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王澄 《陕西档案》2002,(5):12-12
在马列主义的鼓舞推动下,在苏联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在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李大钊、陈独秀的倡导下,1920年3月李大钊、邓中夏等在北京秘密建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5月,陈独秀在上海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为建党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8月,在中国工业和工人运动中心的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负责人陈独秀。接着北京、武汉、长沙、济南、广州等地相继成立共产主义小组,在日本和法国的中国留学生和侨民中也建立了党的组织,为举行中共“一大”会议做好了准备。  相似文献   

2.
邓中夏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重要人物之一,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确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一段发展历程.邓中夏从新文化运动兴起之际开始初步接受民主主义思想,到五四运动时转变为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再到发起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创建北京共产党小组,成长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最终做出了具有重大意义的人生抉择.  相似文献   

3.
李桂华  孟雅睿 《北京档案》2020,(3):52-53,57
20世纪20年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京市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在北京西郊的大瓦窑村诞生。大瓦窑村党支部的建立,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北京农村传播的历史见证,对推动北京农村革命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一、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大瓦窑的传播1919年的五四运动使中国的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和政治舞台,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1920年10月,李大钊、邓中夏等在北京发起成立共产主义小组。  相似文献   

4.
《北京档案》2011,(7):44-45
高君宇(1896—1925),1919年五四运动时为北京大学学生会负责人之一。1920年3月,在李大钊的指导下,与邓中夏等共同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10月加入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参与发起成立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11月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召开第一次会议,高君宇被公推为团  相似文献   

5.
恽代英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的政治家、理论家、教育家和青年运动的领袖。对于恽代英的入党问题研究,学界众说纷纭。根据笔者考证,恽代英入党时间是1922年8月份,地点在上海,入党介绍人为邓中夏和陈独秀。  相似文献   

6.
1920年4月,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成员非常渴望看到马克思主义的原著。陈望道通过日文译本和英译本,翻译了《共产党宣言》。当时,为了使这本书尽早与中国读者见面,由陈独秀出面与维经斯基商量,维经斯基拿出一笔经费,在上海建立了一个小小的印刷所,承印的第一本书,即是《共产党宣言》。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共产党宣言》,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员沈玄庐通过另一位共产主义小组成员、《民国日报》经理兼总编、《觉悟》副刊主编邵力子,在1920年9月30曰《觉悟》副刊上发表了一篇  相似文献   

7.
1921年在中国发生了一件对全世界都将产生深远影响的大事,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十分重视对辽宁的工作。1921年8月就委托李大钊所领导的北方党组织进行对辽宁的开发工作。从1921年冬至1927年中共五大召开,先后派遣了罗章龙、李震瀛、陈为人、邓中夏、任国……  相似文献   

8.
《北京档案》2011,(10):6
北京市海淀区曾留下了我党许多光辉的历史足迹。20世纪20年代,李大钊、邓中夏、高君宇、陈毅、罗章龙等就在这里进行革命活动,建立了党组织,发动群众向旧世界宣战。海淀地区在党的领导下,觉悟了的农民、知识分子,在  相似文献   

9.
在风云际会的五四时期,曾产生过一个著名的新文化团体,它的名字叫做少年中国学会。这是一个历史长、会员多、分布广、成员复杂、分化最为明显的社团,于1918年6月发起,1919年7月由李大钊、王光祈等在北京建立。参加此学会的成员有120余人,毛泽东、李大钊、张闻天、邓中夏、恽代英等均为会员。  相似文献   

10.
李大钊与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立者,对建党作出了重要贡献.最近央视一套热播的电视剧《觉醒年代》中,李大钊和陈独秀作为主要角色引人注目,他们的密切交往成为历史叙事的重头戏.关于李大钊与陈独秀之间的个人情谊,有学者曾根据目前出版的他们的私人信件集,以未发现两人有单独来往通信为理由,认为李大钊与陈独秀虽然政治上志同道合,但在私人关系上交际不多、关系并不亲密融洽.①这个结论似乎有点机械和简单化,并不符合事实.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史料认为,李大钊与陈独秀不仅是政治上的好搭档,在日常生活中也是亲密的好伙伴,两人交往颇多,友谊甚笃.  相似文献   

11.
(一)《中国共产党北京市组织史资料》(以下简称组织史资料)的时限,是从1920年10月,李大钊等人创建北京共产党小组始编,至198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召开为止,将近70年的时间。组织史资料的内容,包括了党的七个革命历史时期中,北京市党组织的上级领导;本级党组织的领导机构、工作机  相似文献   

12.
“双百”人物邓中夏(1894-1933),原名邓隆渤(又名邓康),湖南省宜章县人.邓中夏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是我党早期的一位卓越领导人和杰出的工人运动领袖,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学者.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他的一生,那就是“燃烧”.邓中夏炽热的性格像一团火,映红了党的旗帜,也映红了中国工人运动的旗帜.这源于他具有崇高的革命理想,始终坚持和人民在一起.  相似文献   

13.
动态     
北京:庆祝建党百年系列活动正式开启4月9日,北京市档案馆正式开启庆祝建党百年系列活动。活动开启日当天,北京市档案馆推出了“播火——李大钊革命活动档案史料展”及“破晓——中国共产党北平党组织活动展”。其中,“播火——李大钊革命活动档案史料展”以李大钊同志的生平和革命活动为主线,全面展示和回顾李大钊同志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早的传播者、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展览共展出档案、资料、图片近200件,从多个角度全面呈现了李大钊同志在北京的革命活动和被捕牺牲的细节。“破晓——中国共产党北平党组织活动展”共展出档案、资料、图片300余件,向公众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为建立新中国进行的艰辛探索和不懈努力。后续活动包括推出编研作品、开放相关档案等也将陆续展开。  相似文献   

14.
一、1920年7月中国积极分子会议 维经斯基(在华期间化名吴廷康。笔名魏琴、卫金等,共产国际代表)在上海组建了共产国际东亚书记处以后,公开身份是《上海俄文生活报》编辑,报馆成为共产国际东亚书记处的掩护.所接触的中国人有陈独秀、李汉俊、曹亚伯、朱卓文、陈家京、曹子祥、张福堂、姚作宾、张墨池、景梅九、黄凌霜、胡愈之、秦抱朴、袁振英等,  相似文献   

15.
《新闻与写作》2007,(6):37-37
少年中国学会总会出版的刊物。少年中国学会是五四时期著名社团之一,1919年7月成立,1925年底因会员严重分化而停止活动。会员最多时有120余人,其中著名的有毛泽东、李大钊、邓中夏、恽代英、田汉、朱自清等。  相似文献   

16.
邓中夏与图书馆冯资荣我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杰出的工人运动领袖和理论家邓中夏,与图书馆有过一段不解之缘。1914年秋,邓中夏从郴郡第七联合中学毕业,考入湖南高等师范文史专修科,与蔡和森、朱芳圃等人同班,由偏僻的湘南来到省城,他眼界开阔了,求知欲增大了,...  相似文献   

17.
鲍珍玲 《档案》2011,(2):23-25
20世纪20年代初,一批初具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分子,在陈独秀、李大钊的召集下,分别创建了上海、北京等地共产党早期组织,并南北相约建党。  相似文献   

18.
《北京档案》2011,(6):44-45
李大钊(1889—1927),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1920年发起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成立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指导北方工人运动和党团组织的建立。在李大钊的亲自领导下,北京成为中国共产党在北方地区活动的中心。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邓中夏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立足中国革命的实际国情,对近代中国革命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实践。邓中夏的贡献主要体现在组织贡献、思想贡献、领导权确立贡献、革命政权建设贡献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在浩淼的历史长河中,80年只是短暂的一瞬。在这瞬间的凝结点上,回望湖南革命历史,我们仿佛看到滚滚硝烟里伟人振臂一呼,刀光剑影间,红旗翻卷如潮。毛泽东长沙建党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之后,毛泽东,何叔衡,彭璜等人,以新民学会会员为骨干,团结进步学生和爱国人士,在湖南传播马克思主义。为建立长沙共产主义小组,毛泽东曾于1918年和1919年两次来到北京,开始与李大钊、陈独秀密切接触。1920年1月,毛泽东来到北京北箭杆胡同20号,专程拜访出狱不久的陈独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