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龙鑫 《煤炭工程》2014,46(2):22-24
为解决精煤泥两次浮选、双段脱水回收流程处理高灰难浮煤泥二次浮选精煤灰分偏高,重介精煤"背灰"严重的难题,文章提出采用旋流微泡浮选柱作为二次浮选分选设备并进行相关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浮选柱能解决重介精煤"背灰"难题,相比于传统浮选机,在精煤产率相当时,浮选柱分选精煤灰分降低3.44%,尾煤灰分提高1.67%,浮选完善指标提高6.54%;在精煤灰分相当时,精煤产率提高10.27%,尾煤灰分提高6.91%,浮选完善指标提高5.14%。  相似文献   

2.
《煤炭技术》2016,(11):322-324
对某难浮煤泥进行浮选脱灰试验,结果表明:在药剂制度相同、精煤灰分基本相当的条件下,通过浮选柱与浮选机一粗一精开路流程对比,浮选柱浮选精煤产率高出浮选机5.49%。浮选柱对该煤泥的浮选效果优于浮选机。  相似文献   

3.
细粒煤泥分级浮选试验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入浮煤泥中细粒级含量高容易对分选效果产生不良影响,混合浮选工艺分选粒度范围宽,精煤产率低且灰分高。针对试验样品进行分级浮选探讨,提出+0.125 mm粒级的煤泥采用浮选机分选,-0.125 mm粒级的煤泥采用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分选的方案。试验结果表明,柱机联合分级浮选方案较全粒级分选具有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4.
细粒煤泥浮选降灰提质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以山东鱼台地区选煤厂细粒煤泥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煤泥的煤质特性。在药剂用量试验和浮选浓度试验的基础上,利用浮选机作分选设备,最终得到精煤产率为56.55%,精煤灰分为8.78%的浮选指标;利用浮选柱进行了试验探索,得到精煤产率为57.87%,精煤灰分为8.71%的浮选指标,表明浮选柱是处理细粒煤泥浮选降灰提质的有效设备,浮选指标好,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5.
针对包头矿区高灰难选煤泥浮选精煤灰分偏高的问题,在实验室条件下,分别对煤油用量、浮选机刮泡时间、煤泥调浆时间、浮选柱降灰性能及0. 5 mm粒级原煤磨矿-浮选条件进行探索,对比不同条件下的煤泥浮选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高灰细泥和连生体的非选择性上浮是浮选精煤灰分偏高的重要原因,磨矿-浮选可使煤泥取得更好的浮选效果;在试验条件下,当磨矿时间为0. 50 min时,高灰难选煤泥浮选后可获得灰分为14. 98%、产率为61. 02%的浮选精煤。  相似文献   

6.
倪超  谢广元  蒋兆桂  刘博  彭耀丽 《煤炭学报》2013,38(11):2035-2041
针对煤泥“2+2”分选工艺在工业应用中处理粗煤泥灰分较高和(或)高灰细泥含量大的煤泥时,存在粗精煤泥和二次浮选精煤灰分偏高、重介精煤“背灰”的问题,提出在该工艺中引入TBS分选粗煤泥和旋流微泡浮选柱作为二次浮选设备的工艺技术,通过试验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利用TBS不仅分选出合格的粗精煤泥,而且数量效率达85.01%,可能偏差Ep=0.069;旋流微泡浮选柱作为“2+2”分选工艺的二次浮选设备比常规浮选机优势明显,当煤油用量1 000 g/t,仲辛醇用量125 g/t时,浮选柱比浮选机的精煤灰分降低3.76%,精煤产率增加4.10%,浮选完善指标提高9.97%。  相似文献   

7.
杨海昌 《煤炭工程》2020,52(2):131-135
对于高灰细粒难浮煤泥,采用一次浮选工艺往往会由于高灰细泥的污染导致精煤的产率和灰分难以兼顾。分步释放试验的结果表明,精选工艺能够有效地提高难浮煤泥的精煤产率。根据浮选速度试验的结果,随着浮选的进行,泡沫产品的灰分逐渐升高,各产品中高灰颗粒的含量也逐渐升高。以上试验结果为部分精煤再浮工艺的可行性提供了理论支撑。最后,对部分精煤再浮工艺的浮选效果展开了试验研究,并创新性地使用二次加药制度对其强化,得到了精煤灰分10.86%,精煤产率61.30%的浮选效果,相比一次浮选工艺,其浮选完善指标提高了9.48%。  相似文献   

8.
高灰难选煤泥浮选降灰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平煤集团入洗原煤中高灰难选的丁戊组煤比例越来越高,导致浮选精煤灰分超标、重介精煤"背灰"现象日益严重。以平顶山天宏选煤有限公司一矿区高灰难选煤泥为对象,研究了该煤泥的表观形貌、粒度、密度特征,在分步释放试验的基础上,考察了搅拌速度、矿浆浓度、药剂用量对浮选精煤灰分的影响,并探讨了一粗一精浮选工艺的降灰效果。结果表明:与浮选机粗选+精选相比,浮选机粗选+浮选柱精选流程灰分降低0.29%的同时,产率提高3.71%。  相似文献   

9.
针对煤炭试样细粒级含量高的特性,依据浮选机试验确定的最优试验工艺条件,利用旋流微泡浮选柱进行了提高精煤回收率的试验,取得了精煤灰分7.78%、产率70.78%的良好分选指标.比较柱浮选和常规浮选试验,结果表明,在精煤灰分相接近的情况下,柱浮选的精煤产率要高9.32%.  相似文献   

10.
高灰难选细粒煤泥分选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高灰难选细粒煤泥分选问题是国内外选煤专家研究的的热点和难点,文章分析了其产生的背景,阐述了浮选柱、浮选机以及新型细粒煤泥分选设备处理难选细粒煤泥的优缺点,介绍了细粒煤分选的新工艺和浮选药剂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煤泥浮选柱     
《矿业快报》2000,(22):28
煤泥浮选柱是一种分选小于0.5mm煤泥的设备,可以从灰分为15%~50%的煤泥中分选出灰分10%左右的精煤,提高煤炭的利用价值和经济效益。例如,1t煤泥的价格低于30元,但1t精煤的价格高于250元。煤泥造成环境污染,精煤深受用户欢迎,所以,对煤泥进行分选,经济和社会效率都非常显著。我国正规选煤厂一般都有浮选,但使用的浮选机为机械搅拌式浮选机,这种浮选机投资高,运行费用高,分选效果不够满意。近10a来,加拿大、美国、英国、前苏联等研究了各种浮选柱,如充填浮选柱、微泡浮选柱、里兹浮选柱等,已成功地应用到选煤厂。煤泥浮选柱是中国矿业大学(北…  相似文献   

12.
对典型重介质选煤工艺进行论述,得出典型工艺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在细粒煤泥分选粒度范围和脱水设备性能上。文章以陕煤韩城矿业集团象山矿选煤厂为例,深入分析煤泥水系统,得出煤泥水系统症结在于浮选柱要求分选细粒级煤泥同加压过滤机适用于处理较粗粒度物料之间的矛盾所致。对浮选入料进行煤泥浮选试验研究,在满足精煤灰分小于10. 50%时,精煤产量高达64. 89%,尾煤灰分高达49. 87%,煤泥的可浮性为易浮。对系统进行升级改造,精煤平均灰分由11. 60%降低到10. 45%,精煤产率提高19. 25个百分点,尾煤灰分提高15. 64个百分点,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针对内蒙古乌海矿区高灰难选煤浮选精煤灰分高的问题,在煤泥分步释放浮选试验的基础上,分析调浆时间、泡沫层厚度对浮选精煤灰分的影响,并对磨矿-浮选工艺的降灰效果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高灰细泥与中间密度级连生体的非选择性上浮是造成浮选精煤灰分高的重要原因,高紊流流态对矿粒的擦洗效应并未改善浮选选择性,而厚泡沫层可有效抑制高灰细粒级对精煤的污染。磨矿-浮选可使煤泥得到更好的分选,在磨矿时间为0.5 min、入浮矿浆浓度为80 g/L、搅拌强度为1 800 r/min、柴油用量为600 g/t、仲辛醇用量为100 g/t、充气量为0.25 m3/(m2·min)的条件下,通过浮选可获得灰分为14.98%、产率为61.02%的精煤。  相似文献   

14.
针对开滦矿区高灰难选煤泥浮选精煤灰分高、产率低的问题,对其进行了天然可浮性、实际可浮性分析及浮选速度试验,并对浮选产品进行了粒度组成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天然可浮性最好的为0.25 ~0.125 mm中间粒级;其次为0.5~0.25 mm和0.125 ~0.074 mm粒级;细粒级(<0.074 mm)天然可浮性差,但由于其比表面积大,在实际分选过程中可优先吸附药剂,可浮性得到增强,浮选速度变快,因而造成了精煤中高灰细泥夹带.  相似文献   

15.
高灰难选煤泥分级浮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开滦集团以高灰细粒级为主的难选煤泥,为降低精煤灰分,提高精煤质量和精煤产率,进行了分级浮选试验,以0.125 mm为分级粒度,分别进行了粗粒级和细粒级的分步释放浮选试验和浮选速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灰分为11%左右时,分粒级浮选的精煤产率比全粒级浮选的精煤产率高约9个百分点,分粒级浮选的尾煤灰分比全粒级浮选的尾煤灰分高约6.5个百分点,分粒级浮选在精煤产率和尾煤灰分方面均优于全粒级浮选,从而说明了开滦高灰难选煤泥分级浮选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石焕 《中国煤炭》2012,38(3):77-79,83
介绍了陶二矿选煤厂煤泥水处理系统现状,通过对煤泥性质分析,确定了浮选工艺设备和流程,生产实践表明,增设浮选后,浮选精煤灰分达到了设计要求。通过药剂用量调整可控制在15%以下;浮选机工业生产效果整体上优于实验室小浮选试验结果,相近精煤灰分时,浮精产率和尾煤灰分高于小浮选试验;浮选机浮选效率大于80%,取得了良好的分选效果。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试验煤泥的粒度组成和可浮性,开展了煤泥浮选优化试验研究以及不同矿浆质量浓度下的小浮选机与小浮选柱试验研究,探索了不同入料量时直径5 m工业浮选柱的分选效果,得出该浮选柱的最佳处理入料参数。FCMC-5000浮选柱的工业应用表明:当入料量为550 m~3/h时,精煤灰分为7.42%,精煤产率为61.53%,浮选完善指标为63.27%,浮选效率为90.10%;分选指标良好,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难浮煤泥浮选时精煤灰分高,尾煤灰分低的问题,分别进行浮选入料粒度组成,密度组成和分步释放实验,分析粒度组成、密度组成对浮选的影响和煤泥的可浮性。煤泥浮选实验结果表明:一次浮选的精煤灰分高,产率低,尾煤灰分低,很难满足生产要求,需采用二次浮选工艺。在入料性质相近的条件下,灰分为10.50%时,二次选比一次选精煤产率提高3.37%,尾煤灰分增加2.50%,浮选完善指标提高3.38%。工业生产表明:精煤灰分相近条件下,二次浮选比一次浮选的精煤产率、尾煤灰分和浮选完善指标分别提高了5.78%,3.20%和4.93%。  相似文献   

19.
《煤炭技术》2016,(10):300-302
为了解决低阶煤可浮性差的问题,采用新型复配药剂FO1、FO_2、FO3及柴油作为捕收剂,分别在浮选机和浮选柱上进行对比试验,简要分析了浮选柱深度降灰的机理。结果表明,新型高效FO系列药剂可以显著降低药耗量,精煤产率较高;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作为分选设备较浮选机可以获得低灰精煤,其在煤泥深度脱灰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首先分析了煤泥的粒度和密度性质,结果表明,该煤泥化现象严重,细粒级灰分含量偏高,同时煤与矸石共生,这可能是煤泥难选的主要原因。其次研究磨矿时间对高灰极难选细粒煤泥解离度的影响,通过煤泥可浮性的指标判断解离情况,从精煤累积产率-灰分曲线来看,若得到相同灰分的精煤,磨矿40 min煤样的精煤理论产率最高,若得相同的精煤产率,磨矿40 min煤样的精煤灰分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