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盘锦双台河口湿地环境影响评价及恢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盘锦双台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全国最大的湿地自然保护区,其芦苇面积居世界第二,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好、面积最大、植被类型最完整的生态地块。但是近年来随着人们进行大规模的开发活动以及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盘锦双台河口湿地发生了重大变化,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以恢复盘锦双台河口湿地生态环境为目的,通过对该湿地及周边地区进行野外调查与监测,对湿地生态环境进行综合评价数据分析,采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对该区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确定了研究区开发中各生态指标的级别,并从水质、土壤、生物等方面提出了该湿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黄河生态系统特征及生态保护目标识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黄河流域生态和环境状况,对黄河流域进行了生态分区,并阐述了各生态区的特征。在黄河河道湿地研究和黄河水体内顶级物种(鱼类)的调查分析基础上,确定了黄河不同类型生态保护区的生态保护目标:从流域角度而言,黄河上游的主要生态保护目标是植被和水源涵养林;中游应以水土保持为主,主要是恢复和保护植被;下游以保护湿地类型和维持湿地面积为重点,保护生物多样性和重要鸟类资源。黄河水生态系统中的主要保护物种应是珍贵经济鱼类北方铜鱼、河口洄游鱼类刀鱼、鲤鱼等,主要保护的生态区包括库区湿地、河口湿地、河道湿地以及景观娱乐水域等。  相似文献   

3.
盘锦双台河口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盘锦双台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辽宁省盘锦市境内,是全国最大的湿地自然保护区。近年来盘锦双台河口湿地退化严重,为了挽救盘锦双台河口湿地生命,保护宝贵的自然资源,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基本指导思想,对盘锦双台河口湿地进行了生态环境需水量和水资源优化配置方面的深入研究。研究表明,该地区生态环境退化严重,通过对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研究,提出为改善该地区生态环境,最有效的措施是考虑湿地自净能力、污水处理量逐年提高的水资源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朝阳市顾洞河河口湿地的现状调查,利用湿地工程、潜坝工程和护岸工程等措施,对该项目区实施了湿地生态治理,在维持原有生态格局的基础上,强化了维持湿地各区水位的基础条件,扩大了湿生区域的面积,改善了河口湿地的结构。工程实施后大大改善了河口湿地水环境与水生态现状,提高了湿地生态系统功能,产生了明显的生态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闽江河口湿地气候变化趋势与突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线性倾向估算法、累积距平以及Mann-Kendall法对闽江河口湿地1961-2006年以来的降水量、温度的变化趋势和突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46a来闽江河口湿地的平均气温表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其倾向率为0.26℃/10a(P0.01),在1994年发生突变;四季温度表现出增加趋势,其中冬季增温最为显著,突变时间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降水量的变化趋势不显著,且没有突变发生。总体而言,闽江河口湿地近46a来的气候存在由冷干向暖湿变化的趋势,这种变化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有利有弊,但总体上是利大于弊。  相似文献   

6.
水土流失和湿地消亡已成为长江流域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造成山穷水害、湿地衰减、水旱灾害等生态危机。分析研究湿地消亡和水土流失的概况及成因;提出湿地保护与水土保持的措施,以及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策略。水土保持与湿地保护是密切关联的统一体。探讨其自然关系及维护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水土保持应与湿地保护有机的结合,协调发展,积极倡导21世纪可持续发展水利,以达到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不同淹水频率下湿地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为了阐明湿地土壤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对淹水频率差异的响应,对闽江河口湿地近潮沟区域不同淹水频率的蔗草湿地、短叶茳芏湿地和芦苇湿地以及远潮沟区域的短叶茳芏湿地和芦苇湿地土壤的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闽江河口湿地土壤C/N、C/P和N/P比分别为11.46~22.28,25.29~155.62和2.21~8.25,平均值为15.58.73.71和4.67;(2)近潮沟区域土壤C/N、C/P和N/P比均表现出随着淹水频率的增加而减小,但远近潮沟区域的同种植物类型湿地间则表现为随着淹水频率的增加而增大;(3)总体来看,土壤C/N比表现出随着淹水频率和土壤剖面的变化较小,C/P和N/P比的变异性相对较大;(4)盐度是影响闽江河口不同淹水频率下湿地土壤C/N、C/P和N/P比变化的最重要的因子.  相似文献   

8.
基于CVM的闽江河口湿地生态系统非使用价值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重要的驿站——闽江河口湿地为例,运用支付卡式条件价值评估法(CVM),对该湿地生态系统的支付意愿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共发放支付卡式CVM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82份,估算出闽江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的算术平均支付意愿值为151.16元/a,累计频度中位数为56.36元/a,支付意愿值相对分布频度曲线基本呈单调递减分布;考虑到本文目的是核算闽江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的经济价值,并为相关部门提供科学决策,因此,采用算术平均值计算其非使用价值,其值为5.01亿元/a;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析表明支付意愿与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年龄、性别和职业呈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为掌握福建闽江河口湿地重金属污染特征,对闽江河口湿地不同监测点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全面调查采样,利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和地累积指数法对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福建闽江河口湿地重金属污染比较严重,除Ni和Cr外,Cu、Pb、Zn、Cd、Mn均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I级)。除Ni和Cr单项污染指数无污染外,其他监测点均有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污染程度表现为Pb〉Cu〉Zn〉Cd;综合污染指数除潭头港和鳝鱼滩为轻度污染,其他6个监测点均达到中度污染以上,表明闽江河口湿地存在严重的重金属复合污染。地累积指数除Pb、Zn、Cd污染达到中或轻度污染水平,其他重金属均无污染。  相似文献   

10.
闽江河口不同淹水频率下湿地土壤全硫和有效硫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揭示湿地土壤全硫和有效硫的分布特征对淹水频率差异的响应,对闽江河口湿地近潮沟区域不同淹水频率的藨草(Scirpus triqueter)湿地、短叶茳芏(Cyperus malaccensis)湿地和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湿地以及远潮沟区域的短叶茳芏湿地和芦苇湿地土壤的全硫和有效硫进行测定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闽江河口湿地土壤全硫和有效硫分别为399.00~3 510.33 mg/kg和4.51~230.55 mg/kg,平均值分别为1 613.20 mg/kg和52.20 mg/kg;(2)近潮沟区域湿地土壤全硫和有效硫均表现出随淹水频率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但远近潮沟区域的同种植物类型湿地间则表现为随淹水频率的增加而增大;(3)盐度是影响闽江河口不同淹水频率下湿地土壤全硫和有效硫变化的最重要的因子;(4)湿地土壤硫储量随淹水频率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1.
滨河湿地公园建设不仅是惠国惠民的生态景观工程,也是一种涵养水土、调节气候、丰富生物多样性、降解污染物、改善生态环境的水土保持工程。以北京市昌平区沙河湿地公园项目为例,分析了滨河湿地公园建设时产生水土流失的原因,并提出了此类滨河湿地公园项目建设过程中主体工程值得推荐的水土保持措施和此类工程应具备的水土保持措施体系及方案设计。  相似文献   

12.
根据日本109个主要的一级河川调查,全国人工护岸林长度为2441.5km。与源头相比,原始的连续的护岸林已不复存在,残存的孤立的护岸林已不能发挥其生态效益。目前,有35个植物种已灭绝,146种濒临灭绝,678种处于危险边缘,36种现状不明。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湿地开发与森林采伐所致。台风、暴雨、泥石流、山体滑场、水土流失,改变了溪畔地形,冲蚀、埋没了原生植被,但也形成新生植被,构成复杂多样的植物群落。通过对湿地森林植被的现状、构造及机能的动态分析,阐述了水土保持工程对湿地森林植被的影响,提出保存湿地森林植被的基本方针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汾河流域湿地退化特征及恢复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汾河流域湿地分布广泛,类型多样,生物多样性丰富,主要湿地类型有河口(内陆)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水库湿地和沼泽及草甸湿地等,总面积930.51km2。由于人为不合理利用和自然的原因,导致汾河流域湿地生态环境退化现象严重。该流生态环境主要表现特征为:(1)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放导致湿地生态环境急剧恶化退化;(2)不合理的开发加速湿地面积不断萎缩,湿地植被遭到严重破坏;(3)过度开垦破坏水禽的栖息地,滥捕盗猎导致湿地生物多样性不断下降;(4)过度开采地下水和煤炭的无序开采使湿地生态环境恶化的进程加快。  相似文献   

14.
第一条为加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的验收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及其实施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的验收. 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的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的验收,可以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开发建设项目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对水土保持方案实施情况和水土保持设施运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相似文献   

15.
浅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指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是我国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监测成果是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作的重要基础。在分析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内容和重点,并对其具体指标做了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对湿地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由于对湿地认识不足,开发和管理不合理,湿地遭到严重破坏.从河流湿地出发,阐述了湿地的重要作用,并以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为例,对该地区河流湿地的现状、分布以及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该地区提出了一些开发与保护湿地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通过向不同腐殖酸含量的河口湿地沉积物添加人工配制的重金属污染海水,测定污染后沉积物的重金属总量与形态分布,以研究不同腐殖酸含量条件下外源重金属在水-沉积物系统中的转化。结果表明,腐殖酸含量对重金属在沉积物中的吸收量和形态组成有较大的影响,尤其对酸可提取态与可还原态。但是不同重金属之间有一定差别,腐殖酸含量对Cu,Pb的作用较明显,而对Zn,Cd的影响较小。此外,由于河口湿地沉积物处于较高盐度的环境,海水中的离子浓度影响有机质与金属的络合反应,因此与土壤相比,河口湿地沉积物中腐殖酸含量对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的影响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开发建设项目造成的人为水土流失量在不断加大,其水土流失防治也显得十分重要。本文根据工作实践提出,做好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管理工作,首先要确立水土保持监测机构的法律地位,其次完善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有关监测技术体系,其三开展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关键技术研究,其四在水土保持方案审查中严把监测部分的质量,其五制定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管理嗣度,最后要严把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关。  相似文献   

19.
大渡河流域水力资源丰富,具有水电开发的良好条件,但流域水电开发期间水土保持问题值得特别关注.分析了流域水土流失的背景条件和现状,提出了流域水电开发期间和开发后水土保持的措施,客观地评价流域开发和水土保持的相互影响关系,探讨兼顾流域水电开发和水土保持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20.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可行性研究深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土保持方案既是生产建设项目立项的前置条件,又是项目建设开展水土保持工作重要的技术文件.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研究深度,直接影响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的落实.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以及一般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深度要求,对开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深度问题,从水土保持方案内容、研究对象、重大水土保持措施比选、投资估算精度及相关附件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