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CQI)模式在自动化腹膜透析(A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57例肾内科行APD患者实施CQI模式,3个月后评价患者液体平衡管理[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心率(HR)、心胸比、血清脑利钠钛前体(NT-pro BNP)、水肿与否]、透析充分性[血磷(P)、甲状旁腺激素(i PTH)、校正钙、腹膜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残肾Ccr、腹膜尿素清除指数(Kt/V)、残肾Kt/V]、生存质量变化。结果:干预后患者DBP、SBP、HR、心胸比、血清NT-pro BNP水平、残肾Ccr、残肾Kt/V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校正钙、腹膜Kt/V及生存质量各领域评分、总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干预后水肿发生率低于干预前(P0.01)。结论:CQI模式能明显改善APD患者液体平衡管理,提高患者透析充分性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CQI)对腹膜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状况的影响。方法 2011年12月选择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行腹膜透析且营养不良患者40例,采用CQI的方法进行监督和管理,每3个月记录并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包括三头肌皮肤皱褶厚度、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和全观综合性营养评估法(SGA)测评。结果评后,患者的三头肌皮肤皱褶厚度、血清白蛋白和血清前白蛋白和Kt/V指标与入组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SG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膜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采CQI方法,能全面和准确了解患者的营养状况,及时调整饮食,控制营养不良状况,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基础代谢指标静息能量消耗(REE)与腹膜透析充分性的关系,探讨是否可用REE预测腹膜透析充分性。方法收集新入腹膜透析62例患者一般情况、生化、腹膜平衡试验、Ccr、Kt/V及REE等资料,根据REE高低分为2组,对组间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间性别差异明显,高REE组均为男性,低REE组男性仅为19.4%,且两组尿素氮、血肌酐、尿素氮总量、血磷存在统计学差异;两组间尿素清除指数(Kt/V)也存在统计学差异,但肌酐清除率(C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EE能较好反映腹膜透析患者血肌酐、尿素氮及Kt/V水平,REE越高透析充分性越低,因此,REE可能可以作为预测腹膜透析透析充分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患者血浆Adiponectin(ADPN)水平,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肾内科健康对照组20例,病情稳定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0例,腹膜透析患者30例,ELISA方法测定3组研究对象的空腹血浆ADPN,每例透析患者测定血清白介素IL-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计算KT/V,主观营养综合评估(SGA)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结果①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血浆adiponectin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49),较血液透析组明显升高(P=0.007)[(2.335±1.673)mg/L Vs(1.442±0.632)mg/L Vs(1.256±0.613)mg/L],而血液透析组血浆ADPN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腹膜透析患者体重指数(BMI)≥25kg/m2较BMI<25kg/m2其ADPN水平明显升高(P<0.01),SGA评分营养良好者较营养不良ADPN水平明显升高(P<0.01),多元回归分析ADPN的独立影响因素是BMI,回归方程为Y(ADPN)=-3.451 0.611X1(BMI);③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血液透析患者ADPN水平与年龄负相关(r=-0.478,P=0.01),与透析充分性Kt/V正相关(r=0.518,P=0.016),与SGA评分负相关,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年龄、Kt/V是血液透析患者血浆ADPN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其回归方程为Y(ADPN)=2.263-0.556X1(年龄) 0.403X2(Kt/V);④所有透析患者的血浆ADPN水平与超敏C反应蛋白,IL-6和TNF-α无显著相关,与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水平无显著相关.结论肾功能与透析治疗对血浆ADPN的水平调节只起很小的作用,腹膜透析患者的ADPN与体重指数正相关,血液透析患者的ADPN与年龄负相关,与透析充分性正相关.所有透析患者的营养水平与ADPN正相关,但不是独立影响因素,ADPN与透析患者炎症反应和血脂水平亦无明确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血压控制水平对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残余肾功能(residual renal function,RRF)和心血管事件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20年3月池州市人民医院肾内科收治的104例PD患者,随机数表法分成Ⅰ组和Ⅱ组,各52例,Ⅰ组和Ⅱ组血压控制靶目标分别为140/90 mmHg、130/80 mmHg,治疗4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24 h尿量、残肾尿素清除率(Kt/V)、残肾肌酐清除率(creatinine clearance rate,Ccr)、残肾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总Kt/V、总Ccr的变化,并记录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48周后24 h尿量、残肾Kt/V、残肾Ccr、残肾GFR、总Kt/V、总Ccr与入组时比较均有明显下降,且Ⅱ组治疗48周后上述指标均高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治疗随访48周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5.77%,低于Ⅰ组的1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患者血压控制靶目标为130/80 mmHg,有助于保护RRF,提高透析充分性,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6.
腹膜透析充分性指标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玲  胡昭  汪涛 《中国血液净化》2004,3(8):413-415,437
目的在氮平衡的基础上评价Kt/V这一经典的透析充分性评估指标在腹膜透析中的价值,探讨腹膜透析充分性的最佳评估指标.方法在氮平衡的基础上推算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的理论透析剂量及透析指数(DI),并进一步推算氮平衡状态下的Kt/V计算公式;计算溶质转运指数(SRI).比较透析指数(DI)、溶质清除指数(Kt/V)、溶质转运指数(SRI)三者在评估透析充分性方面的优缺点.结果溶质清除指数(Kt/V)受饮食蛋白的摄入量及体重的影响,我们不能用同一个Kt/V值标准来评估不同条件下CAPD患者的透析充分状况.在CAPD状态下,溶质转运指数(SRI)与Kt/V反映的数据是相同的,它反映的是溶质的清除量与该溶质在身体中总的含量之比.透析指数(DI)可以反映在达到目标血尿素氮(BUN)水平时不同体重、不同蛋白质摄入(DPI)患者达到氮平衡状态时所需要的透析剂量,当不存在蛋白质摄入不足的情况下,它可以从氮平衡的角度反映透析的充分性.结论对于临床处于稳定状态的CAPD患者,用透析指数(DI)综合蛋白摄入量(DPI)来评估其透析充分性较单纯目标尿素溶质清除指数Kt/V值及溶质转运指数(SRI)更为客观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残余肾功能和透析充分性对腹膜透析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肾内科59例腹膜透析患者进行透析充分性,残余肾功能和腹膜转运特性的检查,并采用酶联免疫复合物法(ELISA)测定血清脂联素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腹膜透析组患者的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升高.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腹膜透析患者的总肌酐清除率(Ccr)、总Kt/V、腹膜Ccr、腹膜Kt/V、残存肾Kt/V、残存肾Ccr和残肾肾小球滤过率(GFR)无显著相关性.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腹膜转运类型也无显著相关性.腹膜透析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C反应蛋白、白介素-6、体重指数(BMI)、三酰甘油呈负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呈正相关.结论 腹膜透析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透析充分性,残余肾功能以及腹膜转运特性未见统计学相关性,而与其炎症状态,BMI和脂代谢情况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费曼式学习法对提高居家腹膜透析患者自我管理依从性及透析充分性的影响。方法抽取2019年1月~2019年6月在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肾内科腹膜透析中心行规律门诊随访的居家腹膜透析患者146名和123名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的是指导型教育法管理,研究组采用费曼式学习法管理方式,半年后对比2组患者自我管理依从性以透析充分性。结果研究组患者饮食依从性态度总分、饮食依从行为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4.374,3.055;P值分别为<0.001,0.007);研究组患者2,3级水肿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26.576,P<0.001);研究组患者内生肌酐清除率(creatinine clearance,Ccr)、Ccr达标率、透析充分性指标Kt/V和Kt/V达标率明显优于对照组(t/χ2值分别为3.925,7.065,2.623,5.834;P值分别为0.001,0.011,0.016,0.018)。结论费曼式学习法能提高居家腹膜透析患者的自我管理依从性及透析充分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个性化营养干预对新农合腹膜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在我院腹膜透析中心治疗的48例新农合腹膜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实施个性化营养干预措施作为干预手段,分别对患者在干预前及干预后12个月的透析充分性及各项生化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12个月患者的透析充分性,较干预前比较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营养干预可提高新农合腹膜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提高透析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基于奥马哈系统的护理干预对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营养水平和透析充分性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我院收治的CAPD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基于奥马哈系统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营养和透析充分性指标改善效果。结果观察组握力(Gp)、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肌围(AMC)、体质量指数(BMI)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总尿素氮清除指数(总Kt/V)、总肌酐清除率(总Ccr)、标准化蛋白分解代谢率(nPCR)、残余肾小球滤过率(r GFR)指标均优于对照组,BUN,总Kt/V,nPC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CAPD患者应用基于奥马哈系统的护理干预,可有效增强营养水平,提高透析充分性,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饮食教育对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饮食教育对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态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43例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采用一系列饮食教育工作,比较患者饮食教育治疗前后各营养评估参数变化,并比较饮食教育治疗开始前6个月与治疗开始后6个月患者住院情况.结果:饮食教育前后营养不良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化指标血白蛋白、前白蛋白及高密度脂蛋白在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次数和住院天数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饮食教育可有效改善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患者住院次数及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标准蛋白分解率(Npcr)的影响因素,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肾脏科随访的86例稳定的腹膜透析患者,进行透析充分性检查,计算nPCR,并检测相关营养指标。对这些患者进行为期(32±13)个月的随访。结果入选患者平均nPCR(0.90±0.19)g/(kg·d)。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nPCR与年龄呈负相关,与白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呈正相关,与IL-6和CRP水平呈负相关。nPCR与总Ccr,残肾Ccr,总Kt/V和残肾Kt/V均呈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总Kt/V是影响腹膜透析患者nPCR水平的独立因素,总Kt/V较低的患者nPCR水平较低。根据入选时的nPCR水平将患者等分为三组,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nPCR水平最低组0.82g/(kg·d)的生存率明显低于另两组(P〈0.05)。结论透析充分性较低的患者nPCR水平较低。腹膜透析患者nPCR水平过低与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应用血清白蛋白、改良SGA法(MQSGA)和MIS评分预测腹膜透析(PD)患者住院风险的差异。方法横断面及回顾性研究。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57例病情稳定的腹膜透析患者,对其进行改良SGA和MIS评分,以及血清白蛋白等各项临床指标检测,记录患者1年内住院情况,分析不同评估方法对患者营养状态的判定及其与住院风险相关性的差异。结果 13种营养评估方法对腹膜透析患者诊断营养不良的发生率由低到高分别为:血清白蛋白(57.9%);MQSGA评分(70.2%);MIS评分(100%)。23种营养评估方法之间的相关性显著(P0.01);MQSGA和MIS评分与住院频次和各项临床营养指标的相关性显著(P0.01)。3以PEW为标准,血清ALB、MQSGA和MIS评分对营养不良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028、0.966、0.961。4住院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低于非住院组(P0.05),住院组患者的Hs-CRP水平以及MQSGA和MIS评分均显著高于非住院组(P=0.000)。5非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MQSGA与腹膜透析患者住院的相对危险度最高[RR=2.559,95%CI(1.498~4.372),P=0.001]。结论 MIS评分诊断腹膜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最高,MQSGA与MIS评分具有相似的营养评估效果,MQSGA与MIS评分都具有预测腹膜透析患者住院风险的价值,MQSGA对住院风险的预测价值相对更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微信平台引导随访护理管理措施在尿毒症居家腹膜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患者随访护理管理提供相关指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出院后居家腹膜透析的98例尿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单双数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予以传统随访护理管理措施,干预组患者予以微信平台引导随访护理管理措施。随访0.5~1年后,对比两组随访前后腹膜平衡试验(peritoneal equilibration test,PET)、尿素清除指数(urea clearance index,Kt/V)、肌酐清除率(creatinine clearance rate,Ccr)以及血钙、血磷、贫血等指标,并分析两组患者腹膜炎、漂管等并发症发生状况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两组随访前透析充分率、Kt/V、Ccr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0.5~1年后,干预组患者透析充分率、Kt/V、Cc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干预组患者透析充分率、Kt/V、Ccr均明显高于随访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前血钙、血磷及贫血等指标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0.5~1年后,干预组血钙、Hb水平均明显高于于对照组,血磷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干预组血钙、Hb水平均明显高于随访前,血磷水平明显低于随访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腹膜炎、漂管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0.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对随访护理的满意度为97.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信平台引导随访护理管理措施在尿毒症居家腹膜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促进患者透析充分性的有效提高,明显改善患者血钙、贫血等指标水平,降低其血磷水平,并有效减少患者腹膜炎、漂管等并发症发生状况,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移动互联网医疗模式对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PD治疗的患者78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每3个月门诊随访1次,干预组在此基础上使用移动设备进行移动互联网医疗管理。比较2组患者2年间透析质量差异(评估指标为Kt/V、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钙、血磷达标率)。结果实验组血红蛋白达标率0.56±0.24,对照组为0.34±0.27(t=3.718,P0.001);实验组血清白蛋白达标率为0.73±0.27,对照组为0.51±0.28(t=3.142,P0.001);实验组血钙达标率为0.83±0.24,对照组0.70±0.30(t=2.132,P=0.041);实验组血磷达标率0.68±0.25,对照组0.39±0.27(t=4.913,P0.001);实验组Kt/V达标率0.90±0.18,对照组0.70±0.30(t=3.473,P0.001);不良事件实验组1例,对照组7例(χ~2=5.007,P=0.031);实验组各项指标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移动互联网医疗有助于腹膜透析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测定腹膜透析对血清总同型半胱氨酸的清除作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方法分别测定21例腹膜透析病人空腹血清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其透析液、尿液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同时测定腹膜透析充分性指标及其他相应生化指标。结果 该组病人血清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15.21±10.21μmol/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腹膜透析同型半胱氨酸的清除率为41.72±87.46L/(wee·1.73m~2),与血清总同型半胱氨酸之间相关性无显著性(P>0.05)。血清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腹膜透析同型半胱氨酸清除率与腹膜透析总Kt/V和总肌酐清除率之间相关性元显著性(P值均大于0.05)。结论 腹膜透析病人血清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较正常人明显升高,但腹膜透析对同型半胱氨酸的清除作用并不能有效地降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在维持性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6例行维持性透析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协同组49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协同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协同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连续干预3个月后,利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患者依从性进行调查,对两组干体重、超滤量、血钾、血鳞、血红蛋白、人血白蛋白进行检测,分别计算尿素下降分数(URR%)和尿素清除指数(Kt/V)。结果:干预3个月后,协同组透析治疗依从性、饮食依从性和用药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协同组干体重、超滤量、血鳞和血钾均低于对照组,而血红蛋白和人血白蛋白水平则高于对照组(P0.05);协同组URR%和Kt/V均高于对照组(P0.05),协同组患者URR%达标率和Kt/V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协同护理模式应用于维持性透析患者,有助于提高患者依从性,改善患者透析充分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与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关性。方法行腹膜透析置管术并规律随访的维持性PD患者138例,根据RDW值分为RDW15%组104例和RDW≥15%组34例,比较2组一般资料、透析相关指标、实验室指标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析RDW与各指标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法比较2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RDW升高对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结果13例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RDW≥15%组6例,RDW15%组7例;2组透析龄、血压、总尿素清除指数、24h尿量、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及贫血治疗药物使用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DW≥15%组血清C反应蛋白[3.05(0.79,15.30)mg/L]、甲状旁腺素[260.0(192.7,352.6)ng/L]水平高于RDW15%组[2.15(1.00,6.50)mg/L、200.7(118.0,319.7)ng/L](P0.05),血白蛋白[30.65(27.4,32.8)g/L]、前白蛋白[(299±96)g/L]、三酰甘油[1.24(0.72,1.50)mmol/L]、转铁蛋白饱和度[27.9(16.4,43.6)%]低于RDW15%组[32.3(29.25,34.95)g/L、(346±86)g/L、1.42(1.12,1.84)mmol/L、37.8(23.3,57.2)%](P0.05);RDW与白蛋白、前白蛋白、三酰甘油呈负相关(r=-0.258,P=0.002;r=-0.236,P=0.005;r=-0.194,P=0.023),与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r=0.174,P=0.041);RDW≥15%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7.6%)高于RDW15%组(6.7%)(P0.01);Cox生存分析显示,RDW升高是PD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HR=1.702,95%CI:1.051~2.756,P=0.030)。结论 RDW升高可作为PD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风险预测因子,评估PD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目前腹膜透析患者钙磷代谢情况进行调查,以期发现钙磷代谢紊乱的发生原因和促进因素.方法 53例透析6月以上的持续性不卧床式腹膜透析患者,测定其血清钙、磷和iPTH水平,计算透析充分性和饮食元素钙和元素磷摄入水平.结果本组患者普遍存在血磷水平升高及钙磷乘积升高. 血钙、血磷和钙磷乘积水平分别与开始透析时间, 残余肾Kt/V和CCr以及二氧化碳结合力相关 (P值均小于 0.05或 0.01). 丧失残余肾功能的患者血磷和钙磷乘积明显升高 (P值均小于 0.05或 0.01).血钙和血磷水平与透析Kt/V和CCr,以及饮食元素钙和元素磷摄入水平无关(P值均大于0.05).结论目前的腹膜透析患者普遍存在钙磷代谢紊乱,尤以高磷血症为突出,并随着透析的进程而有加重趋势,其主要原因为残余肾功能的丧失,腹膜透析液中钙离子水平偏高也具有部分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血管通路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尿毒症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MHD治疗的154例尿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血管通路不同分为动静脉内瘘(AVF)组(n=80)和中心静脉导管(CVC)组(n=74)。比较2组透析充分性情况、营养及贫血相关指标、血液净化指标、炎症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和左心室功能。结果透析6个月后,2组尿素氮(BUN)、炎症指标、半胱氨酸(Hcy)、甲状旁腺素(PTH)、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均低于透析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AVF组BUN、炎症指标降低幅度大于CVC组,尿素清除指数(Kt/V)、血管通路栓塞、感染发生率高于CV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AVF组透析后血浆白蛋白(ALB)和血红蛋白(Hb)水平均高于透析前和CV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AVF组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发生率高于CV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AVF行MHD可改善尿毒症患者透析充分性、贫血和微炎症状态,但会增高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