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斑点追踪技术(3D-STE)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对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57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检查,根据结果将心肌梗死节段数≥50%为透壁型心肌梗死组和心肌梗死节段数50%为心内膜下心肌梗死组,24例健康患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行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3D-STE测定左室心肌梗死区域心肌应变GAS、GLS、GCS和GRS及室壁运动评分指数(WMSI)。结果不同心肌梗死节段的GAS、GLS、GCS和GRS及WMSI与对照组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并与SPECT测定的MIS均良好相关性;ROC曲线分析显示,心肌梗死节段数≥50%心肌应变各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其中以GLS的诊断价值最高[0.82(0.71~0.90),R值0.001,CutOff值-11.6,敏感性70.4%,特异性87.1%]。结论三维超声斑点追踪技术可准确评估心肌梗死程度,并对左心室局部收缩进行有效评价,以GLS为最敏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在冠心病早期左室收缩功能评价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50例冠心病早期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对照50例作为对照组,2组均采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检测左室整体长轴应变(GLS)、径向应变(GRS)、圆周应变(GCS)、面积应变(GAS)和其他参数,并比较2组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左心室舒张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显著高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每搏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而心输出量、左室收缩末期质量、球形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GLS、GCS、GRS、GAS水平上,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单支有侧支循环组单支无侧支循环组多支有侧支循环组多支无侧支循环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能发现冠心病早期左室收缩功能情况,对判断冠心病严重程度和预后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I)技术评价左心室不同构型尿毒症患者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 57例尿毒症患者按照左心室不同构型分为左心室构型正常组(LVN组,27例)和左心室肥厚组(LVH组,30例),选取31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采用3D-STI技术获取各组左心室整体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GLS)、左心室整体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GRS)、左心室整体圆周收缩期峰值应变(GCS)、左心室整体面积收缩期峰值应变(GAS),比较三组指标间的差异。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VN组GLS减低(P0.05),GCS、GRS、GAS无明显变化(P0.05),LVH组GLS、GCS、GRS、GAS均减低(P0.05);与LVN组比较,LVH组GLS、GAS、GRS均减低(P0.05)。结论 3D-STI技术可以早期、敏感地反映尿毒症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改变,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三维超声斑点追踪技术(3D-STI)评价左前降支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心肌应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冠状动脉造影LAD狭窄程度分为:A组(轻度狭窄,狭窄率≤50%)15例、B组(中度狭窄,50%狭窄率75%)19例、C组(重度狭窄,75%≤狭窄率100%)26例,另选健康者30例为D组(对照组,经CAG证实冠状动脉无明显狭窄)。采用3D-STI软件获得四组受检者LAD供血区域节段心肌及左心室心肌整体应变参数,包括纵向应变(LS)、径向应变(RS)、圆周应变(CS)、整体纵向应变(GLS)、整体径向应变(GRS)及整体圆周应变(GCS)。比较四组受检者应变参数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和轻度狭窄组比较,中度狭窄组部分节段心肌应变减低,GLS较轻度狭窄组减低,GLS、GRS、GCS较对照组均减低;与对照组、轻度狭窄组和中度狭窄组比较,重度狭窄组各节段心肌应变及GLS、GRS、GCS均减低。结论 3D-STI可敏感检测不同程度单纯左前降支狭窄患者心肌应变减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I)技术定量评价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AMI)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应用3D-STI技术测量30例AAMI患者左心室纵向应变(LS)、径向应变(RS)、圆周应变(CS)、面积应变(AS)、整体纵向应变(GLS)、整体径向应变(GRS)、整体圆周应变(GCS)、整体面积应变(GAS),并与30例对照组患者非梗死节段应变值相比较,分析各项应变参数诊断心肌梗死的阈值、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病例组左心室12/17节段的LS减低,10/17节段的RS减低,9/17节段的CS减低,11/17节段的AS减低(P<0.05),主要集中在前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前间隔基底段、中间段,后间隔心尖段,侧壁中间段、心尖段,心尖部。病例组GLS、GRS、GCS及GAS值均较对照组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心肌梗死节段LS、RS、CS、AS值较非梗死节段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分析LS、RS、CS、AS诊断心肌梗死的敏感度分别为89.2%、79.0%、77.9%、85.3%,特异度分别为65.8%、71.0%、66.9%、92.3%;GLS、GRS、GCS、GAS诊断心肌梗死的敏感度分别为91.2%、74.0%、68.9%、85.3%,特异度分别为71.0%、71.0%、76.9%、93.3%。结论3D-STI技术能够快速、准确检出左心室各节段心肌应变值,判断梗死心肌与非梗死心肌,可为临床评价心肌梗死患者的病变程度提供新的量化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联合三维斑点追踪(3D-STI)技术对年龄>60岁心房颤动患者心室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146例我院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就诊的心房颤动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73名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入院后采用射频消融术进行治疗,均于术前、术后3 d、14 d、30 d行RT-3DE、3D-STI检查,比较对照组及研究组术前及术后3 d、14 d、30 d RT-3DE检查参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3D-STI检查应变参数[左心室整体环向应变(GCS)、左心室整体面积应变(GAS)、左心室整体长轴应变(GLS)、左心室整体径向应变(GRS)],并分析术前RT-3DE检查参数与3D-STI检查应变参数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前LVEDD、LVESD、LVEDV、LVESV水平较高,LVEF水平较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前GCS、GRS较小,GLS较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3D-STI)评价老年肾源性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左心室收缩功能。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在我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45例老年患者:低水平PTH组(LPTH)15例、高水平PTH组(H-PTH)15例;正常水平PTH组1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受试者治疗前、后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S)、左室整体圆周应变(GCS)、左室整体径向应变(GRS)及左室整体面积应变(GAS)。结果 西那卡塞治疗前L-PTH组、H-PTH组左室GLS、GAS、GCS、GRS、较对照组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PTH组、H-PTH组治疗后左室GLS、GCS较治疗前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西那卡塞治疗后GRS、GAS较治疗前增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HPT患者经治疗后左心室收缩功能有所改善,3D-STI可以早期、准确对其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I)技术获得左室整体心肌应变及扭转,计算左室心肌综合指数(MCI),评价其对肺癌患者化疗后所致心脏毒性的临床监测价值。方法追踪观察拟行化疗的肺癌患者56例,分别在其化疗前、化疗3周期及化疗6周期后行常规超声心动图和3D-STI数据的采集,应用后者获得左心室整体面积应变(GAS)、整体纵向应变(GLS)、整体圆周应变(GCS)、整体径向应变(GRS)及扭转(LVtw)等参数,计算MCI,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左室整体心肌应变、LVtw及MCI对心脏毒性的临床监测价值。结果与化疗前、化疗3周期后比较,MCI、GAS、GLS、GCS和LVtw在化疗6周期后明显减低;与化疗前比较,MCI、GAS、GLS和LVtw在化疗3周期后下降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MCI的曲线下面积为0.931,以-244.1 (%×°)为截断值时,判断化疗药物对左室心肌功能损害的特异性为91.7%,敏感性为85.7%。结论 MCI在判断化疗药物对肺癌患者心脏毒性方面的特异性、敏感性较高,为判断化疗患者的早期心肌毒性及指导预后提供较为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与CT特征追踪(CT-FT)技术评估的左心室心肌应变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因疑诊冠心病行冠状动脉CTA(CCTA)检查的患者共174例。对所有患者进行左心室整体心肌应变分析,获得整体纵向应变(GLS)、整体环向应变(GCS)、整体径向应变(GRS)以及射血分数(EF)。测量所有患者的CACS并分组。比较各组之间心肌应变各参数的差异。结果左心室GLS在不同钙化组别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其绝对值随CACS的增加而减小。结论CACS增加与左心室功能下降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乳腺癌患者蒽环类药物化疗后心脏功能的价值。资料与方法追踪观察32例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前(A组)、化疗2个周期后(B组)、化疗4个周期后(C组)的心脏三维超声心动图表现,比较3组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S)、整体径向应变(GRS)、整体圆周应变(GCS)、整体面积应变(GAS)、舒张早期整体面积应变率(EASR)、舒张早期三维速度(3DVe)的差异,并分析各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三维斑点追踪成像参数中,C组GCS、GAS、EASR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55、3.692、3.590, P<0.01),B组EASR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90, P<0.05);3组GLS、GRS、3DV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305、1.957、1.205, 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EASR与等容舒张时间(IVRT)呈负相关(r=-0.44, P<0.01),与组织多普勒舒张早期峰值及舒张早期、晚期峰值比呈正相关(r=0.49、0.32, P<0.01);GRS与组织多普勒收缩期峰值呈正相关(r=0.21, P<0.05)。结论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能敏感地反映乳腺癌患者蒽环类药物化疗后心脏早期舒张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运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联合左心腔声学造影评价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前后的左室心肌应变变化及左心室收缩功能。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8月在我院心内科接受PCI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40例作为病例组,同期选取来我院门诊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病例组分别于PCI术前3天、术后1周、术后1个月行超声心动图、左心腔声学造影及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检查,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及应变参数指标。结果病例组PCI术前三天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及圆周应变(GLS、GCS)均低于对照组(P 0.05);病例组PCI术后1周、术后1个月LVEF、GLS、GCS比术前均有提高(P 0.05),各参数术后均呈递增趋势升高。GLS、GCS与LVEF(Simpson's双平面法)均存在相关性(P 0.05),GLS与LVEF相关性更高。结论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联合左心腔声学造影可以准确、定量地评价心肌梗死患者PCI术治疗前后心肌应变的变化,客观地评估左心室心肌整体及局部的收缩功能,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评估PCI术后疗效提供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二维斑点追踪(2D-STI)和三维斑点追踪(3D-STI)在预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心室重构(LVR)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8年4月间于我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103例AMI患者为观察对象,PCI后随访1年,均行2D-STI、3D-STI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超声心动图结果,分为重构组(39例)及未重构组(64例)。检测两组患者的二维、三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指标及左心室重构指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2D-STI、3D-STI技术在预测AMI患者LVR的应用价值。结果 两组患者的LV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重构组患者的LVEF、LVESV低于未重构组患者,而LVEDV高于未重构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重构组患者的二维斑点追踪参数CS、LS均高于未重构组患者,而RS低于未重构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重构组患者的三维斑点追踪参数GAS、GRS、GCS、GLS均低于未重构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ROC曲线显示,CS、RS、LS、GAS、GRS、GCS、GLS对AMI患者LVR具有一定预测价值,且联合预测价值高。结论 联合测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的二维、三维斑点追踪参数,有利于早期预测左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2D-STI)评价冠状动脉不同程度狭窄患者左室整体收缩功能和同步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所有患者按冠状动脉造影冠脉狭窄程度分为三组,Ⅰ组22例,狭窄率50%~75%,Ⅱ组18例,狭窄率≥76%,正常对照组40例,无明显狭窄。所有患者行2D-STI检查,运用Qlab8.1软件脱机分析获得左心室整体纵向、圆周、径向应变(GLS、GCS、GRS)等左心室收缩功能参数及16节段纵向应变达峰时间标准差(Tls-l6-SD)、12节段径向、环向应变达峰时间标准差(Trs-12-SD、Tcs-l2-SD)等左室同步性参数。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冠心病Ⅰ组常规超声心动图无阳性发现,而2D-STI显示GLS明显降低(P0.05),Tls-16-SD明显延长(P0.05),与Ⅰ组和对照组比较,Ⅱ组常规超声心动图及2D-STI均有明显阳性表现。结论与常规超声心动图相比,2D-STI可早期客观评价冠状动脉轻度狭窄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与同步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I)评价射血分数保留的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资料与方法 本研究资料来自北京安贞医院FH疾病筛查与研究的宁夏地区数据,筛选出24例FH,选取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同期健康体检的30例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常规经胸超声心动图和3D-STI检查,收集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等,以及左心室常规指标和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S)、整体圆周应变(GCS)、整体径向应变(GRS),比较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LDL-C与GLS、GRS、GCS及LVEF的相关性。结果 FH组的TC和LDL-C明显高于对照组(t=7.748、8.796,P<0.01),HDL-C明显低于对照组(t=8.226,P<0.01)。FH组与对照组左心室常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H组的GLS、GCS及GRS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01、3.500、4.703,P均<0.01)。FH组LDL-C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正常的中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行二尖瓣成形术前及术后早期左心室收缩功能的改变,探讨可以早期提示左心室功能异常的相关指标。方法 选择拟行二尖瓣成形术的中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30例,根据术后2周较术前的LVEF减低是否大于10%,分为2组:A组(LVEF减低<10%)15例,B组(LVEF减低≥10%)15例,并选取年龄匹配的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A、B 2组分别于术前3 d及术后2周测量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obal longitudinal systolic strain,GLS)及整体纵向应变率(global longitudinal systolic strain rate,GLSr),整体径向应变(global radial systolic strain,GRS)及整体径向应变率(global radial systolic strain rate,GRSr),整体圆周应变(global circumferential systolic strain,GCS)及整体圆周应变率(global circumferential systolic strain rate,GCSr),并将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将术前2组的各应变指标与LVEF的改变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将术后LVEF减低≥10%定义为因变量1,术后LVEF减低<10%定义为因变量0,应用Logistic回归找到预测术后LVEF减低≥10%最强的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s,ROC)。结果 A组术前GLS和GLSr较对照组升高(P<0.05);B组术前GLS和GLSr较对照组减低(P<0.05)。术后2周A、B组的GLS、GLSr,GRS、GRSr,GCS、GCSr均较对照组减低(P<0.05)。且术前GLS、GLSr与术后早期LVEF改变之间存在中等程度负相关关系(r=-0.74,r=-0.57,P<0.01)。将可能影响术后早期LVEF减低≥10%的相关超声参数进行Logistic逐步向前回归分析发现术前GLS、GLSr是预测术后早期LVEF减低≥10%的预测因素。对比GLS、GLSr的ROC曲线下面积,发现GLS参数曲线下面积最大,截断点为-19.69,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87%和87%。结论 B组患者的术前GLS及GLSr较正常人减低,尽管术前LVEF正常,但已存在隐匿性的左室收缩功能异常。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得的GLS可以独立预测中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隐匿性的左室收缩功能异常,对手术时机的选择提供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建立功能性单心室(FSV)动物模型,探讨超声新技术评估FSV收缩功能的可行性。方法对12只猪建立左室型单心室(SLV)的动物模型,分别用实时三维超声(RT-3DE)、组织多普勒(TDI)和速度向量成像(VVI)测定模型基础状态下、Glenn模型、Fontan模型和改变心肌收缩力状态下的心功能。结果 1)Glenn和Fontan模型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较基础状态显著下降,整体长轴应变(GLS)和整体环向应变(GCS)显著下降,扭转和扭力显著下降;左心室游离壁和室间隔处Tei指数显著升高;左室游离壁各节段的纵向速度、纵向位移、纵向应变显著减少;2)增加心肌收缩力状态的LVEF、GLS和GCS均显著增加,左心室扭转和扭力明显增加;左心室游离壁和室间隔处测定的Tei指数均明显降低。左室游离壁基底段的纵向速度、位移、应变和应变率均显著增加。结论 3DE、TDI和VVI可以反映功能性单心室腔肺分流术后模型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3D-STI)早期评价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心肌功能的价值。方法:90例CKD按肾小球滤过率(GFR)分为GFR轻度降低组(Ⅰ组)、中度降低组(Ⅱ组)、重度降低组(Ⅲ组)各30例;4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测量并比较4组的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以及3D-STI应变参数,即左心室整体径向应变(GRS)、整体纵向应变(GLS)、整体圆周应变(GCS)及左心室旋转。结果:与对照组比较,Ⅰ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他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Ⅱ组和Ⅲ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及LVMI均增加,LVEF均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或P<0.05)。与对照组比较,Ⅲ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Ⅰ组比较,Ⅱ组LVPWT、LVMI增加,LVEF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或P<0.05);Ⅲ组LVEDd、LVESD、IVST、LVPWT及LVMI均增加,LVEF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Ⅱ组比较,Ⅲ组LVEDd、IVST、LVPWT及LVMI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或P<0.05),LVESD及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组GLS、GRS均降低(均P<0.05),左心室扭转增加(均P<0.05),而GC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Ⅰ组比较,Ⅱ组GLS、GRS均显著降低(均P<0.01);Ⅲ组GLS、GCS及GRS均显著降低(均P<0.01)。与Ⅱ组比较,Ⅲ组GLS、GCS及GRS均显著降低(均P<0.01)。结论:CKD患者,病程早期由于圆周方向心肌功能的保持和心肌旋转代偿加强,LVEF可维持正常,但心肌纵向和径向功能降低;3D-STI可早期识别心肌损害,更加敏感地反映左心室收缩功能的改变,为临床决策和疗效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对比冠心病患者的心肌声学造影(MCE)、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2D-STI)与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的结果,评价左心室心肌声学造影及2D-STI在冠心病节段室壁血流灌注异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50例临床初诊为冠心病患者的心肌声学造影及2D-STI,将其分别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照分析,评估其在室壁节段血流灌注异常的准确性与一致性。结果 50例冠心病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纳入血管共150支,其中40例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单支或多支冠状动脉狭窄>50%,病变血管56支,左前降支30支,左旋支12支,右冠状动脉14支。单支病变22例,多支病变18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10例。按照冠状动脉的供血范围与左心室壁17节段相对应关系入选的心肌节段共850个,冠状动脉狭窄0%~49%的心肌节段共672个,冠状动脉狭窄50%~75%的心肌节段共65个,冠状动脉狭窄76%~99%的心肌节段共103个,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的心肌节段10个。MCE检出心肌灌注异常与冠状动脉狭窄≥50%的一致性为89%,2D-STI检出节段室壁运动异常与相应供血支冠状动脉狭窄≥50%的一致性为87%;以冠状动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利用心脏磁共振组织追踪技术(CMR-FT)评价正常中华小型猪左心室心肌运动情况,并获得正常左心室心肌应变值。方法 对7只中华小型猪进行CMR电影成像,采用后处理软件CVI42分析,得出左心室整体长轴应变(GLS)、整体周向应变(GCS)、整体径向应变(GRS)、收缩期和舒张期应变率。收缩期应变率包括收缩期整体长轴应变率(SLSR)、收缩期整体径向应变率(SRSR)和收缩期整体周向应变率(SCSR);舒张期应变率包括舒张期整体长轴应变率(DLSR)、舒张期整体径向应变率(DLSR)和舒张期整体周向应变率(DCSR)。结果 7只中华小型猪除1只麻醉药过敏死亡外,剩余6只顺利完成CMR电影序列的扫描。中华小型猪的静息心率和负荷心率分别为(71.33±13.11)次/分和(82.17±13.05)次/分,与人类接近。但左心室射血分数(32.31±23.69)%明显低于正常人。此外左心室GLS、GCS和GRS分别为-17.97±2.7、-17.12±3.9和26.69±7.0。SRSR、SCSR和SLSR分别为1.6±0.7、-0.96±0.3和-1.37±1.0;DRSR、DCSR和DL...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利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STE)探究健康男性青年在递增负荷运动过程中左心室心肌运动和形变的特点和规律,初步评价在心脏几何形变和心肌力学状态发生变化时的心肌收缩功能储备。方法:研究对象为15名健康男性青年,年龄26.1±6.3岁,身高174.4±4.8 cm,体重72.0±8.2kg。受试者以平卧位姿势蹬踏功率自行车,强度为50 W起步,每3 min递增25 W,最高达到125 W,蹬车频率始终保持在60转/分钟。在静息状态和每级负荷1 min后以及运动后3 min分别采集心脏常规超声指标、三维斑点追踪技术指标,全程监测心率和血压。获取的指标包括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等心脏基础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等心脏常规超声功能指标;左心室心肌整体纵向应变(GLS)、整体圆周应变(GCS)、整体面积应变(GAS)、整体旋转角度峰值(Rotation)、整体扭力(Tortion)和左心室心肌16节段纵向应变等3D-STE相关指标。结果:在递增负荷运动过程中,HR、SBP、DBP、LVEF、SV、CO等指标随负荷强度的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