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教育部为切实提升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推进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举措。认证的三大核心理念中成果导向理念遵循了反向设计原则。根据反向设计理论的要点,结合普通高等院校的实际情况,基于专业认证的要求,从制定课程学习目标、设计目标达成度评价方案和设计教学学习活动几个方面进行了数据库课程教学设计的改革和创新,促进了数据库课程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升,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2.
实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当前国际工程教育的发展趋势。笔者以专业认证的基本理念为指导,分别从"电子CAD"课程对毕业要求二级指标点权重的分配、考核方案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入手,探讨以学生为中心和目标导向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设计,并通过持续改进保证教学质量。"电子CAD"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利用软件分析、设计电路的能力,按照专业认证的理念开展教学活动可保证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以参加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契机,对课程目标达成评价机制进行了探讨,通过在专业层面上建立起专门的评价工作组织,细化课程目标评价内容和评价工作程序,并针对评价工作机制中各要素提出明确的要求,构建了能够引领专业课程进行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工作机制,为课程教学持续改进提供坚实保障。  相似文献   

4.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提高我国工程教育国际化水平,提升工程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以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科技外语阅读为例,分析了该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根据出现的问题,结合工程教育认证的毕业要求,从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四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以期进一步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实际运用水平。  相似文献   

5.
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申报前期,通过修订课程大纲、强化过程参与,对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等进行改进,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实施了上述系列的改革措施。基于前期的教学实践,现对我校16级和19级环境工程专业课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教学效果进行比较,系统分析工程教育认证目标达成情况,并提出持续改进方向。这对今后提高专业课程教学质量,推进学生达到“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毕业要求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新工科教育改革和创新背景下,根据我院的办学特色和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实际情况,从工程教育认证体系下课程建设的现状出发,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度剖析,同时结合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自身特点,目的在于探索工程教育认证理念下《腐蚀与密封》课程的教学改革模式与思考,将重点以学生为中心、成果为导向、持续改进的工程教育认证理念方式使学生易于接受课程知识,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基于"悉尼协议"的工程教育认证主要针对三年制培养认证,符合我国高职教育学制和人才培养要求。以"电子线路板设计与制作"课程为例,在"悉尼协议"认证标准指引下,按照中华工程教育学会(IEET)认证规范要求,遵循"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认证理念进行了课程改革与实践,为高职基于专业认证的课程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毕业要求作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用标准中的重要部分,决定了学生出口的标准并支撑培养目标的达成。对于毕业要求达成度的评价,需要建立评价机制,选取合理评价依据,使用正确的评价方法,获得有效的评价结果,用于教育教学的持续改进。毕业要求的达成是建立在指标点的达成的基础上,课程是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的重要环节。文中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实践研究,对课程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评价过程进行分析,通过演示性计算,描述了课程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度的评价过程。  相似文献   

9.
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结合我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特色,阐述了"可视化程序设计"课程毕业要求的指标点,根据毕业要求指标点,对"可视化程序设计"课程的理论教学、实验教学进行了达成度分析,并给出了课程的持续改进方法。课程达成度评价是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一种手段,它对课程的持续改进有指导作用,两者又相辅相成,都是促进专业教学改革落实到课程教学的有效方法,也可以为有关高等院校和教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工程教育认证以“产出导向”为理念建设人才培养体系,以毕业要求为准绳综合评价人才培养质量,以课程教学实现对毕业要求的支撑,以课程评价作为毕业要求的支撑,课程目标达成评价是毕业要求达成评价的主要依据,是课程“持续改进”的基本前提。先分析“毕业要求”“课程目标”“达成评价”“持续改进”的内在联系,再以“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为例,设计课程目标达成评价方案并提供达成评价实例,分析达成评价结果,制定持续改进措施并分析改进效果。  相似文献   

11.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提高高等学校工程教育质量、推动工程教育体系改革、提升我国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措施。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是学生实践和应用能力培养的重要教学环节。本文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核心理念和毕业要求,以当前制药工程实践教学中的实验课程体系、生产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论文)等教学环节的现状为基础,为更好的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结合教学过程中的体会,探讨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为提升高校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机械制图是高等工科院校机械类、近机类专业的工程基础必修课之一。课程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才的培养质量。针对如何促进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在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实施展开,从机械制图课程学习成果的目标、需求、过程、评价、持续改进等多维视角,探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对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活动的启示与思考。以期为实施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质量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3.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制度。以工程教育认证理念、认证标准和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实施方案为依据,通过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项目的实践和研究,确立了以工程教育认证理念引领品牌专业建设的工作思路和基本原则,提出了工程类专业品牌化建设的实施策略,为实现品牌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建立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良性循环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根据工程教育认证中的华盛顿协议和悉尼协议标准,结合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分析了"数控机床与编程"课程的现状,指出了课程设置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探索性的改进措施,包括修订课程大纲、加强实验室建设、拓展校企合作、开展互联网教学和改进全新考核评价标准等,为推动我校工程认证工作提供了有利的准备,为相关课程改革提供了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比较大陆CEEAA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华盛顿协议》会员的台湾地区IEET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表明海峡两岸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规范基本相同,但又各具特色,大陆现行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已朝国际互认方向接轨。当前,大陆高校包括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高校应抓住机遇,创造条件,先行先试,积极参加CEEAA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以进一步推动工程教育改革,提升工程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相似文献   

16.
根据工程教育认证中的华盛顿协议和悉尼协议标准, 结合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 分析了“数控机 床与编程” 课程的现状, 指出了课程设置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问题, 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探索性的改进措 施, 包括修订课程大纲、加强实验室建设、拓展校企合作、开展互联网教学和改进全新考核评价标准等, 为推动我校 工程认证工作提供了有利的准备, 为相关课程改革提供了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构建普通高校双语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体系,是保障双语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以此以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质量工程双语示范课程建设为契机,以西部某地方高校C大学"管理学"课程为例,旨在提出西部高校构建双语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体系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18.
针对“现代控制理论” 课程理论性强、概念多且晦涩难懂的特点及当前教学中该课程的工程性不突出, 不利 于工程教育认证中培养目标达成的问题, 以能力要求为出发点, 围绕工程教育认证中毕业要求的分解指标, 从主辅相 兼的教学内容、模块化的教学模式、开放自主的实践过程, 多元的考核方式和可持续的改进闭环机制5 个方面, 提出 了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现代控制理论” 课程教学改革。特别是设计了可持续改进闭环机制, 以实现培养目标、毕业 要求和课程目标达成情况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在经历了规模快速发展之后,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必须将重点放到提高质量上来。为促进高校实施质量工程,教育部于2007年初围绕提高本科教学质量连续出台了两个文件。以教学为中心,是所有高校必须坚持的办学原则。实施质量工程,必须加强教学管理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完善本科教学管理组织体系,规范教学行为。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加强专业建设,调整专业结构,打造品牌特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加强教学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是实施质量工程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在研究基于学习产出(OBE)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对宁波工程学院"数据库理论与技术"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改革。首先根据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和本专业开展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的需要,重新审视确定本课程的学习目标;然后根据学习目标反向设计重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确定以学生为中心、目标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最后设计"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的评价机制,公平、合理、有效地评价每位学生的"学习产出"目标达成情况。实践结果表明,通过这种教育模式的培养,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