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大别山碰撞造山带基本结构   总被引:67,自引:3,他引:67  
董树文 《科学通报》1993,38(6):542-542
碰撞造山带理论和模式已成为大陆动力学研究的热点, 大别山造山带是我国南北地块的接合带,以其诸多特色,尤其暴露造山带根带极难得的剖面,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外地质学家,然而,目前对大别造山带的碰撞过程,造山带结构及深部地质了解甚少,1991年由地质矿产部第一综合物探大队实测的安徽六安-江西瑞昌大地电磁测深剖面,成为第一条横穿大别造山带的地球物理剖面,提供许多深部信息,对已有造山带地质模型予以检验。  相似文献   

2.
大陆动力学的哲学探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板块构造学说不能合理地解释大陆地质现象。本文从大陆地质事实出发,采用系统的哲学观,探讨大陆造山带与盆地的耦合关系,渐变与突变的内在联系,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的转换过程,地球运动、岩石圈运动与大陆地壳运动的制约关系,指出大陆下地壳层流运动和大陆盆山耦合作用构成大陆动力学的基本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3.
超高压变质与大陆碰撞研究进展: 以大别-苏鲁造山带为例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郑永飞 《科学通报》2008,53(18):2129-2152
大陆深俯冲研究已经成为21世纪发展板块构造理论的前沿和核心课题. 大别-苏鲁造山带出露有世界上最大的超高压变质构造单元, 地球科学家以此作为天然实验室, 在超高压变质和大陆碰撞的一些重要领域取得了国际上有影响力的系列成果. 本文概括了其中12个方面的突出进展, 主要包括超高压变质岩的空间分布范围、超高压变质作用的年龄、超高压变质作用的持续时间、深俯冲陆壳的原岩性质、大陆碰撞过程中的俯冲侵蚀和地壳拆离、大陆地壳俯冲的可能深度、大陆俯冲带深部流体活动、大陆碰撞过程中的部分熔融、大陆俯冲带深部元素活动性、俯冲大陆地壳物质再循环、碰撞后岩浆作用的地球动力学机制、碰撞造山带岩石圈结构等. 对今后研究的问题和方向也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华北克拉通及全球其他古老大陆及其早元古代碰撞造山带的系统对比,提出了地球上20~18亿年碰撞型造山带记录了一次全球性大陆拼合事件,并导致一个早-中元古代超级大陆的形成,该超级大陆称为Columbia或Nuna.华北克拉通两条古老的喜马拉雅型碰撞造山带(即~19.5亿年的西部孔兹岩带和~18.5亿年的中部造山带)的发现,证实了华北克拉通基底是~19.5亿年和~18.5亿年期间多个微陆块拼合而成,完整保留了Columbia超大陆的聚合记录,说明华北克拉通是Columbia超大陆的组成部分之一.  相似文献   

5.
亚洲中部地区地幔上部密度非均匀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方盛明 《科学通报》1997,42(6):633-637
自80年代初国际岩石圈研究计划执行以来,地球科学研究重点开始从海洋转向大陆.90年代起乃至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大陆动力学研究将成为地球科学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从各种地球物理观测结果显示:地幔上部介质在横向、纵向上都存在着非均匀性,显然,密度是最基  相似文献   

6.
赵子福  戴立群  郑永飞 《科学通报》2013,(23):2310-2315
对大别-苏鲁造山带和华北陆块东南缘中生代碰撞后镁铁质岩浆岩进行详细的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出弧型微量元素分布特征、富集的Sr-Nd-Pb-Hf同位素组成和异常的锆石18O值.尤其特别的是,大别造山带部分镁铁质岩浆岩具有低的锆石18O值并含有新元古代和三叠纪U-Pb年龄的残留锆石,这是区分俯冲华南陆块与上覆华北陆块的鉴定性特征.这些特征指示它们来源于造山带岩石圈地幔的部分熔融.在三叠纪大陆碰撞过程中,来源于俯冲华南陆壳的长英质熔体与上覆华北岩石圈地幔橄榄岩反应,形成了富集的造山带岩石圈地幔.根据某些特定的微量元素比值如Ba/Th,Sr/Rb和(La/Yb)N等,可以厘定出卷入大陆俯冲隧道壳幔相互作用的陆壳物质既有俯冲陆壳基底,也有上覆沉积盖层.因此,碰撞造山带以及上覆陆块边缘的碰撞后镁铁质岩浆岩为大陆俯冲带壳幔相互作用提供了岩石学和地球化学记录.  相似文献   

7.
山盆耦合的一种重要形式: 造山带及其侧陆盆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王二七 《科学通报》2004,49(4):370-374
造山作用以及由此引发的气候变化可形成两类河流系统, 一是垂直于造山带流动的横向河流, 二是平行于造山带流动的纵向河流, 它们分别将沉积物卸载于前陆盆地和侧陆盆地中. 侧陆盆地不仅比前陆盆地演化历史长, 而且可保存较完整的沉积记录. 新生代发源于青藏高原的河流以纵向河流为主, 由此形成了一系列侧陆盆地. 位于祁连山东、西两侧的兰州盆地和疏勒河冲积扇的演化与青藏高原新生代隆升、构造变形以及气候演化是耦合的. 造山作用和侧陆盆地沉积之间的耦合关系也广泛发生在前新生代, 其中以秦岭造山带与松潘-甘孜三叠纪深海复理石侧陆盆地之间的耦合最具特色. 造山带、侧陆盆地以及将两者联系在一起的纵向河流间的耦合关系是大陆动力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
李曙光 《科学通报》1989,34(7):522-522
秦岭一大别山造山带是华北地块与扬子地块的会聚地带。由于这两大地块的对接、碰撞,在该造山带的地缝合线附近广泛发育有各种高压低温变质岩,如蓝闪石片岩、C型榴辉岩等,其中C型榴辉岩在大别山段较发育。很显然,精确测定这些C型榴辉岩的生成年龄对探讨华北、扬子两大陆块的对接时代及造山带演化历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对华夏地块南部粤中增城和赣南鹤仔3个基底变质岩的地球化学和碎屑锆石年代学研究表明, 它们的原岩都是形成于晚新元古代的沉积岩. 3个变质沉积岩都主要由新元古代早期(1.0~0.9 Ga)的碎屑物质组成, 并混有少量中元古代和新元古代中晚期(0.8~0.6 Ga)的碎屑物, 说明沉积物主要来源于一个遭受过Gondwana大陆聚合事件影响的Grenville期造山带. 碎屑锆石的Hf同位素成分显示这些Grenville期锆石可能是造山旋回早期形成的弧与古老大陆碰撞产生的岩浆结晶的. 结合华夏地块其他地区~1.0 Ga年龄锆石的分布及形态学特征, 本文认为华夏地块的南缘很可能曾经存在或者极其靠近一个Grenville期的造山带. 而这期造山作用的时代与东印度以及东南极的Grenville造山带一致, 且同样受到Gondwana大陆聚合事件的影响. 因此, 从Rodinia超大陆裂解到Gondwana超大陆聚合期间, 华南地块很可能位于澳大利亚西部而与东印度和东南极相邻.  相似文献   

10.
大别山造山带与合肥盆地的构造耦合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王清晨 《科学通报》1997,42(6):575-580
对大别山造山带和合肥盆地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综合研究表明,大别山造山带是中生代碰撞造山作用的产物,合舅地是这一造山带隆起时开始形成的,经历了凹陷-断陷-构造反转3个阶段,造山带的“去根”过程与地幔上涌控制着大别山的隆起和合肥盆地的发育。  相似文献   

11.
张进江  丁林  钟大赉  周勇 《科学通报》1999,44(19):2031-2036
喜玛拉雅造山带内普遍发育垂直于造山带的伸展构造,曲松、普兰、洛扎、聂拉木和亚东等地的研究表明它们代表平行于造山带的伸展,伸展形成的盆地内发育与伸展同期的垂直于造山带的挤压构造,伸展构造的形成时代为16~13Ma,与整个东南亚强烈挤压期一致,所以它们是造山期同收缩伸展,伸展期的主导构造运动为挤压和隆升,伸展构造是造山带应变分解所致,而不是高原下降的标志。  相似文献   

12.
大陆俯冲隧道过程:大陆碰撞过程中的板块界面相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永飞  赵子福  陈伊翔 《科学通报》2013,(23):2233-2239
研究俯冲带过程是发展板块构造理论的关键.板块界面相互作用是实现地球表层与内部之间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基本机制.将俯冲隧道模型拓展到大陆碰撞造山带,能够透视大陆俯冲带构造过程及其产物.由长英质到镁铁质岩石组成的大陆地壳于不同深度从大陆岩石圈上部拆离并迁移进入大陆俯冲隧道,由橄榄岩组成的大陆岩石圈地幔楔底部也受到俯冲板片刮削进入俯冲隧道.大小不同的地壳和地幔碎块在俯冲隧道中受到角力流作用向上或向下运动,导致它们经历不同程度的变质作用,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变形乃至局部深熔.在俯冲隧道中壳源岩石与幔源岩石之间发生机械混合,结果形成了超高压变质混杂岩.它们在折返到地壳层位时与低级变质岩拼合到一起,形成构造混杂岩,结果在同一造山带出露有不同变质程度的岩石.俯冲陆壳基底花岗岩和上覆沉积物衍生的熔/流体与上覆大陆岩石圈地幔楔橄榄岩之间发生化学反应,实现了大陆俯冲隧道中的壳幔相互作用.超高压变质岩原岩性质支配了碰撞造山带的类型、超高压变质地体的大小和折返速率.  相似文献   

13.
秦岭是我国著名大陆碰撞造山带 .其主造山期结束时间还存在争议 .报道了秦岭新发现的沙河湾奥长环斑花岗岩的40 Ar 3 9Ar,Rb Sr和锆石U Pb年龄 ,讨论了秦岭造山带主造山期结束时间 .  相似文献   

14.
赵靖 《科学通报》1993,38(18):1691-1691
1 确定造山带早期变形变质史的方法造山带中变斑晶的包裹体痕迹(ioclusion trails)代表了变斑晶生长过程(进变质或退变质过程)中保存在岩石中的、由变质矿物组成的早期面理的痕迹。自本世纪20年代研究以来,这种痕迹一直被认为是韧性变形过程中同构造旋转作用的产物,并作为一种十分确定的、能判断剪切动向的有效标志.近年来,许多国外地质学家对澳大利亚、新西兰及其他造  相似文献   

15.
大别造山带中生代构造演化是国内外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尤其是周缘中生代沉积盆地如何记录这一经历了强烈俯冲消减和巨量剥蚀的造山带构造演化更为引人瞩目. 近年来, 通过周缘盆地沉积学分析, 并结合构造变形研究, 认为大别造山带南北边缘从晚三叠世至早白垩世遭受挤压逆冲, 从而控制外缘前陆盆地发育, 而其核部自侏罗纪至早白垩世逐步发生伸展变形、穹隆和裂陷, 直至在晚白垩世之后造山带全面塌陷, 总体上造山带呈现出长时期的挤压逆冲, 伸展自核部向边缘不断扩展、增强, 挤压与伸展在地壳尺度上并存(J-K1)的构造演化特征; 大别造山带核部超高压变质岩揭顶年代自东向西依次为早侏罗世至晚侏罗世, 其剥露深度从西至东不断加大; 造山带剥露的深层次轴部变质杂岩为北侧合肥盆地提供主要物源, 而南侧中扬子盆地的物源可能主要来自于造山带南部盖层岩石及现已被逆冲掩盖的、并与勉略缝合带相关的地层. 动力学分析表明, 华北与华南板块之间受沿商丹和勉略缝合带拼合碰撞作用及其之后的江南褶皱逆冲带自南东向北西推进、华北板块南缘沿秦岭北界断裂向南的陆内俯冲的叠加影响, 导致大别造山带逆冲增厚及之后的核部重力扩展、均衡隆升, 从而导致高压/超高压变质岩多期剥露. 未来从周缘沉积盆地揭示大别造山带造山过程方面的研究应强调进一步探索勉略缝合带的东延、大别造山带高压/超高压变质地体对华南北缘不同地质单元和盆地的掩盖及盆地同沉积期源区构造面貌及其东西延展、大别造山带盖层和基底岩石的巨量剥蚀及其流向、恢复大别造山带内部俯冲消减和被剥蚀的构造单元等.  相似文献   

16.
秦岭是我国著名大陆碰撞造山带。其主造山期约束时间还存在争议,报道了秦岭新发现的沙河湾奥长环斑花岗岩的^40Ar-^39Ar,Rb-Sr和锆石U-Pb年龄,讨论了秦岭造山带主造山期结束时间。  相似文献   

17.
造山带的伸展构造与软流圈隆起——以兴蒙造山带为例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5  
邵济安 《科学通报》1994,39(6):533-533
本文选择了兴蒙造山带为例,探讨软流圈隆起与大陆岩石圈构造演变间的关系.兴蒙造山带展布范围大体相当于内蒙—大兴安岭褶皱系的范围(图1).它是在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对接基础上形成的.早古生代末(S_3-D_1)是该区最主要的一次碰撞造山事件,以早古生代地层(∈-S_2)普遍的变质和变形作用以及发育的深成岩和磨拉石建造为标志.中古生代(D_2-3)大陆岩石圈发生暂短的裂解,形成陆间洋盆.法门阶底部不整合标志古亚洲洋最后封闭与造山,造山作用相对比较弱,没有广泛分布的磨拉石建造,上志留-下泥盆统的地层组成宽缓对称的褶皱,岩层基本不变质或弱变质.中石炭-早二叠世全区广泛处于陆表海环境,二叠纪陆内裂谷阶段,形成双峰式火山岩和晚古生代末的碱性花岗岩带,晚二叠世-三叠纪全  相似文献   

18.
新疆北部海西期造山褶皱带与地体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荣龙 《科学通报》1992,37(10):927-927
新疆北部海西期造山褶皱带分布很广,达八条之多。这在其他地区是少见的。造山带的沟盆沉积建造、蛇绿岩套、岩浆弧火山作用,钙碱系列Cu-Ni硫化物基性杂岩体,以及指示造山期结束的富碱侵入岩遍及阿尔泰、东西准噶尔和天山山系。传统观点认为造山作用与西伯  相似文献   

19.
郑永飞  叶凯  张立飞 《科学通报》2009,54(13):1799-1804
大陆地壳深俯冲与超高压变质的研究不仅带动了中国固体地球科学的发展, 而且为发展板块构造理论提供了契机. 根据俯冲地壳的性质, 已经认识到俯冲和碰撞分别以两种类型出现. 就地壳俯冲来说, 存在洋壳俯冲型(例如太平洋周边)和陆壳俯冲型(例如阿尔卑斯造山带). 就大陆碰撞来说, 则存在弧-陆碰撞型(例如喜马拉雅和青藏造山带)和陆-陆碰撞型(例如大别-苏鲁造山带). 大陆俯冲带深部化学变化与差异折返、洋壳俯冲与陆壳俯冲之间的时空转换, 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大陆动力学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河南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河南省西部的伏牛山南坡,是秦岭的东延。由原河南西峡伏牛山国家地质公园和河南内乡宝天曼国家地质公园组合而成,包括伏牛山景区,宝天曼景区和西峡等地的恐龙蛋景区。秦岭造山带是我国的中央造山带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大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