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厂热力系统耗差分析系统实现的研究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总结了电厂热力系统耗差分析几种实现方式,回顾了国内在该领域的发展过程。电厂热力系统耗差分析实现方式分别经历了独立的耗差分析系统、基于DCS的耗差分析系统、基于MIS的耗差分析系统。并在不同的分析方式上进行了评价,指出了耗差分析系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耗差分析的原理和方法,从耗差分析的数学模型中确定影响参数耗差的两个重要因素是耗差因子和耗差基准值,并确定耗差因子的计算方法,阐述了耗差基准值的选择原则。详细阐述某300MW湿冷供热机组真空目标值的智能择优工况选择的数学模型,列出机组相关参数的耗差因子和耗差目标值,并介绍耗差分析系统在远程技术监督平台上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前火电机组节能潜力分析主要采用只判断某单一参数对经济性影响的耗差分析法,导致无法系统的分析所有因素对整个机组能量的影响及变化情况。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文结合耗差分析与能损分析法,首先通过能损分析找出影响机组能损的关键因素,然后通过耗差分析方法对关键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依据分析结果对影响机组的关键因素进行节能技改,使机组保持在高水平运行状态。  相似文献   

4.
300 MW与600 MW燃煤机组耗差系数的变负荷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等效热降法和热偏差分析理论,在对数十台常规燃煤机组进行耗差分析的实例计算与分析中,引入耗差系数的概念,通过对耗差系数的求取,分析了各参数偏差对机组总煤耗或总热耗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常规300 MW、600 Mw机组一些重要参数的耗差系数变负荷特性,找出了不同容量机组间耗差系数变负荷特性的共性及差异.结果表明:各运行参数的耗差系数随负荷的变化而变化,具有明显的变负荷特性;对于同一参数,尽管机组容量不同,但其变负荷特性遵循一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基于统一模型和计算原则的汽轮机耗差计算方法:首先对火电机组的所有组成部分在工作点处进行线性化,建立各个组件的简化模型;然后提出耗差分析计算过程共同遵守的计算原则;最后以4个蒸汽参数为例,详细解释了模型和原则的使用.经实例验证表明:基于统一模型和计算原则的耗差计算可以达到快速清楚地使用变工况手段计算汽轮机有关参数耗差的目的,有效指导汽轮机不同参数变化下的耗差计算.  相似文献   

6.
电站锅炉汽水系统主要运行参数的耗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火电机组运行参数偏离目标值而引起标准煤耗偏差的计算模型,并导出了电站锅炉汽水系统各运行参数单一变化与标准煤耗的关系以及多个运行参数同时变化对标准煤耗的综合影响。利用该耗差分析模型对某电厂BWB-1025/18.3-M型锅炉汽水系统运行参数进行实时耗差计算,计算结果精度能够满足现场监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节能诊断及节能潜力分析既是对火电厂整体能耗水平评估的手段,又是有效指导火电厂安排自身机组进行节能改造的参考依据,在火电厂节能改造工作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十一五"期间,各电力公司相继完成了国家制定的节能目标,但节能诊断数据分析显示,大多数600MW及以下机组仍有8g/kWh左右的节能潜力。1节能诊断理论1.1耗差分析法耗差分析法是根据电厂实际运行参数与设定的基准值的差值,通过建立耗差分析模型计算得出实际运行指标对机组  相似文献   

8.
刘凯锐  杨俊保 《节能》2011,(10):7-11
介绍耗差分析的原理和方法,运用基本公式法对某引进型300WM机组在不同负荷下的几个运行参数对煤耗影响进行耗差分析。运用Matlab做出各参数分别在不同负荷下对煤耗影响程度的图形。通过对比分析,找寻电厂节能方向,进而指导优化运行。  相似文献   

9.
通过建立二次再热机组汽轮机系统耗差模型,研究探讨基准值选取方法,并应用在某二次再热1000MW超超临界机组性能诊断、运行优化中。实践表明:建立的二次再热机组耗差模型对二次再热机组性能诊断、运行优化等实际工作具有指导作用,为今后二次再热机组运经济运行、节能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锅炉给水温度变化对火电厂机组热经济性的影响,在考虑了给水温度对锅炉效率影响的前提下,建立了锅炉给水温度偏离目标值时的耗差分析模型,利用该模型对某电厂300MW机组运行参数进行耗差计算,其结果可以满足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1.
王瑞坤 《节能》2004,(12):42-44
讨论了锅炉自耗汽和锅炉产量系数对蒸汽产耗差的影响 ,分析了现行蒸汽计量方式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计量优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基于VB编程语言的火电厂节能监测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赵志红  袁隆基  李聪 《节能》2010,29(11):41-43
在耗差分析和等效焓降法的理论基础上,基于VB编程语言,开发出火电厂节能在线监测系统。以某发电厂300MW机组为例,利用该软件对机组实现了实时数据采集、热经济性在线计算、耗差分析、在线计算结果及分析结果输出等功能。该软件使用方便、灵活,界面友好,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及数据输入、查询、修改、打印输出功能,可以通过丰富的报表、图形界面来显示计算分析结果,有助于运行人员进行快速分析正确操作,使机组处于经济状态下安全运行,达到节约能源、降低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耗差分析法”是八十年代初期引进的一项节能管理新技术,类似我国电厂过去应用的“小指标分析法”,但深度和广度远远超过“小指标分析法”的范围。近年来,国内一些大中型火电厂相续推广应用“耗差分析法”对发电机组进行监控和热效率分析,均取得一定的节能效果。耗差分析实际上是把影响电厂运行经济性的一些主要参数选作监视量,然后确定各监视量的基准值作为日常比较分析的基础,通过电子计算机随时掌握消耗指标升高的原因及其量值分布,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以持续地保持发电设备在良好的经济状态下运行。目前应用“耗差分析法”的电厂,大多是在计算机室的 IBM 机或长城机等机种上由计算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较全面系统试验的基础上,对三相电容节能异步电机一些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提出看法.这些问题是:主、辅绕组的联接方式、空间角差、绕组的匝数比,主绕组的串联电容,铁耗以及对这类电机的总评价.  相似文献   

15.
易朝晖 《节能技术》2010,28(6):494-496,526
为了优化汽轮机组性能监测系统的性能,须提高热力系统定量分析的准确性。本文针对传统耗差分析方法中分析带疏水冷却器的表面式加热器抽汽压损变化引起的能损值时,处理疏水温度值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处理方法,分别建立了理论和工程数学模型,对提高热力系统定量分析的准确性具有极大的实际意义。并以国产引进型600 MW超临界机组为例,按照工程数学模型进行演算。  相似文献   

16.
主蒸汽运行参数偏差,会使得汽轮机膨胀过程线发生变化,从而对机组热经济性产生很大的影响.本文重点介绍了汽轮机热力系统简化的变工况计算方法和热力学法,对凝汽机组主蒸汽参数进行耗差分析.在应用实例中,将这两种方法分别与特性曲线法和特性试验法进行了比较,计算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都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并且,可以利用热力系统简化变工况计算方法来修正汽轮机特性曲线.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气体发动机气耗偏高、经济性差的现状,本文基于一台10L采用混合进气的LNG发动机研究了高压缩比下发动机气耗。研究结果表明,通过GT-POWER仿真分析,提高压缩比可以在整机的全部常用工况内实现降低气耗。  相似文献   

18.
耗差分析是指分析机组运行中某些参数偏离目标工况时对机组热经济性的影响。对火电机组可控参数变化的煤耗分析,其目的是确定可控参数对机组性能的影响程度,为提高机组的经济运行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是实现火电机组节能降耗的必备的基础理论工作之一。通过对火力发电机组重要可控运行参数变化与煤耗的关系的研究,提出了火电机组重要运行参数偏离目标值所引起的煤耗偏差计算模型,此模型可应用于机组运行热经济性在线监测系统。  相似文献   

19.
基于耗差分析理论的300MW火电机组优化控制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 ,我国大型火电机组经常处于低负荷工况下运行 ,在此状况下机组的能耗特性和控制特性发生了显著变化。针对这种情况 ,本文建立了高精确度机组耗差分析模型 ,有效地解决了火电厂热力系统经济性分析中的几个主要难题 ;开发出汽轮机最优运行初压计算模型和锅炉经济性分析模型 ,为实现机组低负荷经济运行奠定了理论基础。在机组耗差分析的基础上 ,针对串级控制系统不确定性模型研究了鲁棒整定问题 ,提出鲁棒性指标应介于 3和 5之间以取得较好的鲁棒性 ,最终实现宽负荷范围内控制的确定性与快速性。  相似文献   

20.
注水系统电能约占油田总能电量的1/3,目前华北油田约有30%的注水系统处于低效高耗状态。本文以二连油田蒙古林作业区注水系统为例,对其高、中、低压三套注水系统节能监测进行能效分析,通过开展节能监测对其低效高耗,系统未达标的原因分析,进行相应的优化整改。整改后的中、高压系统效率均达到节能运行状态,低压系统效率提升13.59%,三套注水系统综合注水单耗和注水标耗均明显降低,并且在总注水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年节电175万kWh,此应用实例整改取得良好效果,为油田注水系统高效率运行和整体优化提供了技术支持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