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甦 《地质论评》1951,16(1):128-128
一九四七年六月边兆祥先生在曲江之西五公里路旁黄色砂岩中发现沟鳞鱼化石,此为粤北沟鳞鱼之第一次发现,一九四九年十一月间,作者在曲江东东北约二十公里火山乡狮子脑之西北麓路上含云母片之页岩状石灰岩中又发现沟鳞鱼化石。此次所得的标本较边氏所获者略为完整大约五平方公分,属头部皮板(背部外模  相似文献   

2.
宁夏纳缪尔期含鱼地层新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宁夏石炭纪纳缪尔期地层为海陆交互相,富含植物、海生无脊椎动物化石。在这套地层的上部首次发现了保存完整的鱼化石,为该套地层划分对比及沉积环境的恢复提供了新的证据。这一鱼群化石在中国石炭纪亦是首次发现。初步研究表明,该鱼群包括古鳕类(palaeoniscoids)和软骨鱼类中的近似于Listracanthus化石。根据埋藏特征推断,这些鱼类的沉积环境为近岸滨海,但可能非原地沉积。建议在宁夏采用土坡组作为岩石地层单位来代表本区原定为“靖远组”和“红土洼组”的地层,而仅将靖远阶作为年代地层单位。  相似文献   

3.
华夏植物群是晚古生代全球四大著名植物群之一,鳞木属(Lepidodendron)广泛分布于四大植物群中。华夏植物区鳞木属因叶痕较大、叶痕下无通气道痕而被视为地域特征显著的东方型鳞木,区别于具有通气道痕的欧美植物区鳞木属。山西太原西山地区是华夏植物群的重要分布地之一,本文对太原西山地区下二叠统太原组的4块东方型鳞木化石进行鉴定和描述。结果表明,它们分属三种鳞木属叶座化石,即Lepidodendron oculus-felis、Lepidodendron cervicisum和Lepidodendron cf.aolungpylukense。根据鳞木属的大化石记录和相似属的研究成果,推测该属可能在晚泥盆世晚期起源于华南板块,跨洋流到达土耳其小亚细亚一带后开始分化,一支向西北到达欧洲西部并扩散至美洲北部,另一支从土耳其一带向北扩散至西伯利亚,最终散布到东欧、中亚地区。  相似文献   

4.
江西古生代鱼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亚光 《江西地质》1997,11(2):5-13
江西是古生代鱼类发育的重要地区之一。所获鱼类化石既有无颌类,又有丰盛的有颌类。前者之代表性属种是产在赣北志留纪地层的中华盔甲鱼和修水多鳃鱼;后者以胴甲类为主,产在中、晚泥盆世地层中,代表性属类有沟鳞鱼、星鳞鱼、浆鳞鱼、湖南鱼和江西鱼等。本文首次系统地介绍了各种鱼的主要特征、产地层位、生存环境等。  相似文献   

5.
笔者等对内蒙古土默特旗上石炭统—下二叠统下部的鳞皮木和间鳞鳞木作了研究报道,这两种植物化石在内蒙古系首次发现,尤其是间鳞鳞木叶座各部分结构清晰,以上下叶座间有形成间隔带的鳞片痕为其特征,与其他鳞木不同,考虑作为一个新种予以记载。鳞皮木在国内主要发现于中石炭世,其在内蒙古晚石炭世—早二叠世的发现具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地质》2018,45(4):802-802
正有鳞类动物是陆地脊椎动物种类最多的类群之一,包括现今蛇和蜥蜴在内的动物类群。然而,到目前为止有鳞类动物的内部系统关系一直存在争议,已知最古老的化石记录与人们估计的起源时间存在70 Ma的空白;在爬行动物系谱图的研究中代表性的有鳞类动物数量不足;解剖学和DNA研究提供的最新演化历史也存在冲突。根据英国《自然》杂志近日发表的一篇古生物学论文,科学家确定了所有有鳞动物的最古老"祖  相似文献   

7.
江苏句容早三叠世鱼类化石之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了江苏句容下三叠统青龙组下三叠统青龙组下部地层中发现的软骨硬鳞鱼类一新种-江苏裂齿鱼和半椎鱼类一新种-句容鳞齿鱼化石,并讨论了其分类特征、生存环境及化石埋藏状况。  相似文献   

8.
卢立伍  谭锴  王曦 《地学前缘》2020,27(6):371-381
鲟形鱼类是一类脊椎骨尚未完全骨化、鳞片极度退化的原始辐鳍鱼类。本文重新系统描述了该类别中时代最古老的中华原始软骨硬鳞鱼(Eochondrosteus sinensis Lu,Li et Yang, 2005),补充并修订了其古生物学特征。该鱼类具有扇形的下鳃盖骨、多块条形鳃条骨、较大的喉板骨、具齿的上、下颌,且全身仅在尾鳍上叶具有鳞片等特征,可以区别于鲟形鱼类其他属种。初步的支序系统发育分析表明,Eochondrosteus可能是鲟形鱼类中最原始的类群,与所有其他鲟形鱼类的祖先类群构成一个姐妹群;同时其具有一些古鳕类才普遍拥有的特征,如相对较大的喉板骨和眶下骨等,有可能是原始辐鳍鱼类向鲟形鱼类进化过程中的过渡类型。这一鲟形鱼类化石产于甘肃省肃北县马鬃山镇西北约50 km的方山口组深灰色粉砂质页岩中。根据野外实地调查和岩石地层学、生物地层学对比,该鱼类的时代有可能是早三叠世,而非命名时认为的晚二叠世,但仍是迄今已发现的时代最古老之鲟形鱼类。  相似文献   

9.
1940年計荣森在湖南跳馬澗首次發現溝鱗魚(Bothriolepis)化石后,將跳馬澗系定为上泥盆紀,引起了古生物学家和地質学家的長期爭論。1957年3月間,筆者到湖南湘潭茶園舖工作时,在跳馬澗系找到兩層魚化石,它的層位应屬中泥盆紀。現將地層剖面报導如下,供討論这一問題的参考。茶園舖位于湘潭南二十公里,湘衡公路經过。化石產在茶園舖西北五十公尺,獅形山南坡茶園旁边,开  相似文献   

10.
罗兴  潘鹏 《地质论评》1959,19(7):310-312
本文系报导南京附近五通系地层中所发现的植物化石 Leptophlbeum rhorhbicum Dawson(斜方鳞皮木),此化石的发现对该地层中已知的古植物群种属可作一重要补充,并对商讨五通系的地质年代问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关于我国东南部五通系的地质时代问题,意见颇为纷纭,在化石未发现以前,有的认为应属于志留纪(相当于北美的Digaran统),又有人认为应属于泥盆纪或下石炭纪;直到1933年德国高腾和斯行健先生研  相似文献   

11.
▲1987年9月中旬,宁夏地矿局区调队对一分队承测的1:5万土井子、前古城子、马夫匣子三个联测图幅,二分队承测的1:5万阿拉巴拉岱、石炭井二个联测图幅进行了野外验收,以上图幅通过三年多的野外地质矿产调查工作,获得了较明显的地质与找矿效果。其中一分队在科学山北段采到先祖肿牙形石,为北祁连走廊过渡带存在上寒武统地层提供了证据;在下奥陶统首次采得较丰富的牙形石及头足类化石;还圈定了各类异常九处,新发现了双疙瘩、大战场等金、银矿点。二分队在五条山首次发现孙氏盾壳虫化石,并在原划归上寒武统下部分出了中寒武统地层;呼鲁斯太南侧的山西组中发现海相灰岩,对其沉积环境提供了新资料;在太古界变质岩区亦找到一些金矿化线索。验收组认为上述图幅原始资料搜集较丰富,各项工作程度已达到设计要求,同意转入室内资料整理及编写最终报告。  相似文献   

12.
1942年,S.凯勒雷(Caillere)曾报导过一个含铬的鳞镁铁矿,他当时把它称为“红鳞镁铁矿”(Brugnatellite)或“鳞镁铁矿”(pyroaurite)。 1958年,在我国西南某地的蛇纹岩中,发现了一种紫红矿物,丁毅等曾将它定名为“鳞镁铬矿”(Stichitite)。近年,四川某地质队在西南某地的另一蛇纹岩中,又找到这种紫  相似文献   

13.
喀喇昆仑山基本上属于地质空白区.1982年新疆地质矿产局区调大队四分队所采获的三叶虫等化石,描述了9属9种,其中5个新种,3个未定种,化石组合可以分为三个化石带:3.Lituites带;2.Ptychopyge-Chislioceras-Dideroceras带;1.Psilocephalina-Yinjiangia带.属于扬子型动物群.  相似文献   

14.
早侏罗世托阿尔期早期大洋缺氧事件(Toarcian Oceanic Anoxic Event,~183.8 Ma)是一次全球性的多幕式生物—环境事件,其在四川盆地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大安寨段亦有显示。对采集自川东北地区大安寨段的鱼粪化石进行形态学描述和内含物分析,发现鱼粪化石中含有大量的磷质成分,多为未经消化的鱼骨化石,另有大量介壳类化石与有机质混杂在一起。据露头岩性和显微薄片特征认为:(1)粪化石呈螺旋状,生产该粪化石的鱼类为大型肉食性鱼类,其喜食小型鱼类和软体动物等,推测可能是肺鱼类(角齿鱼);(2)鱼粪化石形成于开放型淡水湖泊中的半深湖—深湖区,其中湖泊表层含氧量丰富,主要由生产者、消费者构成了研究区早侏罗世托阿尔期大型湖泊生态系统,食物链较为复杂,而湖底为水动力条件较弱的还原环境。该研究成果可为早侏罗世托阿尔期大洋缺氧事件在湖泊中的沉积响应及生态影响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新疆天山石炭纪的遗迹化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式溥  孙喆华 《地质论评》1984,30(3):201-206
最近几年,新疆地质局所属各地质大队在野外工作中,不断发现一些遗迹化石,其中保存较好的要属区域地质调查大队(以下简称区调大队)10分队于1977年7月,在玛纳斯县清水河地区的中石炭世地层中采获一些遗迹化石。1980年第7地质大队2分队在托里县苏鲁乔克超基性岩体北侧砂岩中也采到较好的遗迹化石,第5地质大队1分队在托里县齐依求矿区,第3地质大队1分队在库尔勒一带的石炭系中均采到一些遗迹化石,共采集标本有20余块。根据遗迹化石的形态特征,初步鉴定有3属4种(其中包括两个旧种1个新种和1个未定种)。  相似文献   

16.
湘西北的志留纪海相红层发育、鱼化石丰富,其中湖南澧县山门水库周边地区的志留系以含世界范围内胴甲鱼类乃至盾皮鱼类的最低层位而著称。然而前人在山门水库周边地区未曾系统开展志留系的地层学工作,含Shimenolepis graniferus等盾皮鱼类与中华棘鱼类鳍刺化石的准确层位以及相关志留纪地层的精确划分迄今尚无确切记载与详细讨论。依据2008年以来的3次野外地质考察、剖面测制、鱼类化石发掘与初步研究,对该地区出露的志留纪含鱼地层及层序进行了厘定,相关地层包括含丰富中华棘鱼类鳍刺化石的下红层溶溪组、含丰富盾皮鱼类化石的罗德洛统红层小溪组以及夹于二者之间、在本地区尚未见鱼化石的秀山组。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澧县地区志留纪含鱼地层的时代,并与华南其他地区志留纪含鱼地层进行了对比。研究工作的开展,不仅为深入研究胴甲鱼类乃至盾皮鱼类的形态学、系统学以及探讨有颌类的早期演化等方面提供了一批鱼类化石新材料,而且为华南扬子区志留纪两套海相红层——下红层与罗德洛统红层的划分对比及其时代归属提供了可靠的古鱼类学证据。  相似文献   

17.
关于华东志留、泥盆纪含鱼层时代的商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嘉龙  毕德昌 《地质科学》1976,11(2):189-191
华东地区在古生代主要有两个含鱼层位:一为泥盆系上部的五通群,含胴甲鱼、总鳍鱼以及植物化石,其时代经长期争论渐趋统一,改变了以往根据植物化石划入早石炭世的看法;另一是志留系上部(?)地层,即江苏的茅山群和浙江的唐家坞群,所含化石除胴甲鱼外,还有属于无颌类的异甲鱼和最近划入硬骨鱼纲的棘鱼类以及一些无脊椎动物化石。  相似文献   

18.
鄂西南部棲霞灰岩煤系之几种鳞木植物及其地层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斯行健 《地质论评》1951,16(1):107-107
1950年冬田奇(王隽)先生寄来鳞木植物化石数块,系采自宜都县,松木坪之马鞍山煤系。采集者为周圣生黄钟二氏。煤系层位在栖霞灰岩之下,而不整合覆於黄龙灰岩之上。植物化石经鉴定为Sigillaria acutangula Halle,Lepidodendron oculus felis(Abbado)Zeiller及Lep.ituense Sze sp.nov三种。此三种或可视作一种即Lep.oculus felise 详细讨论见於西文中。此种化石,在山西中部属於上石盒子系。在甘肃南山属於下石盒子系。在朝鲜属於Koten Series(上石炭纪)及其上之寺洞统(山西系及下石盒子系之一部)。在遼东烟台属於上石炭纪。在阿北之开平煤田则发见於第14层煤及其上之赵各庄层。第14层煤相常於中石炭纪之最上部,赵各庄层则属於二叠石炭纪。故此种化石,殊无鉴定地层时代之价值。惟栖霞灰岩底部煤系在华中及华西南部分布甚广,在湘西名黔阳煤系,在川南名铜矿溪层,在陕南名梁山层,滇束及贵州,及到处有所发现。各处地层次序亦大致相同。贵州及川南则在煤系地层之下尚有薄层石灰岩含 Stylidophyllum及其他栖霞灰岩之化石。四川方面又发见下二叠纪  相似文献   

19.
早侏罗世托阿尔期早期大洋缺氧事件(Toarcian Oceanic Anoxic Event,~183.8 Ma)是一次全球性的多幕式生物—环境事件,其在四川盆地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大安寨段亦有显示。对采集自川东北地区大安寨段的鱼粪化石进行形态学描述和内含物分析,发现鱼粪化石中含有大量的磷质成分,多为未经消化的鱼骨化石,另有大量介壳类化石与有机质混杂在一起。据露头岩性和显微薄片特征认为: (1)粪化石呈螺旋状,生产该粪化石的鱼类为大型肉食性鱼类,其喜食小型鱼类和软体动物等,推测可能是肺鱼类(角齿鱼);(2)鱼粪化石形成于开放型淡水湖泊中的半深湖—深湖区,其中湖泊表层含氧量丰富,主要由生产者、消费者构成了研究区早侏罗世托阿尔期大型湖泊生态系统,食物链较为复杂,而湖底为水动力条件较弱的还原环境。该研究成果可为早侏罗世托阿尔期大洋缺氧事件在湖泊中的沉积响应及生态影响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边兆祥 《地质论评》1947,12(5):425-430
中国泥盆纪鱼化石之发现,远在民国初年(1913—1014),为丁文江先生在云南沾益翠峰山所采,该含鱼层尚有植物化石,经Halle教授鉴定,其主要者为Drepanophycus Spinseform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