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2 毫秒
1.
早期康复介入对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介入对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68例格林-巴利征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38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用Fulg-Meyer和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康复组在初次评价后接受早期康复程序,每天一次,每次30~60分钟其余时间由家属或陪护训练,平均治疗20.40±1.92 d.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Barthel指数及fugl-Meyer评分结果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早期康复介入对格林-巴利征患者有效;建议应尽早介入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2.
格林—巴利综合征与空肠弯曲菌感染关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kirrow方法和固相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对17例格林—巴利综合征病人、17例非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神经系统疾病对照组及33例正常对照组的大便及血清行空肠弯曲菌培养及IgM、IgA、IgG抗体测定。结果显示:格林—巴利综合征病人中空肠弯曲菌的感染率,尤其是近期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30岁以下及夏秋季节发病者的近期感染率高于30岁以上者及其它季节发病者。提示空肠弯曲菌感染可能是我国格林—巴利综合征的重要诱发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是急性对称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治愈后约1%~3%患者可出现1次以上的复发,称之为复发性格林-巴利综合征(RGBS)。我院自1972年~2001年收住院370例格林-巴利综合征(GBS)中有RGBS16例(4.3%)、36次发作,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CIDP)50例,现将其临床特征分析比较如下。  相似文献   

4.
病名的误解格林—巴利综合征是多发性神经根炎中一种病因不明的特发性疾病,但常有以下种种误解: 1.把格林—巴利综合征理解为多发性神经根炎的总称。其实引起多发性神经根炎的原因很多,而本症只是其中的一种(详后)。 2.格林—巴利综合征与多发性神经炎在临床上  相似文献   

5.
我们用谁管内注药治疗格林一巴利综合征(GBS)伴呼吸肌麻痹者30例,取得较满意结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研究对象将近5年确诊的伴有呼吸肌麻痹的格林—巴利综合征50例随机分为2组,其临床情况见表1。1.2治疗方法治疗组与对照组均采用综合疗法,呼吸肌麻痹严重不能维持换气功能者,或痰多、后组烦神经麻痹不易排痰者行气管切开,人工辅助呼吸。静滴地塞米松或甲基强的松龙、抗生素,应用维生素B及C等药物,处理各种并发症以及支持疗法。在此基础上,治疗组于住院1至5天加用谁管内注射地塞米松10mg,回苏灵8mg,每日或隔日一次,5…  相似文献   

6.
近六年来曾有四位作者共报导10例巨细胞病毒感染合并神经系统的并发症(格林—巴利氏综合征1例、多发性神经炎9例)。本文作者在7例格林—巴利氏综合征中仅发现1例合并有巨细胞病毒感染。该患者女性,  相似文献   

7.
格林—巴利综合征合并颅压增高的临床报告较少。现将我科遇到的1例病例报告如下。赵焕英,女,18岁,于1989年8月2日患感冒,体温37.8℃,双下肢无力。2天后双下肢不能行走,4天后双上肢亦出现无力,感觉如常,饮食尚可,二便正常。病后第5天入院。入院查体:T36.8℃,P75次/分,R20次/分,BP16.0/1O.6kPa。神清,两肺呼吸音粗。心率75次/分,心律规整,未闻及异常心音及杂音。颅神经未见异常,双上肢肌力Ⅳ级,双下肢肌力0~1级,四肢肌张力低,深浅感觉存在,四肢腱反射消失,病理征阴性,颈无抵抗,kernig氏征阴性。辅助检查:血WBC 8.0×10~9/L,N62%、L38%,血K~(+)4.3mmol/L、Na~(+)134mmol/L、Cl~(-)100mmol/L。诊断为格林一巴利综合征。入院后应用激素、抗菌素、抗病毒药、神经营养药物治疗。病后第6天,四肢无力加重、呼吸困难。查体:胸式呼吸减弱,两肺呼吸音粗。双上肢肌力Ⅱ级,双下肢肌力0级。腰穿:脑脊液压力1.87kPa,外观无色透明,常规生化化验正常。至第8  相似文献   

8.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GBS的利与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认为格林—巴利综合征是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有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自80年代以来,应用静脉注射大剂量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e globulin IVIg)治疗该综合征已取得了一些临床经验,但亦有人对这一疗法提出不同意见。本文就IVlg对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治疗问题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 (Hp)感染与格林 巴利综合征 (GBS)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用免疫法对GBS及对照组血清、CSF进行Hp特异性IgA、IgG、IgM测定。结果  4 9例GBS血清IgG含量为 (4 8.6 2± 57.30 )U/L ,阳性率 6 7.3% ,对照组为 (12 .4 5± 15.0 7)U/L ,阳性率 35.9% ,经统计学检验 ,t=4 .87,x2 =8.55,P均 <0 .0 1;IgA分别为 (8.6 2± 9.19)U/L、(5.4 8± 4 .12 )U/L(t=3.6 4 ,P <0 .0 1) ;IgM分别为 (2 0 .58± 2 6 .4 3)U/L、(13.0 6± 17.52 )U/L(t=1.83,P >0 .0 5)。 2 1例GBSCSFHp特异性IgG为 (4 .19± 4 .2 1)U/L ,2 0例对照组为 (2 .2 1±0 .34)U/L(t=5.37,P <0 .0 1) ;IgA分别为 (2 .89± 1.2 1)U/L、(2 .54± 0 .6 7)U/L(t =1.84 ,P >0 .0 5) ;IgM分别为 (4 .4 1± 1.83)U/L、(3.98± 1.0 2 )U/L(t=1.2 6 ,P >0 .0 5)。结论 Hp抗体水平与GBS发病呈正相关 ,提示Hp感染可能是GBS发病诱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21岁,工人。反复四肢麻木无力2年。患者于1987年5月6日突感右手指麻木,渐双侧指、趾麻木;20天后发展至双腕、踝处;1月后延及四肢并无力,诊断为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经用地塞米松等治疗,麻木及无力逐渐恢  相似文献   

11.
格林—巴利综合征的脊髓腔造影文献中尚未见过报导,一般认为急性蛛网膜感染时水溶性对比剂造影应当避免,而气体或碘油造影又不能满意地显示出神经根。本文报导了7例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水溶性脊髓腔造影观察。  相似文献   

12.
椎管内用药对格林-巴利综合征呼吸肌麻痹的治疗作用毛兴爱,王玉梅,吉四辈,马铭心,刘艳霞在综合疗法基础上,采用椎管内注射地塞米松与回苏灵,治疗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GBS)伴有呼吸肌麻痹30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研究对象将近8年住院确诊的伴有...  相似文献   

13.
在约旦安曼市附近一个三万居民的乡村,其用水被下水道所污染,饮水化验埃希氏大肠杆菌>16/100毫升。有五千人腹泻,74人患伤寒(血培养为沙门氏伤寒杆菌),30人患传染性肝炎。发生腹泻后第三周发现16名格林—巴利综合征,其中13人于轻度腹泻8~24天后产生周围神经病,迅速发生瘫痪。1~5天达到高潮,症状达到最重后3—7天开始恢复。有四名于一年后尚未恢复,血清及脑脊液病毒学检查(取二次标本,间隔十天)为阴性。文中指出,此综合征可能是由于对炎症、未知的抗原的变态反应及过敏。个别病例可能是由于一种未证实的病毒感染引起。既往所报导的病例的一半,  相似文献   

14.
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格林—巴利综合征)是一种免疫功能紊乱导致的急性炎症.它的特征是急性或亚急性起病,末梢感觉异常、无力以及肌肉疼痛,并由远而近逐渐发展,CSF有蛋白细胞分离现象.其确切病因尚不清楚.本文报导一例已经证实的表现为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伤寒病.患者,男性26岁,因持续发热伴双下肢感觉异常三周入院.近期无预防接种、血清治疗或昆虫叮咬史;无接触化学物品,无热病或瘫痪病人接触史.患者一直住在郊外从未外出旅游,否认病前患过任何疾病.感觉异常及发热两周后出现双下肢无力,但无尿潴留或失禁.入院第1日发热达40.2℃,查体:心率90次/分,脾大;双腿均匀对称性软瘫,以致不能站立,下肢共济失调,本体感觉及震颤觉减退,腿甚于手.感觉异常达臂部,但尚能活动.颅神经  相似文献   

15.
1990-01—2003-01,我们采用持续硬脊膜外腔置管技术,减量应用激素(地塞米松)及维生素B12行管腔内注射,治疗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CIDP)30例,获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 (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抢救体会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全部患者均符合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编委 1993年 10月黄山制定的我国GBS诊断分析标准的重型和极重型。重型GBS占同期住院病人数的 40 % ,其中男 34例 ,女 2 4例 ,发病年龄 3~ 6 2岁 ,平均 2 3 8岁。气管切开 2 8例 ,应用人工辅助呼吸时间最短 4天 ,最长 92天 ,平均 5 2 4天。激素治疗 40例 ,采用冲击疗法 :地塞米松 2 0~ 30mg/d加葡萄糖静滴每天一次 ,时间控制在 4周以内。大剂量丙种球蛋白 (30 0mg/kg/d)静滴 18例。其中使用激素组平均住…  相似文献   

17.
格林—巴利氏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 GBS),又称特发性多发性神经炎,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等,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脱髓鞘病.自1955年Wakssman和Adams氏成功地用坐骨神经或脊神经节加弗氏佐剂诱发了实验性变态反应性神  相似文献   

18.
在格林—巴利综合征发病前常伴有空肠弯曲杆菌(Campylobacter Jejuni,CJ)感染,但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的关系仍不清楚。作者调查了英格兰和威尔士96例格林—巴利综合征和7例Miller fisher综合征的住院病人,每位病人从家庭和医院取2个无腹泻的神经疾病的人作对照。诊断CJ感染将粪便经肉汤培养基增殖后,经65μm滤膜过滤,取离心沉淀接种于选择性CJ培养基上,平板孵育72小时,阳性培养作Penner血清分型。每个病人均取3次以上的血清样品测抗CJ的IgG、IgA和IgM抗体。诊断CJ感  相似文献   

19.
正临床上,急性发作的复发-缓解型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与复发型格林-巴利综合征的鉴别诊断常较困难。然而,由于治疗方案和预后的不同,许多实验研究仍致力于寻找能够区分二者的诊断标准。本文报道1例病程酷似复发型格林-巴利综合征的多次急性发作的复发-缓解型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并复习其与复发型格林-巴利综合征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0.
血桨置换(PE)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效果已予确立.但部分获效者短期出现肌力恶化的波动现象.近来大剂量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IgIV)治疗GBS也获效果,推测可能出现类似的现象.作者采用功能评分(F0~5度)和MRC累计记分(0~60分),以获效者F和MRC在4周内分别恶化1度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