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内经·素问》文词古奥,言简意深,历代注家都有注错之处。1978年版高校教材虽经诸多专家审定,仍不免错漏。笔者颂读之余,对其中四则剖释如次,以供参考。一、“四维相代,阳气乃竭。”语出《素问·生气通天论》。维,本义为绳子,引指对事物起重要作用的东西。四维,指前文所说的寒、暑、湿、气这四种对人身阳  相似文献   

2.
《内经》对脑的论述精辟,其有关脑的生理,病理与诊断方面的记载散见于各章节之中,惜缺乏系统性与独立性。当今,中医药治疗脑病有显著进展,发掘、整理《内经》有关脑的藏象理论体系,有重要临床意义。一、脑的藏象概念《灵枢·海论》谓:“脑为髓之海,其输上在于其盖,下在风府”。  相似文献   

3.
《内经》论脑举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从脑的归属、脑的形成、脑的功能、脑的病变四个方面,整理《内经》中有关脑的学说,这些理论对中医脑科的构建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5.
<正>内经中有关脑的论述散见于各章节之中,整理这部分内容有着重要的意义。1脑的藏象概念《灵枢·海论》谓脑为髓海,其输上至其盖,下至风府。髓海是脑的形态结构。其解剖位置,上至天灵盖,下至风府穴,亦藏于颅之内。  相似文献   

6.
马春堂  马趁 《河南中医》1996,16(3):187-187
从“巅”“癫”“颠”字的使用看《内经》对脑功能的认识马春堂马趁高艳华朱学民朱秀荣河南省西华县中医院(466600)主题词《内经》/历史中医名词脑《内经》中使用“巅”字25次,其中直接表示头顶部的10次。如:“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其支...  相似文献   

7.
<正> 厥,作为一种病证,最早见于《内经》。论述比较完备者当推《内经·厥论篇》,该篇将厥证分为寒厥、热厥两大类。至东汉末年,张仲景编撰的《伤寒论》论厥证宗《内经》之旨,对厥证之辨证施治、理法方药又有着独到的见解。两家之论仁智互见,使初学者莫知所从。为理清思绪,仅撮《伤寒论》厥证与《内经·厥论第》寒、热厥之异同而参以已见,遂成此文。  相似文献   

8.
浅述《内经》对脑的认识及其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建民 《四川中医》2002,20(2):14-15
脑是人体的重要脏器,人体的许多生理活动与病理改变都与脑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我国古代医籍中对脑论述甚少。本文旨在通过总结《内经》中对于脑的论述,冀使脑脏学说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消渴,治之以兰《素问.奇病论》:“帝曰: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治之以兰,除陈气也。”  相似文献   

10.
胜毒者以厚药,不胜毒者以薄药语出《素问·五常政大论》。此云体质差异对于药物耐受性各不相同。所谓“胜毒者”,一般认为体质强,对药物耐受性强,治疗可以厚味重药,或药力稍峻猛,或剂量偏大些;所谓“不胜毒者”,一般认为体质弱,对药物耐受性弱,治疗应取薄味轻药,或药力略缓和,或剂量偏小些。这也是中医治疗强调“因  相似文献   

11.
12.
通过阐述《内经》中对脑的形态,解剖位置,功能及病理变化和治疗的描述,从而说明传统医学中包含着大量对急危重症的研究,应该纠正中医治慢,西医治快的错误思想,积极推进中医急诊学的建立,从而促进中医学的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3.
14.
《内经》“七损八益”探究阎晓天(河南中医学院,郑州450003)主题词《内经》中医名词,注释《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是一篇运用阴阳五行学说认识自然界和人体的重要篇章,其中在论述如何调养人体阴阳之时开宗明义道:“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不知用此,则早衰...  相似文献   

15.
一、五味先走其所喜《灵枢·五味》曰:“五味各走其所喜,谷味酸,先走肝;谷味苦,先走心;谷味甘,先走脾;谷味辛,先走肺;谷味成,先走肾。”五味入胃先走其所喜之脏,说明某味时某脏有一定的亲和性。对于这一亲和性的产生,《内经》以天人相应、同气相求的观点予以解释。《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东方  相似文献   

16.
徐宁 《陕西中医》2009,30(9):1186-1188
目的:探讨《内经》中"正气"的含义及在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文献学的方法对《内经》中11处"正气"二字连读者进行比较分析。结论:正气在《内经》有两种含义:有时指人体之气,与邪气相对峙,指人体中具有抗病、驱邪、调节、修复等作用的一类细微物质;有时指其来方向与时令方位一致的,但可使人感觉不适的四时之风,即正风,与实风、虚风不同。正气与真气、精气等须严格区分。在"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中医学发病观正气的强弱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内经》在12篇中明确提出23个“真气”。这23个“真气”,实际上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正气的概念,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抗御邪气《内经》中有13个“真气”是与邪气相提并论的,如《素问·离合真邪论》“真气已失,邪独内著”,《灵枢·邪客》“如是者,邪气得去,真气坚固”。此外《内经》还有103个“真”字,有30多个“真”字  相似文献   

18.
《内经》养生延缓衰老理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经》养生延缓衰老理论初探河南450052郑州铁路中心医院胡兆淇主题词《内经》,养生以朴素唯物思想,强调养生延衰的重要作用《黄帝内经》以“上古天真论篇”冠于卷首,突出了养生的重要地位和积极作用。概括的从正反两方面论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  相似文献   

19.
《内经》“血脉气化”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经》在描述经脉时大量引用了“血气”或“气血”等词,对此国内学者一般认为是“血”与“气”二词的连用,是词语从单个词素向复合词语转化的表现。笔者认为,这不仅是构词上的问题,还反映了某种思想,有着极为深刻的历史文化根源。1 言“血气”,重在“气” 《内经》言经脉之“气”与“血”,只有多少之别,并无有无之分,大致有“多气多血”、“多气少血”、“少血多气”、“少血少气”四类(《灵枢·九针诊》)。《素问》、《灵枢》、《太素》、《甲乙经》等对此记载虽不十分一致,但直至《甲乙经》  相似文献   

20.
关于《内经》“时藏阴阳”理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晶  苏建民 《中医杂志》1995,36(1):41-43
“时藏阴阳”理论是《内经》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它全面地阐述了人体生命活动和病理变化规律,以及生命活动与自然界的关系。本文通过对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研究和1991、1992两年度北京地区地面气象资料的统计分析,着重探讨“时藏阴阳”理论的科学内涵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