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ANA、抗ds-DNA及ENA多肽抗体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华  郑颖  林峰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8):6767-6768
目的:探讨检测抗核抗体谱ANA,抗ds-DNA及抗ENA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7例已确诊为自身免疫疾病患者和53例正常体检者的血清进行ANA、抗ds-DNA及ENA多肽抗体的检测,ANA用生物薄片间接免疫荧光法、抗ds-DNA用绿蝇短膜虫间接免疫荧光法,抗ENA用斑点法进行测定。结果:自身免疫性疾病组与正常对照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ANA阳性率为74%;抗ds-DNA阳性率为53.2%;抗ENA阳性率为68.8%;抗ds-DNA对SLE阳性率为88.9%,抗ENA谱对鉴别病种意义很大,其中抗Sm对SLE阳性率为42.2%,抗SS-A对SS阳性率为40%。结论:ANA是自身免疫性疾病重要的一类抗体,为非特异性抗体,可作为初筛指标。抗ds-DNA、抗Sm为诊断SLE的特异性指标,抗ds-DNA可作为SLE治疗和监测的指标,抗ENA谱可用于鉴别病种.三种抗体联合检测和对照分析,可用于自身免疫疾病的诊断及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进展过程中血清抗核抗体(ANA)及抗核抗体谱(ENA)水平检测的价值。方法选取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83例,均行血清ANA、ENA及肝功能检测,对比不同类型患者ANA、ENA阳性检出情况及肝功能指标,分析ANA阳性患者血清ANA滴度分布情况。结果 83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中ANA阳性33例,阳性率为39.76%;ENA阳性8例,阳性率为9.64%。肝癌及肝硬化者ANA、ENA阳性率均高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NA阳性患者血清ANA滴度以1:100为主,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存在1:3200标本1例;ANA阳性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均高于ANA阴性,白蛋白(ALB)水平低于ANA阴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进展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自身免疫反应,通过血清ANA、ENA水平检测可了解机体免疫情况,为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及抗可提取性核抗原抗体(抗ENA抗体)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及疗效判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00例已确诊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实验室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45例,干燥综合征(SS)12例,类风湿关节炎(RA)43例,选择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ANA、抗ds-DNA采用ELISA定量检测,抗ENA抗体检测采用免疫印迹法(IBT)。结果 ANA在SLE、SS、RA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5.6%、75.0%、27.9%,抗ds-DNA在SLE中的阳性率为68.9%。在45例SLE患者中,30例活动期组中的ANA和抗ds-DNA水平显著高于非活动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活动期组患者经治疗病情缓解后抗体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抗ds-DNA、抗nRNP/Sm、抗Sm与SLE相关,抗SS-A、抗SS-B抗体与SS及SLE相关。上述抗体在RA患者中的检出率分别为ANA27.9%、抗ds-DNA7.0%、抗SS-A4.7%、抗SS-B4.7%、抗nRNP/Sm11.6%、抗Sm2.3%。健康对照组未检出抗ENA抗体谱,ANA和抗ds-DNA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 ANA、抗ds-DNA及抗ENA抗体谱联合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中具有互补性,可提高阳性检出率,对疾病的诊断分型、疗效监测及预后评估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炎(AIH)与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自身抗体的特征、相关性及诊断应用价值。方法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32例自身免疫性肝炎与60例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出现的ANA、ASMA等肝脏疾病相关的自身抗体。结果 IH患者血清中ANA,ASMA阳性率(分别为90.6%和72.2%)均高于丙型肝炎患者(分别为6.7%和1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IH患者ANA以高滴度为主,抗体滴度常在1:160以上,丙型肝炎患者在1:80以下,以低滴度抗体为主;ANA均质型在两组疾病患者中差别无统计学意义;ASMA肌动蛋白型在两组疾病中的检出率分别为65.6%和16.7%(P0.01),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ANA-H与ASMA-AA联合检测两组比较,P0.0001,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AIH和丙型肝炎患者联合检测ANA与AS-MA,对鉴别诊断和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检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患者血清中的自身抗体,分析自身抗体在HBV-GN中的诊断和预测价值,从而为该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对23例HBV-GN和25例乙型肝炎非肾炎患者进行病例分析,并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患者血清抗核抗体(ANA)和抗可溶性核抗原(ENA)抗体,比较每组抗核抗体的阳性率和核型以及抗ENA抗体谱的阳性率和种类,并对乙型肝炎非肾炎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HBV-GN患者抗核抗体和抗ENA抗体谱阳性率显著增高,其中ANA核型以颗粒型为主,抗ENA抗体谱中Ro-52和AMA-M2居多,且自身抗体阳性的乙肝患者更易发生HBV-GN。结论自身抗体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中有一定的检测价值,可以为疾病的预测和早期诊断提供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血清中类风湿因子(RF)与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ASMA)和抗线粒体抗体(AMA)的相互关系,为临床诊断AIH筛选和确立相应的实验辅助诊断指标.方法收集34例AIH患者血清,采用免疫浊度法检测血清中RF,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ANA、ASMA和AMA.结果患者血清RF的阳性率为67.6%(23/34),ANA、ASMA和AMA的阳性率分别为52.9%(18/34)、17.6%(6/34)和11.7%(4/34),3种自身抗体检出的总阳性率为58.8%(20/34).统计分析显示,RF阳性率与3种自身抗体检出的总阳性率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此外,20例自身抗体阳性血清均为RF阳性.进一步分析显示,血清RF含量与3种自身抗体阳性率之间具有密切相关性.结论 AIH患者血清中RF阳性率与其ANA、ASMA和AMA 3种自身抗体的阳性率密切相关,提示RF与ANA、ASMA和AMA均可作为实验诊断AIH的辅助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类风湿因子(RF)、免疫球蛋白(Ig)、抗核抗体(ANA)、抗可提取性核抗原多肽(ENA)抗体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诊断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该院收治的71例RA患者(RA组)、55例非RA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非RA组)为研究对象,并选取30例同期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RA组患者接受3个月的标准化治疗,根据疗效分为缓解组(n=45)、活动组(n=26).抽血检测RA组患者治疗前后及非RA组、对照组入院时血清RF、IgA、IgG、IgM、ANA、抗ENA抗体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RF、IgA、IgG、IgM、ANA、抗ENA抗体对RA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结果 RA组患者血清RF阳性率明显高于非RA组患者及对照组,而血清ANA、抗ENA抗体阳性率虽高于对照组,但明显低于非RA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A组患者血清IgA、IgG、IgM水平明显高于非RA组患者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组患者血清RF、ANA、抗ENA抗体阳性率及IgA、IgG、IgM水平均明显低于活动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RF、IgA、IgG、IgM、ANA、抗ENA抗体联合检测对RA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P<0.05).结论 RF、Ig、ANA与抗ENA抗体检测可用于RA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且当上述指标联合检测时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8.
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中自身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通过观察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血清中自身抗体的变化情况,探讨自身免疫反应在慢性丙型肝炎中的作用。方法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89例慢性HCV感染者血清测定抗核抗体(ANA)、可提取性核抗原抗体(ENA)、抗线粒体抗体(AMA)、抗平滑肌抗体(SMA),并根据荧光反应模式判定结果。结果慢性HCV感染者89例中有34例出现自身抗体,检出率为38.2%,高于慢性乙型肝炎自身抗体检出率13.8%(P〈0.05),也高于健康对照组检出率2.1%(P〈0.01)。其中慢性HCV感染者ENA阳性率为14.6%。结论HCV感染可触发机体自身免疫反应,自身免疫可能是HCV感染后组织损伤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抗核抗体与抗ENA抗体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ANA)荧光核型与抗可提取性核抗原抗体(ENA)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ANA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ENA抗体采用德国欧蒙公司免疫斑点法检测,检测结果采用双盲对照法分析。结果 132例抗ENA抗体阳性病例ANA的阳性率为93.9%,荧光核型主要以颗粒型为主。另外检测的103例ANA阳性病例中,抗ENA抗体常规6项阳性率为78.6%。结论抗ENA抗体类型与ANA荧光核型之间没有绝对的规律,临床检测自身抗体时需将两者结合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抗原自身抗体检测对自身免疫性肝病(ALD)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51例ALD患者、85例各类病毒性肝炎和其他肝病患者血清中的抗核抗体(ANA)和肝抗原自身抗体。结果 51例ALD患者中,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组患者血清中检出的ANA、抗LKM-1抗体、抗SLA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7.4%、27.8%和29.4%;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组中ANA、抗线粒体抗体(AMA-M2)、抗Sp100抗体和抗gp210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5.2%、92.6%、33.3%和25.9%;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组中ANA阳性率为18.6%,其他各项检测指标均为阴性;对照组ANA阳性率为11.6%,其他检测指标均为阴性。结论肝抗原自身抗体检测对ALD的明确诊断和分类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分析白癜风患者血清中相关自身抗体的水平,以探讨自身免疫在白癜风患者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间接免疫荧光法、乳胶凝集法检测132例白癜风患者与50名正常对照组血清中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抗核抗体(ANA)和类风湿因子(RF)的水平,比较白癜风患者与正常对照组间各种自身抗体的阳性率。结果白癜风患者TPO、TGAb及RF阳性率高于正常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NA阳性率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癜风患者部分自身抗体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群,自身免疫与白癜风的发病密切相关,对白癜风患者进行相关自身抗体的检测将有助于预测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3项自身免疫抗体在自身免疫性肝炎(AIH)中的表达情况及抗体滴度差异,探讨联合检测自身免疫抗体对AIH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73例AIH患者,75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和75例健康体检者分3组进行自身免疫抗体检测,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抗核抗体(ANA)和抗平滑肌抗体(ASMA)测定,应用免疫印迹法进行抗可溶性肝抗原/抗肝胰抗原抗体(SLA/LP)测定,并对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IH组患者ANA,ASMA和SLA/LP检测阳性率均显著高于两组非AIH患者(P<0.05),阳性率分别为ANA(64.4%),ASMA(58.9%)和SLA/LP(27.4%);AIH组患者高滴度(≥1∶320)ANA检出率显著高于两组非AIH患者(P<0.05);3项自身免疫抗体联合检测诊断AIH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0.2%和97.3%.结论:联合检测3项自身免疫抗体及分析ANA抗体滴度,对AIH具有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非器官特异性自身抗体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关系。方法选择就诊于本院的育龄期PCOS患者69例为研究组,同期健康育龄期妇女69例为对照组。采用 ELISA 法检测血清抗核抗体(ANA)、胶体金斑点渗滤法检测血清抗双鋣 DNA(ds-DNA)抗体、免疫印迹法检测血清抗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抗体谱。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中ANA 和抗 ds-DNA 阳性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抗 ENA 自身抗体谱中各种抗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PCOS 患者中存在血清自身抗体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检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健康对照组6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组68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组74例,分别检测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抗核抗体(ANA)、抗线粒体抗体(AMA)及类风湿因子(RF).结果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ANA)荧光核型与抗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抗体不同项目阳性结果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抗核抗体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ENA抗体采用欧蒙免疫斑点法检测。采用双肓对照法对比分析243例抗ENA抗体(抗nRNP/Sm、Sm、SS—A、SS—B、Scl-70和Jo-1抗体)阳性的病例ANA的荧光核型。结果243例抗ENA抗体阳性的病例,ANA的阳性率为91.8%。主要以核浆颗粒型(包括细、粗颗粒)为主。约为51.0%(124/243),抗SS—A单独阳性时核型比较分散,核浆细颗粒型占28.3%(36/127),核浆粗颗粒型占19.7%(25/127)。抗nRNP/Sm单独阳性时以核浆粗颗粒型为主,阳性率为56.3%(18/32)。另外.350例ANA阳性病例中抗ENA抗体常规6项阳性率为63.7%(223/350)。结论抗ENA抗体阳性时并非都与ANA核浆颗粒型有关,抗核抗体(ANA)荧光核型与抗可提取挂核抗原(ENA)抗体类型没有绝对的规律可言。随着对自身抗体的深入研究.目前抗ENA抗体谱的检测项目还有待进一步扩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的自身抗体情况,了解 HCV 感染后疾病严重程度与抗核抗体(ANA)谱阳性率的关系。方法收集123例 HCV感染患者的血清标本作为 HCV组,根据病毒感染的严重程度将其分为3组:A组,急性丙型肝炎17例;B组,慢性丙型肝炎64例;C组,肝硬化42例。将排除病毒感染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健康者5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抗 HCV 抗体,线性免疫印迹法检测123例 HCV 感染者血清中抗 dsDNA、核小体、组蛋白、SmD1、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P0、SSA/Ro60kD、SSA/Ro52kD、SSB/La、CENP-B、Scl70、U1-snRNP、AMA-M2、Jo-1、PM-Scl、Mi-2和Ku 抗体。结果47.2%(58/123)HCV 感染者至少1种自身抗体阳性,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NA谱17种自身抗体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抗SSA/Ro52kD抗体(23.6%)、抗SSB/La抗体(6.5%)、抗 Mi-2抗体(5.7%)、抗PCNA抗体(4.9%)、抗核小体抗体(3.3%)、抗 Ku 抗体(3.3%),抗 dsDNA、SmD1、AMA-M2、PM-Scl 抗体均为1.6%,抗组蛋白、P0、SSA/Ro60kD、CENP-B、U1-snRNP、Jo-1抗体均为0.8%,未发现抗Scl-70抗体。ANA谱阳性率与 HCV感染者的性别和年龄无关(P>0.05)。急性丙型肝炎患者、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与肝硬化患者的 ANA 谱阳性率分别为47.1%、40.6%和5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结论 HCV感染者可检测到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特异度抗体,其ANA谱阳性率与性别、年龄及 HCV感染疾病的严重程度均无关。  相似文献   

17.
上海地区262例抗核抗体谱及类风湿因子浓度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就诊人群中各种抗核抗体阳性分布以及类风湿因子浓度与抗核抗体(ANA)的关系。方法用免疫印迹法检测262例可疑自身免疫疾病患者血清中的抗核抗体谱,用散射比浊法检测他们血清中的类风湿因子(RF),经统计学处理分析各种抗核抗体在人群中的阳性分布和在不同性别组中的阳性分布,以及RF浓度与抗核抗体的关系。结果抗-dsDNA、抗-Nudeo-somes、抗-Sm、抗-PO、抗-Histones、抗-uRNP、抗-SSA(60)、抗-SSA(52)、抗-SSB、抗-CENP-B在262例可疑自身免疫病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布分别为:1.9%、0.4%、0.8%、0.4%、1.5%、1.9%、11.8%、13.0%、9.2%、5.0%。其中抗-SSA(60)、抗-SSA(52)、抗-SSB、抗-CENP-B阳性率女性组明显高于男性组(P0.05)。RF1组、2组、3组其ANA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1组、2组、3组之间其ANA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海地区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干燥综合症(SS)、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率较高,自身免疫性疾病好发于女性。RF阳性的发生率与ANA阳性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Anti—CCP)、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抗ENA抗体联合检测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的诊断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检测20例RA患者(RA组);20例确诊为非RA自身免疫痛患者(非RA患者组)和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RF、Anti—CCP、ANA、抗ds—DNA、抗ENA抗体。RF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Anti—CCP采用化学发光微粒予免疫检测法,ANA,ds—DNA抗体检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抗ENA抗体检测采用免疫印迹法。结果1.RA组患者的RF的阳性率为55%、And—CCP的阳性率为80%、ANA阳性率分别为65.0%、抗ds—DNA的阳性率为5.0%、抗ENA抗体阳性率为5.0%,五者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非RA组患者的RF的阳性率为20.0%、Anti—CCP的阳性率为5.0%、ANA阳性率分别为60.0%、抗ds—DNA的阳性率为5.0%、抗ENA抗体阳性率为30.0%,五者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85.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RA患者中RF、AInj—CCP阳性率较高.五者的联合捡测可提高捡出率.对RA病情的鉴别诊断及发展和疗效的观察均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自身抗体多项联合检测对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薇  李建新  杜静  陆红 《实验与检验医学》2009,27(2):120-120,148
目的 探讨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ds-DNA),抗环瓜氩酸肽抗体(CCP)等多项联合检测在自身免疫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145例临床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中ANA,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抗ds-DNA、抗CCP,用免疫印迹法检测ENA、AMA,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 ,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ANA、抗ds-DNA、抗SSA、抗SSB与系统性红斑狼(SLE)相关,ANA、CCP与类风湿性关节炎(RA)相关,ANA、抗SSA、抗SSB与干燥综合征(SS)相关,ANA、SSA、SSB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相关,ANA、ds-DNA、Scl-70、nRNP/Sm与肌炎/皮肌炎(PM/DM)相关.ANA、AMA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相关.结论 自身抗体多项联合榆测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予后判断有着霞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应用线性免疫分析法(LIA)检测血清抗核杭体(ANA)谱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用LIA法和传统的免疫印迹法(IBT)检测了39例SLE患者血清ANA谱,同时检测了40例确诊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ANA谱作为对照。结果:LIA法测出的39例SLE患者血清ANA谱中十项指标的阳性率分别为:抗nucleosomes抗体为71.79%,抗histones抗体为51.28%,抗SM-D1抗体为74.36%,抗U1snRNP抗体为82.05%,抗SSA-52抗体为56.41%,抗SSA-60抗体为74.36%,抗SSB抗体为20.51%,抗Scl-70抗体为15.38%,抗centromere抗体为12.82%,抗Jo-1抗体为5.13%。IBT法检测上述病人血中ANA谱中的主要七项指标的阳性率分别为抗Sm抗体为43.59%,抗U1snRNP抗体为53.85%,抗SSA-60抗体为33.33%,抗SSB抗体为12.82%,抗Scl-70抗体为0,抗SSA-52抗体为33.33%,抗Jo-1抗体为0。其中抗Sm抗体、抗U1RNP抗体、抗SSA60抗体两种方法检测的阳性率有显著差异(P<0.05或0.01),LIA法较高。结论:应用LIA法检测SLE患者血清ANA谱中十项指标具有较高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和IBT法。LIA法ANA谱检测对于SLE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