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中国医药科学》2017,(20):183-185
目的通过分析垂体瘤患者的影像学信号表现,探讨垂体瘤切除手术的最佳入路,为临床垂体瘤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2014年12月~2017年6月收治的垂体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均采用磁共振进行检查。结果质地软组与质地韧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病灶大小以及磁共振信号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功能性与无功能性以及病理功能性与无功能性垂体瘤的T2信号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质地软组患者中临床功能性和病理功能性垂体瘤占比分别为23.5%和68.6%,而质地韧组患者临床功能性和病例功能性垂体瘤患者分别占比为55.6%和33.3%,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864,4.104,P<0.05)。结论术前根据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判断垂体瘤的质地,若质地软则以经鼻手术切除垂体瘤为宜,若质地韧则以开颅手术切除垂体瘤为宜。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评估影像学检查在症状性脊柱血管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脊柱血管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检查资料,其中23例行CT检查,20例行MRI检查。结果 CT可见网眼状影像中夹杂着低密度脂肪,部分呈典型"栅栏样"改变。在MRI上病灶呈T1WI低信号/T2WI等信号5例,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7例,T1WI等信号/T2WI高信号5例,T1WI低信号/T2WI低信号2例,T1WI高低混杂信号/T2WI高低混杂信号1例。在T2WI上随TE的延长,血管瘤体信号逐渐增高变亮。结论症状性脊柱血管瘤的CT、MRI均有特征性表现。但是,MRI显示范围广,软组织分辨率高,对血管瘤侵袭性的诊断明显优于CT。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膝关节周围软组织内神经鞘瘤的低场强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膝关节周围神经鞘瘤的低场强MRI资料,其中,6例伟神经鞘瘤,2例神经纤维瘤,均进行常规MRI扫描,包括T1WI和T2WI矢状位,冠状位STIR序列。结果6例在T1WI上神经鞘瘤呈低等信号,T2WI上病灶呈不均质高信号,其内可见有低信号,4例可见明显的靶征,表现为瘤体中央低信号,其周围为高信号;2例神经纤维瘤病灶内呈混杂信号,并且是4个患者15个病灶。结论MRI可以明确肿瘤的形态、位置和范围,有利于手术的方案的确定,靶征、梭形肿块、与神经的密切关系是神经源性肿瘤的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MRI表现,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PCNSL患者的MRI表现。结果单发病灶13例,2例多发,肿瘤常位于天幕以上的深部白质。MRI平扫T1WI多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多呈高信号,肿瘤瘤周水肿及占位效应明显,强化均匀。结论通过MRI相对特征性表现,提高PCNSL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RI对侵袭性垂体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06~2010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侵袭性垂体瘤的临床资料,对其MRI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32例侵袭性垂体瘤伴有坏死或囊变者14例,伴出血者9例。肿瘤在T1WI呈低、等信号或混杂信号,T2WI为等信号或不均匀高信号,T1WI增强后肿瘤多不均匀强化。结论 MRI有助于侵袭性垂体瘤的诊断及确定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直接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胡高军  张红琴 《江西医药》2021,56(4):530-532
目的 探讨腮腺基底细胞腺瘤的MR影像表现,以期提高MR的诊断准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临床及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基底细胞腺瘤的MR影像资料.结果 11例男性4例,女性7例,年龄45~76岁,平均52.3岁.11例为单发,左侧4例,右侧7例.发生部位:腮腺浅叶10例,深叶1例;瘤体大小:1~3cm,形态及边缘:呈圆形或类圆形10例,1例呈分叶状;瘤体数目:发10例,多发1例;MR信号表现,实性部分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囊性部分T1WI呈低、等或高信号,T2WI呈低、等或高信号;增强后实性瘤体及囊实性瘤体的实性部分呈明显强化,囊实性瘤体的囊性部分及囊性瘤体无强化.病灶周围见包膜形成,平扫T1WI及T2WI呈低信号,增强后呈轻度强化,包膜完整5例,不完整6例.结论 腮腺基底细胞腺瘤具有瘤体较小,多呈实性或囊实性,偶见囊性,MR表现多具有一定的征性,较为容易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高强度聚焦超声刀治疗子宫肌瘤的超声及磁共振(MRI)影像学表现。方法选择我院妇产科诊断子宫肌瘤行高强度超声聚焦刀治疗患者120例,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行超声影像学分析,其中37例患者治疗前后加行子宫MRI扫描。对比分析子宫肌瘤消融治疗前后超声及MRI影像学表现。结果术前,120例子宫肌瘤患者共发现子宫肌瘤数目197个。超声表现依据其部位及数目多少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子宫体积增大。87例患者子宫肌瘤内部回声主要表现为结节状等、低回声表现。19例患者为混杂回声表现,14例患者回声内及边缘可见富血流信号。术后,所有患者结节内部回声增强,随时间发展瘤体缩小。 CDFI显示肌瘤中心血流信号消失,部分瘤体周边可见少量血流信号。37例子宫肌瘤患者MRI平扫T1WI表现均呈等或低信号表现,28例T2WI病灶信号呈均匀低信号,4例呈不均匀高信号,5例信号多变,呈混杂高低信号表现。消融后,37例T1WI表现呈等或低信号肌瘤治疗后表现为信号增强变。28例术前T2WI呈均匀低信号肌瘤,21例表现为信号增高,4例表现为信号无改变,3例表现为低信号。5例术前T2 WI呈混杂信号肌瘤,3例信号进一步升高,2例无改变。4例术前呈不均匀高信号肌瘤术后3例呈低信号,1例信号无改变。结论常规超声及MRI平扫是评价子宫肌瘤的主要检查手段。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治疗后,除子宫肌瘤形态大小变化外,肌瘤内部的高强度回声变化及MRI检查T1 WI信号的明显升高有助于消融后子宫肌瘤内部组织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胡高军  张红琴 《江西医药》2021,56(4):530-532
目的 探讨腮腺基底细胞腺瘤的MR影像表现,以期提高MR的诊断准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临床及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基底细胞腺瘤的MR影像资料.结果 11例男性4例,女性7例,年龄45~76岁,平均52.3岁.11例为单发,左侧4例,右侧7例.发生部位:腮腺浅叶10例,深叶1例;瘤体大小:1~3cm,形态及边缘:呈圆形或类圆形10例,1例呈分叶状;瘤体数目:发10例,多发1例;MR信号表现,实性部分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囊性部分T1WI呈低、等或高信号,T2WI呈低、等或高信号;增强后实性瘤体及囊实性瘤体的实性部分呈明显强化,囊实性瘤体的囊性部分及囊性瘤体无强化.病灶周围见包膜形成,平扫T1WI及T2WI呈低信号,增强后呈轻度强化,包膜完整5例,不完整6例.结论 腮腺基底细胞腺瘤具有瘤体较小,多呈实性或囊实性,偶见囊性,MR表现多具有一定的征性,较为容易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低场磁共振对垂体瘤的诊断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疑似垂体瘤患者临床影像学资料,分别通过低场磁共振检查和手术证实.结果 肿瘤直径(11.3±6.5)cm,垂体大腺瘤12例,垂体微腺瘤18例.垂体肿块样增大17例,上缘均有局限性、不对称性隆突5例,肿瘤呈现T1WI、T2WI均匀信号14例,4例T1WI信号低,7例T2WI信号高.增强扫描大腺瘤明显强化,微腺瘤低强化.垂体柄居中者2例,偏移者26例,2例显示不清晰.低场磁共振和手术证实垂体瘤侵犯无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 低场磁共振具有无创伤、软组织对比度好,可以完整的显示垂体瘤及周围结构侵犯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内分泌激素水平检测在垂体瘤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112例垂体瘤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并分析手术前后血清泌乳素(PRL)、生长激素(GH)、甲状腺功能(T3、T4)、促甲状腺素(TSH)、血皮质醇(F)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变化情况.结果 垂体PRL和GH瘤患者术后的PRL和GH值低于术前(P<0.05),尤其是全切组(P<0.01);11例术前垂体功能低下患者,术后T3低于术前的正常值.结论 手术治疗可明显改善垂体腺瘤患者术前高激素水平状态,垂体激素水平的动态监测町作为评估肿瘤手术切除程度重要指标,对垂体瘤的综合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胰岛细胞瘤与胰岛细胞增生症的MRI诊断(附7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胰岛细胞瘤与胰岛细胞增生症平扫与增强的影像特点。方法:分析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胰岛细胞瘤6例(其中多发性3例)、胰岛细胞增生症1例的MRI影像特点,并与B超对比。按功能分类:本组中胰岛素瘤5例,胰岛素细胞增生症1例,胰高血糖素瘤1例。扫描序列:常规行SE/TSE:T1WI、T2WI,部分加行脂肪抑制的T1WI与T2WI,行Gd-DTPA常规增强T1WI.结果:(1)胰岛素瘤:形态呈类圆形或卵圆形,最大径为1.0-2.5cm,常规T1WI呈略低信号,边界不清4/5,其中2例加行fs-T1WI后病灶边界变清;常规T2WI呈高信号4/5,边界清(其中1例行fs-T2WI病灶边界更清),呈等信号1/5,边界不清;常规增强呈等信号2/5,强化不明显呈略低信号2/5,不均匀强化1/5.3例(3/5)各有两个瘤体,但术前MRI均漏诊1个病灶。5例8个病灶中B超仅检出1个病灶,呈低回声。(2)胰岛素细胞增生:呈卵圆形结节状外突,最大径为1.5cm,呈等T1等T2信号,与胰腺分界不清,B超未检出病灶。(3)胰高血糖素瘤:呈卵圆形,最大径为8cm,呈混杂信号,以长T1长T2信号为主,间有斑状短T1略短T2信号,常规增强呈稍不均匀强化,在T1WI与T2WI上有完整的线状低信号包膜。B超呈混合回声并可见包膜。结论:胰岛素瘤病灶小,以长T1长T2信号为多见,少数为等信号,多发病灶不少见,扫描时要注意查找,避免漏诊。大部分胰岛素瘤与胰岛素细胞增生症的鉴别在于信号不同,后者各序列扫描均为等信号。胰高血糖素病灶大,MRI表现较典型。常规增强扫描不能提高胰岛细胞瘤的检出率及定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有3例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MR成像资料。结果 肿瘤最长径4.5~8cm,平均约5cm。1例肿瘤以囊性成分为主,2例则以实性为主、但有部分囊性成分。在囊实性交界部分,实质与囊性部分呈片状相间分布。1例囊性成分内可见纤维分隔。1例囊性为主的肿瘤在T1WI为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比较均匀,2例囊实性的肿瘤则表现为在T1WI呈中低信号,T2WI呈中高信号,囊性部分则为高信号。增强扫描显示肿瘤实性部分呈不均匀的明显强化。结论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并结合临床特征可在术前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3.
司丽亚 《河北医药》2010,32(3):323-324
目的提高MRI对椎管内脊膜瘤的认识及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脊膜瘤表现。结果14例肿瘤中,发生于胸段11例,T1WI和T2WI为等信号11例,增强扫描11例肿瘤呈中等程度均一强化。结论脊膜瘤易发生于胸椎,T1WI及T2WI呈等信号,中等程度强化、均匀强化是脊膜瘤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汪兰  周国平 《安徽医药》2014,(8):1513-1515
目的探讨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MRI表现及治疗。结果 22例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MRI上分三型:囊肿型8例(8/22),囊肿伴结节型12例(12/22),实体型2例(2/22)。18例(18/22)肿瘤全切,3例(3/22)肿瘤次全切,1例(1/22)大部切除。肿瘤囊性部分在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肿瘤结节及实性部分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14例,T2WI呈高或稍高信号14例。增强扫描表现:肿瘤实性部分及结节,部分强化或完全强化。囊壁明显强化20例,轻度强化2例。肿瘤边界清楚,瘤周无水肿。结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属良性肿瘤,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资料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的正确率,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5.
朴文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4):104-104,130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的MRI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柱结核患者的MRI资料。结果:病变椎体T1WI呈均匀或不均匀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病变椎间盘大多T1WI呈均匀或不均匀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椎旁寒性脓肿T1WI多呈稍低信号,T2WI多呈明显高信号。结论:脊柱结核的椎体、椎间盘和寒性脓肿在MRI具有特征性改变,MRI能够显示脊柱结核的病理变化,有利于脊柱结核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MRI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选取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临床资料完整的卵巢卵泡膜细胞瘤患者14例为研究对象,对其MRI资料,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为单发,共21个病灶均为实质性肿块,平均直径(6.3±1.1)cm,包膜完整清楚呈圆形,边界清晰。T1WI均呈等信号,T2WI呈明显低信号或云絮状高信号。增强期肿块强化为明显低信号。所有患者病理结果均未见肿大淋巴结。镜下瘤细胞由成束的短梭形细胞组成,胞质由于含脂质而呈空泡状。结论: MRI影像与OT的病理较为符合,有助于OT术前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性分析脊椎转移瘤的MRI诊断特征及规律。方法本组20例患者,男16列、女4例,均先行MRI平扫,其中2例加增强扫描、2例加脂肪抑制序列扫描。结果胸椎受累8例,腰椎受累6例,颈椎受累1例,胸腰椎同时受累4例,颈胸椎同时受累1例;T1WI呈低信号14例,呈等信号6例;T2WI呈高信号12例,呈等信号6例,呈低信号2例。结论 MRI对脊椎转移瘤的检出具有高度的敏感性;脊椎转移瘤多呈多发性、跳跃分布;脊椎转移瘤T1WI上多呈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上信号不定,脂肪抑制序列呈高信号。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磁共振成像技术(MRI)在进展期胃癌术前分期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1名正常受检者和34例术前经上消化道造影和内镜检查拟诊胃癌的患者行多方位、多序列MRI增强前后扫描。根据MR的图像对胃癌进行分期诊断和可切除性评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11名正常胃壁显示2层者有4名,在T1WI/SE上为等信号影伴外缘的低信号带;T2WI/TSE上为较低信号影伴外缘的低信号带。胃癌在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增强后呈显著不均匀强化。MRI对T1、T2、T3和T4期胃癌的灵敏度为40.0%、89.5%、83.3%和100%;特异度为100%、76.9%、92.3%和96.7%;准确率为90.6%、84.4%、90.6%和96.9%。淋巴结转移总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66.7%、72.7%和68.8%。对周围器官侵犯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85.7%、100%和97.1%。32例术前分期准确率为84.4%(27/32),术前切除可能性估计的准确率93.8%(30/32)。结论MRI检查对于胃癌的诊断、分期以及术前评估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分析高场强脑磁共振(MR)各常规序列的信号变化,评估对肝硬化肝性脑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经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心理测试诊断并按West-Haven标准分型的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的脑MR图像,分析T1WI、T2WI、T2FLAIR、DWI、SWI序列上的信号变化。结果 36例患者T1WI显示双侧豆状核、丘脑、双侧中脑大脑脚的高信号;8例T2WI、T2FLAIR和DWI显示豆状核、丘脑和放射冠白质高信号,9例T2WI、T2FLAIR和DWI显示豆状核低信号,余23例未见异常信号;40例患者SWI显示双侧豆状核、尾状核、丘脑和中脑大脑脚的显著低信号。各序列中的异常信号呈对称性分布。结论 双侧基底核、丘脑和中脑大脑脚的对称性T1WI高信号和SWI显著低信号是具有特征性的表现,尤其是SWI的低信号表现,对MR诊断肝性脑病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MR在对中枢神经系统表皮样囊肿内部成分分析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中枢神经系统表皮样囊肿的MR表现某些方面以及与其内容物成分的关系。结果中枢神经系统表皮样囊肿在MRI检查中,大部分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本组患者为14例;少部分表皮样囊肿T1WI及T2WI均呈等或高信号,本组患者为2例;另有一部分病灶T1WI、T2WI均呈低信号,本组患者为5例;极少数表皮样囊肿T1WI、T2WI均呈低、等、高混合信号,本组患者为1例。其病理成分与MR信号改变呈对应关系。结论MR对中枢神经系统表皮样囊肿病理成分的分析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