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温方(四神丸)、清方(白头翁汤)、温清并用方(连理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作用机制,比较温、清、温清并用方对UC大鼠的作用差异。方法 将90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造模组,造模组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灌肠法复制UC模型,将造模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阳性药组(柳氮磺吡啶,SASP),四神丸组,白头翁汤组和连理汤组,共5组。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给予2 mL·d-1蒸馏水灌胃,四神丸、白头翁汤和连理汤组分别给予1.76,1.40及2.13 g·kg-1·d-1的对应中药灌胃,SASP组给予SASP 0.4 g·kg-1·d-1灌胃,各组给药量为2 mL·d-1,干预14 d。对各组大鼠结肠黏膜损伤程度评分及病理、细胞因子芯片进行检测,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浆游离甲状腺激素(FT3),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皮质酮(CORT)及结肠组织神经降压素(NT),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生长抑素(SST)含量。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UC大鼠结肠质量长度比及黏膜损伤评分显著升高(P<0.01);出现大量淋巴细胞浸润、肠绒毛紊乱甚至消失等现象;组织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1/2α/β/3(CINC-1/2α/β/3),白细胞介素-1α(IL-1α)及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等因子含量显著升高(P<0.05);血浆CORT,GLP-1含量显著降低(P<0.05),组织SP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结肠黏膜损伤减轻,连理汤、四神丸组大鼠IL-1α,IP-10,脂多糖诱导性C-X-C趋化因子(LIX),L选择素(L-selectin)等因子含量显著降低(P<0.05),白头翁汤组大鼠CINC-3,白细胞介素-17(IL-17)等因子含量显著降低(P<0.05),SASP组大鼠CINC-1/3,IL-1α,IP-10等因子含量显著降低(P<0.05);连理汤大鼠血浆FT3含量显著升高,连理汤、四神丸及白头翁汤大鼠血浆GLP-1含量显著升高(P<0.05);四神丸及白头翁汤大鼠结肠组织VIP含量显著降低(P<0.05),SASP大鼠结肠组织SST含量显著升高(P<0.01)。结论 连理汤、四神丸、白头翁汤对UC的干预较为明显,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调控细胞因子网络实现对炎症反应的抑制及免疫平衡实现的,且连理汤作用较为明显,四神丸次之,白头翁汤再次之。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车前子多糖(PSP)对膜性肾病(MN)大鼠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为PSP治疗MN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采用尾静脉注射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C-BSA,3.5 g·L-1)诱导MN大鼠模型,造模周期为7周。于造模第4周,将造模成功大鼠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模型组,阳性药物组(盐酸贝那普利,10 mg·kg-1·d-1),PSP高剂量组(PSP-H,800 mg·kg-1·d-1),PSP中剂量组(PSP-M,400 mg·kg-1·d-1),PSP低剂量组(PSP-L,200 mg·kg-1·d-1),每组10只;另取10只未造模的大鼠为正常组。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灌服等体积生理盐水,各给药组大鼠灌服相应药物,每日1次,连续4周。实验结束后,采用光镜法分别观察大鼠肾脏及结肠组织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及结肠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肾组织中TNF-α,IL-1β蛋白表达情况,运用16S rRNA测序法研究PSP对MN大鼠肠道菌群调节作用。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小球增大、基底膜增厚,结肠组织腺体萎缩,血清及结肠组织中TNF-α,IL-1β含量明显上升(P<0.05),TNF-α,IL-1β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盐酸贝那普利组和PSP-H组大鼠肾小球囊腔减小、基膜增厚程度减轻、结肠组织中黏膜排列较整齐,但PSP-M,PSP-L组对肾组织及结肠组织改善效果不佳;PSP-H,PSP-M组大鼠血清及结肠组织中TNF-α,IL-1β含量明显下降(P<0.05),肾组织中TNF-α,IL-1β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PSP-L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模型组大鼠肠道菌群中有害菌厚壁菌门丰度升高、有益菌拟杆菌门丰度降低;给予PSP后有害菌厚壁菌门丰度降低、有益菌拟杆菌门丰度升高,以PSP-H变化最为显著。结论 PSP可有效缓解MN大鼠的肾损伤、降低炎症因子表达,并可调节MN大鼠肠道菌群结构、改善受损的肠道屏障。  相似文献   

3.
肉苁蓉苯乙醇苷对大鼠高原肺水肿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健脾益肠散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的影响。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柳氮磺吡啶组(0.3 g·kg-1)及健脾益肠散高(204 g·kg-1)、中(136 g·kg-1)、低剂量(68 g·kg-1)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均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法复制UC大鼠模型;灌胃给药21 d后,用ELISA、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及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MyD88含量和结肠组织MyD88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MyD88水平及结肠组织MyD88蛋白和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健脾益肠散高、中剂量组血清MyD88含量和结肠MyD88蛋白及mRNA表达均较模型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健脾益肠散低剂量组MyD88蛋白表达亦低于模型组(P<0.05);健脾益肠散高剂量组对MyD88的影响与柳氮磺吡啶组比较差异不显著,但明显优于低剂量组(P<0.05)。结论:健脾益肠散对UC肠黏膜免疫的保护作用可能与降低外周血MyD88水平及结肠组织MyD88的蛋白和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决明子乙醇提取物对实验性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脂、血糖及炎性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探讨决明子治疗高脂血症的调脂外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饲喂高脂饲料和饮用10%乙醇溶液的方法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血脂康,0.15 g·kg-1),决明子低、中、高(4,8,16 g·kg-1)剂量组,各组均按10 mL·kg-1体积ig给予相应药物,并设正常对照组,连续ig 4周。灌胃给药期间继续饲喂高脂饲料和饮用10%乙醇溶液。末次给药后,采血,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葡萄糖(Glu)的含量,并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IL-6和TNF-α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脂血症模型组大鼠血清TC,TG,LDL-C,Glu含量显著升高(P<0.01),HDL-C显著降低(P<0.01);IL-6和TNF-α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决明子乙醇提取物高、中剂量组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中TC,TG,LDL-C,Glu的含量,显著升高HDL-C的含量(P<0.01);显著降低大鼠血清IL-6和TNF-α水平(P<0.01)。结论:决明子乙醇提取物不仅可有效改善高脂血症模型大鼠的血糖及血脂水平,亦可明显降低炎性细胞因子IL-6和TNF-α水平,这可能有利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从肿瘤坏死因子/核转录因子-κB(TNF/NF-κB)信号通路探讨枳实薤白桂枝汤(ZXGT)对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的大鼠心肌梗死(MI)的影响。方法 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培哚普利组(4 mg·kg-1)、ZXGT组(24.4 g·kg-1)、ZXGT+抑制剂组(ZXGT,24.4 g·kg-1;TNF-α受体抑制剂R7050,5 mg·kg-1)、抑制剂组(R7050,5 mg·kg-1),每组8只;各组大鼠预防性灌胃给药7 d,且ZXGT+抑制剂组、抑制剂组在第6、第7天给予腹腔注射抑制剂R7050 5 mg·kg-1,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腹腔注射ISO,连续2 d,诱导大鼠MI模型;于实验第7天注射ISO 30 min后麻醉大鼠,检测心电图(ECG)观察ST段抬高值;采用小动物超声心动图检测大鼠心脏整体轴向应变(GLS)和心脏同步性;腹主动脉取血测定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及炎症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IHC)法检测心脏组织TNF-α、NF-κB p65、磷酸化(p)-NF-κB p65蛋白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心脏组织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TNFR1)、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2(TRAF2)、转化生长因子激酶1(TAK1)、NF-κB抑制蛋白α(IκBα)、p-IκBα、NF-κB p65、p-NF-κB p65蛋白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ECG ST段显著抬高(P<0.01),超声心动图中GLS增大及同步性显著降低(P<0.01),病理组织学显示心肌大面积坏死,血清cTnT、CK-MB、LDH、TNF-α、IL-1β水平显著升高(P<0.01),心肌组织中的TNF-α、TNFR1、TRAF2、TAK1、p-IκBα、p-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IκBα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培哚普利组、ZXGT组、ZXGT+抑制剂组和抑制剂组大鼠的ECG ST段抬高值明显降低(P<0.05,P<0.01),GLS和心脏同步性改善(P<0.05,P<0.01),心肌坏死面积减小,血清cTnT、CK-MB、LDH、TNF-α、IL-1β水平均下调(P<0.01),且ZXGT组、ZXGT+抑制剂组和抑制剂组均下调模型大鼠升高的TNF-α、TNFR1、TRAF2、TAK1、p-IκBα、p-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和上调IκBα的表达水平(P<0.05,P<0.01);与ZXGT组比较,ZXGT+抑制剂组和抑制剂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ZXGT能保护ISO诱导的大鼠MI损伤,改善心脏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TNF/NF-κ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乳香醋炙前后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模型大鼠的作用。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和模型组(60只);模型组注射2,4,6-三硝基苯磺酸(2,4,6-trinitrobenzenesulfonic acid solution,TNBS)/乙醇建立UC大鼠模型,正常组注射生理盐水;造模成功后,将造模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每天给药1次,连续2周。观察大鼠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观察结肠组织并评分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olonic mucosal damage index,CMDI);光镜下观察结肠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并做结肠组织学观察及评分(Histopathological score,HS);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含量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大鼠的DAI、CMDI、HS评分、细胞因子TNF-α、IL-1β和IL-6的含量均明显上升(P < 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的DAI、CMDI、HS评分以及TNF-α、IL-1β和IL-6含量均显著降低,显示乳香和醋乳香对UC模型大鼠具有治疗作用,而醋乳香较乳香作用更强,且以2倍剂量组作用最明显。结论 乳香和醋乳香均对UC大鼠具有治疗作用,醋炙后作用增强,且2倍剂量优于等剂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参芪益心方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大鼠心肌形态、心功能、血浆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将9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平均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依那普利对照组、芪苈强心对照组、参芪益心方低剂量(16.96 g·kg-1·d-1)组、高剂量(33.92 g·kg-1·d-1)组。利用阿霉素第l,3,5周,3 mg·kg-1;第2,4,6周,2 mg·kg-1的剂量,每日1次,灌胃4周,观察大鼠的心肌组织形态学及超微结构变化,运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大鼠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放免法测定大鼠血浆AngⅡ,TNF-α结果:经EF,FS提示造模成功,各治疗组LVSD,LVDD,EF,FS均有改善,参芪益心方高剂量组、中药对照组、西药对照组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治疗组AngⅡ,TNF-α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芪益心方可以改善CHF大鼠心肌组织形态,抑制心室重构,改善CHF大鼠心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痰瘀同治对糖尿病大鼠心肌Toll样受体4(TLR4)/核转录因子-κB(NF-κB)/核转录因子-κB抑制蛋白(IκB)信号通路的干预作用,探讨其改善糖尿病大鼠心肌炎症病变的相关机制。方法 选取清洁级雄性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化痰组、化瘀组、痰瘀同治组、阿拉氯胺组、模型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大鼠单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55 mg·kg-1建立糖尿病模型,正常喂养3周后,化痰组、化瘀组、痰瘀同治组每日分别给予小陷胸汤(4.05 g·kg-1),血府逐瘀汤(7.02 g·kg-1),抵当陷胸汤(8.10 g·kg-1)灌胃,阿拉氯胺组每日予阿拉氯胺(3 mg·kg-1)灌胃,连续给药8周后麻醉取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心肌组织TLR4蛋白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NF-κB p65和NF-κB抑制蛋白α(IκBα)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大鼠心肌TLR4,NF-κB p65,IκBα及TNF-α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TLR4,NF-κB p65,IκBα及TNF-α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TLR4,NF-κB p65,IκBα及TNF-α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1);组间比较发现,痰瘀同治组TLR4,NF-κB p65,IκBα及TNF-α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比化瘀组和化痰组下降更明显(P<0.05,P<0.01)。结论 痰瘀同治法能够改善糖尿病大鼠心肌炎症病变,且效果优于单独使用化痰法或化瘀法,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LR4/NF-κB/IκB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健脾益肠散对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从60只SD大鼠中随机取10只为正常组,其余大鼠自由饮用5%硫酸葡聚糖(DSS)溶液7 d复制UC大鼠模型后,再随机分为模型组、柳氮磺吡啶(0.3 g·kg-1)组和健脾益肠散高、中、低剂量(54.4、27.2、13.6 g·kg-1)组,连续给药14 d。每日观察记录大鼠的一般状态,给药前后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L-18)含量,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分别检测结肠组织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胱天蛋白酶-1(Caspase-l)的蛋白阳性表达、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一般状态相对较差,DAI评分显著增高(P<0.01),结肠出现病理学改变,血清IL-1β、IL-18含量显著升高(P<0.01),结肠组织NLRP3、ASC、Caspase-l的蛋白阳性、蛋白及mRNA的表达均显著增强(P<0.01)。与模型组比较,健脾益肠散各剂量组的一般状态明显好转,DAI评分明显减小(P<0.05,P<0.01),HE染色显示病理变化明显减轻,结肠NLRP3、Caspase-l的蛋白表达均明显减少(P<0.05,P<0.01);健脾益肠散高、中剂量组血清IL-1β、IL-18含量、结肠ASC的蛋白表达及NLRP3、ASC、Caspase-l的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P<0.01);健脾益肠散高剂量组NLRP3、ASC、Caspase-l的蛋白阳性表达均显著减少(P<0.01);健脾益肠散中剂量组ASC、Caspase-l的蛋白阳性表达均明显减少(P<0.05);健脾益肠散低剂量组ASC的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 健脾益肠散能通过调节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减少结肠免疫炎症损伤发挥治疗UC的效应。  相似文献   

10.
逍遥散对雷公藤致大鼠肝损伤的预防作用及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逍遥散对雷公藤水煎剂致大鼠急性肝损伤的预防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甘利欣(0.06 g·kg-1)对照组、逍遥散低、中、高剂量组(生药量3.38,6.75,13.50 g·kg-1)。除正常组外,分别以相应剂量药物连续ig 4 d,再以雷公藤水煎剂(生药量3.75 g·kg-1)ig 4 d造模。处死大鼠,计算肝指数,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的活力,做肝脏病理学检查,并测定肝匀浆上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 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肝指数及血清ALT,AST的活力明显升高 (P<0.01),肝组织病理改变明显(P<0.05),肝匀浆上清IL-1β,TNF-α的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逍遥散各组和甘利欣组大鼠的肝指数、血清ALT和AST的活力、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及肝匀浆上清IL-1β,TNF-α的含量均明显降低(P < 0.05或P<0.01)。 结论: 雷公藤所致大鼠急性肝损伤与其引起炎症因子IL-1β,TNF-α释放增加进而形成炎性损伤有关,逍遥散可通过抑制IL-1β,TNF-α的释放而对雷公藤致大鼠急性肝损伤起到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伤寒与温疫的证治特点、《伤寒论》与《温疫论》的篇章结构、张仲景与吴又可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现代医学对出血热与鼠疫的认识,梳理热病证治的发展历史与脉络。  相似文献   

12.
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护士必备的技术,其成功率的高低直接危机患儿的痛苦乃至生命,掌握这门过硬的技术,尽量做到一针见血,是儿科护士的天职,也是衡量合格护士的标准之一。本人从事儿科护理工作已多年,现将这方面的体会做一报告。  相似文献   

13.
中药蛇床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姜涛  李慧梁 《中草药》2001,32(2):181-183
概述近年来有关蛇床子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根据“穴位组学概念”的提出,针对针刺机理进行深入研究。目的在于揭示针刺的生物学基础,阐明针刺的科学性,并对相关针刺处方进行优化,围绕临床针刺治疗手段中的关键技术进行标准化与规范化研究,实现针刺科学机理转化为实际应用,从而更好的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15.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文化大革命爆发的近20年间,是新时期仲景学说研究队伍的形成———发展期。在这一时期,对《伤寒论》原著的注释和校正工作,揭开了新中国教材编写的序幕;对《伤寒论》中一些有代表性问题或关键性字词的考订,是一个特点;对《伤寒杂病论》方法论的研究,也是这一时期出现的新特点。此外,这一时期,对六经的研究逐渐深入;对方证的研究仍是热门话题;对伤寒方中用药规律的研究出现热潮;对张仲景治疗方法原理的研究开始活跃;比较性研究热度不减;专题性研究渐成趋势。  相似文献   

16.
近百年来,公开发表的研究《伤寒论》的学术论文约3万篇,内容涉及张仲景生平事迹、《伤寒论》版本传承、《伤寒论》学术思想和临床应用研究等多个方面。民国时期是近代仲景学术研究的萌芽——发动期,这一时期的文章具有以下时代特点:①期刊和作者群有明显的地域和社团性;②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方向;③研究空间不断扩大;④学术争鸣空前活跃。  相似文献   

17.
喘证的一般护理注意调整病室环境、体位与休息、严密观察生命体征、饮食护理、情志护理;根据中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方法,同病异护、异病同护,实施具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护理措施,保障治疗措施的实施,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18.
蛇床子素抗凝血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蛇床子素的抗凝血作用。方法:通过测定小鼠凝血时间(CT)、大鼠的凝血酶原时间(PT)和优球蛋白溶解时间(ELT),观测蛇床子素的抗凝作用。结果:蛇床子素能显著处长CT、PT,缩短ELT。结论:蛇床子素具有明确的抗凝血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七情学说实验研究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近年来有关中医七情学说的实验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评述。指出实验研究对七情学说的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并着重对今后开展七情学说实验研究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以及七情学说实验研究所涉及的动物模型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伤寒论》这一中医经典著作,指导临床,疗效显著,活人无数,尤其是对外感热病的发展影响颇深.伤寒学派是以研究或阐述张仲景《伤寒论》辨证论治及理法方药为中心的医学学术群体,该学派学术璀璨,连绵千年.现就以古代此派的形成、发展、争鸣3个阶段进行初步探析,认为其形成于晋唐,发展于宋元,争鸣于明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