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唐永胜  朱益华 《红外技术》1993,15(5):46-48,15
本文从热传递的三种方式:传导、辐射、对流推导出热工设备中使用高温远红外涂料后的节能效果,并在实测中证实推导的正确性。提出使用热工设备的节能途径。  相似文献   

2.
红外涂料的节能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红外辐射涂料的节能机制,分析了涂料对燃料加热炉排烟温度的影响及涂料与炉表温度的关系,并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评估了红外涂料的节能作用.  相似文献   

3.
红外辐射涂料是一种减少热传播损失提高换热效率的节能材料。 HS-1型红外辐射涂料以Fe_2O_3、MnO_2等远红外辐射体为原料。在红外区域内,比辐射率接近黑体辐射;热膨胀系数很大,在800  相似文献   

4.
大型客车车身涂装工艺过程中远红外加热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温昆  吴玮 《红外技术》1996,18(4):35-37
通过在远红外辐射和空气对流加热条件下的对比测试,证明在大型客车车身涂装工艺过程中,采用远红外辐射的烘干方式,可以提高烘干质量并可取得明显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5.
浅论远红外辐射涂料的填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宗虹  郑纯 《红外技术》1992,14(3):15-17
通过对工业废渣“TFZ”的远红外辐射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工业废渣“TFZ”具有远红外辐射能力高的特点,可作为远红外辐射涂料的填料。  相似文献   

6.
远红外加热工作波段及辐射源温度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丽君 《红外技术》1997,19(3):47-48
在远红外加热过程中,被加热物料对红外辐射的吸收遵从吸收定律,本文从这一律出发,分布了对于不同的加热对象和加热目的,如何选择最佳工作波段和辐射源浊国度,才能达到节能和加热效果好等目标。  相似文献   

7.
高发射率远红外涂料作用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阐明了高发射率远红外涂料作用的机理,同时还研究了“JS-1号”远红外涂料,用它涂覆在国产硬质95号玻璃上制成的加热器,其节能效果超过乳白石英加热器,并且成本可大幅度降低。本涂料具有粘结牢固、不粉化、不脱落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1〕〔2〕〔3〕远红外干燥加热浅谈、远红外简易辐射测试、远红外用转物资烘房、远红外烘布机,上棉十七厂科研室直热式硅钢带红外辐射器元件在消防器材加热工艺上的应用,湖南省长沙消防器材厂,刘洪志直热式硅钢带红外辐射器元件的研究,湖南省长沙消防器材厂,刘洪志低温硅碳棒及其在食品烘烤炉上的应用,洛阳市食品工业公司,樊树德远红外加热技术在油漆干燥中的应用,安阳自行车二厂,赵福林高很远红外辐射涂料在金属热处理电阻炉上的应用,广州光学应用研究所,孙荣凯论红外加热技术,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夏继余王正深胡仲寅陈文通远红外辐射加热的…  相似文献   

9.
庄金智 《红外技术》1989,11(3):31-35
远红外加热技术的核心,在于制造高效、耐用的远红外辐射器。本文介绍的HL型涂层,是以磷酸为主体,以氧化铜等化学物质为粘接剂,按比例加入一种或多种远红外辐射材料而制成的;SG-1型管是将HL型涂料涂于金属表面而制成的远红外辐射器。本文介绍了HL型涂层的制备和SG-1型管的制造和应用。涂层的辐射峰值波长在3.5—5.5μm之间。SG-1型管比碳化硅管,其升温时间快一倍,比不涂HL型涂料的铁管,节省电能约40%。  相似文献   

10.
张达有 《红外技术》1991,13(3):25-27
论述了YHW直热式远红外元件在没有外敷涂料和电炉丝作发热源的情况下,靠自身导电发热、辐射红外线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特点。  相似文献   

11.
窗户节能是当代建筑节能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窗户节能材料——节能窗帘的光性、热物性和节能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织物上蒸镀一层金属薄膜具有良好的红外反射,夏天可把外界的红外辐射反射出去,起到降低室内温度的作用;冬季可把室内的热量反射回室内,起到保温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吴仪  杨文芳 《红外》2022,43(12):7-14
红外探测系统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对红外隐身材料的广泛研究。红外隐身材料主要是对目标的红外辐射能进行调控,主要措施是控制目标表面红外发射率和目标表面温度,使目标与背景环境的辐射能相融合,进而达到隐身的目的。概述了红外隐身的基本原理,综述了低发射率涂层材料、控温涂层材料和智能隐身材料等红外隐身材料近几年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展望了红外隐身材料的未来。  相似文献   

13.
杨明  吴晓迪  吕相银  李颖杰 《激光与红外》2009,39(12):1288-1291
以卫星表面隔热材料物理模型为基础,考虑了隔热材料中的辐射换热以及间隔物和残留气体的导热情况下,建立起隔热材料温度计算模型.卫星表面红外辐射包括隔热材料外表面自身红外辐射和反射空间环境辐射.最后,结合具体的卫星运行轨道,计算了隔热材料的温度场和红外辐射.结果表明,卫星红外辐射主要集中在远红外波段,而且其中反射地球辐射占近45%.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热对流、传导和辐射等热力学传导要素的基础上,介绍了中空玻璃、真空玻璃、吸热玻璃、热反射镀膜玻璃、低辐射镀膜玻璃、智能幕墙层等的节能效果,最后给出了玻璃幕墙上窗的结构形式及选材.  相似文献   

15.
关于红外辐射加热物质的研究和应用已经有许多年的历史了,把这一问题作为工程热物理内容来研究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曾经提出并应用了多种方法,也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多经验和成果,并为国家节能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简要总结有关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It is a common situation in most developing countries that the utilization ratio of the sources of energy is low, the reliability service of equipment is poor, the cost of installation maintenance is high, the loss due to conflagration is heavy, and so on. Therefore, they are in urgent need of using infrared thermal imaging technique to improve their energy saving, equipment diagnosis as well as fire searching. But the infrared thermal imaging systems in the world market so far are not suitable for their use.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on two dimensional real time infrared thermal imaging systems on the basis of electron beam scanning and pyroelectric detection, as well as their applications in industry in China.  相似文献   

17.
李欣耀 《红外》2011,32(1):31-34
根据红外系统中的不同杂散辐射源,分析了杂散辐射的内因和外因.列举了从机械面和光学面上抑制红外杂散辐射的具体措施,提出了选择红外涂层的方法.对一台空间红外仪器设置了里奥光阑,并通过地面试验和在轨测试评价了其抑制红外杂散辐射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陈伟力  徐文斌  王淑华  陈艳  张亚洲  李军伟  邓蓉 《红外与激光工程》2020,49(6):20190445-1-20190445-7
为了降低材质红外识别的正确率,较常用的方法是通过在材质表面涂覆涂层,以改变材质的表面发射率。首先通过基于微面元理论的目标材质表面红外辐射偏振传输模型的Stokes表达式,推导分析了目标材质表面发射率对目标材质表面红外偏振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目标材质表面发射率的改变不影响其表面的红外线偏振度特征;其次,针对材质表面发射率与红外偏振特性的不相关性,文章提出基于光谱偏振度对比度检测涂层材质的方法,并通过相同基底不同表面发射率的涂层材质、不同基底相同发射率的涂层材质的红外高光谱偏振成像特性进行了验证分析,结果表明:改变涂覆材料表面发射率并不影响材质表面的红外光谱偏振度特征;基底材料不同,即使目标材质表面涂覆相同发射率涂层,其表面的光谱偏振度特性将比光谱辐射亮度具有更明显的差异性,研究成果可为红外伪装材质检测识别提供新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基于辐射对比度的变发射率舰船的红外隐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舸  杨立 《红外》2013,34(7):34-38
利用固定发射率的红外隐身涂料无法实现全天候舰船红外隐身。以小于0.04的目标与背景的辐射对比度作为红外隐身的评判标准,通过计算分析目标与背景的红外特征模型,得到了实现红外隐身所需的目标表面发射率变化范围,提出利用电致变色材料来改变目标表面的平均发射率。与固定发射率的普通红外隐身涂料相比,改变发射率后的红外隐身涂料的隐身效率有了很大的改善,基本能满足目标的全天候红外隐身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