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目的统计和分析临床输血资料,为指导临床科学、合理、安全用血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资料,对本院2005—2009年临床各成分血和全血用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5—2009年成分血的使用率分别为96.66%、98.33%、98.73%、99.63%和99.74%,均大于96%以上,以悬浮红细胞(2009,54.63%)、血浆为主(2009,34.03%),白细胞的使用被淘汰。结论我院成分血的使用有逐年上升趋势,开展较满意;用血对象以妇婴为主,成分血的使用与报道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
云浮地区采供血现状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对云浮地区血液采集供应的现状调查,分析存在问题,为制定无偿献血措施及临床用血指导提供有关参考依据。方法对2004—2008年云浮地区血液采集量、成分血分离量、临床用血量及成分血使用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地区的血液采集量近年来有所下降,成分血分离率逐年增加;红细胞分离率由2004年11.1%增加到2008年的94.7%,临床成分血输血率逐年增长,由2004年的23.3%增加到2008年的97.8%;全血使用率逐年下降,血浆、冷沉淀、机采血小板的使用增幅也比较大。结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血液的需求逐年增加,临床用血的领域也越来越广,因此继续做好无偿献血工作,确保血液安全有效供应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3.
通常的成分血指的是红细胞(悬浮红细胞、浓缩红细胞、洗涤红细胞、冰冻红细胞)、血浆(新鲜冰冻血浆、普通冰冻血浆)、浓缩血小板(冰冻血小板)、冷沉淀等,临床上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不同成分血合理搭配使用。现代临床输血疗法已进入成分输血的时代,成分输血具有提高疗效,减少输血量,降低不良反应,减少血液浪费等优点。我院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以来,成分血液制品的使用已南以前的22%上升到98%以上,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我市临床用血现状。方法对我市2000—2010年临床用血总量、全血和成分血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0—2010年临床用血总量、成分血用量、成分输血比例逐年上升,全血用量明显减少;悬浮红细胞、血小板、冰冻血浆、洗涤红细胞、冷沉淀等成分输血均每年有所增加。结论我市临床成分输血情况总体来说向科学化、合理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孙家志  徐传妍 《河北医药》2012,34(13):2051-2051
随着成分输血的大力推广,成分血越来越受欢迎,我站的成分血使用率达99%,为了解我站成分血的质量情况,按照国家有关规定[1],质量管理科每月对悬浮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机采血小板和冷沉淀进行抽检.本文将北海市中心血站2008至2010年成分血质量特殊检查作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在输血已成为临床重要治疗手段的今天,成分输血以提高疗效,减少免疫性反应等越来越受到广大临床医师的重视。笔者就本市1998~2000年成分输血现状进行统计分析,以便掌握各种成分血使用情况。更好地为临床医疗服务。 1 材料与方法 1.1 成分血制品包括;红细胞(红细胞悬液,洗涤红细胞,浓缩红细胞)浓缩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 表1 3年全血与成分血输注对比年份 用血总量(ml) 全血1998 3273350 30605501999 3537150 29494502000 3518050 2347200表2 3年各种血液成分应用情况年份 冷沉淀 ml % 血小板 ml % 199…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我院近五年临床用血情况,指导合理用血。方法对2008年~2012年,全院各血液成分使用情况以及合理用血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成分输血率达到99.9%,合理用血率逐年上升,但不合理现象仍存在,以血浆最为严重。结论为了缓解日益紧张的,晦床用血供需矛盾,必须“开源”、“节流”。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保定市RhD阴性患者用血情况,找出存在不足。方法将2004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保定市中心血站向各临床医院发放的RhD阴性血液产品,按全血、冰冻血浆(包括新鲜冰冻血浆和普通冰冻血浆)、机采血小板、解冻RhD阴性红细胞,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成分输血率5年平均为68.2%,成分输血率低,应用于临床RhD阴性成分血品种少。结论对稀有血型人群血液供应工作足够重视,各项工作责任到人,是保障RhD阴性稀有血型人群血液供应的关键;掌握所辖区域RhD阴性人群情况,并保持联系和良好的关系是做好血液供应的基础;成分输血率低,应积极推广成分输血,提供多种RhD阴性成分血品种。  相似文献   

9.
临床不合理用血现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红梅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3):2007-2008
目的:分析临床用血的合理性,更好的推动成分输血。方法:对我院10个主要临床用血科室的用血量及成分输血临床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统计显示成分用血比例均在95%以上,血浆输注率超过50%,出现不合理输注。各科室统计显示除胸外科外,成分用血比例均在97%以上,红细胞悬液(CRCs)+新鲜冰冻血浆(FFP)混合输注有4个科室超过50%,血浆输注有5个科室超过50%,出现不合理输注。结论:不合理输血现象在临床科室中普遍存在,以外科系统尤为突出。不合理输注的类型主要有血浆与红细胞搭配输注、输注血浆补充白蛋白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临床输血病例合理性。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各科室230份临床输血病例,参照我国现有输血标准,分析其输血合理性。结果成分血中红细胞、血浆、全血的合理性输注比例分别为52.6%、36.4%、62.3%;内科系统中红细胞、血浆、全血分别为74.50%、44.60%、85.70%;外科系统中红细胞、血浆、全血36.10%、37.50%、38.00%。结论成分用血获得较全面性推广,内科系统输血指征遵守效果良好,血浆输注大部分不合理,导致血浆滥用,需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石家庄市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现状,为制定石家庄市临床科学合理用血监管模式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至2012年石家庄市临床供血的出库汇总信息,统计分析红细胞总量增长率、成分血使用比例等数据。结果石家庄市2008至2012年临床总用血量、成分用血比例呈增长的趋势,临床总用血量增长了62沣.90%,成分用血比例从98.82%上升至99.80%,冷沉淀的用量增长了2.33倍,全血用量逐年递减。结论建立长效的采供血机制,发展固定献血者队伍,同时,提高医务人员合理用血工作的认识,促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血,保护血液资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如何指导临床医院科学输注成分血,以提高临床用血的工作水平及其效果,使广大医护人员正确输注各种血液制剂,做到合理用血,科学用血.方法 将2012年全市发出各类成分血量与2013年作对比.2012年为对照阶段,采用常规指导临床用血的方法,2013年为观察阶段,采用科学指导临床用血的方法.结果 对照阶段由于临床输血方面还存在一些旧的理念,医护人员对各种输血新理念、新技术感到陌生;观察阶段我站发血人员科学指导临床用血,所以观察阶段比对照阶段成分输血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红细胞增加4.9%,冷沉淀增加23.0%,血小板增加21.1%,血浆增加12.2%,总成分用血量增加1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站与医院血库人员在工作中,耐心地科学指导临床输注各种成分血,向临床提供最新的输血理念,使我市各类成分用血量合理性增长,并有效控制红细胞的增量,做到合理用血,科学用血,达到科学指导临床用血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我国红细胞制品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上需要输血的患者有80%以上需要补充红细胞而并非全血,红细胞制品的使用率逐年上升.多数国家衡量输血的先进性是以临床输注采血中红细胞总量的80%以上为指标。我国目前已有的红细胞制品有:浓缩红细胞、添加液红细胞、洗涤红细胞、代血浆红细胞悬液、少白细胞的红细胞、冰冻红细胞、照射红细胞、年轻红细胞、半浆血等。它们在临床上被使用的情况不尽相同,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某三级医院2006年2009年围术期的用血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了解围术期是否输血合理以及用血存在的问题,为围术期合理用血提供客观数据。方法随机抽取并评估1000例围术期接受输血的患者,分别对围手术期血液制品使用情况及其比例和使用率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各种血液制品应用比例与人均用血情况;分析围术期血红蛋白检查率和患者治愈转归情况。结果成分血人均用量及使用比例逐渐升高,全血人均用量及使用比例逐渐明显减少,自体血回输23.7%2009年围术期的用血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了解围术期是否输血合理以及用血存在的问题,为围术期合理用血提供客观数据。方法随机抽取并评估1000例围术期接受输血的患者,分别对围手术期血液制品使用情况及其比例和使用率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各种血液制品应用比例与人均用血情况;分析围术期血红蛋白检查率和患者治愈转归情况。结果成分血人均用量及使用比例逐渐升高,全血人均用量及使用比例逐渐明显减少,自体血回输23.7%37.8%;红细胞使用率74.60%,血浆使用率23.30%,血小板0.04%,自体血使用率44.70%,围术期全血使用率6.50%;术前血红蛋白平均约10 g/dL水平,且输血前血红蛋白略高于输血后;术后血红蛋白未检查率(30.48%)明显高于术前(4.14%);治愈好转率约96%,病死率约4%。结论围术期输血中成分血用量逐渐增加,红细胞使用率较高,全血用量呈下降趋势,临床用血趋于合理,但存在输血后血常规检查不及时情况;成分血与自体血使用率的上升不增加患者病死率,也未见影响治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临床用血分析,指导合理用血,大力推广成分输血。方法对2004-2007年本院成分输血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几年来我院全血用量大幅下降,成分血的用量达到99.25%。结论成分输血不但能减少输血不良反应,而且能节约有限的血资源,所以合理应用成分血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6.
住院患者用血情况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临床用血情况进行分析,提倡合理使用各种血液成分。方法对2003年1月~2005年12月本院住院患者用血情况进行统计。结果三年来本院成分输血率达到99.5%以上,成分血利用率(RBC类)达到98.9%以上,人均用血量逐年下降。各血液成分占成分血量百分比依次为血浆、红细胞、血小板、冷沉淀,白细胞。结论及时分析、掌握医院成分输血情况,对指导临床医生合理、安全地使用血液成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我市临床用血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了解我市临床输血现状。方法对我市2000-2008年临床用血总量、全血及成分血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临床用血总量、成分血用量、成分输血比例逐年上升,全血用量明显减少。与先进地区相比,我市血小板、冷沉淀的使用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需继续提高临床医生、输血工作者的思想观念和业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成分输血内在含量。此外,2008年各级医院临床用血量绝对数增加明显。结论我市临床成分输血情况总体来说向科学化、合理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新鲜冰冻血浆的合理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荇 《福建医药杂志》2004,26(6):189-189,171
随着输血医学的迅速发展,成分输血已成为现代输血技术的重要标志,血浆作为血液的主要组成部分,被广泛使用于临床上。近几年来我院临床新鲜冰冻血浆(FFP)的使用量呈上升趋势,2003年血浆用量占成分血用量的38.4%。为了了解FFP使用是否合理,笔者调查了本院2003年FFP使用情况,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悬浮红细胞与异体血浆混合输注的弊端,明确掌握输血适应证的重要性.方法 统计某医院2005年共1182份输血申请单的申请用血情况,分为单纯输注全血悬浮RBC血浆机采PC冰冻机采PC机采WBC以及悬浮红细胞与异体血浆混合输注全血与异体血浆混合输注.结果 1182份输血申请单中,悬浮红细胞与异体血浆混合输注的申请单数比例高达20.5%;其中实施输注的798份临床用血申请单中,混合输注的悬浮红细胞成分血输血率(RBC%)占比高达32.6%.结论 悬浮红细胞与异体血浆混合输注的危害性远远大于全血输注,混合输注的做法导致患者发生输血付反应和传播输血相关传染病的危险性成倍增加,同时又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且容易引起柠檬酸钠中毒,导致患者凝血功能障碍.临床以悬浮红细胞与异体血浆混合输注来代替全血输注,以提高临床成分血输血率,这与国家推行成分输血的宗旨(使临床输血更安全、科学、合理、有效)不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对临床用血资料统计分析,了解临床输血现状,以便提高临床输血质量。方法对佛山市中医院2000—2008年临床用血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临床成分血使用率呈上升趋势,其中O型血用量最大。结论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提倡成分输血,科学、合理用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