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腰椎管狭窄症的针对性减压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腰椎管狭窄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根据腰椎管狭窄的因素、形式、范围和程度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减压术式 :全椎板切除治疗单纯中央管狭窄 8例 ;全椎板切除 小关节部分切除治疗严重的退变性中央管狭窄伴侧隐窝狭窄 12例 ;椎板间隙潜行扩大减压治疗椎板间水平的中央管狭窄伴侧隐窝狭窄 17例 ;半椎板切除 小关节部分切除治疗中央管一侧狭窄伴侧隐窝狭窄 13例 ;椎板间开窗减压治疗单纯侧隐窝狭窄 46例。同时行间盘突出髓核摘除 63例 ,腰椎不稳侧后方植骨融合 9例 (内固定 6例 )。结果 :本组 96例 ,平均随访 2年 8个月。疗效评定优良率 82 3 %。术后继发腰椎不稳 6例 (其中全椎板切除组 2例 ) ,发生率 6 2 5 %。再狭窄 4例 ,发生率 4 17%。腰椎融合失败 1例。结论 :针对性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手术疗效满意 ,并可减少继发性腰椎不稳和再狭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有限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2002年9月~2007年3月共收治45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男16例,女29例,年龄36~80岁,平均61.3岁,病程5个月~20年,平均16个月.依据Hansraj等的经典与复杂型腰椎管狭窄症分型标准及引起症状的"责任"部位,经典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有限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术(A组,14例):复杂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有限椎板切除椎管减压并脊柱融合内固定术(B组,10例)或行全椎板切除减压并脊柱融合内固定术(C组,21例).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15分法及Eule法对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神经功能与自觉症状进行评估,计算改善率,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访9个月~5年,平均3.4年,末次随访时JOA评分改善率A组58.2%±34.0%,B组61.7%±23.6%,C组56.4%±26.8%,优良率A组78%,B组80%,C组76%,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Eule法评估除A组与C组分别有1例术后疼痛加重外,其余病例腰腿痛症状均改善.结论:有限椎板切除减压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一种可靠术式,只要把握好手术适应证与减压范围,无论单纯有限减压还是减压并植骨融合内固定均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与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与手术治疗方式。方法  1995~ 2 0 0 2年对 6 2例诊断为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患者 ,仔细分型 ,采用 3种方法 ,a)开窗潜行扩大椎板减压术 ;b)扩大的半椎板切除减压术 ;c)全椎板切除加椎间融合术。结果 随访 1~ 6a ,按Nakal分级评定优 4 3例 ,良 16例 ,可 3例 ,优良率 96 .5 %。结论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主要以充分彻底的减压、解除神经根的致压因素为主 ,但要兼顾减压的彻底性与腰椎的稳定性。单节段病变选择开窗潜行减压术或扩大半椎板切除减压术 ,多节段病变选择全椎板减压术同时行椎间融合术以保证腰椎稳定。  相似文献   

4.
全椎板切除后椎板重建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林勇  赵永生  历强  彭国栋 《中国骨伤》2010,23(7):511-513
目的:观察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内固定术后采用硬膜外植骨重建椎板方法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早期(术后3个月)及中期(术后>1年)疗效.方法:选择22例中重度退行性腰椎管狭窄患者行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内固定术,男12例,女10例;年龄55~76岁,平均65.8岁;病变节段为L3-S1,包括单节段(6例)、双节段(13例)、三节段(3例).全椎板切除后在切除椎板间硬膜外植骨重建椎板.随访时间1~3年,分别在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JOA评分从主观症状、临床体征、日常活动受限情况及膀胱功能等方面对疗效进行评价,并通过影像学检查测量椎管矢状径变化.结果:22例患者均获随访,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JOA下腰痛评分分别为(5.3±1.6)、(23.2±2.0)、(22.9±2.4)分;术后3个月优18例,良3例,可1例;末次随访优17例,良3例,可2例.狭窄节段术前椎管矢状径为(6.8±0.9) mm,术后3个月为(17.6±2.5) mm,末次随访时为(16.9±1.8) mm.经统计学检验,JOA评分术后3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疗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椎管矢状径改变椎板重建术后3个月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椎板重建术后3个月与末次随访时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影像学变化:末次随访时的CT片示椎管无狭窄,神经根、硬膜囊无压迫,椎板重建后骨质已大片融合,未发现明显的骨质吸收,内固定无松动及断裂情况.结论:椎板切除后椎板间植骨重建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可以同时达到充分减压和脊柱生物力学稳定,能有效预防术后瘢痕压迫和粘连形成椎管再狭窄,中早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椎管扩大成形治疗腰椎管狭窄症长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介绍一种椎板减压后椎板棘突复合体翻转 90°回植椎管成形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方法 ,评价其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 33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全椎板复合体切取后 ,翻转 90°回植重建椎管后壁的方法进行治疗 ,分别于术前、术后 1年及术后 5年进行下腰痛JOA评分及影像学检查。结果 :3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 ,术后 3个月复查CT示 :椎管成形术后 ,椎管扩大显著 ,大部分椎板棘突复合体已与周围骨质完全融合固定 (88% )。术后 1年时下腰痛评分较术前有显著性差异 ,术后 5年评分与术后 1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椎板棘突复合体回植椎管成形术有利于脊柱稳定性的重建 ,减少硬脊膜疤痕粘连的机会 ,椎管扩大明显 ,长期疗效肯定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改良椎管成形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术后腰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自2013-05-2015-02手术治疗74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对照组38例采用传统的全椎板切除减压术;观察组36例采用改良椎管成形术治疗,术中以薄骨刀进行椎板截骨,待减压操作完成后,将截除的椎板及韧带予以回植,从而尽量保留了脊柱后柱结构的完整性。结果两组患者术后随访24-35个月,观察组回植的棘突椎板连接处均顺利愈合,愈合时间为6-12个月,平均8.7个月;其椎管矢状径、横径与术前相比,有明显增加(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腰痛、下肢痛的VAS评分以及JOA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末次随访时的腰痛VA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有3例发生腰椎滑脱、2例发生腰椎不稳,总发生率为13.2%;观察组无一例腰椎不稳或滑脱现象。结论与传统全椎板切除减压术相比,采用改良的椎板棘突复合体截骨、原位回植椎管成形术式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其疗效可靠,有利于进一步缓解腰部疼痛、维持腰椎术后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不同手术方式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手术方式和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1999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65岁以上且获得2~6年随访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116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4例,女62例;年龄65~82岁,平均74.3岁.保留椎板上1/3或全椎板切除减压术共58例;多节段全椎板切除减压术45例;采用椎板减压、椎弓根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术13例.结果 随访2~6年,平均3年11个月.JOA评分从术前(7.5±1.8)分改善至(14.0±1.3)分.94.2%的患者自诉生活质量明显提高,腰腿痛明显缓解,行走距离明显增加.结论 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在积极控制并存内科疾病的基础上,依据个体情况采取有限化减压手术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椎板开窗撑开潜行式减压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自2004年3月至2007年4月采用椎板开窗撑开潜行式减压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26例。结果本组无硬膜囊撕裂和脑脊液漏等手术并发症。根据北美脊柱外科学会的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疗效评分[1]:术后1年以上随访,其中:优19例,良5例,改善2例,疗效优良率为92.31%。X线检查未发现腰椎不稳和滑脱的现象。结论椎板开窗撑开潜行式减压手术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腰椎管狭窄症的不同术式选择及其疗效比较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指征和术式选择,并对其疗效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2004年入院治疗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187例,其中156例获得随访。根据病情分别采用单纯椎板减压术(全椎板或半椎板)89例,椎板减压 横突间植骨融合术33例,全椎板切除减压 横突间植骨融合 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34例。结果156例术后随访6个月~7年,平均4年1个月。三种手术方法优良率分别为89.89%、87.88%、88.24%。结论只要掌握好手术指征和手术技巧,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各种类型的腰椎管狭窄症均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改良骨刀截骨椎板棘突复合体回植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腰椎管狭窄症患者56例,所有患者均采取改良骨刀截骨椎板棘突复合体回植治疗,复查CT,测量术前及末次随访的椎管矢状径、椎管横径,观察预后及并发症,并按照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标准(Japanese orthopaedics asso ciation,JOA)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56例患者末次随访时椎管矢状径、椎管横径均较术前明显扩大;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6.43%;所有患者CT复查显示,椎板原位融和率为100%,无腰椎不稳、继发性腰椎管狭窄症、椎板棘突复合体移位、下陷、脱落等并发症;6个月基本达到骨性愈合。结论改良骨刀截骨椎板棘突复合体回植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疗效确切,可有效重建腰椎后部结构的稳定性、完整性,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