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环保疏浚系列化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太湖五里湖的底泥污染问题,研究了环保疏浚深度确定技术、精确疏浚技术、疏浚过程防扩散技术、堆场余水处理技术、堆场污泥干化技术、堆场污泥资源化利用技术、环保疏浚生态风险评估技术共8项环保疏浚的系列化技术,并介绍了环保疏浚系列化技术在工程实施中的示范过程。  相似文献   

2.
太湖五里湖生态恢复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针对太湖五里湖水质严重污染和生态严重退化的情况,从分析浅水湖泊生态恢复的理论入手,提出生态恢复过程中控源减污、生境改善、生态重建、稳态调控的四个关键步骤,评价了西五里湖生态恢复示范工程的效果,计算了示范工程区水生植物覆盖度和生物多样性指数,指出达到景观要求的草型清水稳态湖泊还需要一个漫长的演替过程。  相似文献   

3.
苏华 《江苏水利》2005,(1):34-34,36
在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重视的今天,环保疏浚应运而生。环保疏浚是水下机械疏浚行业的一个新的分支。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清除被污染的底泥。清除污染水体的内源.尽可能地减少施工中带来的二次污染。现就我国滇池草海、杭州西湖、无锡太湖五里湖环保生态疏浚的经验,浅谈环保疏浚应抓住的几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4.
夏函杰  张雄金 《江苏水利》2002,(12):18-18,20
2002年3月8日至3月31日,我们使用江苏气力泵“SJS180”型疏浚船在太湖西五里湖犊山船闸南待船港进行了五里湖生态清淤的示范工程施工。这次试验性清淤面积为150m×100m,平均水深1.0m(水面至泥面),要求清除淤泥层厚度50cm,其中悬浮质胶体厚7cm,浚后水深为1.5m,排距为水上200m、陆上180m,清淤量8000m~3。在施工期间,各级领导和专家多次到现场进行实地调研视察,一致认为,以气力泵进行太湖生态清淤工程效果很好。 一、生态清淤方法与要求 淤泥是湖泊水体中营养物和污染物的聚集地和储存仓库,不断向水体释放营养物质和污染物质,淤泥对水体的二次污染已成为湖区水体富  相似文献   

5.
太湖底泥的生态疏浚工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指出:①太湖底泥是湖体水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也是重要的内污染源.②在湖泊外源污染得到一定控制后,以减少内源污染负荷为目的的生态疏浚是控制内源污染效果较为明显的工程措施.③太湖底泥疏浚属水生态整治工程,以最大可能取走污染物、改善水生态环境为控制目标,生态疏浚是局部的薄层精确疏浚.经采用生态调查方法,查明太湖底泥总蓄积量为19亿m3.主要疏浚范围是底泥厚且污染重的重点功能湖区,如梅梁湖、贡湖等.依据太湖底泥的污染特性,疏浚深度以40~50cm为宜,并应为后续生物修复技术介入创造必要的生态环境条件.密闭无扰动抽吸式头部掘进是关键,冬初至春末为最佳施工期.排泥场防渗、尾水处理达标后排放、淤泥安全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是生态疏浚的环保要求.  相似文献   

6.
太湖生态清淤工程中需重视与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冉光兴  陈琴 《中国水利》2010,(16):33-35
生态清淤是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中控制和减轻太湖底泥内源污染的一项重要措施,同时,生态清淤也是在探索发展中的新型疏浚技术。在对太湖生态清淤已实施工程调研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清淤工程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7.
环保清淤     
《广东水利水电》2009,(1):79-79
浙江省疏浚工程有限公司(简称“浙江疏浚”)是一家从事河、湖、水库清淤疏浚工程的专业公司,主项资质等级为建设部颁发的河湖整治工程专业承包壹级,是清淤疏浚施工的专业资质,增项资质为堤防工程专业承包壹级。近年来,公司致力于生态环保清淤、深水清淤、淤泥全封闭远距离管道输送、堆泥场余水处理及后期淤泥固结、资源化利用等疏浚尖端技术领域的开拓与创新,  相似文献   

8.
从五里湖谈太湖水污染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喜 《中国水利》2004,(14):19-21
五里湖是太湖北部的一个湖湾,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大量生活、工业污水入湖,湖水被严重污染.近年来,无锡市为治理五里湖水污染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采取生态清淤、生态修复等综合措施治污,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五里湖的污染实践对太湖水污染治理有一定借鉴意义.结合五里湖治污实践,对太湖治理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太湖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泊.湖泊面积2338km^2,平均深度1.89m,湖容量44亿m^3,具有饮用水源、排洪蓄洪、工农业用水、旅游、航运、养殖等功能,是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梅梁湾作为太湖北部的一个较大湖湾,是无锡市著名的风景旅游区和水源地,又是主要航运通道.汛期还担负着泄洪排涝。随着其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无锡、宜兴、常州、武进等地的工农业及生活污水不断排入湾内,梅梁湾水质受到严重污染.水体富营养化以蓝藻的大量繁殖而引起水华暴发为主要表象,严重影响周围地区的供水.破坏水体景观.从而制约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为此.国家将太湖水污染控制与水体修复技术及工程示范项目列为“十五”重大科技专项水污染控制技术与治理工程的首要专项,并把太湖梅梁湾水源地水质改善技术列为此专项的第一子课题。近三年来,课题组对太湖梅梁湾的生态进行了一系列的修复与重建工作。  相似文献   

10.
唐瑾 《中国水利》2006,(17):5-6,4
记者:“太湖水污染控制与水体生态修复技术及工程示范”课题是我国迄今为止水环境治理领域规模最大、投资最多的科研项目,也是我国科技项目第一个实施“项目业主制”管理的课题。课题实施三年来,不仅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在科研项目管理机制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请问太湖治理项目为什么要采用“项目业主制”?与传统的科技项目管理方式相比,“项目业主制”有哪些优势?  相似文献   

11.
为深入了解河湖清淤工程对区域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在对此类工程一般性环境影响特征分析识别的基础上,通过太湖输水主通道清淤工程这一典型案例,从工程分析、环境质量现状调查、环境影响预测方法、主评价结论5个方面对该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湖清淤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点与工程特征、环境特征密不可分,环境保护目标的分布及其敏感程度应当作为优先因素加以考虑,此外还应重点关注施工期间排泥场恶臭对大气环境影响、清淤活动对地表水环境及生态环境影响问题。  相似文献   

12.
现阶段洱海流域综合治理任务艰巨,未能形成有效、完善的入湖河道综合治理体系,流域管理不能适应入湖河道治理及洱海保护的客观要求,入湖污染负荷尚未得到有效控制,流域水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尚未建立。为此,开展了洱海入湖河道综合整治规划研究,从建立流域管理机制、构建完整防洪体系、打造清水通道、增加入湖清水量以及削减入湖污染物总量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洱海流域管理体制、流域截污治污体系、入湖河道生态治理、流域生态建设以及灌区高效节水减排等五大类工程,规划治理河道长度201.32 km,同时还规划新建286.04 km堤防或护岸工程,对35.92 km的河道进行清淤,对15.66 km河道的已建堤防进行修复。  相似文献   

13.
东钱湖底泥环境特征与疏浚方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目前以环境和生态治理为目的的底泥疏浚工程中尚无相应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为指南的情况下,以宁波东钱湖水环境综合整治可行性研究成果为基础,制定了东钱湖底泥环保疏浚方案。详细阐述了该方案涉及的主要内容:底泥污染特性及污染状况分析,疏浚平面范围、疏浚深度及疏浚工程规模的确定,疏浚底泥处置及余水处理等。  相似文献   

14.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推进太湖水环境治理工程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分析了2007年太湖蓝藻爆发发生水危机后,实施调水引流、蓝藻打捞、湖泛监控、河湖清淤等水利项目所取得的明显成效和经验;针对目前太湖水环境治理中面临的新问题和贯彻新时期治水方针的要求,提出了用绿色发展理念引领新一轮治太水利工程建设,从加强河湖连通、河湖疏浚整治和城市"活水"工程建设的实践,阐述了这一方法论的科学性、有效性;系统思考了完善太湖流域水环境治理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桂青 《人民长江》2016,47(19):20-25
新孟河延伸拓浚工程是国务院批复安排实施的重要引排工程之一。工程实施后在流域上游开辟引江济太的第二通道,改善太湖西部沿岸及西北部湖湾水流条件,但同时新孟河排水也会对长江水环境造成一定不利影响。通过采用MIKE21软件建立长江下游某一河段的二维水流水质模型,重点研究了新孟河排水对长江以及下游水厂水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工程排水对长江水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局限在入江口附近区域,影响程度总体较小。但工程实施后太湖仍不能达到《水环境总体方案》确定的水质治理目标要求。建议在实施过程中,加大治理区域污染源力度,从而减小新孟河排水对入江口区域影响。  相似文献   

16.
宝鸡市雨水径流岸边渗滤系统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雨水径流污染对城市河湖水体污染的贡献越来越受到关注.针对城市雨水径流,采用岸边砂渗滤系统处理,进行了工程设计和建设,建成"宝鸡市金渭湖雨水岸边渗滤系统示范工程".运行结果表明,渗滤池对水中有机物和悬浮物的去除率达80%以上.该工程将城市雨水管网、集蓄、处理及排放连为有机整体,为解决雨水径流污染城市河湖水体提供示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