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哈尔滨地区健康人群腰椎、股骨近端骨密度的年龄变化规律,确定达到峰值骨量年龄段和各年龄段骨密度平均值,了解与腰椎、股骨近端骨密度相关的因素.方法①调查于2004-03/12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老年病科完成,对1 631名健康人群进行测试,男817名,女814名,年龄20~89岁.②采用美国Lunar公司生产的DPX-MD型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对受试者进行L2~4椎体正位、股骨近端骨密度测量.受试者年龄20~89岁,每5岁为一年龄组,将其分成14组.记录2~4正位椎体、股骨近端骨密度值.③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采用多变量的相关分析.结果①正常男性腰椎及股骨近端骨峰值年龄均在25~29岁.随着年龄增长,各部位骨密度逐渐降低,但腰椎骨密度在75岁以后有反弹现象.②正常女性腰椎骨峰值年龄在35~39岁,股骨近端骨峰值年龄在25~29岁,随着年龄增长,各部位骨密度开始下降,55~59岁为女性骨量丢失加速期(P<0.01).③哈尔滨地区各部位骨峰值稍低于北京地区,但高于广州、昆明地区.哈尔滨地区男性与女性腰椎骨峰值差异不明显(P>0.05),股骨近端骨峰值明显高于女性(P<0.01).④身高、体质量与腰椎和股骨近端骨密度呈显著正相关(r=0.172~0.419,P<0.01).⑤L2~4椎体男性下降12.1%,女性下降24.1%;股骨Ward三角区男性下降41.6%,女性下降49.8%.结论①男性腰椎及股骨近端骨峰值年龄在25~29岁,女性腰椎骨峰值年龄出现在35~39岁,股骨近端在25~29岁.②哈尔滨地区男性股骨近端骨峰值明显高于女性.③哈尔滨地区健康人群腰椎及股骨近端骨峰值稍低于北京地区,但高于广州、昆明地区.④哈尔滨地区健康男性骨量呈缓慢下降趋势,腰椎骨密度在75岁以后有反弹现象,女性在55~59岁是骨量丢失的加速期.⑤哈尔滨地区健康人群腰椎及股骨近端骨密度均与体质量和身高有关.⑥利用股骨Ward三角区评价骨密度状况比L2~4椎体骨密度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2.
背景:中国很多地方做过骨密度的变化规律及骨质疏松症的调查,但对于地处西部的贵阳地区,尚缺乏对的骨密度变化规律和骨质疏松症全面系统的随机调查。目的:调查贵阳地区成人骨密度,为该地区骨质疏松的预防、诊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08/2011用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对贵阳地区共1334例年龄为20~79岁的人群进行骨密度测定,测定部位包括腰椎1~4椎体、右股骨近端,以峰值骨密度减低2.0SD为诊断骨质疏松症标准,按性别、10岁一个年龄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结论:贵阳地区男、女骨密度峰值均在20~29岁年龄组,女性50岁、男性60岁以后骨密度值明显降低。20~29岁的女性人群中出现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和骨丢失率较高的异常现象。提示对于女性小于50岁和男性小于60岁,应加强普及骨质疏松预防知识,50岁以上的女性和60岁以上的男性还应同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以减少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同时该调查为贵阳地区骨质疏松症的诊治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背景:中国很多地方做过骨密度的变化规律及骨质疏松症的调查,但对于地处西部的贵阳地区,尚缺乏对的骨密度变化规律和骨质疏松症全面系统的随机调查.目的:调查贵阳地区成人骨密度,为该地区骨质疏松的预防、诊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08/2011用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对贵阳地区共1 334例年龄为20~79岁的人群进行骨密度测定,测定部位包括腰椎1~4椎体、右股骨近端,以峰值骨密度减低2.0 SD为诊断骨质疏松症标准,按性别、10岁一个年龄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结论:贵阳地区男、女骨密度峰值均在20~29岁年龄组,女性50岁、男性60岁以后骨密度值明显降低.20~29岁的女性人群中出现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和骨丢失率较高的异常现象.提示对于女性小于50岁和男性小于60岁,应加强普及骨质疏松预防知识,50岁以上的女性和60岁以上的男性还应同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以减少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同时该调查为贵阳地区骨质疏松症的诊治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贾育松  张若鹏 《临床荟萃》2010,25(9):747-749,753
目的 通过测量兰州市区1865例次汉族、回族健康人群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确定本地区汉族、回族BMD的正常参考值范围,并比较研究汉族、回族BMD随年龄变化的规律.方法 使用X线骨密度仪(prodigy DPX-NT型美国GE-Luner公司)测定兰州市区20~75岁以上的汉族、回族健康人群的腰椎和股骨BMD,按不同性别每5岁分为一年龄组,得出BMD均值、标准差.结果 汉族、回族男性及女性各部位出现骨峰值的年龄段略有不同,腰2~4椎体汉族、回族男性及女性基本在30~35岁左右达到骨峰值,汉族、回族男性及女性的股骨颈骨峰值在25~30岁年龄组,汉族、回族男性及女性的大转子骨峰值在20~25岁年龄组,汉族、回族男性及女性的Ward三角区骨峰值在25~30岁年龄组,但多数均在40岁前随骨量逐渐增加而达到骨峰值.其后随年龄的增长BMD降低,女性BMD在50岁后加速下降.男性无加速下降的趋势.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兰州市区汉族、回族各年龄段BMD的正常值参考范围,为今后骨质疏松的预防、诊断、研究提供了客观数据和比较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徐州地区1204例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测量徐州地区中老年骨密度,分析骨密度的变化规律及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GE-LUNAR公司生产的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徐州地区2005-2008年1204例中老年人进行骨密度测定,分别做股骨上端及第2~4腰椎椎体测量,并按5岁为一个年龄组分组.以峰值骨密度减低2.5标准差为诊断骨质疏松症标准,按性别、年龄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徐州地区男、女各部位骨密度逐年降低,女性55岁后骨量下降较男性显著(P<0.01),骨质疏松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结论 对中老年人应加强普及骨质疏松预防知识,对于55岁女性和65岁男性,同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以减少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正常女性骨密度随年龄变化的规律,为本地区的研究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法国 DMS公司生产的 CHALLENGER双能 X线骨度仪,测量 338例 20-89岁健康女性的腰椎及髋部 BMD值。结果腰椎骨峰值在 30-39岁,髋部骨峰值在 20-29岁,达到骨峰值后各部位 BMD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下降, 50岁以后下降显著。 (P< 0.01)。各部位 BMD累积丢失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髋部 BMD累积丢失率大于腰椎, Ward's区累积丢失率最高, 50岁以后达 22.2%,腰椎达 16.6%。结论骨质疏松防治重点应在 50岁左右绝经妇女。  相似文献   

7.
重庆地区 338例健康女性骨密度检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正常女性骨密度随年龄变化的规律,为本地区的研究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法国DMS公司生产的CHALLENGER双能X线骨度仪,测量338例20-89岁健康女性的腰椎及髋部BMD值。结果腰椎骨峰值在30-39岁,髋部骨峰值在20-29岁,达到骨峰值后各部位BMD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下降,50岁以后下降显著。(P<0.01)。各部位BMD累积丢失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髋部BMD累积丢失率大于腰椎,Ward's区累积丢失率最高,50岁以后达22.2%,腰椎达16.6%。结论骨质疏松防治重点应在50岁左右绝经妇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本地区正常人群骨密度(BMD)与生活方式的关系,为预防骨质疏松提供临床资料。方法使用美国 GE 公司双能 X 线骨密度测量仪测量合肥地区1002例20~79岁正常人群前臂(桡骨全部)、股骨颈、腰椎(L2-4)的 BMD,并对其生活方式(包括饮食习惯、运动、吸烟、饮酒等)进行调查和评分,然后分析两者之间关系。结果合肥地区男女性骨密度达到骨峰值后随年龄增长而骨密度下降,女性从50岁开始骨密度显著降低,男性骨密度无明显加速下降期,男女性骨密度累计丢失量股骨>前臂>腰椎,男女性从50岁开始,骨质疏松发生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女性各年龄段骨质疏松发生率高于男性;股骨颈骨密度值与平时饮食嗜盐量有高度相关,与平时运动量、性别有相关性,与吸烟、饮酒未见明显相关性。结论合肥地区男女性骨密度达到骨峰值后随着年龄增加骨密度降低,不良的生活方式对骨质疏松的发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上海市健康女性峰值骨密度与非遗传因素的关系,为防治骨质疏松症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应用双能X线吸收仪测定433例年龄20~40岁上海市健康汉族女性腰椎1~4和股骨颈、大转子、Ward’s三角部位骨密度值,并进行相关因素调查。结果:腰椎1~4和股骨近端各部位的骨密度峰值分别出现在30~34岁和20~24岁;各检测部位骨密度值与体质量呈显著正相关(β=0.283~0.373.P&;lt;0.001),与月经初潮年龄负相关(β=-0.151~0.093,P&;lt;0.05);年龄与大转子、Ward’s三角部位骨密度值呈负相关(β=-0.137,-0.194,P&;lt;0.05);身高与腰椎1~4骨密度值呈正相关(β=0.152,P&;lt;0.05);职业与股骨颈和Ward’s三角部位骨密度值相关(β=0.001,0.116,P&;lt;0.05)。0~18岁开始摄入牛奶者(A组)与18岁后开始摄入者(B组)比较,年龄、身高和体质量无差异(P&;gt;0.05),A组各部位骨密度值显著高于B组(P&;lt;0.05)。结论:适当体质量、身高、体力劳动和18岁前牛奶摄入有助于获得更高的峰值骨密度,而月经初潮年龄滞后是峰值骨密度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0.
沈阳地区2288例骨密度测定及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沈阳地区健康人群骨密度(BMD)的变化规律及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GE,LUNAR公司生产的DEXA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沈阳地区2001~2005年来我院体检的2288例健康受试者进行BMD测定,以同部位、同性别峰值BMD减低2SD为诊断骨质疏松标准,按性别、年龄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沈阳地区男性BMD峰值在30~35岁,女性则在30岁左右,之后BMD开始下降,女性50岁后由于雌激素水平的下降,骨量快速丢失,致使此期男女BMD值差异更大(P〈0.05)。骨质疏松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Ward’s区骨质疏松发生率女性明显高于男性。结论:本分析为沈阳地区骨质疏松症的诊断、防治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武汉市正常人群骨密度的变化特点,分析骨密度及骨质疏松变化规律,提高对骨质疏松症诊断的可预测性和可靠性。方法采用美国生产的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进行体检的2 285人进行骨密度测定,其中男性1410例,女性875例。检测部位为第1~4腰椎椎体。年龄20~79岁,按年龄、性别进行分组以10岁为一个年龄段进行统计,分别计算各年龄段的骨密度T值、低骨量及骨质疏松发病率,并用SPSS软件比较各年龄段之间的差异性。结果男性腰椎骨密度T值峰值出现在20~29岁,峰值为-0.440±0.7198,随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缓慢下降,60岁以后男性骨质疏松发病率明显增加。女性腰椎骨密度T值峰值出现在30~39岁,峰值为-0.1173±0.8198,40~49岁年龄段缓慢下降,在50岁以后呈加速下降趋势。女性在50岁以后骨质疏松发病率明显增加。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男女性骨密度均呈下降趋势,男性60岁以后,女性50岁以后骨质疏松患病风险增大。  相似文献   

12.
背景:研究表明,健康男女骨密度峰值出现在大约20~40岁之间,进入中老年后骨量逐渐下降,从而导致骨质疏松症.目的:分析北京市东城区2个居委会289名健康中老年人骨密度变化及骨质疏松患病特征.设计:横断面调查.单位:卫生部北京医院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对象:于1998-06/09采用整群随机方法选择北京市东城区2个居委会的289名45岁以上健康居民, 男136名,女153名,年龄45~85岁.排除标准:①肝肾功能异常.②有影响骨代谢的各种因素(如:各种急慢性疾病;长期服用激素、钙剂等药物史;体脂指数小于19 kg/m2或大于28 kg/ m2;长期卧床3个月以上;特殊职业人群).所有受试对象均对检测项目知情同意.方法:采用美国Lunar公司的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所有受试对象进行骨密度测定,部位为左侧股骨近端(股骨颈,大转子,Ward's三角区),腰椎2~4前后位.按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及本攻关项目获得的骨峰值确定各个部位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股骨径:男性0.665 g/cm2,女性0.677 g/cm2;大转子:男性0.598 g/cm2,女性0.506 g/cm2;Ward's三角区:男性0.492 g/cm2,女性0.514 g/cm2;腰椎2~4:男性0.760 g/cm2,女性0.835 g/cm2.同时参考"九五"攻关课题获得的骨峰值计算骨量丢失率和骨质疏松的患病率.主要观察指标:不同性别不同部位受试对象骨密度、骨量丢失率及骨质疏松患病率.结果:纳入调查对象289名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男性的骨密度随年龄增高的趋势不显著,女性骨密度降低以及骨量丢失均十分突出,且以55岁以后更加明显.②按部位分析骨量累积丢失率,男女均依次为Ward's三角区>股骨径>大粗隆>腰椎2~4.③骨质疏松患病率随年龄明显升高,女性显著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骨质疏松发生以股骨径最高,其次是Ward's三角区和腰椎2~4.结论:女性性别和年龄增加,尤其是绝经期是骨质疏松发生的危险因素,股骨径、Ward's三角区、以及女性腰椎2~4是易发骨质疏松部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重庆市南岸区中老年人群骨密度的变化规律及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以早期进行一、二级预防。方法选取南岸区6个社区的中老年人群进行调查,采用多级整群抽样法选取研究对象,符合纳入标准的受试对象共813例,年龄40~84岁,按年龄分为4组。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非优势股骨近端股骨颈、Ward′s三角区、腰椎椎体骨密度值。结果中老年男性、女性随着年龄增长骨量逐步丢失,出现骨质疏松,其中腰椎发生的骨量丢失最快。男性与女性在40~50岁组中的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年龄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在60岁以后骨质疏松的患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结论中老年女性患者在50岁以后易患骨质疏松症,而男性则在60岁以后进入骨质疏松高发期,不同性别人群应针对病因,加强锻炼,做好骨质疏松症的一、二级预防,防止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严重并发症,提前做好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4.
背景:研究表明,女性骨峰值低于男性,而不同地区人群骨矿含量存在差异,因此有必要建立各地区不同人群的峰值骨密度。目的:调查上海市高知女性骨密度随年龄、体质量指数等变化规律。方法:纳入27~62岁高知女性受试者共197例,5岁为一个年龄段,共分为7组。准确记录各组受试者年龄,身高及体质量,并采用超声波骨密度仪测定各组受试者跟骨骨密度。用逐步回归分析各组骨峰值与年龄、体质量和握力的相关性。结果与结论:研究结果显示上海市女性骨量峰值出现在38~39岁年龄段。骨密度值的下降率在31~35岁和41~45岁下降幅度最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上海高知女性骨峰值与年龄、体质量、握力成正相关,年龄对骨峰值的影响最为明显,峰值骨量越低或出现越早,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越大。结果表明上海市高知女性群体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性较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北京房山区正常成年人的峰值骨量及各年龄段的骨密度 (BMD)水平 ,为今后全国范围内的骨量调查提供参考性数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调查方法 ,使用美国LUNAR公司的双能X线骨密度仪 (DPX -L)对房山区现有社区医疗服务网内居民及两个人口在 2 5 0 0人以上的行政村村民 ,随机抽样年龄在 2 0~ 89岁的男女人群 ,2 72 6例进行腰椎及股骨颈骨密度的测定 ,将所获得的数据录入SPSS 10 0软件数据库并进行有关统计分析。结果 房山地区成年男女峰值骨量在 3 0~ 3 9岁年龄段 ,女性在 5 0岁以后骨量下降速度明显加快 ,70岁以后呈缓慢下降。男性从 40岁以后骨量呈缓慢下降趋势。结论 BMD达到峰值后 ,随年龄增加而下降 ,女性绝经后骨量丢失明显加快 ,男性下降缓慢 ,女性骨质疏松发病率高于男性。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的重点在中老年女性 ,老年男性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GC)治疗对青春期肾小球疾病患者骨密度(BMD)的影响因素和治疗方法.方法 49例(14~19)岁的肾小球疾病患者,应用常规剂量GC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的每3~6个月,检测第2~4腰椎(L2~4)和股骨近端BMD;其中BMD降低明显的14例加用伊班膦酸钠治疗.结果 ①青春期患者L2~4和股骨近端骨量分别约占峰值骨量的83%和90%.②用GC治疗15个月后,男性各部位和女性L2~4骨丢失7.3%~21.3%,BMD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05).③男性各部位、女性L2~4骨密度与体质量和身高,男性L2~4与年龄均正相关(P均=0.000).男性近端股骨BMD与GC用量和用药时间负相关(rs=-0.296,-0.290,P<0.05).④用伊班膦酸钠4个月后骨量增加1.9%~4.2%,以L2~4BMD增加明显.⑤随访17个月无自发性骨折病例.结论 青春期骨量是峰值骨量的83%~90%;长期口服GC导致与GC用量和用药时间相关的骨丢失,男性更突出.伊班膦酸钠可防治GC所致的BMD减低.  相似文献   

17.
背景:研究表明,女性骨峰值低于男性,而不同地区人群骨矿含量存在差异,因此有必要建立各地区不同人群的峰值骨密度.目的:调查上海市高知女性骨密度随年龄、体质量指数等变化规律.方法:纳入27~62岁高知女性受试者共197例,5岁为一个年龄段,共分为7组.准确记录各组受试者年龄,身高及体质量,并采用超声波骨密度仪测定各组受试者跟骨骨密度.用逐步回归分析各组骨峰值与年龄、体质量和握力的相关性.结果与结论:研究结果显示上海市女性骨量峰值出现在38~39岁年龄段.骨密度值的下降率在31~35岁和41~45岁下降幅度最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上海高知女性骨峰值与年龄、体质量、握力成正相关,年龄对骨峰值的影响最为明显,峰值骨量越低或出现越早,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越大.结果表明上海市高知女性群体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性较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黔江区健康成年人骨密度变化规律及骨质疏松患病情况,指导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方法应用美国 LUNAR Prodigy 双能 X 线骨密度仪(DXA),测量1110例(男483例,女627例)20岁以上黔江区居民腰椎正位(L1~4)骨密度(BMD)。结果(1)黔江区健康男性腰椎骨密度峰值出现在30~34岁年龄组;女性骨密度峰值出现在35~39岁年龄组。女性45岁以后骨密度明显下降(P <0.01),男性60岁以后骨密度明显下降(P <0.05)。(2)黔江区50岁以上健康男性腰椎骨质疏松患病率为13.2%,女性腰椎骨质疏松患病率为42%;男性腰椎骨量减少患病率为34.9%。女性腰椎骨量减少患病率为38.5%。(3)与其他年龄组比较,50~54岁组、55~59岁组女性的骨质疏松患病率增高(P <0.01),但60岁以后无明显差异,男性相邻年龄组患病率无明显差异;50~54岁、55~59岁组同龄男女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0岁以后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P <0.01)。结论(1)黔江区骨质疏松症防治形势严峻;(2)减少女性 OP 患病率,围绝经期干预极为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郑州地区人群骨密度异常分布的情况,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从10 860名健康体检者中随机选取20~69岁人群,用X线放射吸收法测量指骨的骨密度.结果 郑州地区骨密度峰值出现在≥30~<40岁年龄,≥50岁女性骨密度值有明显加速下降现象,而男性无加速下降现象;≥50岁者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明显增高(P<0.05),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女性明显高于男性,男女各组间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定期复查骨密度可及早发现骨质异常并有效预防或延缓骨质疏松症发生.  相似文献   

20.
深圳市居民4 123人骨密度分析及骨质疏松患病率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近年来困内外资料显示骨质疏松患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区域差异较大。目的:调查深圳市正常人群骨密度的变化规律及骨质疏松的患病率。设计、时间及地点:横断面调查,于2003-01/2008-02收集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特诊科体检的深圳市汉族居民4123人的股骨骨密度测量结果。对象:受试对象共9938人,符合纳入标准且长居深圳市10年以上的健康体检者4123人,男1852人,女2271人,年龄20~79岁,按10岁为1个年龄段,共分6组。方法:将受试者性别、出生日期、身高、体质量输入微机,采用challerger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及骨密度分析软件测量非优势(左)股骨近端股骨颈、ward’s三角区、大转子粗隆骨密度值。主要观察指标:骨密度参考值T值(被测人的骨密度与同性别同年龄人的对照组之差别)及累积丢失率。结果:股骨近端骨峰值出现在20~29岁。成年人骨累积丢失率为:股骨颈〉ward’s三角区〉大转子粗隆。在30~39岁组间,男女两性股骨颈和ward’sj角区的骨密度均呈明显下降趋势;女性50~59岁组间,股骨近端股骨颈、ward’s三角区、大转子粗隆的骨密度下降速度最快,尤其ward’s三角区、股骨颈。男性骨密度无明显快速下降年龄段。男女两性随年龄增长骨质疏松症患病率逐渐增高。采用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老年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制定的骨质疏松症标准,男女两组均在50~79岁及总患病率两独立样本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女性尤其明显(P〈0.01)。结论:深圳市男女两性在30~39岁间股骨颈、ward’s三角区骨密度下降明显,女性在50~59岁间骨密度加速下降,应提早加强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