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采用物理模型试验的方法,在综合考虑燕尾挑坎、窄缝挑坎2种消能工各自特点的基础上,针对长河坝水电站2#泄洪洞挑流水舌所必须达到的挑射效果,进行了窄缝燕尾新型组合挑坎的试验研究。从挑坎内部水流流态、出挑水舌形态以及下游消能防冲效果3个方面进行了燕尾挑坎、窄缝挑坎以及新型组合挑坎之间的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新型的组合体型兼有燕尾挑坎与窄缝挑坎的优点,它在改善坎内水流流态、水舌形态、减轻下游河道冲刷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满足2#泄洪洞出挑水舌的限制要求。试验的研究成果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STH水库底孔泄洪洞在校核工况下能否满足设计下泄流量,洞内水深能否满足净空要求,以及验证出口挑坎计算水舌长度;通过采用Ansys Fluent软件对校核工况下底孔泄洪洞进行三维数值模拟计算,对泄洪洞设计参数的合理性进行复核。  相似文献   

3.
针对出口位于特别狭窄的河谷导流泄洪洞而言,选择合适的鼻坎形式非常重要。本文在分析各种挑流鼻坎体型及其适应范围的基础上,提出一种Y型窄缝挑流挑坎形式,并借助某水电站泄洪导流洞的模型试验研究资料,对该体型的水舌形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泄洪导流洞出口采用Y型窄缝挑流鼻坎后,既能在各种工况下都形成纵向拉开水舌,又能满足工作水头变幅巨大的运行要求,且导流期和永久泄洪期采用同一挑坎,无须改建。  相似文献   

4.
柳树沟水电站泄洪消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新疆开都河柳树沟水电站溢洪洞及泄洪洞挑流鼻坎体型优化的试验研究,通过调整鼻坎体型,提出了一种适合于窄泄槽、高流速、泄槽与河道交角大、窄河道的异型窄缝鼻坎.这种鼻坎水舌不仅能沿纵向、竖向拉开,还能横向有所扩散,使水舌覆盖消能区较大范围,削弱了岸边回流,减轻了河床冲刷,且有效地控制了水舌落水位置、范围及分布,减少淤积体对电站尾水抬高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对高水头水电站泄洪洞出口挑坎水力特性和下游河道冲刷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对比分析不同挑坎形式对冲坑位置、范围及深度的影响,指出:对称斜切挑坎水舌纵向扩散充分,落水区呈窄长条状,可以充分利用下游河道的纵向空间,特别适合应用于狭窄河谷中的高拱坝工程泄洪。  相似文献   

6.
高尚 《红水河》2022,41(2):41-44+54
针对某水电站泄洪洞出口原设计方案中存在明显的淘刷及较高的堆积体的情况,笔者采用水工模型动床试验,对比分析两种不同修改方案下的水舌入水流态及下游河道冲淤情况,对出口挑坎体形及布置方案进行调整优化。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斜切扩散坎,左侧挑坎底长10.1 m、出口挑角为15°,右侧挑坎底长12.0 m、出口挑角为17°,出口两侧扩散角为19.1°的布置方案有利于分散水流冲击力,河道沿程冲刷明显减轻,水舌横向扩散良好,仅有部分表面余能波及对岸山体。因此,推荐采用此方案进行泄洪洞出口挑坎体形设计和布置。  相似文献   

7.
在模型试验的基础上,针对南水水库泄洪洞泄流量大、落差大和下游河床狭窄的特点,在泄洪洞原设计挑流消能工左右边墙各加一块贴角体做成异型鼻坎,解决了下游挑流水舌冲击对岸山体的问题;此外,模型还进行了原有旧泄洪洞和新建泄洪洞下游局部动床试验。  相似文献   

8.
针对某泄洪洞挑流水舌对下游河道产生不利影响等问题,开展了基于扭曲鼻坎调整射流方向的水力模拟试验研究。通过对几种扭曲鼻坎的优化研究,发现采用降低挑坎高程的大转角贴坡扭曲鼻坎布置,可以合理调整水舌方向,理顺下游河道形态,消除了右岸涌浪和边岸淘刷威胁,同时又解决了泄洪洞过渡期洞内水跃闷顶问题。研究成果对泄洪洞出流的消能防冲设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挑流消能的方式在水电工程中应用得极为广泛,而由于施工环境的不同,对于挑流鼻坎形式的要求越来越高。龙背湾水电站泄流量较大,下游河道较窄,通过模型试验对比了4种挑流鼻坎形式下(连续式挑流鼻坎、改进梯形差动坎、鼻形挑坎a、鼻形挑坎b)的下游冲坑的深度、位置、水舌入水宽度及大致形状等参数。最终确定的异形挑坎的方案明显减小了冲坑深度,水舌形态良好,满足工程的要求。相关经验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两河口水电站泄水建筑物均布置于河道左岸,下游河道狭窄,出流归槽条件较差.深孔泄洪洞运行的库水位及泄量变幅均较大,使各工况下出流水舌落点差距较远.为保证各工况下出流水舌尽可能均匀拉伸且落点合适,需对出口挑坎体型开展大量的研究比选工作.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及布置条件,通过单体及整体水力学模型试验,对深孔泄洪洞出口挑坎体型进行了...  相似文献   

11.
越来越多的水电站工程位于高山峡谷地区。砂石料加工及混凝土系统布置场地多为山坡地,系统布置时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地形地势条件,从高处向低处运送砂石骨料的情况经常出现,下行带式输送机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其运行工况、设计计算和上行带式输送机有所不同。文章重点介绍下行带式输送机的计算及选型。  相似文献   

12.
水量平衡原理在分析计算流域耗水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域耗水量的计算对合理配置水资源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普遍采用的耗水系数法因受人为因素影响大 ,使其计算成果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本文应用水量平衡原理 ,提出了计算流域耗水量的两种水量平衡方程式 ,并进行了实例举证和讨论  相似文献   

13.
大庙水利枢纽坝址位于陡峻“V型”河谷中,两岸基岩出露,根据河谷的形状特征和地形、地质条件,进行坝型方案布置和技术经济比较,最终选择上坝线砼双曲拱坝方案.  相似文献   

14.
小流域水电站一般地处偏远山区,径流资料短缺.为此,结合广西的实际,分析小流域水电站径流计算多种方法,研究应用新安江模型进行小流域水电站径流计算的可行性,并在广西多座小流域水电站进行径流计算,成果比较满意.  相似文献   

15.
在介绍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调水方案、工程所在位置及调水影响所涉及干旱河谷区的基础上.对干旱河谷的分布及其特征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选取大金川河段干旱河谷为典型研究区.以该区河流生态系统为重点研究对象,采用定量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西线调水后研究区可能发生的环境影响问题进行初步分析研究,其中包括调水对河道生态用水、水生生物、河岸植被等方面影响因子的分析。可为西线调水工程对干旱河谷区的影响研究提供部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河谷两岸地震地面运动的差异对于建造在深山峡谷、基底延伸很长、各点高差很大的复杂空间结构的高拱坝地震反应和抗震安全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可导致两岸坝肩形成抗震薄弱部位。本文采用显式有限元法结合人工透射边界,对小湾河段左岸孤立半岛地形对坝址河谷地震动的影响作了初步分析探讨,半岛地形引起的河谷两岸地震动频谱分量和动位移的差异,在大坝抗震安全性的评估中应予考虑。  相似文献   

17.
In‐channel large woody debris (LWD) promotes quality aquatic habitat through sediment sorting, pool scouring and in‐stream nutrient retention and transport. LWD recruitment occurs by numerous ecological and geomorphic mechanisms including channel migration, mass wasting and natural tree fall, yet LWD sourcing on the watershed scale remains poorly constrained. We developed a rapid and spatially extensive method for using 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 data to do the following: (i) estimate tree height and recruitable tree abundance throughout a watershed; (ii) determine the likelihood for the stream to recruit channel‐spanning trees at reach scales and assess whether mass wasting or channel migration is a dominant recruitment mechanism; and (iii) understand the contemporary and future distribution of LWD at a watershed scale. We utilized this method on the 78‐km‐long Narraguagus River in coastal Maine and found that potential channel‐spanning LWD composes approximately 6% of the valley area over the course of the river and is concentrated in spatially discrete reaches along the stream, with 5 km of the river valley accounting for 50% of the total potential LWD found in the system. We also determined that 83% of all potential LWD is located on valley sides, as opposed to 17% on floodplain and terrace surfaces. Approximately 3% of channel‐spanning vegetation along the river is located within one channel width of the stream. By examining topographic and morphologic variables (valley width, channel sinuosity, valley‐side slope) over the length of the stream, we evaluated the dominant recruitment processes along the river and often found a spatial disconnect between the location of potential channel‐spanning LWD and recruitment mechanisms, which likely explains the low levels of LWD currently found in the system. This rapid method for identification of LWD sources is extendable to other basins and may prove valuable in locating future restoration projects aimed at increasing habitat quality through wood additions. Copyright © 2011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8.
白涛  许佳  邓铭江  慕鹏飞  李永兵  赵星 《水利学报》2021,52(8):989-1000
为提高干旱地区灌溉效率,保障河谷林草的正常生长,本文以额尔齐斯河流域为研究对象,深入阐述了漓漫灌溉理论,提出了漓漫灌溉主要技术。据此分析计算了流域内河谷林草的生态需水量,制定了河谷林草的漓漫灌溉制度,相比传统的农业灌溉,更注重于考虑生态的修复和保护。计算结果表明:(1)河谷林草的生态需水集中在4—9月,且缺水量最大在6月下旬—7月上旬,为漓漫灌溉生态调度起始时间的界定奠定了技术支撑;(2)生态工程布置和漓漫灌溉分区确定的生态工程与灌区一一对应的靶区漓漫灌溉模式有助于改善河道外植被的供水条件,保证河谷林草最大程度地吸纳水分;(3)制定的漓漫灌溉制度可为灌溉工程规划设计以及灌区用水管理提供依据。在实施漓漫灌溉后,通过生态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实现了河谷林草的生态保护目标,流域内河谷林草的生态得到有效恢复和改善。研究成果对促进流域河谷林草、湿地等生态目标的改善和实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为确保流域社会经济用水与生态用水之间的相对均衡、保护与修复流域内河谷林草的生境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河道流域内面源污染对河道及其所在流域的影响情况,本文以沙甸河支流草堵河为研究对象,采用《全国水环境容量核定技术指南》等有关技术规范,进行面源污染物现状情况调查和数据计算、污染源汇总及入河量分析,对面源污染中存在的现状情况进行问题分析。计算分析表明:该河道所在流域中农村生活污染源、农业生产污染源、畜禽养殖污染源等是主要的面源污染源,在河长制推行实施中应加强防治。通过分析提出了有关面源污染的整改措施及方法,可为今后河长制"一河一策"方案编制和实施提供数据支撑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河源市老炉下水库大坝坝址河谷狭窄,底宽仅10 m左右,枯水期流量约1.0 m3/s,施工期导流曾比较了三个方案,最终选定了用上、下游围堰一次拦断河流,枯水期发电引水钢管导流(一期导流),汛期大坝预留底孔导流(二期导流)方案。对该方案的导流工程布置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实践证明该方案是切合实际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