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的院前急救与护理配合.方法 回顾性分析9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9例抢救成功,院前重型颅脑损伤急救成功率90.8%9例死亡,其中实施院前急救前心跳、呼吸已停止4例,合并严重多发伤,回院后出现心跳、呼吸停止5例.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伤情重,变化快,死亡率高,及时采取各种有效的院前急救与护理配合,可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成活率,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减少合并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吸痰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平 《中国实用医药》2009,4(26):166-167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的护理措施及体会。方法对本院2005年8月至2007年10月收治的8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例患者中70例抢救成功,16例死亡,死亡原因均为脑疝,抢救成功率81.4%。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行有效的气道湿化、及时的吸痰、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是护理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高淑琴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2):100-101
目的:探讨酒后驾驶摩托车所致颅脑外伤患者院前急救与护理方法及措施,以提高后期治疗的成功率。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6年4月~2009年12月酒后驾驶摩托车所致的颅脑损伤患者45例的现场急救及护理情况。结果:45例酒后驾驶摩托车所致颅脑损伤,患者中单纯型颅脑外伤27例,重型颅脑外伤18例。23例经现场抢救后送往ICU进一步治疗;10例经抢救后病情稳定行手术治疗;9例经CT常规检查后送神经外科继续治疗;3例因病情严重抢救无效而死亡。抢救成功率为93.3%。结论:现场急救及护理可提高酒后驾驶摩托车所致颅脑损伤患者后期治疗成功率,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对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园 《北方药学》2013,(12):178-17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护理措施以及实施后对院中整体治疗措施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与观察组(48例),对照组患者自行入院,观察组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抢救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入院7天后,痊愈10人,好转35人,死亡6人,有效率88.23%,死亡率11.77%;观察组患者入院7天后,痊愈18人,好转29人,死亡1人,有效率97.91%,死亡率2.09%,两组有效率及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应重视院前急救护理工作,实施有效的院前急救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值得在各级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早期急救观察及护理措施。方法通过2009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8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例早期观察及护理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81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抢救脱险74例,死亡7例,抢救成功率为91.3%。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采取及时有效的急救与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及患者的成活率,降低患者的致死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影响,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1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时间段分为两组:对照组80例,接受常规治疗护理;干预组80例,在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同时,给予早期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干预组应激性溃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显著降低重型颅脑损伤应激性溃疡发生率,提高治愈率和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的院前急救与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68例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与护理措施。结果 68例患者中65例治愈出院,3例死亡。抢救成功率96%。结论做好院前急救与护理是治疗颅脑损伤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探讨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创伤性休克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创伤性休克患者80例进行讨论,把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采取院前急救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抢救时间、患者的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采取院前急救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后,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满意度比对照组的要高,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95%,对照组的抢救成功率为80%,观察组的满意度为97.5%,对照组的满意度为87.5%,抢救时间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创伤性休克的患者,采取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可以减少患者的抢救时间,从而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增强治疗的效果,减少临床死亡率,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满意度,值得在今后的护理过程中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在抢救重度颅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重度颅脑损伤患者104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接诊方式不同分为两组,通过120急救系统接诊的60例为观察组,由亲属和交警等人员送至急诊科的44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结果观察组转运过程中,患者死亡1例,对照组死亡5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90,P <0.05);观察组转运及抢救过程中,总病死率为13.3%,低于对照组的31.8%(χ2=5.200,P<0.05)。结论院前急救在重度颅脑损伤急诊患者抢救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可显著降低其病死率,提高抢救的有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探讨高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和护理对策。方法对我科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急救的80例高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5例高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被抢救成功,抢救成功率是81.25%,另外15例高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抢救无效死亡,病死率是18.75%。结论对高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及时有效的急救和护理措施,能够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患者伤残和死亡,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早期严重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53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早期严重并发症治疗及护理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脑外伤经过并发症的预防、治疗及护理后6个月格拉斯哥结果分级Ⅰ级28例,Ⅱ级5例,Ⅲ17例,Ⅳ级25例,Ⅴ级78例。结论:掌握颅脑外伤早期可能出现的严重并发症,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及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患者的伤残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现代网络院前急救模式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院前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分成两组;现代网络院前急救模式(A组,162例)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急救队伍组成,能够进行基础、高级生命支持,配备先进急救设备和现代交通工具等,利用现代网络连接快捷的特点,在深圳市急救中心调度下开展院前现场急救工作;传统模式组(B组,124例)患者自行到达医院,无医务人员现场抢救及陪同。统计调度时间、到达时间、现场时间、返回时间、总时间,同时对受伤类型、颅内损伤程度、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和B组的受伤类型、颅内损伤程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预后伤残程度评级:良好72.22%,中残19.14%,重残1.85%,植物状态0.62%,死亡6.17%;B组预后伤残程度评级:良好47.58%,中残24.19%,重残12.10%,植物状态2.23%,死亡14.51%;A组预后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现代网络院前急救模式能提升重型颅脑损伤急救速度,降低死亡率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交通事故致多发伤合并重型胸外伤患者的院前救治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05年2月~2011年2月院前出诊现场救治由于交通事故引发的多发伤患者48例。结果:本组48例患者中,现场紧急救治后有47例成功转运回院,现场死亡1例,转运途中出现病情变化,到达急诊室后抢救无效死亡3例,总抢救成功率为91.67%。结论:加强院前急救人员处置能力,根据现场多发伤患者创伤类型进行及时有效的院前紧急救治是提高多发伤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刘静  张宇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9):112-113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院前急救的方法与流程,总结严重创伤院前急救的经验。方法:对87例严重创伤患者在院前急救过程中进行积极的护理配合。结果:88例严重创伤中交通事故53例,高空坠落3例,压榨伤2例,暴力致伤30例,两处以上多发伤59例,合并休克33例,合并意识障碍39例,合并呼吸功能不全者15例,院前急救过程中通过积极的护理配合,除4例因为伤情严重接诊时呼吸心跳已停止抢救无效外,其余患者经院前急救及院侯急救处理后,转往其他科室继续住院治疗,抢救成功率达95%。结论:严重创伤的院前急救护理质量是伤者生命的早期保障,积极地院前急救护理是院内进一步抢救治疗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骨瓣开颅活动骨瓣在治疗重型颅脑外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本院收治的6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5例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活动骨瓣的方法,对照组30例采用标准大骨瓣去除减压法,然后对两组的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对65例患者的总体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分,发现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预后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大骨瓣开颅术活动骨瓣的方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能够明显降低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和护理措施。方法 53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3例。观察组给予亚低温治疗和相应护理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比较2组的存活率、颅内压(ICP)和格拉斯哥评分(GCS)。结果观察组存活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治疗第2、3、6天IC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及治疗1个月后GCS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疗效显著,治疗期间的观察与护理非常重要,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院前急救要点。方法:对本中心2009年1月~2011年1月抢救并转送的89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性别、年龄、致伤原因、出车速度,主要症状、生命体征变化、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以下简称GCS)、合并伤、院前急救措施、救治效果输入Excel表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多为小于44岁的年轻人,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致伤原因主要为交通事故;院前通过气道维护、降颅压、控制出血、骨折固定,妥善搬运和抗休克等,将患者转送至有条件的医院接受治疗,病情平稳31.5%、病情好转50.6%、病情恶化15.7%、途中死亡2.2%。结论:积极有效的院前急救措施,对早期稳定病情、缓解症状、减少致残率和死亡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黄山景区院前急救中外伤患者的院前急救与转运特点,探讨山岳型景区外伤患者院前急救护理经验,提高山岳型景区医疗急救人员院前急救和转运外伤患者的能力。方法对2005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黄山风景区院前急救中的483例外伤患者的病情、急救应急反应、急诊诊断、转运情况、院前护理、死亡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院前急救外伤患者483例患者,其中头面部外伤216例,死亡5例;四肢伤155例;全身多处伤112例,死亡4例。按病情:一般362例,较重85例,危重27例,死亡9例;转运途中(共转运259例):平稳234例,加重23例,死亡2例。结论山岳型景区发生的外伤患者需要得到现场及时的急救和规范的院前急救护理,以及转运途中的良好护理,从而提高院前急救的整体水平和急救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骨瓣减压联合天幕裂孔切开术治疗外伤性天幕裂孔疝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2004年1月~2009年6月收治的符合标准的患者68例,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行血肿清除、大骨瓣减压及天幕裂孔切开术;对照组35例行血肿清除、大骨瓣减压,不行天幕裂孔切开术。术后48h复查CT,对比组间脑干周围池改善率。对比组间病死率、术后2周与4周的GCS评分,及术后6个月的GOS评分。结果:治疗组脑干周围池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周GCS评分及术后6个月的GO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骨瓣减压联合天幕裂孔切开治疗外伤性天幕裂孔疝疗效肯定,可显著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发生的原因和相应的防治对策。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5年1月~2010年6月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成因及防治对策。结果:60例患者中死亡37例,死亡率为61.7%,重残8例,中残9例,良好6例。结论:急性弥漫性脑肿胀、迟发性颅内血肿、广泛性挫裂伤是术中急性脑膨出的主要原因。术中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可以降低急性脑膨出的发生,减轻其对脑组织的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