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柔性自动输送滚道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序言组合机床及其自动线、生产线及装配线 ,常常需要由输送装置完成工件或者随行夹具的输送 ,达到工作过程自动进行的目的。因此 ,柔性自动输送滚道已成为一种极常见的物料输送功能部件。输送滚道有多种结构形式 ,有采用滚轮、滚轴及滚子链输送。驱动方法上有采用链条 ,也有采用伞齿轮 ,有刚性的 ,也有柔性的。大连机床厂在引进德国许勒·惠勒公司的技术以来 ,在生产的组合机床及其自动线中广泛采用了该公司的滚道技术 ,根据这些年应用的经验 ,现在已开发设计了新一代柔性自动输送滚道 ,在结构原理上有了重要改进 ,经过几轮试生产 ,现已…  相似文献   

2.
组合机床自动线上的输送装置是其重要的辅助装置,传统的以液压油缸驱动的输送装置存在输送速度低,减速卸荷时造成系统的发热现象.针对这一难题,论文设计了新型输送装置,采用曲柄滑块式驱动的结构并配以伺服电机,有效解决了液压油缸驱动的不足,可实现自动线高速、平稳无冲击输送,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组合冲孔单元作为一种柔性冲孔装备,适用于小批量、多品种、快节奏的冲压加工要求。介绍了柔性组合冲孔单元的结构形式、工作过程和特点,阐述了柔性组合冲孔单元在C80铝合金运煤敞车侧柱上和连接板上的结构优化与应用。柔性组合冲孔单元因其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生产效率高、组装方便和快速灵活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铁路货车行业的板材加工。  相似文献   

4.
数控曲轴加工自动线输送装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可高速、柔性输送的数控曲轴加工自动线装置,并从原理和结构上对其主要系统与传动装置的设计要点进行了较详细的理论分析.根据曲轴外形结构特点及车间场地情况,从改善和提高输送传动装置运动特性入手,采用随行夹具间接式输送、机电液综合控制的设计方案,使输送传动装置有一定的物料柔性, 提高了运动精度与自动化程度.其全部机械设计采用了等强度、可靠性设计方法,初步达到了高效低成本生产加工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针对圆盘类精锻件输送问题,提出了一种圆盘类精锻件顺序转向输送方法,对圆盘类精锻件多排变单排的输送形式及多排布局方案进行研究。输送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1阶段,第1输送装置进行多排输送;第2阶段,经自动落料装置按顺序依次落料至第2输送装置,实现了转向、单排输送。其中,第1输送装置的多排布局分别为由远及近、由近及远两种形式,第2输送装置的输送速度分别设置为ΔL/P、2ΔL/P、3ΔL/P、4ΔL/P,通过对以上8种组合的位置仿真分析得到了合理方案。研究及应用表明,若第2输送装置输送速度设置为4ΔL/P,则由近及远多排布局方案的布局形式满足了顺序转向的输送要求。  相似文献   

6.
自动线输送系统设计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分析介绍了各种自动线输送系统及其特点,提出了输送高速化、柔性化的概念,并从原理和结构上对高速输送系统、柔性输送系统及其传动装置作了较为详尽的分析介绍。  相似文献   

7.
基于DSP的恒张力走丝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速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走丝系统是否能稳定运行,直接影响着加工精度和加工表面质量。为了提高走丝系统的性能,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恒张力走丝系统。设计方案采用DSP TMS320LF2407A作为整个走丝系统的控制器,用直流伺服电机控制电极丝的张力,用角度传感器测量电极丝张力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新型走丝系统实现了电极丝的恒张力控制。在电极丝的张力约为68g时,该系统的稳态误差不超过4%。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重大装备正朝着长寿命、高可靠性的方向发展,过盈联接作为基础的联接方式对于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本文将风电锁紧盘作为实例,构建了多层过盈联接的力学模型,得到考虑承载性能和过盈层结构强度的可靠度数学模型,以此为基础进行参数灵敏度分析。通过研究过盈量、摩擦系数、装配间隙、材料屈服强度均值变化对锁紧盘可靠性灵敏度的作用规律,得到锁紧盘尺寸设计和材料选型的优先设计变量,给出了各参数的推荐取值。本文从可靠性灵敏度的角度为参数精准选择提供了依据,不仅完善了多层过盈联接的可靠性设计理论,同时也为锁紧盘性能优化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9.
为满足现代基础材料硅片加工的要求,针对多线切割机走线系统的特点,提出一种全自动机线张力控制方法。应用该方法对切割线进行恒张力控制,并对全自动机线张力控制系统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满足大直径、超薄硅片的加工要求。  相似文献   

10.
通过腐蚀试验、恒电流加速试验以及耦合性能试验,研究了铝合金和锌合金作为牺牲阳极材料在高温稠油输送管道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两种阳极材料的腐蚀速率增大,实际电容量和电流效率减小,消耗率增大,使用寿命降低。在80℃条件下,铝阳极的腐蚀速率和消耗率均低于锌阳极的,且与T/S-52K管线钢的耦合电位更负,耦合电流更大,阴极保护作用更显著,而锌阳极在80℃下的工作电位高于最小保护电位,不满足GB/T 21448-2017标准的要求。铝合金较锌合金更适合作为高温稠油输送管道的牺牲阳极材料。  相似文献   

11.
研发的基于伺服泵阀协控技术的智能预应力张拉设备,把梁场预应力梁的张拉、数据传输、监控、管理等一系列功能紧密结合起来。采用自主知识产权的电液伺服控制技术对系统进行压力和流量的伺服控制,能实现恒速加压、恒速卸压、分级保压等功能。采用伺服电机作为动力源实现了伺服电机对油泵的稳定控制,解决了原先变频电机控制时由于低速扭矩小无法实现高压时低速控制的缺点。  相似文献   

12.
李文平 《机床与液压》2018,46(8):143-145
详细论述往复快走丝线切割机床电极丝张力恒定的重要性和影响电极丝张力变化的因素。介绍目前在用的手动紧丝、重锤和弹簧加载张力的方式,并分析这些方式的优缺点。阐述线切割电极丝张力控制系统的设计要求,系统需要能即时自适应电极丝张力变化,为此提出电机伺服驱动和电液伺服驱动的技术方案,并分析这两种方案的实现方式和急需解决的张力信号选取和系统抗干扰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3.
CNC系统中"S曲线加减速"规划算法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速度控制、位置控制、多轴联动、直线插补和圆弧插补等是开放式CNC(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系统的关键技术。运动过程中的升降速控制是高档CNC系统开发中的一大技术难题。优良的升降速控制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加工精度。对S曲线加减速算法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和应用研究,通过该算法使系统的速度变化尽可能的平稳,实现系统加减速的柔性控制,减少对电机的冲击,延长整个系统的使用寿命。应用于工业PC、基于TMS320LF2407A的运动控制器、Lexium17D伺服驱动器和伺服电机组成的伺服系统中,其效果明显优于“梯形曲线加减速”。  相似文献   

14.
以高速高精度晶体多片切割加工为研究对象,对多线切割机的恒张力控制问题进行了分析.为保证切割机生产效率和产品精度,采用力矩电机施加张力,运用PID积分分离算法实现了全闭环的恒张力控制.运行结果表明,该张力控制系统较好地抑制了张力扰动,解决了高速换向引起的全闭环控制张力振荡问题,达到了预期的工艺控制要求,为实现多线切割机高效、高精作业提供了保证,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介绍管翅式换热器的加工专用技术装备,通过此装备将铝箔与铜管进行胀管、扩口、翻边加工,形成空调器的四大部分之一的两器即蒸发器和冷凝器。取代传统的液压动力,整机由伺服电机系统驱动,采用伺服数码控制技术,将铜管的胀管、扩口与翻边等加工工序集成于一体,提高了生产效率,保证了产品质量,节约铜管用量。并对铜管胀管、扩口、翻边加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为了降低工业成本和提高零件机械性能,将金属粉末注射成型技术和快速成型技术相结合,提出了金属粉末挤出堆积快速成型工艺,工艺装备的机械结构由三维快速成型平台和单螺杆挤出装置两部分组成。三维快速成型平台采用伺服电机驱动高精度威远滚珠丝杆副、HIWIN直线导轨副结构,单螺杆挤出装置由大功率伺服电机驱动螺杆转动,采用ABLE减速机增大螺杆转动所需扭矩。  相似文献   

17.
肖永清 《机床电器》2012,39(5):4-9,15
交流伺服系统作为现代工业生产设备的重要驱动源之一,是工业自动化不可缺少的基础技术。作为工业控制装置的重要功能部件,伺服驱动装置的特性一直是影响其性能的重要指标。本文阐述了伺服驱动系统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特性;步进电机和交流伺服电机的使用性能;以及伺服驱动产品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状况;同时指出了伺服控制系统逐渐成为工业设备的重要驱动源及伺服驱动系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张亚锋 《机床与液压》2015,43(2):110-112
介绍一种放卷过程中能自动调节原纸张力的气动张力控制系统,该装置由PLC获取位移传感器信号控制电控气动比例阀的输出气压,由使用该气压进行制动的气刹来调节张力大小,使整个生产过程中原纸始终处于恒张力的状态下,从而消除了断纸、跑偏等现象。  相似文献   

19.
介绍一种汽车座椅调节器综合性能测试方法,该方法利用交流伺服电机驱动器的输出扭矩检测汽车座椅调节器的转矩,利用伺服电机的编码器检测汽车座椅调节器的转角。详细描述了控制流程、应注意的问题,并设计检测装置。该装置无需外加扭矩传感器及转角检测传感器,且机构简单、实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