其中,血铅含量≥100ug/L者210例,铅中毒率为17.10%;血镉>5ug/L者14例,超标率为1.14%。不同性别间学龄前儿童血铅水平均值和铅中毒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而血镉均值和超标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临沂市区学龄前儿童血铅和血镉水平均较高,铅和镉超标状况不容乐观,应引起儿童家长乃至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大足地区学龄儿童血铅水平及其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采用BH2101S型钨舟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仪对该地区12个乡镇小学的学龄儿童血铅水平进行检测,同时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不同性别、年龄段及乡镇学龄儿童血铅值及铅中毒发生率,并对导致血铅升高的危险因素进行筛选。结果 3 725例学龄儿童血铅平均值为(27.92±20.29)μg/L,铅中毒儿童424例,中毒率为11.40%,男童血铅水平明显高于女童(P0.05),各年龄段间血铅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乡镇儿童血铅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金山镇学龄儿童血铅水平和铅中毒率最高。致使儿童血铅升高的危险因素主要有父母从事工作与铅相关、常接触富铅物品、常进食富铅食物、家庭住房最近装修过,补充锌钙制剂是血铅升高的保护因素。结论重庆市大足地区学龄儿童血铅水平低于中国其他城市,但部分乡镇控铅状况不甚理想,仍需针对致使血铅水平升高的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控铅中毒。  相似文献   

6.
使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2012~2013年南昌市部分幼儿园和本院儿童保健科门诊随机抽取的0~6岁儿童进行血铅水平检测,并分别对不同年龄和性别儿童的血铅平均水平和铅中毒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南昌市2299例0~6岁儿童血铅水平48.60±30.58ug/L(3~592ug/L),铅中毒检出率1.39%;0岁组儿童血铅平均水平最低,为(40.66±21.67)ug/L,6岁组血铅均值最高,达(61.17±47.60)ug/L,6岁组血铅均值与其他各年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6岁儿童随年龄增长,血铅水平呈升高趋势。不同年龄组铅中毒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3,P0.05)。不同性别儿童血铅平均水平及铅中毒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地区儿童血铅水平及铅中毒检出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铅中毒仍然存在,应加强环境干预和健康教育,以降低血铅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厦门市儿童血铅水平分布状况,为预防儿童铅中毒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择厦门妇幼保健院门诊就诊的儿童,年龄0~10岁,采用原子吸收石墨炉法测定全血血铅值。结果 2010~2013年间共有11 271例儿童检测全血血铅水平,血铅均值为51.0μg/L。不同年龄组的男童铅中毒率高于女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6岁期间,随着年龄增加血铅均值逐渐上升,并在学龄前期达到高峰,之后的学龄期儿童均值不再增高,但血铅中毒率始终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结论厦门市儿童铅中毒率接近国内其他城市平均水平,但学龄前儿童血铅的均值水平随年龄增长而增加,铅污染对儿童身体健康危害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王丽 《检验医学》2011,26(5):346-348
目的通过对本地区儿童血铅检测,了解诸暨市儿童血铅中毒情况,并探讨血铅水平与不同人群的关系。方法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对1 895名儿童进行血铅测定,并将受检儿童按年龄(≤3岁、4~6岁、〉6岁)、性别、是否本地分组。结果 1 895名儿童血铅均值为48.63μg/L,其中有198例儿童血铅≥100μg/L,占10.45%。≤3岁组儿童血铅水平及铅中毒率最低,与其他年龄段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6岁组与〉6岁组相比血铅水平及铅中毒率均无差异(P〉0.05)。同年龄组男、女儿童血铅水平与铅中毒率均无差异(P〉0.05)。外地组血铅水平及铅中毒率均明显高于本地组(P〈0.05)。结论本地及儿童血铅水平与全国各省相比处于低水平位置,血铅≥100μg/L的发生率与全国平均值相近。儿童血铅水平与年龄有一定关系,男、女差异不大,儿童的卫生习惯、家长重视程度、居住环境、营养状况对血铅水平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测查儿童血铅含量,进一步探讨血铅过多对儿童生长发育、神经系统的影响,为临床诊断和治疗铅中毒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柏林镇2815名男女儿童血铅含量进行检测。结果儿童血铅均值男性、女性分别为(162.24±21.26)μg/L、(159.65±21.64)μg/L;铅中毒检出率分别为89.3%、89.1%。轻、中度、重度铅中毒率为75.99%、13.18%、0.18%。男女性别之间血铅检测结果无差异(P>0.05),0.5~5.0岁的儿童铅中毒的概率较高,不同年龄组血铅检测结果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铅中毒乃是危害儿童健康的社会环境问题,应当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不能忽视,要做到早期检测、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早期治疗,以提高人体素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人群血铅水平现状并对中毒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采集2012年1月送检至广州金域理化室的13 699份血铅检测标本。结果随着年龄增长,铅中毒率有升高趋势,其中6~14岁儿童铅中毒率最高;铅中毒率男童为5.78%、女童为4.24%。幼儿组和儿童组男童铅中毒率为3.98%和5.78%均略高于女童铅中毒率(3.39%、4.24%)。结论在日常生活中,造成儿童铅中毒原因众多,需纠正生活中的不良习惯,远离铅危害。  相似文献   

11.
儿童铅中毒与促红细胞生成素含量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铅中毒对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的影响。方法用ELISA法检测71例血铅水平大于150微克/升儿童血清中EPO含量和12例健康对照组血清中EPO含量。结果71例铅中毒患儿EPO含量与健康对照组EPO含量有显著差异(P<0.01),铅中毒患儿血红蛋白含量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铅中毒患儿血铅含量与EPO水平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临沂市区婴幼儿血铅水平及铅中毒流行状况。方法 在严格质量控制下,对来自临沂市区2034名婴幼儿进行血铅水平凋查。结果 2034名婴幼儿血铅平均水平为69.1 μg/L,其中血铅≥100μg/L者266例,占13.1%;不同性别婴幼儿血铅水平和铅中毒流行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临沂市婴幼儿血铅水平和铅中毒流行率较高,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儿童铅中毒对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的影响.方法用ELISA法检测71例血铅水平大于150微克/升儿童血清中EPO含量和12例健康对照组血清中EPO含量.结果71例铅中毒患儿EPO含量与健康对照组EPO含量有显著差异(P<0.01),铅中毒患儿血红蛋白含量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铅中毒患儿血铅含量与EPO水平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萍乡地区0~8岁儿童近期血铅水平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北京博晖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末梢血全血铅含量。结果3000例儿童血铅分析中,平均血铅浓度为64μg/L,血铅浓度高于铅中毒标准100μg/L的人数为360例,铅中毒发生率为12%,铅中毒以轻度为主,中度铅中毒有5例,无重度铅中毒现象。结论萍乡地区近两年儿童铅负荷状况有明显改变,要降低儿童铅中毒的比例,必须从摄食、呼吸空气、个人卫生习惯入手,降低学龄前儿童的血铅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儿童不同年龄段血铅水平及铅中毒特点,为预防铅对生命早期的损害提供依据。方法用微分电位溶出法对我市2004年至2011年1~14岁的门诊儿科就诊的5866名儿童血铅进行检测。结果1岁以下儿童和4岁儿童两个年龄段血铅水平较高,4岁以后儿童血铅水曾逐年下降下趋势。结论我市儿童高铅血症及铅中毒的流行率为50.1%,低龄儿童对铅更敏感,更易受环境中铅污染危害,应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海淀区儿童血铅水平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北京市海淀区儿童的血铅水平,分析其分布规律,为儿童铅中毒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利用钨舟原子吸收法检测2007-03/2008-06 3 541例14岁以下儿童的血铅,并按照年龄进行分组。结果:血铅水平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平均水平为(57.5±27.4)μg/L。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铅中毒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总铅中毒率为6.58%。结论:北京市海淀区儿童中的铅中毒现象仍然存在,应当进一步采取措施减少儿童的铅接触。  相似文献   

17.
濮阳市1~12岁儿童血铅水平分析及干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豆筱敏 《临床医学》2009,29(1):84-85
目的了解濮阳市1—12岁儿童血铅水平。方法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4632例1~12岁儿童进行血铅测定。结果濮阳市1~12岁儿童血铅水平均值为81.42μg/L,铅中毒率21%。结论目前濮阳市1~12岁儿童血铅水平较我国其他大的工业城市较低,但铅中毒已对儿童健康造成了潜在的危害,为此,我们对1~12岁在驱铅门诊就诊的儿童进行血铅检测并及时干预。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2006至2008年武汉市及周边地区不同年龄儿童血铅水平状况及变化趋势。方法采用钨舟原子吸收光谱法对24 980名儿童手指末捎血进行铅含量检测。对受检儿童按年龄进行不同形式的分组,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武汉市及周边地区儿童血铅总体水平为58.26μg/L。其中,男童血铅水平为60.12μg/L,高于女童(54.24μg/L)。2006至2008年儿童血铅水平分别为(67.51±31.02)、(60.97±32.58)和(50.32±31.02)μg/L。在不同年份各年龄组中,男性血铅均值皆高于女性。24 980例受检儿童血铅水平的分布范围分别为:≤50μg/L占44.51%,51~100μg/L占48.13%,101~200μg/L占6.68%,≥201μg/L占0.68%。儿童血铅水平≥100μg/L者占受检总数的7.35%。其中,2006至2008年受检儿童血铅中毒率分别为15.88%、7.74%和2.13%。另外,与门诊儿童血铅水平比较,体检儿童的血铅水平明显偏低(P<0.05)。结论与以往的报道比较,武汉市儿童的血铅水平以及铅中毒率已有明显下降。近3年来,武汉市及周边地区儿童血铅含量呈逐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青岛市0-7岁儿童血铅水平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 对青岛市8192名儿童血铅进行了测定,并对影响血铅的因素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8192名0~7岁儿童血铅水平均值为44.85ug/L,其中铅中毒儿童614名,铅中毒率为7.495%;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铅中毒率明显增高,造成本市儿童铅中毒的主要因素:住房靠近交通干道、习惯咬铅笔、母亲的学历、吃膨化食品、吃爆米花、过量补充钙剂及吃海产品;服用奶类能明显降低儿童铅中毒的发生率(O~2岁组儿童尤为明显),3~6岁组儿童适量补充钙、铁、锌能明显降低儿童铅中毒的发生率.结论 青岛市儿童血铅水平较高,儿童铅中毒是多因素造成的,应引起关注,加强预防.  相似文献   

20.
血铅水平与儿童的个性及行为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儿童血铅水平的现状及其与儿童个性及行为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1200例儿童进行血铅测定,分成血铅正常组与铅中毒组;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OQ)对儿童的个性特征进行检测;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对儿童的行为问题和社会能力问题进行测试;并将血铅正常组与铅中毒组的结果予以比较。结果铅中毒组儿童个性、行为异常者较血铅正常组明显增多,儿童个性、行为异常与血铅含量增高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环境铅污染对儿童个性、行为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