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二维码防伪技术在可变数据印刷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9,他引:0  
肖菲菲  刘真 《包装工程》2011,32(21):102-105,109
分析了二维码的防伪原理,提出了在可变数据印刷中应用二维码进行防伪的方案,在完成基于可变数据印刷的二维码的生成和识别实验的基础上,设计实验比较得出了不同二维码(PDF417码与QR码)的防伪特性的差异。理论分析及实验结果表明,利用二维码对可变数据印刷进行防伪的方案是可行的,并且不同二维码的防伪特性存在差异,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的要求选用不同的二维码。  相似文献   

2.
数字化防伪技术的原理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邓洋  李征 《包装工程》2015,36(9):139-143
目的研究当前数字化防伪技术的原理及实际应用。方法在介绍防伪验证理论模型和消费者查询模型,以及数字防伪原理和典型数字防伪技术的基础上,对二维码和RFID(射频识别)防伪技术的组合应用进行了探讨。结果二维码和RFID防伪技术均符合产品防伪验证理论模型,且RFID防伪技术安全等级高于二维码防伪技术。结论数字化防伪技术越来越成熟,必将成为防伪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正(上接第三期)4.数据防伪。二维码的数据防伪功能,也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对于产品防伪,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是:将二维码防伪系统加密生成的产品信息二维码,印刷或标贴于商品包装上,消费者购买产品后,可通过官方网站或指定手机软件进行解码,即可验证产品真伪,获得详尽的信息。目前的二维码演唱会门票,新版火车票、以及国航的登机票上的二维码,都用了二维码的加密功能,经过手机识别后,是一串加密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防伪报道》2014,(4):20-25
正方观点:二维码防伪不靠谱!二维码是给予商品的"电子身份码",其中包含商品的信息、销售商家等信息,消费者通过扫描商品的二维码获取商品相关信息从而验证其真伪。但是这样的二维码是不是可以复制或者是仿造呢?如果假冒商品复制了真产品的二维码,那么我们用手机扫出来的仍然是真货信息。如果扫描后查不到产品信息,也不能判定是假货。消费者不能把扫描结果作为辨别商品真假的依据。许多人以为二维码是一个防伪技术,这个认识是错误的。印刷二维码很简单,只要有印刷机,谁都可以印。只要扫描一下就能把标签上的二维码扫描下来,进行复制。所以说普通的二维码喷码或印刷只是一种数据加密技术,并不具备防伪特点。也许有一种声音,说每一个二维码都不相同即一标一码就能达到防伪效果。这个种说法欠考虑,真正的造假苔不会只复制假冒你一枚两枚二维码标签进行伪造。  相似文献   

5.
《中国包装》2013,(12):59-60
目前二维码的主要应用有电子凭证、电子标签、内容链接和支付购物等。据报道,不少消费者对二维码在大闸蟹上的防伪溯源功能比较满意,“感觉比以前的‘戒指’更靠谱”。这无疑为食品包装行业提供了商机。  相似文献   

6.
这些年,二维码被炒得如火如荼时,它也成为防伪方法运用的首要工具,如今二维码防伪标签越来越多人运用,各行各业,尤其是名牌公司部希望能用二维码防伪,简略便当。 二维码防伪原理 1、二维码防伪体系调集网络技能、通讯技能、数据加密技能等,经过商品信息数据库对防伪码的生成、传输和运用环节进行全程监控和办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制温变油墨和立体防伪变色油墨2种绿色环保的水性油墨,开发一种具有双重防伪功能的二维码,加强二维码的防伪功能。方法 研究不同感温变色粉用量对温变油墨色差和色度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发泡温度、发泡剂含量、PU树脂含量对立体防伪变色油墨发泡高度和耐摩擦性的影响。结果 感温变色粉的质量分数为20%时,温变油墨的颜色最接近二维码标准黑色。发泡剂质量分数为20%,发泡温度为120℃时,立体防伪变色油墨的发泡高度达到最佳值。承印物为白卡纸,PU树脂质量分数为3%时,立体防伪变色油墨的耐摩擦性最佳。承印物为金卡纸,PU树脂的质量分数为15%时,立体防伪变色油墨的耐摩擦性最佳。双层防伪二维码的上层图案(黑色二维码)在常温下可见,加热至70℃时消失,同时隐藏在下层的防伪标识显现出来,继续加热防伪标识逐渐呈现立体感,且在120℃时立体感达到最佳,整个过程颜色可逆,但立体感不可逆。结论 双重防伪二维码通过上层和下层图案在不同温度下交替显示和隐藏进行防伪,方便大众进行验证和确认,在不失趣味性的同时强化了防伪功能。  相似文献   

8.
《国际防伪》2006,(4):77-77
《国际防伪》杂志是由亚洲防伪协会、中国公共安全出版社主办,中国防伪技术协会协办,在中国及亚洲地区发行的防伪专业期刊。《国际防伪》作为亚洲地区防伪行业的重要窗口,将为广大的行业企业更快进入国际市场提供服务。《国际防伪》致力于防伪技术的宣传和推广,增强全民的防伪意识,提高全民的防伪素质,使得广大消费者能识别真假,成为防伪技术的受益者;  相似文献   

9.
正由于假冒伪劣产品的不断增加,造假分子所采用的造价手段越来越高明,使得防伪公司都异常困扰,研发出各种防伪产品,但是在所有的防伪产品中,究其根本,也只是将防伪码做了隐藏,比如说条形码防伪、二维码防伪、以及刮刮卡防伪、悬浮颗粒防伪技术等等,条形码和二维码只是防伪码的表现形式变了,而刮刮卡防伪只是将防伪码进行了隐藏,悬浮颗粒防伪技术是需要专门的查询设备才可以识别。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无论哪种方式,都是通过防伪码查询  相似文献   

10.
《中国防伪报道》2012,(2):20-21
800免费防伪电话的出现,方便了消费者查询和识别假贷。然而,这个防伪武器最近也遭到了消费者的质疑。 防伪电话不防伪  相似文献   

11.
《中国防伪报道》2007,(3):31-34
中国票据中的税控和防伪是永恒的主题,目前普遍采用的是传统的印刷防伪,比如条形码、二维码、防伪纸张、防伪油墨等等手段以求达到防伪的目的。但是最终的结果并非人愿,即使是人民币都可以伪造,又何  相似文献   

12.
《中国防伪报道》2006,(1):62-62
《中国防伪报道》杂志是由公安部主管,中国机动车辆安全鉴定检测中心主办的科普类期刊,中国防伪技术协会为本刊的顾问单位。该刊物的主要读者群为各类产品生产单位、普通消费者,防伪技术研制单位以及防伪行业相关的管理部门。《中国防伪报道》杂志旨在推动防伪技术研制单位与防伪技术应用单位、各级管理部门之间的友好往来;推介先进防伪技术,扩大各类企业的对外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帮助企业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树立企业及产品的品牌形象;帮助消费者识别真假产品。  相似文献   

13.
解锁防伪技术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论述了解锁防伪技术的防伪原理、技术特点及案例应用等,以杜绝假冒伪劣产品在市场上出现,促进与提高防伪技术在包装产品中的应用,从而保护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共同创造一个和谐的防伪包装技术竞争环境。  相似文献   

14.
《中国包装》2011,(1):93-94
Sekuworks公司目前推出TDuoSecure系列安全认证标签产品。该类型产品本身就带有能够与网络安全认证系统连接的QR二维码。这种新的标签产品结合了QR二维码和多重安全防伪技术,能够起到防止仿冒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叙述了解锁防伪技术的防伪原理、技术特点及案例应用等,主要目的是为杜绝假冒伪劣产品在市场上出现,促进与提高防伪技术在包装产品中的应用,从而保护消费者的切身利益。  相似文献   

16.
文章主要说明了采用二维码作为计量检测证书/报告的防伪方式,为社会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查询渠道以及资源共享的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17.
2009年12月24日,我们采访了广东恒立捷尔达科技有限公司副董事长章旌障士。“目前的防伪是大众防伪,其实就是让消费者自己判断商品的真实与否,只有等到使用才知道,我们恒立捷尔达公司主张的理念就是将‘大众防伪’转变为‘大众监督防伪’,让消费者先鉴伪后决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为了更新传统的包装防伪方式,使消费者快速简洁地查询产品信息,提高产品包装的防伪性能,设计基于NFC标签的防伪包装和产品信息查询系统.方法 利用在Android Studio平台开发的应用程序来实现产品的防伪验证以及产品的信息展示功能.系统设计完成后,利用智能手机端的边界值法对NFC防伪标签的识别距离、信息写入过程以及防伪验证过程进行测试.结果 智能终端对于防伪标签的识别速度可以达到"即触即识",智能终端也可以正常使用该系统,并进行产品的防伪验证和产品信息的展示.结论 系统测试表明,该智能终端提高了防伪识别的便利性,增强了产品与消费者的互动性.  相似文献   

19.
, 《中国防伪报道》2012,(12):67-67
作为全球第一批获得欧盟等效性认可的30家有机认证机构之一,南京国环有机产品认证中心(原国家环保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检查认证部)近日在京宣布,“二维有机防伪追溯标签及管理系统”研发成功,中国有机产品认证搭上了物联网快车,迈入二维码时代。  相似文献   

20.
《国际防伪》2006,(3):68-69
长期以来,假冒伪劣商品不仅严重影响着国家的经济发展,还危及首企业和消费者的切身利益。为保护企业和消费者利益,保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国家和企业每年都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用于防伪打假。然而,国内市场上的防伪产品,其采用的防伪技术绝大部分仍然是在纸基材料上做文章,常见的防伪技术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