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穴位阻滞下低温冷冻治疗腰神经后支受累引起下腰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神经后支受累后引发的下腰痛,与腰神经后支的解剖学特点有关,腰肌因疼痛而反射性痉挛,而使腰神经后支所经过的肌性隧道变窄从而卡压腰神经后支,这样又使腰部疼痛加重。使病情进入一个恶性循环状态,甚至病情加重而得不到有效缓解。穴位阻滞下低温冷冻腰神经后支可以获得长效的镇痛及缓解肌痉挛,从而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
1、本文用10具尸体解剖了第11肋间神经、肋下冲经和第2、3腰神经的行程共20侧,并用钝性分离的方法追寻了前根和后根纤维在神经内的分布。2、第11肋间神经始部距肋下缘及肋间动脉约0.95厘米,至肋角以远则渐向肋下缘靠近。肋下神经多数与肋下缘始终保持0.3~0.9厘米左右的距离。3、自椎间孔至神经分为上下二支处的长度第11肋间神经约为10.2厘米,肋下神经约为9.4厘米。前根纤维多数从神经干的前或下部进入下支。后根纤维多从神经干的后或上部进入上支。但常有少量纤维相混。也有些上下支内完全为混合纤维。个别例子前根纤维主要进入上支,后根纤维主要进入下支。4、第2和第3腰神经均行于下位腰椎横突的前方、腰大肌的后面。自椎间孔至第2、3腰神经会合处的长度,第2腰神经平均为4.4厘米,第3腰神经平均约1.7厘米。神经干内前根纤维多位于前或前内侧,后根纤维多位于后或后外侧。二神经干上方均有较大的腰动脉后支与之相交叉。  相似文献   

3.
腰后关节紊乱症手法治疗机理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53例腰后关节紊乱症患者和临床分析,并根据产生腰痛的原因,将该症分为关节周围型和关节内型。通过对10具尸体的100支腰脊神经后内侧支显微解剖观察,证明后关节的神经支配主要来自后内侧支,该神经的行程及通道存在多处被挤压的因素,作者从神经解剖生理的角度探讨腰后关节紊乱的病机和手法治疗原理。  相似文献   

4.
射频热凝腰脊神经后支治疗腰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32例腰痛患者,均经物理治疗、中西药物治疗效果不佳.采用邵振海的腰痛神经定位法.经皮穿刺将射频针刺入损伤的腰脊神经后支处,射频热凝腰省神经后支.结果:32例患者中有27例取得明显的治疗效果.提示射频热凝腰省神经后支是治疗腰痛的一种有效方法。并对此种治疗方法的并发症、治疗机理及适应症的选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实时超声引导下选择性腰神经后内侧支介入治疗慢性腰痛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在我院行选择性腰神经后内侧支介入治疗的慢性腰痛患者40例,超声引导射频穿刺针置入相应的腰椎横突与上关节突交界区域,并使用X线透视调整针尖位置,行感觉测试。实时超声监测下行腰神经后内侧支药物阻滞与射频毁损治疗,记录治疗前和治疗后1、6个月的疼痛VAS评分。结果 40例患者均成功将射频穿刺针置于相应的腰椎横突与上关节突交界区域,都可诱发出相应腰神经后内侧支支配区域的感觉反应。介入治疗前40例患者VAS评分(8.9±0.9)分,治疗后1个月VAS评分(3.7±1.3)分,治疗后6个月VAS评分(3.2±1.1)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时超声引导下选择性腰神经后内侧支药物阻滞与射频毁损治疗慢性腰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技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腰神经后支射频消融与神经阻滞治疗老年腰椎压缩骨折疼痛近期、远期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骨折病人60例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腰神经后支射频治疗,对照组给予腰神经后支神经阻滞治疗,分别于治疗前1d及治疗后1d、5d、3个月、6个月,对病人行总体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ODI)评分。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治疗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及ODI评分均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F=23.770、414.821,q=9.969~46.117,P〈0.01);对照组术后1、5dVAS评分及ODI评分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F=21.004、354.325,q=5.064~40.039,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1、5dVAS评分及ODI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3、6个月VAS评分及ODI评分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t=4.814~26.612,P〈0.05)。结论腰神经后支射频治疗老年腰椎压缩骨折疼痛的远期疗效明显优于神经阻滞治疗。  相似文献   

7.
背景:臀上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是一类以皮神经血供为其成活基础的新型皮瓣,皮神经周围的营养血管在营养神经的同时发支营养其周围的筋膜皮肤。此皮瓣可以用最小的副损伤修复骶部压疮,并且皮瓣有感觉。目的:拟通过对臀上皮神经筋膜皮瓣进行应用解剖学分析,为臀上皮神经筋膜移植皮瓣及其旋转点的精确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设计、时间及地点:应用解剖学实验,于2006-03/05在大连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及大连大学医学院解剖教研室完成。对象:选取31侧用红色乳胶灌注、经甲醛固定的中国成人人体臀部标本。方法:解剖成人人体臀部标本臀上动脉的肌皮穿支并测量其外径,解剖臀上皮神经和第4腰动脉后支观察其在深筋膜穿出点的位置,测量臀上皮神经中支的长度及第4腰动脉后支的外径。主要观察指标:臀上皮神经筋膜移植皮瓣的解剖学数据。结果:臀上皮神经中支长度(15.1±1.4)cm(n=31)。臀上皮神经中支支配区有效长度(13.3±1.5)cm(n=31)。臀上皮神经、第4腰动脉后支出肌点距髂嵴上缘距离(8.5±1.1)mm(n=31)。臀上皮神经、第4腰动脉后支出肌点距后正中线距离(7.1±1.6)cm(n=31)。第4腰动脉后支外径(1.0±0.3)mm(n=31)。臀上动脉上支的肌皮穿支外径:第1支(0.52±0.22)mm(n=15),第2支(0.42±0.18)mm(n=10)。结论:臀上皮神经筋膜皮瓣的旋转点设计应距后正中线(7.1±1.6)cm,距髂嵴上缘(8.5±1.1)mm。臀上皮神经筋膜皮瓣宜以长度(13.3±1.5)cm,蒂部宽度3.5cm为宜。  相似文献   

8.
冷冻治疗腰脊神经后支源性下腰痛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神经定位冷冻、无水酒精毁损、常规神经阻滞治疗腰脊神经后支源性下腰痛的近期、远期疗效。方法:60例非特异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应用神经定位法分别予以神经冷冻、无水酒精毁损和常规神经阻滞治疗,每组20例。结果:三组治疗后近期疗效(治疗后1月)无差异,冷冻组和无水酒精组中、远期疗效(治疗后3月、6月)优于神经阻滞组,且冷冻组优于无水酒精毁损组。结论:神经定位冷冻治疗腰脊神经后支源性下腰痛可达长期止痛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我科2005—03/2007—09门诊收治的慢性腰神经后支疼痛患者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11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CT重组技术(MPR、CPR)同层显示股神经及其腰丛各构成支全程走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35例无下肢症状及常规CT未见股神经走行区异常的患者,总计观察双侧股神经70条,双侧股神经及其腰丛各构成支共计210条(股神经及L2神经构成支70条,股神经及L3神经构成支70条,股神经及L4神经构成支70条)。行CT扫描后,将原始数据传至工作站进行股神经及其腰丛各构成支全程重组,并观察其解剖学特征。结果 股神经与腰丛各构成支在重组图像中为连续的条索状结构,股神经主干显示满意率为92.86%(65/70),L2神经至股神经全程显示满意率为37.14%(26/70),L3及L4神经至股神经全程显示满意率分别为82.86%(58/70)和87.14%(61/70)。结论 CT重组图像显示股神经及其腰丛构成支效果满意,是显示股神经、术中定位股神经损伤、观察病变整体形态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针刀松解术治疗下腰部疼痛的疗效.方法对118例X片显示有腰椎退行性改变的下腰部疼痛患者,先用2%利多卡因5 ml、曲安奈德40 mg、维生素B121 000μg进行腰神经后支骨纤维管阻滞麻醉,然后选择3号针刀采用纵行切割通透剥离法行神经后支松解治疗,5 d 1次,4次为1个疗程.采用视觉类比测试(VAS)及活动功能评分法评定疗效.结果疗程结束后,患者下腰部疼痛症状明显改善,腰部运动功能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98%,无副作用.结论针刀松解术松解腰神经后支治疗下腰部疼痛疗效可靠,操作简便,无后遗症.  相似文献   

12.
腰背痛患者的射频热凝治疗3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工答观察射频热凝腰脊神经后支治疗腰痛的机理及临床治疗效果。选择32例腰痛的患者,其中男性19例,女性13例,均经物理治疗,中西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后应用此方法治疗。采用邵振海的腰痛神经定位法,经皮穿刺将射频针刺入损伤的腰脊神经后支处,射频热凝阻断腰脊神经的后支,32例患者中27例取得明显的治疗效果。提示腰脊神经后支的损伤与腰痛的发生有密切的联系。射频热凝阻断腰脊神经后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腰痛方法。此外  相似文献   

13.
体外冲击波用于治疗腰脊神经后支损伤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治疗腰脊神经后支损伤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32例腰脊神经后支损伤综合征进行本临床研究,随机分为治疗组15例和对照组17例。分别进行体外冲击波冲击腰脊神经后支损伤部位和电脑中频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体外冲击波的治疗在改善疼痛症状方面近期作用显著,治疗组治愈率(73.33%)明显高于对照组(47.06%)(P〈0.01)。结论:体外冲击波治疗腰脊神经后支损伤综合征是腰痛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腰骶部脊神经后支行经特点及骨纤维管道解剖测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腰骶背神经后支的行径特点,并测量神经行径的骨纤维管道的位置。方法:解剖8具16侧成人尸体标本,观察测量神经走行经过的骨纤维管道位置。结果:腰神经后外侧支在行径中经过下位椎体横突背面的骨纤维管道,该点至后正中线的距离从L1至L5椎体依次为24.9±1.2,25.7±1.4,30.2±1.7,32.5±1.3,32.2±1.5 mm;所汇成的臀上皮神经分2~3束跨髂嵴入臀,最内侧的入臀点骨纤维管道至后正中线距离为68.4±11.8mm。后内侧支恒定地向后下沿下位椎体横突基部的骨纤维管。臀中皮神经主要由L5~S3的后外侧支组成,经过骶髂长韧带深面的纤维管道,管道内上口至髂后上棘的距离平均为32.4±6.2 mm;外下口至髂后上棘的距离平均为36.8±5.6 mm;髂后上棘至骶骨外侧角的距离平均为67.2±9.3 mm。结论:腰骶神经后支行经的几个骨纤维管道位置基本恒定。这些骨纤维管道是神经卡压的解剖基础,在疼痛诊断和治疗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智能型射频热凝机治疗原因不明的腰腿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神经后支病变所致的腰腿痛由于影像学(CT、MRI)无阳性所见而不同程度地困扰着医患双方,被临床上称为原因不明的腰腿痛,但确与其神经解剖分布特点有密切关系,根据其解剖学特点,应用射频技术确切阻断神经的痛觉传导,是治疗此类疾患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正>腰痛是疼痛科的常见疾患,大部分病因不够明确,诊治也比较困难,临床上称为非特异性腰痛,而腰脊神经后支综合征约占非特异性腰痛的80%[1]。以往,神经阻滞是疼痛科治疗疼痛性疾病的基本治疗手段。脉冲射频是在射频热凝的基础上发展的一项治疗疼痛的新技术,是对射频热凝技术的改进,并能防止神经发生热离断,从而避免术后感觉障碍及运动神经损伤[2]。本研究采用三种方法治疗腰脊神经后支综合征60例,旨在评价脉冲射频联  相似文献   

17.
董大明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8):2675-2675
腰神经后支病变所致的腰腿痛由于影像学(CT、MRI)无阳性所见而不同程度地困扰着医患双方、被临床上称为原因不明的腰腿痛,但确与其神经解剖分布特点有密切关系,根据其解剖学特点,应用射频技术确切阻断神经的痛觉传导,是治疗此类疾患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spondylms,AS)常被冠以腰椎间盘突出症^[1]、肥大性脊椎炎、腰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而误诊。现将我科早期强直性脊柱炎误诊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颈神经后支综合征——解剖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目的:从解剖和临床两方面探讨颈神经后支综合征的机制及诊治方法。方法:对17具成人固定尸体中C1~8颈神经后支进行解剖学研究;对24例颈神经后支综合征的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和分析。结果:(1)颈神经后支自椎间孔处发出后,穿过由项部肌群附着于颈椎关节突关节囊的交叉纤维、上下关节突关节和内侧椎板组成的骨纤维管,然后发出关节突关节支、肌支、皮支和交通支,穿行于颈后肌群及其腱性纤维组织间。(2)临床发现保守治疗有一定疗效,对保守治疗效果欠佳的患者行颈神经后支松解术可获得满意的疗效。结论:颈神经后支综合征的病因是以颈后肌群为主的腱性交叉纤维压迫颈神经后支所致。对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行颈神经后支松解术,有可能是解除颈神经后支卡压的切实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行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加腰三横突小针刀松解在腰骶部疼痛治疗中的疗效,并与单一方法对比。方法80例患者分为A组(单纯神经阻滞),B组(神经阻滞+小针刀松解术),C组(神经阻滞+射频治疗),D组(神经阻滞+小针刀松解术+射频治疗),每组20例。根据腰椎正侧位片,采用双侧椎弓根测量定位法,分别标志患侧第三腰椎横突尖部及脊神经后支相应的邵氏压痛点在体表的定位。腰三横突尖部行针刀松解;脊神经后支感觉、运动定位测定后,给予80℃、60s的射频治疗,共2个射频周期。观察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记录治疗前、治疗后即时、24h,2周:静止VAS、运动VAS、腰三横突压痛VAS、邵氏点压痛VAS。组间比较用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两两比较用SNK-q检验。结果D组在24h、2周与A、B、C组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在腰三横突压痛VAS与A组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与A组在邵氏点压痛VAS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腰骶部疼痛,在诊断明确时,治疗上利用射频热凝加针刀松解联合施治,较单一方法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