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大数据技术在地下厂房通风空调系统中的应用,通过实时监测通风空调系统的相关数据,并且在历史数据整理、发展趋势分析和模拟预测等方面,为通风空调系统运行效能的实时评估提供了可能,有望实现对地下厂房通风空调系统的在线监测、实时数据可视化管理和辅助决策三为一体的大数据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2.
目前国内外水电站大多采用地下厂房设计,其内部结构复杂,气道交错纵横,厂内设备发热量大且不一,发热量大且设备较为集中,因此对于地下厂房通风空调系统的研究与设计十分必要,地下厂房以机械排风为主,多种空调辅助排风及除湿为辅,并在不降低通风效果情况下按不同季节采取不同排风方式,进一步降低厂用电率,为后续同类型地下厂房的通风空调系统提供了一种较为合理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3.
张帆 《水力发电》2001,1(6):64-66
天荒坪电站是1座大容量,高水头的大型抽水蓄能电站,为地下式厂房,根据该电站特点,厂房通风空调系统确定采用气流串联通风空调方案,经主厂房送风气流热态模型试验该方案可行,又作了进一步优化设计。主、副厂房等通风空调系统自1997年起,已相继投入运行,2000年底通过了初步验收,地下工程通风空调系统的设计是一项周期长,涉及工作面较广的系统工程,要做好设计最重要的是要深刻了解工程特性(包括围岩的岩石特性,地下洞群的热湿特性,电气设备的发热特性及该电站的运行特性等),实践证明,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通风空调系统的设计是成功的,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以溪洛渡地下水电站的通风空调系统为例,采用整体-局部的设计理念,对厂房内的通风及空调技术进行性能研究,对日后巨型地下水电站通风空调系统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白山水电站右岸地下厂房位于坝下90m山体内,由主厂房、副厂房、主变室、开关站、空调室及进厂交通洞等44个洞室组成。对地下厂房的通风采用空气调节,并设置有自动调节与控制装置。为了保证空调效果和及早发现通风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在工程技术设计阶段,曾对地下厂房通风进行了整体热态模型试验,为施工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李珑珑 《红水河》2010,29(3):29-32,47
以大化水电站为例,分析通风空调系统24 h全天运行时在各个空调季节的新风节能潜力,并提出了通过自控系统来调节新风比例,夏季按最小新风比运行的新风控制策略,可为地下厂房通风空调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提供参考。该结论还适用于热湿负荷特性类似于地下厂房的全天运行的空调建筑。  相似文献   

7.
计算了二滩水电站地下厂房空调送风系统送风量和温度调整能力,确定组合空调及主变竖井风机的经济运行方式,同时定量计算了地下厂房通风空调系统节约的电量与水量。计算结果证明,采用经济运行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节约厂用电量,提高电站的综合经济运行效益,并且具有实际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8.
白莲河抽水蓄能电站为地下厂房,其通风空调系统分为主厂房空调系统、主变洞排风系统、球阀室排风系统及尾闸室排风系统.电站通风空调设计充分利用已有的施工支洞,合理组织气流,新风经过通风通道有良好的温降效应.  相似文献   

9.
江口电站总装机300MW,装有100MW的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是典型的长引水系统中低水头地下电站,电站的水站特性和调峰调频运行方式以及厂房的布置特点对机组选择和地下电站通风空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电站的运用特点在技术分析比较了水轮机参数,选择确定了适合江口电站的技术参数,根据水能调度及电量平衡原则,确定了水轮机效率加权因子和平均效率,进而根据技术经济原则确定了机组的单机容量,同时,对地下厂房通风空调系统进行了分析,选取了直流串流式的气流组织方式,确保了厂内空气环境的品质。  相似文献   

10.
简单介绍龙滩水电站地下厂房通风空调系统的特点、方案,并分析系统中采用低温水库水作为空调冷冻水等节能设计要点,提倡节能设计。  相似文献   

11.
直接空冷机组背压高,凝汽器冷却能力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大,在夏季大气干球温度较高时,由于高风速、高温的影响而降低了风机和散热器的效率,影响机组发电效率。经过分析认为,采取提高机组满发背压、合理配置空冷系统的冷却面积、无事故切高压加热器运行、向散热器外表面进行水喷雾等措施,能够提高直接空冷机组度夏能力,保证电网安全和汽轮机满发,提高机组发电效率。  相似文献   

12.
Early in 1953 the experiments by Peterka proved that air entrainment has effects on decreasing cavitation damage.This technology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release works of high dams since the inception of air entrainment in the Grand Goulee Dam in 1960.Behavior,mechanism and application of air entrainment for cavitation damage control have been investigated for over half century.However,severe cavitation damage happened due to complex mechanism of air entrainment.The effects of air entrainment are related...  相似文献   

13.
气泡的形变作为气力提升装置的主要影响因素,其形变规律直接影响气力提升装置的提升性能。为此,该文中运用高速摄像仪拍摄了气液两相流流场结构,基于图像处理获取了气泡运动过程中的形状参数,通过气泡匹配技术得到了气泡的运动速度。实验结果表明,改变运行参数会引起气泡碰撞和融合发生机率的变化,进而影响到气泡初始生成体积;气泡运动速度的周期性变化会改变气泡的直径和变形,进而改变管内流型,最终导致气力提升装置的提升性能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4.
输、配水管网因排气不畅而引发气爆型水锤,从而导致爆管的事故时有发生,经补救后再次发生爆管事故的也并不鲜见。近年来,我国的长距离、大口径管道输水工程快速发展,管道输水的排(进)气设计和排(进)气阀的规范生产问题应当引起重视。文中列举了有压管道输水系统中气体产生的原因、赋存形态和危害,对规范排(进)气阀的生产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空气可压缩性对液仓晃荡和流体动力载荷的影响,建立了基于NS方程和VOF方法的自由表面流动数学模型,其中气相可作为可压缩介质。通过单涡演化、溃坝和受迫晃荡三个典型算例的计算,验证了数值方法的有效性。与现有的实验结果对比发现,考虑气相可压缩的两相流模型能合理地反映液仓侧壁的压力振荡过程,而基于气相不可压缩假定的数值模型则无法给出合理的结果。采用空气可压缩的两相流模型,给出了不同背景压强作用下液舱晃荡形态及液体对壁面的拍击力。通过比较壁面监测点的压力时间过程线的计算结果和现有的实验数据,表明考虑空气可压缩性的两相流模型可以很好地预报最大压力峰值,并较合理地给出压力振荡过程,因此有必要在液仓晃荡与流动动力预报中考虑空气的气垫效应。  相似文献   

16.
本文考虑了地下含水层储能过程时间跨度大、储能保温分阶段的实际特点,分析了地下含水层流动和换热模型物理参数的对比特点,以热平衡和热扩散原理为基础,建立了分成两个连续阶段的地下含水层储能数值计算模型。该模型以上棉二十九厂先期的同层储能采灌试验数据进行了验证。模型求解中,采用控制容积法,以全隐格式进行热扩散方程的离散化,然后应用Jacobi方法迭代求解,模拟结果和实际观测数据吻合甚好。该模型还分析了含水层储能循环采灌过程中抽出储能水的温度变化的一般特点。结果表明,该数值模拟方法简单而有效,可以为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高频振捣对混凝土含气量和抗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试验采用3~4种水利水电工程常用的引气剂,配制水胶比为0.40、0.45和0.55的混凝土,检测高频振捣对混凝土含气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土的含气量受高频振捣的影响较大.水胶比相同时,含气量损失率基本上随着高频振捣时间的延长而增加;高频振捣时间相同时,含气量损失率随着水灰比的增加而增加.冻融试验的初步结果表明,水胶比为0.40时,随着高频振捣时间的延长,抗冻性差异不大,但也受引气剂品种的影响.本文的试验结果对工程施工人员正确认识高频振捣对引气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介绍QC小组对水电厂高压气系统中空压机自动启动间隔不断减小的异常状态所进行的调查分析、采取的对策、获得的效益.  相似文献   

19.
掺气减蚀研究的新方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针式掺气流速仪测量掺气浓度场、流速场,气泡尺寸及其概率分布的研究成果表明,原型水流韦伯数高,形成微小气泡的能力比模型强,气泡上浮慢,接近底部的小尺寸气泡概率及掺气浓度比模型大,0.2mm或0.5mm以下的微小气泡可能在掺气减蚀中起着主要作用,完善掺气检测仪器,加强掺气水流中气泡尺寸及其概率分布的观测,比较不同气泡尺寸的掺气减蚀作用,建立多级气泡尺寸的掺气水流数学模型,是今后掺气减蚀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20.
针对海底输水管道工程中存在的对输水目标不利的驼峰气阻和水击问题,引入气泡理论和流态分析方法计算分析跨海输水管道中驼峰气阻的形成过程,采用特征线法建立输水管道中加压泵事故断电引发的水击计算模型,介绍了海底输水管道中的水击防护措施,指出空气罐在海底输水系统中有特殊的优势,和管道一体化后可实现海底封闭式供水,描述了空气罐的数学模型。认为海底管线布置应尽量保证地形平缓,应充分重视空气罐防护技术,它们是实现海底输水管道安全运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