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对7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应用IABP的患者,监测使用IABP前和使用后2 h、撤机前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后,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排指数(CI)和每小时尿量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及时进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能够帮助高危患者平稳度过围术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护理体会。方法对79例行主动内脉球囊反搏(IABP)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对79例患者行PCI术,术后给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由于观察及时,护理到位,其中78例均未出现并发症,康复出院,一例死亡。  相似文献   

3.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是目前心血管疾病临床应用比较广泛而有效的机械性辅助循环装置.至今在国内外已较普遍应用,随着IABP技术的不断更新,IABP越来越成为救治重症心脏病患者的"必备武器".估计,全球IABP使用量已达20万例/年[1].我院近期为1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术中出现心源性休克,反复室速、室颤,立即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抢救成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围术期的应用。方法对36例CABG围术期患者置入IABP进行循环辅助,其中急性心肌梗死4例、心搏骤停行心肺复苏6例、术中停体外循环困难12例、术后低心排14例。结果IABP辅助时间32~186(78.16±26.78)h,住ICU时间为2~18 d。围手术期死亡4例,病死率11.1%,余患者存活。IABP使用后舒张压从(42.6±4.3)mmHg(1 mmHg=0.133 kPa)升至(63.16±6.8)mmHg(t=4.462,P<0.01),心脏指数从(1.36±3.27)L/(m2.min)升至(2.36±0.24)L/(m2.min)(t=3.625,P<0.01),平均动脉压从(46.3±5.4)mmHg升至(70.2±8.5)mmHg(t=3.48,P<0.01)。随访28例,失访4例,28例患者心功能均恢复良好。结论CABG围术期使用IABP可显著增加冠状动脉供血,减轻心脏后负荷,减少心脏做功,改善心功能,掌握好IABP的使用指征和时机是救治危重患者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IABP)是目前心血管疾病临床应用比较广泛且有效的机械辅助循环方法之一,1958年Harken首次提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概念,1962年,Mouloupulos报道用于心肌梗死的治疗。1967年Kantrowitz首次用于心源性休克的治疗并获得成功。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等辅助循环手段的应用对于提高危重心脏病的抢救成功率越来越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因此我们收集了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在我腕应用IABP治疗病人中的25例进行了研究,现将IABP的临床应用及并发症的预防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是机械辅助循环方法之一,它是利用IABP球囊在心脏舒张期充气,心脏收缩前放气,由此产生双重血流动力学效应,使心肌供血供氧增加,心肌耗氧量下降,以达到改善心功能的目的。本院于2004年9月9日为1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低心排综合征的患者实施了IABP治疗,辅助循环37h后顺利拔管,抢救成功,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IABP)是一种通过机械辅助对心脏进行救治的方法,是经皮将气囊导管沿导丝从股动脉送至降主动脉上部,体外连接主动脉球囊反搏机,通过升高主动脉舒张压,从而增加冠状动脉的灌注来改善心肌缺血和心功能.  相似文献   

8.
我们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救治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并进行综合护理效果较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过程中异常情况的观察与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5月2011年10月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的35例患者资料,对治疗过程中的异常情况的观察及护理进行总结.结果:35例给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患者,发现11人次异常情况,经处理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严密观察和细致护理对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的顺利完成、防止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预后很重要.  相似文献   

10.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后患者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是对左心室功能衰竭和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机械性循环支持疗法之一。本院近年收治6例行IABP的患者,现将术后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摘 要〕 目的:评估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手术治疗的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以及对术后并发症发生 率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的选取时间为 2020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研究对象均为新乡市中心医院采取主动脉内 球囊反搏手术治疗的患者,共计 84 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匀划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 42 例。对照组采取 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负性情绪评分、手术指标、生存 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出院时,观察组患者的焦 虑、抑郁情绪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的主动脉内球囊反搏、重症监护、 血管活性药物使用以及住院治疗所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各项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结论:对接受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手术治疗的患者给予预见性护理措施,对其术后并发症具有理想的预 防效果,并有利于帮助患者改善心理负担,提升生存质量,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相似文献   

12.
何萍  袁萍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8):148-149
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心源性休克是AMI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传统治疗下其住院死亡率是80%-90%。有临床研究证实,主动脉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简称IABP)有利于稳定心源性休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通过左心室辅助装置,反搏是心室舒张期转换主动脉血流的过程,IABP作为心血管疾病有效的机械循环辅助装置,可以明显的降低心源性休克发生的几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190例冠心病搭桥术的围术期处理经验。方法190例冠心病患者术前行冠状动脉造影,选择性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及非体外循环下搭桥。全组搭桥(3.5±0.9)支。移植血管采用自体大隐静脉或乳内动脉。结果围术期死亡4例。余全部痊愈。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8例。术后心绞痛症状得到缓解,术后1周和6个月静态心电图示心肌缺血明显改善161例,无明显变化25例。结论基于远期疗效,应掌握冠心病搭桥人群的特殊性,充分估计高危因素,有目的的进行围术期处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范玲红  何燕 《环球中医药》2013,(Z2):195-195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伴糖尿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对72例60以上冠心病伴糖尿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围术期护理要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冠心病伴糖尿病患者痊愈出院,平均住院20.4d,术后心绞痛消失,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围手术期正确调控血糖、严密的监护及高质量的护理,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可有效帮助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15.
张小龙  张明升 《中医药研究》2010,(11):1405-1406
目的探讨腺苷联合左卡尼汀缺血预处理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选择因冠心病三支病变拟行择期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型糖尿病患者4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患者入手术室麻醉诱导后均给予左卡尼汀0.1 g/kg加入生理盐水溶液100 mL中心静脉输注;由中心静脉导管泵入腺苷30μg/(kg.min),每10 min增加药量5μg/(kg.min)至吻合血管前停止。B组围术期不使用腺苷及左卡尼汀,麻醉诱导后只给予与A组相同容量的生理盐水,其余处理同A组。观察各组围术期心肌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浆丙二醛(MDA)、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管活性药的使用情况,并同时记录包括ICU机械通气时间、围术期心肌梗死等数据。结果手术后72 h A组LVEF显著高于B组(P〈0.05)。与T0时比较,两组T1、T2时血浆MDA浓度升高,T1~T6时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增高,T1、T2时SOD活性降低(P〈0.05)。与B组比较,A组T1、T2时血浆MDA浓度降低,T1~T6时cTnI和CK-MB活性降低,T1、T2血浆SOD活性明显升高(P〈0.05)。结论腺苷联合左卡尼汀缺血预处理在T2DM患者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有一定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是机械辅助循环方法之一[1],系通过动脉系统植入一根带气囊的导管到降主动脉内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远端,在舒张期气囊充气,在心脏收缩前气囊排气,起到辅助心脏的作用。冠心病是目前常见多发的心血管疾病,主要病理改变为冠状动脉不同程度狭窄、心肌缺血、心肌氧供与氧需二者失去平衡,IABP能有效地增加心肌血供和减少耗氧量,使冠心病患者受益最大。2009年12月我院心内科成功抢救了1例急性下后壁+右室心肌梗死的患者,患  相似文献   

17.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早期监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术后的早期监护方法。方法对42例冠脉搭桥术后患者早期进行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监护,加强引流管护理、维持电解质平衡及肾功能监测。结果本组病例术后均在ICU监护2~5d,出现低心排综合征2例,经行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辅助循环抢救成功。部分患者出现其他并发症,经相应的对症处理后均顺利转科、出院。结论通过术后严密的监护及高质量的护理,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24例老年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围术期护理经验.方法:根据老年患者的生理特点,针对性的对其进行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做好出院指导.结果:全组病人死亡1例,痊愈23例,发生低心排4例,低氧血症3例,心率失常2例,神经系统并发症1例,全组病人无围手术期心梗发生.随访6个月-1年,全组患者心绞痛症状消失,无须服用硝酸甘油类药物.结论:加强老年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护理,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手术成功率,促进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9.
主动脉球囊反搏术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过程中的护理方法 ,以保证手术成功、减少并发症。方法 对 3例行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患者做好心理护理 ,术中配合 ,术后做好球囊管理、加强循环系统等的监测 ,预防并发症。结果 手术成功 ,护理效果满意 ,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主动脉球囊反搏为心脏辅助装置 ,护士在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护理与观察 ,有利于这一技术的成功  相似文献   

20.
郑英丽  方丽  张正 《中国药学杂志》2007,42(20):1587-1588
为了规范某院外科手术使用抗菌药物、减少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危害,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降低医疗费用,从干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着手,探讨如何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