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传统门禁控制系统并不支持出入口控制器系统的网络化,本文通过引入通信平台,给出了一种实现TCP/IP的新方法,通信平台在操作软件客户端和控制器之间架起了TCP通道,通过对串口数据和客户端TCP/IP数据包进行转换可以任意客户端访问网络节点上的硬件服务器,实现TCP/IP通信,减少系统施工布线.  相似文献   

2.
针对家校通网络控制器的功能需求,提出一种串口与网络结合的通信技术.首先描述了网络控制器的硬件平台和基于TCP/IP协议之上的应用层协议,然后着重讨论了网络通信技术和串口通信技术,在通信过程中,采用主从应答方式以提高数据传输的有效性,减少数据冲突现象的发生,最后通过现场测试到的数据对该通信技术的可行性与稳定性进行说明与分析.  相似文献   

3.
基于MFC平台的开发,文章设计并研发了通信规约的网络串口服务器。本服务器一般用于管理嵌入式下位机的设备,服务器设计和进展主要体现在网络服务器串行的构建,其中包括构建和通信协议的开发,网络服务器通过通信从下位计算机接收传输数据连接,对下位机的最新状态进行实时显示,对返回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串口服务器的作用是利用串口通信接收下位机传导过来的数据进行相关操作。该种服务器既可以分开运行又可以相互配合。  相似文献   

4.
《信息技术》2015,(9):179-183
为实现物联网网络层中对数据的高效处理与管理,基于TCP/IP协议提出Linux平台的云端服务器。用于处理由网关通过Internet上传至服务器的数据,可实现多客户端的数据上传与反馈,采用并发的TCP连接机制处理网关与服务器的通信接口,服务器内部模块采用UDP通信方案。  相似文献   

5.
串口通信作为传统的通信方式仍然受到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基于PIC16F877A单片机、TL16C754异步通信芯片和MAX485芯片实现异步通信串口扩展的整体方案。方案实现了十四个串口同时进行长时间稳定可靠的双向数据通信。通过开展相应的试验,证明了该处理方案的有效性,并在某工程项目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种将串行通信设备连入管理网络的解决方案,本方案主MCU摒弃了常见的ARM类通用嵌入式芯片而采用世纪民生C8051核的CS6209,它集成了以太网接口(MAC和PHY),是一种超低成本串口服务器解决方案。本文首先介绍了串口服务器的构成,然后介绍了该方案TCP/IP协议栈的结构和系统的软件架构,以及该方案的硬件设计和验证,最后对其实用性和易用性做了总结和说明。  相似文献   

7.
乔扬 《电子工程师》2009,35(5):18-22
C/S/S(客户/服务器/服务器)三层结构的应用已相当广泛,目前流行的中间件技术如:BEATUXEDO,IBMCICS,J2EE等都是企业级应用,客户端与中间件采用专有协议(基本于TCP/IP之上的)通信,一般具备专门的客户端环境,服务器的部署也相对复杂,对于一些简单的C/S/S应用就显得有点重量级,如一些小型实时数据采集系统,轻量的数据交换系统,往往采用最底层的TCP/IP实现客户端与中间服务器的通信,采用自定义的数据包对后台数据库数据进行处理。文中主要研究客户端使用TCP/IP与中间服务器通信,中间服务器用OCI(Oracle调用接口)连接池实现对Oracle数据库的访问,实现多线程访问连接池技术。  相似文献   

8.
针对远程数据采集方面的应用需求,设计了一种基于ARM微处理器的以太网数据采集系统。选取S3C2440作为数据处理器和控制器,DM9000作为网络芯片,在Linux为操作平台下,实现了10位数据采集,并将采集到的数据经过S3C2440的处理,通过以太网传输到服务器上。数据传输采用的网络通信协议是TCP/IP协议,通信过程采用C/S模式。  相似文献   

9.
张胜  李瑞民 《电视技术》2016,40(6):127-130
基于TCP/IP的网络普遍存在各种安全问题,对于安全级别较高的单位,采用物理隔断的方式又带来了成本增加和数据难以共享等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在物理隔断网络之间采用串口连接的方式进行通信,具体的方式是:通过串口连接两个物理网络,两个网络中,如果需要与对方网络进行通信,则将数据按着本设计要求将数据发送给本网串口连接程序,该程序会自动将数据由串口传送给对方网络串口连接程序,而对方程序可以将数据按要求再转送给该网络中指定的用户,从而实现了实时通信.通过测试验证,该方式可以传送文件、实时数据、网络数据包等多种形式,并且设计可行和有效.  相似文献   

10.
串口通信广泛运用在工业自动化,串口与TCP/IP网络的结合能够实现远程控制以及数据采集等功能。本文基于Linux环境,利用Qt Create设计了串口服务器,实现了串口到以太网的数据转发功能,并给出了程序的设计要点。最后利用交叉编译器将其移植到嵌入式系统平台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