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依达拉奉,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7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神经功能缺损和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比较,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能改善急性脑梗死的近期神经功能缺失和日常生活能力,是一种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的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均给予常规治疗,联合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之前明显改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能改善急性脑梗死的近期神经功能缺失和日常生活能力,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宗国才 《淮海医药》2016,(4):481-482
目的:评价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按照入院就诊时间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n=25)和治疗组(n=25),对照组患者单用氯吡格雷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应用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其治疗效果显著,患者的神经功能可以得到明显恢复,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其对相关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92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46例。对照组单纯给予氯吡格雷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5.7%,高于对照组的8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分别为(7.2±3.2)、(66.9±6.6)分,均优于对照组的(8.9±4.4)、(60.5±5.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和全血还原粘度依次为(3.9±0.8)、(1.6±0.8)、(7.8±2.7)mPa·s,均低于对照组的(5.5±1.2)、(2.7±0.8)、(9.9±2.7)mPa·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患者均顺利完成相关治疗。结论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治疗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提高疗效,且不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应用依达拉奉、氯吡格雷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接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6例,随机抽取48例为观察组,给予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另48例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疗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应用依达拉奉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有利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减轻,提高功能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74例,将7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单用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给予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NHI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及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HISS评分、ADL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HISS评分、ADL评分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显著,建议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氯毗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护理及疗效观察。方法 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期间,我院诊治的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氯吡格雷治疗)和观察组(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每组各44例,治疗期间给予相应护理干预,对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以及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ADL评分,以及治疗的总有效率,均显著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依达拉奉联合氯毗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效果。方法10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及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巴塞尔(Barthel)指数。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23%,高于对照组的84.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75,P=0.046<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Barthel指数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5.47±3.26)分低于对照组的(8.95±3.16)分,Barthel指数(82.69±3.22)分高于对照组的(76.84±3.1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较为显著,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在脑梗死治疗中应用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的临床效果。方法 90例脑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56%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 ADL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11.51±2.10)分低于对照组(15.46±2.42)分, ADL评分(67.95±7.58)分高于对照组的(55.18±6.0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与对照组的4.4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应用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且不良反应少,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医药科学》2017,(5):59-61
目的为提高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生存质量,观察依达拉奉单药以及联合氯吡格雷用于治疗的有效性。方法以2015年7月~2016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0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门诊号末位数字单双数分为单药组(单数)、观察组(双数),均为55例。入院后在进行常规神经内科治疗的同时,单药组口服氯吡格雷,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静脉滴注依达拉奉,对药物治疗疾病效果进行评估,检测用药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水平情况,观察患者神经损伤恢复状况。结果观察组脑梗死改善率为94.5%,明显高于单药组85.4%,观察组疾病控制、改善效果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凝血功能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观察组患者凝血指标FIB、PT、APTT、D-D水平依次为(0.82±0.15)、(16.24±2.75)g/L、(26.15±4.74)g/L、(0.67±0.23)mg/L,与单药组(1.35±0.24)g/L、(14.05±2.16)g/L、(23.47±3.58)s、(0.48±0.14)mg/L比较,观察组改善效果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提高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生存质量,临床在治疗时将依达拉奉、氯吡格雷合用,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恢复凝血功能,提高疾病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对脑梗死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6月 ~2020年3月某院收治的86例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氧化应激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前列地尔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凝血功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某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前列地尔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检测治疗前、后2组患者血浆黏度(PV)、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聚集率(PAR)、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水平。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64.44%;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86.67%。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前,2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PV、FIB、PAR及凝血功能指标PT、APTT、D-D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对照组及观察组患者PV、FIB、PAR及D-D水平均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PT、APTT水平均明显高于本组治疗前;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V、FIB、PAR及D-D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T、APT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前列地尔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通过抑制血小板活性及降低血液黏度,起到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水平,调节患者凝血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长春西汀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浆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10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以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3例。对照组单纯性给予长春西汀治疗,研究组给予长春西汀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血浆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8(IL-8)]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4.34%高于对照组的77.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NIHSS评分(8.68±1.73)分、Barthel指数评分(77.93±9.22)分均优于对照组的(11.50±1.90)、(68.18±8.9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hs-CRP、TNF-α、IL-8水平分别为(14.94±5.77)mg/L、(74.30±14.88)μg/L、(14.80±5.14)μ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17.79±6.42)mg/L、(91.45±16.31)μg/L、(21.44±4.16)μmol/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春西汀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方案的实施有效提高了急性脑梗死病症的治疗效果,缓解其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血浆炎性因子水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脑梗死治疗中联合应用血栓通及依达拉奉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8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使用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血栓通治疗.比较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为(5.03±0....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76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38例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作为对照组,38例患者采用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作为观察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为(32.5±7.1)s,长于对照组的(31.0±6.2)s,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为(184.2±29.6)×109/L、总有效率为76.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46.7±31.4)×109/L、52.6%,观察组纤维蛋白原水平为(2.9±0.7)g/L、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为(10.7±2.9)μg/L、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为(10.7±2.8)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1.4)g/L、(21.6±4.1)μg/L、(18.2±4.6)分,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李永军 《安徽医药》2018,22(1):143-146
目的 探讨舒血宁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疗效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UCH-L1)及血清衰老关键蛋白抗原-5(fibulin-5)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124例脑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n=62)及对照组(n=62),两组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同时给予依达拉奉辅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舒血宁注射液静脉输注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恢复情况、血液流变学指标及治疗前后血浆Hcy、UCH-L1及血清fibulin-5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为(5.18±0.86)分低于对照组(9.78±1.18)分(P<0.05),而日常生活功能评分(ADL)为(74.96±5.26)分高于对照组(61.42±4.85)分(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血浆黏度(CP)、红细胞聚集指数(RCAI)水平分别为(125.22±22.45)μg·L-1、(128.96±23.69)g·L-1、(1.52±0.47)mPa·s、(0.82±0.14)%,对照组治疗后D-D、FIB、CP、RCAI水平分别为(215.98±24.98)μg·L-1、(219.33±20.77)g·L-1、(1.78±0.38)mpa·s、(1.10±0.2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浆Hcy、UCH-L1及血清fibulin-5水平分别为(8.52±1.63)μmol·L-1、(0.25±0.12)μg·L-1、(45.22±2.96)μg·L-1,对照组治疗后血浆Hcy、UCH-L1及血清fibulin-5水平分别为(10.36±2.45)μmol·L-1、(0.40±0.18)μg·L-1、(68.96±4.85)μg·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血宁注射液能有效提高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血液黏稠度,降低血浆Hcy、UCH-L1、fibulin-5水平,有利于脑梗死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8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在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以尤瑞克林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 d。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4 d进行NIHSS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14 d NIHSS评分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失,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丁苯酞+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PCI)的临床效果.方法 102例PCI患者,以计算机抽号方式随机分为B组和A组,各51例.B组采用依达拉奉治疗,A组采用丁苯酞+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高龄非瓣膜性心脏病伴房颤患者应用利伐沙班抗凝的效果。方法68例高龄非瓣膜性心脏病伴房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4例。参照组接受华法林治疗,研究组接受利伐沙班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临床病情控制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水平。结果研究组临床病情控制总有效率94.12%高于参照组的73.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PT(12.52±0.19)s、D-D(0.19±0.02)μg/ml、FIB(2.75±0.11)g/L、APTT(30.59±3.78)s均优于参照组的(11.14±0.33)s、(0.24±0.04)μg/ml、(2.89±0.33)g/L、(27.48±3.33)s,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医治高龄非瓣膜性心脏病伴房颤患者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24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21例.对照组采用依达拉奉治疗,研究组采用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指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治疗效果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