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迄今为止,EM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多数学者认可1927年Sampson等提出的子宫内膜种植学说,经血逆流时进入腹腔的内膜细胞必须先与腹膜发生黏附,才可能成功地种植与浸润发展。近年来研究发现黏附作用是EM发生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黏附作用是通过一系列位于细胞表面的细胞黏附分子(cell adhesion molecules,CAMs)来介导的。按照结构和功能不同,CAMs分为整合素家族、选择素家族、钙黏附素家族、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等。本文就近年来对此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中药对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胞黏附分子(CAMs)是指介导细胞与细胞间、或细胞与基质间相互接触和结合的一类分子,大都为分布于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CAMs以配体-受体相对应的形式发挥作用,导致细胞与细胞间、细胞与基质间的粘附,并参与细胞的信号传导与活化、细胞的生长与分化等一系列重要生理和病理过程.运用单克隆抗体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黏附分子,将已发现的黏附分子分为五类:①免疫球蛋白超基因家族(IgSF):主要包括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即CD54、ICAM-2),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和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PECAM-1、CD31),主要介导细胞与细胞间的粘附.②选择素家族(SF):包括L-选择素、P-选择素、E-选择素,其成员通过与其碳水化合物配体相互作用,调节细胞在血管内皮细胞上的滚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肾上腺髓质素(ADM)与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33例Ems病人异位、在位内膜组织(研究组)中ADM的表达,以26例非内膜异位症病人的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作为对照.结果 Ems病人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ADM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差异有显著性(H=137.10,P<0.01).结论 ADM可能是人类子宫内膜细胞的自分泌生长因子,并参与内膜血管的增生;阻断ADM的自分泌途径,有可能成为治疗Ems的一个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明原因不孕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黏附分子、CD分子以及免疫性抗体的表达情况.方法:将2013年1月~2014年9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120例不明原因不孕女性患者纳入研究的观察组,将同期在我院体检的120例健康女性纳入研究的对照组,采集子宫内膜组织并检测黏附分子、CD分子以及免疫性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1)黏附分子:观察组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钙黏蛋白(E-cad-herin)、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整合素(Integrin) mRNA和蛋白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2)CD分子:观察组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CD68的mRNA和蛋白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CD163、CD4+ CD25+ FoxP3的mRNA和蛋白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3)免疫性抗体:观察组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免疫性抗体抗精子抗体(AsAb)、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抗心磷脂抗体(ACAb)、抗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抗体(hCGAb)、抗卵巢抗体(AoAb)的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颈内膜组织中黏附分子表达降低、CD分子表达紊乱、自身抗体表达增多与女性不孕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肾上腺髓质素(ADM)与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33例Ems病人异位、在位内膜组织(研究组)中ADM的表达,以26例非内膜异位症病人的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作为对照。结果Ems病人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ADM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差异有显著性(H=137.10,P〈0.01)。结论ADM可能是人类子宫内膜细胞的自分泌生长因子,并参与内膜血管的增生;阻断ADM的自分泌途径,有可能成为治疗Ems的一个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6.
植入是生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妊娠的关键。植入包括胚泡在子宫内膜上的定位、黏附和侵入,以及随后子宫内膜的修复。植入需要有接受态的内膜和功能正常的胚泡,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识别。胚泡植入的调控机制十分复杂,研究表明,这一过程是由子宫局部激素-免疫-细胞因子及黏附分子网络系统相互协同或拮抗的结果。CD44是黏附因子家族中的一员,是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黏附作用的膜表面糖蛋白,参与细胞的增殖、分化、黏附、迁移等过程。在近年的生殖学研究领域中,人们开始逐渐认识到胚泡植入和肿瘤的浸润具有类似的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7.
P-选择素(CD62P,颗粒膜蛋白140)与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ECAM-1,CD31)是细胞黏附分子家族的重要成员,P-选择素促进血小板的黏附、聚集,血小板源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抑制血小板的黏附、聚集,二者在缺血性脑损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P-选择素、血小板源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的研究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目的:测定GnRH Ⅱ与GnRH Ⅰ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离体培养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探讨GnRH Ⅱ对Ems患者可能的作用.方法:给予原代培养的Ems患者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不同浓度的GnRH Ⅱ,GnRH Ⅰ类似物(戈舍瑞林,goserelin)处理,同时设对照组(不加GnRH),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培养液中VEGF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Ems患者离体培养的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经48 h培养,能分泌VEGF,分泌量与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相近,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的GnRH Ⅱ对Ems患者离体培养的在位和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VEGF的分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P<0.05),且较GnRH Ⅰ类似物(戈舍瑞林)的作用更强(P<0.05).不同浓度的GnRH Ⅱ对Ems患者离体培养的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VEGF分泌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在位(P<0.05).结论:Ems患者的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具有分泌VEGF的功能,分泌量与在位子宫内膜的相近,这对Ems的形成和发展可能起重要作用.GnRH Ⅱ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异位内膜间质细胞分泌VEGF,其抑制作用明显强于在位,且GnRH Ⅱ明显强于GnRH Ⅰ,为寻找Ems抗血管形成方面的新药治疗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唐彦慧 《广西医学》2007,29(3):375-377
黏附分子是一类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黏附作用的膜表面糖蛋白,分为选择素家族、整合素家族、钙黏附素家族和免疫球蛋白超家族.随着免疫生化技术,特别是单克隆抗体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黏附分子和它所介导的白细胞与内皮的相互作用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尤其是E-选择素成为研究的热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酪氨酸激酶受体c—kit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Em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分别检测c—kit和ICAM-1在25例Em患者的异位内膜及26饲正常子宫内膜上的表达,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kit和ICAM-1二者在正常内膜表达较弱,而在异位内膜的表达较强(P〈0.01);c—kit和ICAM-1在正常内膜及异位内膜中表达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682及r=0.742(P〈0.01)。结论c—kit和ICAM-1在Ems患者的异住内膜的表达高及两者之间的正相关性提示其在Ems的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CD44v6,LN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细胞黏附分子(CAM)层粘连蛋白(LN)、CD44v6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光镜和SP免疫组化法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22例)、异位内膜(45例)、对照组子宫内膜(20例)进行病理组织化学观察和CD44v6,LN表达的检测。结果CD44v6主要表达于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LN表达于基质细胞,与对照组相比子宫内膜异位症者在位子宫内膜CD44v6,LN均表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位内膜组CD44v6、LN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从子宫内膜到异位病灶,CD44v6,LN均有明显的变化,这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不孕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变化及其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系。方法选择住院的4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为EMT组,同时选择4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受检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IFN-γ、IL-4水平。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CD4/CD8比值、sICAM-1、IL-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D3+T淋巴细胞计数、CD8+T淋巴细胞计数、IFN-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体细胞免疫异常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一定作用,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提供了一个新的免疫线索。  相似文献   

13.
史雪梅  黄亮 《医学综述》2004,10(7):391-394
急性肺损伤(ALI)的发病涉及细胞因子、黏附分子等一系列炎症因子。白细胞的黏附、聚集、激活、脱颗粒和呼吸爆发可启动和加剧ALI的炎症损伤,而白细胞的一系列活动与黏附分子密切相关。黏附分子有5个家族:整合素家族、选择素家族、免疫球蛋白超家族、钙依赖黏附素和H-细胞黏附分子超家族(CD44)。其中整合素家族中的成员——β2-整合素(CD11/CD18)与自细胞的功能变化和ALI的炎症损伤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14.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良性疾病,但在细胞增殖、凋亡、血管形成、侵袭性等方面与恶性肿瘤有共同之处。IAP家族成员生存素(survivin)在凋亡抑制中具有关键性作用。近年研究发现,EMS患者在位、异位内膜中生存素的表达与正常妇女子宫内膜存在明显区别,可能参与EMS的发病机制。以生存素作为靶分子可以作为EMS诊断、治疗中新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与血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和细胞黏附分子(CAMS)浓度变化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62例DR病人血清CAMS和OX-LDL浓度的变化,并与82例非DR(NDR)糖尿病病人及68例对照组进行比较,对32例增殖型DR(PDR)病人与30例非增殖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载运蛋白(NGAL)和肿瘤标志物CA125联合检测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在本院接受手术切除的5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纳入研究的观察组,同期在本院接受手术切除治疗的50例子宫良性疾病患者纳入研究的对照组,收集子宫内膜组织,检测血清NGAL、CA125含量以及子宫内膜组织中凋亡调节分子、粘附分子的表达量.结果:(1)血清学指标:观察组血清中CA125、NGAL的mRNA和蛋白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凋亡调节分子:观察组宫颈组织中Survivin的mRNA和蛋白含量高于对照组,而p16和Caspase-3的mRNA和蛋白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黏附分子:观察组宫内膜组织中EpCAM、p-选择素的mRNA和蛋白含量高于对照组,上皮型钙粘素(E-cad)的mRNA和蛋白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中NGAL和CA125含量异常升高,且与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凋亡调节分子、黏附分子具有较好相关性,可以准确反映恶性肿瘤细胞的增殖和黏附过程.  相似文献   

17.
CD44v6与E-钙黏附素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胞黏附分子(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s,CAMs)是位于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它通过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外基质间的相互作用,参与多细胞生物的多种生理及病理过程.CD44v6与E-钙黏附素(E-cadherin)是两种重要的细胞黏附分子,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浸润转移关系十分密切,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现就CD44v6和E-钙黏附素与肿瘤的关系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细胞黏附分子和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简  杨俊 《医学综述》2006,12(21):1307-1309
细胞黏附分子(CAM)与动脉粥样硬化(AS)密切相关。尤其是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E选择素(E-selectin)和P选择素(P-selectin)等参与了AS形成的病理过程,且其基因多态性是AS发生的危险因素。因此,针对CAM的抗黏附调节,将可能成为AS的有效防治手段。  相似文献   

19.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可溶性黏附分子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斌  邵福源  赵忠新  李莉 《上海医学》2002,25(5):308-309
脑缺血性损害中,免疫球蛋白超家族起重要作用,它通过与整合素家族的结合,介导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白细胞黏附外渗,阻塞微血管,产生氧自由基对脑组织造成损伤,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是免疫球蛋白超家族中主要的2种.  相似文献   

20.
VEGF-C和ICAM-1在子宫腺肌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在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在位内膜与子宫肌瘤正常内膜中表达的差异,探讨其在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链霉亲合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法(SABC法)检测31例子宫腺肌病患者的在位、异位内膜以及3l例子宫肌瘤患者正常内膜中2种因子的表达水平.分析同一内膜不同因子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VEGF-C在在位内膜表达的平均吸光度值为(0.26±0.14),在异位内膜的表达值为(0.23±0.10),在正常内膜的表达值为(0.14±0.07),在位和异位内膜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内膜(P<0.05),ICAM-1在在位内膜表达的平均吸光度值为(0.12±0.04),在异位内膜的表达值为(0.10±0.02),在正常内膜的表达值为(0.37±0.13),在位和异位内膜的表达均低于正常内膜(P<0.05).2种因子在在位内膜的表达均失去正常内膜所具有的相关性.结论 子宫腺肌病在位和异位内膜VEGF-C的过度表达和ICAM-1的低表达均可能与发病机制有关,在位内膜的改变在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