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王冲  邱卫强 《安徽医学》2020,41(9):1066-1069
目的 分析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血清14-3-3η、dickkopf相关蛋白1(DKK-1)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与Bath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指数(BASDAI)、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2年2月至2016年1月河南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AS患者为研究对象,设为AS组,另按1∶1比例选取同期在本院接受体检的健康体检者60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入院时血清14-3-3η、DKK-1及TGF-β1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14-3-3η、DKK-1及TGF-β1水平与BASDAI、BASFI的相关性。结果 AS组血清14-3-3η、TGF-β1高于对照组,DKK-1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S组平均BASDAI评分(40.12±2.63)分,BASFI评分(42.67±5.22)分;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AS患者血清14-3-3η、TGF-β1与BASDAI评分(r=0.556、0.533,P均<0.05)、BASFI评分呈正相关(r=0.459、0.433,P均<0.05);DKK-1则与BASDAI评分(r=-0.285,P<0.05)、BASFI评分(r=-0.464,P<0.001)呈负相关。结论 AS患者血清14-3-3η、TGF-β1、DKK-1与BASDAI评分、BASFI评分存在相关性,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2.
王娟  张婕  纪孝联 《安徽医学》2020,41(8):876-879
目的 检测miR-1915-3p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对胃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胃癌细胞MGC-803、SGC-7901、MKN-45和永生化胃上皮细胞GES-1中miR-1915-3p的相对表达水平;转染实验将miR-1915-3p质粒和对照质粒(miR-NC)转染至MGC-803和SGC-7901中,分别设置MGC-803细胞miR-1915-3p组和miR-NC组及SGC-7901细胞miR-1915-3p组和miR-NC组;细胞增殖实验和凋亡实验分别检测miR-1915-3p组和miR-NC组细胞的光密度(OD)值和凋亡率;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实验检测miR-1915-3p组和miR-NC组细胞的Bcl-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MGC-803、SGC-7901、MKN-45细胞中miR-1915-3p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46±0.06)、(0.42±0.05)、(0.33±0.04),均低于GES-1细胞中miR-1915-3p的相对表达水平(P<0.05)。MGC-803细胞中,miR-1915-3p组与miR-NC组相比,OD值降低、细胞凋亡率增加、Bcl-2蛋白表达减弱(P均<0.05);SGC-7901细胞中,miR-1915-3p组与miR-NC组相比,OD值降低、细胞凋亡率增加、Bcl-2蛋白表达减弱(P均<0.05)。结论 miR-1915-3p在胃癌细胞系中表达降低,上调miR-1915-3p的表达可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减弱Bcl-2蛋白表达以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人宫颈癌细胞microRNA-31-3p(miR-31-3p)的表达及其靶向调控Sema4C表达对顺铂耐药性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Hela细胞,分别转染miR-31-3p mimics(miR-31-3p mimics组)、空白质粒(对照组),以及在转染miR-31-3p mimics的基础上过表达Sema4C(miR-31-3p mimics+Sema4C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miR-31-3p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转染mimics后Hela细胞Sema4C蛋白的表达,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顺铂作用下Hela细胞的耐药性变化。结果 miR-31-3p在宫颈癌细胞Hela中低表达(P <0.05)。miR-31-3p mimics组、miR-31-3p mimics+Sema4C组miR-31-3p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 <0.05),且miR-31-3p mimics组与miR-31-3p mimics+Sema4C组miR-31-3p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miR-31-3p mimics组、miR-31-3p mimics+Sema4C组Sema4C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P <0.05);miR-31-3p mimics+Sema4C组Sema4C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miR-31-3p mimics组(P <0.05)。不同浓度顺铂作用下,miR-31-3p mimics组Hela细胞生存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2 μmol/L、3 μmol/L、4 μmol/L、5 μmol/L顺铂作用下,miR-31-3p mimics+Sema4C组Hela细胞生存率高于miR-31-3p mimics组(P <0.05)。结论 miR-31-3p靶向调控Sema4C表达,降低宫颈癌细胞对顺铂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对胰腺星形细胞(PSC)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构建OPN慢病毒过表达载体(OPN-O/E)并转染PSC,设置空载体转染细胞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CCK-8实验和Transwell小室检测OPN-O/E转染及OPN-O/E转染联合Akt抑制剂LY294002(10 μmol/L、50 μmol/L)处理后PSC增殖活性和趋化活性,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及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OPN-O/E转染上调OPN表达后,PSC增殖活性增高、趋化活性增高,细胞中磷酸化PI3K(p-PI3K)、磷酸化Akt(p-Akt)和α-SMA表达水平均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细胞中PI3K和Akt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使用10 μmol/L或50 μmol/L Akt抑制剂LY294002干预后,细胞中α-SMA及p-Akt的表达被抑制,与OPN-O/E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Akt的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 OPN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介导PSC活化,活化后PSC的增殖及趋化活性也增强。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知母皂苷B-Ⅱ抑制人胃癌细胞株BGC-823和MGC-803增殖及迁移的作用机制。方法 使用终浓度为50 ng/mL的知母皂苷B-Ⅱ处理BGC-823和MGC-803细胞48 h,用qPCR和蛋白质印迹实验分别检测细胞内清道夫受体A5(SCARA5)的mRNA含量及蛋白表达;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hsa-miRNA-766-3p与SCARA5 3''UTR区的结合位点,并通过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进行验证;转染hsa-miRNA-766-3p mimic或siRNA-SCARA5至BGC-823、MGC-803细胞,24 h后使用50 ng/mL知母皂苷B-Ⅱ处理细胞48 h,用qPCR和蛋白质印迹实验检测细胞内hsa-miRNA-766-3p相对含量和SCARA5蛋白表达,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及迁移能力。结果 50 ng/mL知母皂苷B-Ⅱ处理BGC-823、MGC-803细胞48 h能增强肿瘤细胞中SCARA5蛋白表达(P<0.01),而SCARA5 mRNA相对含量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报告基因表达载体单独转染比较,hsa-miRNA-766-3p mimic和hsa-miRNA-766-3p inhibitor与野生型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共转染可分别抑制和增强细胞内荧光素酶活性(P<0.05,P<0.01);hsa-miRNA-766-3p mimic和hsa-miRNA-766-3p inhibitor转染对突变型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荧光素酶活性无明显影响(P>0.05)。50 ng/mL知母皂苷B-Ⅱ处理BGC-823、MGC-803细胞48 h,细胞内hsa-miRNA-766-3p含量均降低,SCARA5蛋白表达则升高(P<0.01);hsa-miRNA-766-3p mimic转染+皂苷处理与单纯皂苷处理比较,细胞内hsa-miRNA-766-3p含量上升(P<0.01)、SCARA5蛋白表达降低(P<0.01);siRNA-SCARA5转染+皂苷处理与单纯皂苷处理比较,细胞内hsa-miRNA-766-3p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但SCARA5蛋白表达降低(P<0.01)。细胞增殖及迁移实验检测结果表明,与细胞对照或溶媒对照比较,经知母皂苷B-Ⅱ处理的胃癌细胞BGC-823和MGC-803增殖活性及迁移能力均降低(P<0.01),siRNA-SCARA5转染+皂苷处理的细胞增殖活性和迁移能力与单纯皂苷处理的细胞相比增强(P<0.01)。结论 知母皂苷B-Ⅱ能够抑制hsa-miRNA-766-3p的表达,进而上调其靶基因SCARA5的表达,最终抑制胃癌细胞BGC-823和MGC-803的增殖和迁移。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石斛合剂(DC)对老年糖尿病大鼠胰高血糖素样多肽-1(GLP-1)的影响,探讨石斛合剂治疗衰老糖尿病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 老年Wistar雌性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DC低剂量组、DC高剂量组、二甲双胍对照组,检测0.5、2.5 h血清GLP-1,免疫组化法检测小肠GLP-1.[结果] DC低剂量组0.5、2.5 h GLP-1的差值低于模型组(P<0.05),DC高剂量组差值显着高于模型组(P <0.01),小肠未发现GLP-1.[结论] 低剂量DC可能具有减缓GLP-1代谢的作用,高剂量DC可能具有促进0.5 h GLP-1分泌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及糖负荷后血浆胰高血糖素(Gg)、血糖、C肽的变化及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并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体重指数(BMI)的变化及病程、年龄、BMI、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血脂与胰高血糖素的相关性。方法 对照组和糖尿病组清晨空腹测量身高、体重后行糖耐量实验(OGTT),分别于空腹、糖负荷后30、60、120、180min测定血浆Gg、血糖、C肽的水平,并对Gg与C肽、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等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两组C肽和Gg的分泌量随着血糖的升降而升降。糖尿病患者空腹及餐后血浆G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组BMI、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组,Gg与病程、年龄、BMI、糖化血红蛋白、FBG、CHOL、TG、LDL呈正相关,与HDL呈负相关。结论 Gg的绝对或相对分泌增多,是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症的因素之一。血糖、C肽、胰高血糖素相互促进分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在糖尿病患者中随着病程、年龄、BMI、血脂水平的增长,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和Gg水平升高并存,对于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和调控胰高血糖素双管齐下才能使血糖达到理想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化学趋化因子受体1(CXCR1)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收集结肠癌组织和对应的癌旁组织,提取组织蛋白,Western blot法检测组织中CXCR1表达水平。以人结肠癌细胞HCT116为研究对象,细胞转染CXCR1小干扰RNA(CXCR1 siRNA组),同时转染siRNA对照组。设置对照组,对照组中只加入转染试剂。培养48h后,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CXCR1、Bcl-2、Bax、STAT3、p-STAT3表达水平,MTT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人结肠癌细胞与STAT3信号通路抑制剂AG490作用后,检测细胞增殖凋亡情况。结果 CXCR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1)。CXCR1 siRNA组细胞中CXCR1、p-STAT3、Bcl-2蛋白水平和细胞存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CXCR1 siRNA组细胞中Bax水平和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siRNA对照组细胞中CXCR1、Bcl-2、Bax、STAT3、p-STAT3水平和细胞凋亡率、细胞存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抑制剂作用后的细胞增殖凋亡趋势与CXCR1 siRNA组细胞相一致。结论 CXCR1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上调。抑制CXCR1的表达可以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促进结肠癌细胞凋亡,作用机制与STAT3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RUNX3基因重组质粒转染人膀胱癌T24细胞后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变化以及Smad4 mRNA表达的变化,探讨RUNX3基因与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Smad信号通路在膀胱癌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构建pIRES-EGFP-RUNX3质粒,将T24细胞分空白对照组(不转染)和空载体质粒组以及重组质粒组。空载体质粒组和重组质粒组细胞分别转染pIRES-EGFP和pIRES-EGFP-RUNX3,转染24 h后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RT-PCR检测各组细胞RUNX3、Smad4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 成功构建pIRES-EGFP-RUNX3重组质粒,显微镜观察发现转染组均出现细胞死亡,重组质粒组出现凋亡细胞;转染24 h后空白对照组凋亡率为(3.23±0.45)%,空载体质粒组为(8.98±1.62)%,重组质粒组为(43.61±2.69)%;RUNX3 mRNA仅重组质粒组有表达(2.79±0.36),重组质粒组Smad4 mRNA较另两组表达上调(P <0.05)。结论 转染RUNX3基因可上调膀胱癌T24细胞中Smad4 mRNA的表达,且能抑制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抑癌基因RUNX3可能通过TGF-β/Smad信号通路参与对膀胱肿瘤细胞增殖与凋亡的调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蓬子菜黄酮类化合物香叶木素-7-O-β-D-木糖-(1→6)-β-D-葡萄糖苷(DXG)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诱导HepG2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 台盼蓝染色法检测DXG对HepG2细胞生长的影响;MTT法检测DXG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吖啶橙/溴乙(AO-EB)荧光染色法观察DXG对HepG2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影响;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凋亡细胞的DNA图谱变化;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2及bax的表达。结果 台盼蓝染色和MTT检测显示,DXG 50、100、200 μg/mL能明显抑制HepG2细胞增殖,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AO-EB染色可见DXG诱导HepG2细胞凋亡并发生形态学改变,且随DXG的质量浓度升高,凋亡细胞的比例显著增加。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HepG2细胞经DXG 100、200 μg/mL处理48 h后,可见DNA“梯形”碎片条带。RT-PCR实验表明,DXG下调细胞凋亡的抑制基因bcl-2 mRNA表达,促使凋亡基因bax mRNA表达增强。结论 DXG具有显著抑制人肝癌细胞HepG2增殖、诱导其凋亡的作用,其作用机制与调控bax/bcl-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胰高血糖素受体(GCGR)在ob/ob小鼠肝组织以及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脂肪变后表达变化。方法 分别检测10周龄的雄性ob/ob小鼠和同窝野生对照小鼠的体重、肝功、血糖、血脂以及胰岛素等指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Western blot法和免疫组化分别检测两组鼠肝脏中gcgr基因、蛋白表达的差异以及定位情况。不同浓度油酸处理HepG2细胞,油红O染色观察HepG2细胞脂肪病变程度,Q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gcgr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GCGR广泛表达于多种组织,以肝脏表达较多,ob/ob小鼠呈现明显的脂肪肝性病变,且免疫组化结果发现,ob/ob小鼠与正常对照小鼠相比,肝脏中GCGR表达减少;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709±0.174 vs 1.000±0.00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761±0.211 vs 1.200±0.34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梯度油酸处理HepG2细胞,其GCGR 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随油酸浓度增加而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脏脂肪性病变降低了肝脏GCGR表达水平,从而可能影响肝脏的糖脂代谢。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检测卵巢癌中microRNA-144-3p(miR-144-3p)与血清和糖皮质诱导蛋白激酶(SGK3)的表达水平,并探究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0年3月~2012年7月于笔者医院经手术切除的64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12例卵巢良性肿瘤组织和12例正常卵巢组织。实时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卵巢癌组织miR-144-3p水平;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法技术检测卵巢癌组织SGK3水平;分析卵巢癌组织miR-144-3p、SGK3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1)卵巢癌组织miR-144-3p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卵巢组织、卵巢良性组织(P<0.05)。(2)卵巢癌组织SGK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卵巢组织、卵巢良性组织(P<0.05)。(3)卵巢癌组织中miR-144-3p表达水平与SGK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呈负相关(P<0.05)。(4)卵巢癌组织miR-144-3p、SGK3表达水平与患者的肿瘤直径、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分化程度有关(P<0.05),与患者的年龄、有无腹腔积液、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5)全部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40个月,术后1、3、5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6.56%、53.13%、25.00%。miR-144-3p低表达患者术后1、3、5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7.57%、37.84%、10.81%;miR-144-3p高表达患者术后1、3、5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8.89%、74.07%、44.44%;两者生存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6)SGK3高表达患者术后1、3、5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8.29%、39.02%、9.76%;SGK3低表达患者术后1、3、5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1.30%、78.26%、52.17%;两者生存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miR-144-3p、SGK3表达异常与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可能成为上皮性卵巢癌临床治疗及预后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构建并研究日本血吸虫重组质粒pGEX-Sj14-3-3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的表达。方法从日本血吸虫成虫组织提取总RNA;RT-PCR扩增Sj14-3-3编码基因;将此基因克隆至载体pGEX-1λT,构建重组质粒pGEX-Sj14-3-3;转化入DE3中,经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进行鉴定。结果 RT-PCR扩增出399bp的Sj14-3-3编码基因;并成功将其插入pGEX-1λT构建了重组质粒pGEX-Sj14-3-3;SDS-PAGE显示相对分子质量约为40 000的重组蛋白,与预期结果相符,薄层扫描分析显示表达蛋白约占菌体总蛋白的21%;Western blot显示重组蛋白可被日本血吸虫感染兔血清识别。结论日本血吸虫重组质粒pGEX-Sj14-3-3构建成功,重组质粒在大肠埃希菌BL21中可较高效表达,且表达蛋白具有特异的抗原性。  相似文献   

14.
张旭  李刚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2,33(11):1172-1177
目的 探讨过表达鸟苷酸交换因子C3G(Crk SH3-domain-binding guanine-nucleotide-releasing factor)对心肌细胞生存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分别用pCXN2-Flag、pCXN2-Flag-hC3G(过表达人C3G mRNA)质粒瞬时转染H9C2心肌细胞,并进行缺氧/复氧(H/R)于预.实验分为空白组、空质粒组、C3G过表达组、空白+H/R组、空质粒+H/R组,C3G过表达+H/R组.用RT-PCR法检测心肌细胞C3G mRNA的表达,蛋白质印迹分析法检测心肌细胞C3G、p-ERK1/2蛋白的表达,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率.结果 C3G过表达组较空白组和空质粒组,C3G过表达+H/R组较空白+H/R组和空质粒+H/R组人C3G mRNA、C3G蛋白、p-ERK1蛋白、细胞增殖率均增加(P均<0.01),凋亡率均降低(P<0.05,P<0.01);C3G过表达+H/R组较空白+H/R组、空质粒+H/R组p-ERK2蛋白增加(P<0.01).结论 过表达C3G能促进心肌细胞的生存力,该过程可能是由p-ERK1/2蛋白表达增加和心肌细胞凋亡降低介导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因子-1(LncRNA MALAT-1)是否能靶向调节microRNA-370-3p(miR-370-3p)的表达,以及对Akt通路和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用非小细胞肺癌(NSCLC)A549细胞体外培养,分别抑制LncRNA MALAT-1(转染si-MALAT-1)或过表达miR-370-3p(转染miR-370-3p mimic),抑制LncRNA MALAT-1和干扰miR-370-3p(同时转染si-MALAT-1和antimiR-370-3p),观察A549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和Akt通路蛋白的表达。qRT-PCR检测LncRNA MALAT-1、miR-370-3p mRNA的表达;MM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与侵袭;Western blotting检测Akt、p-Akt、PI3K、p-PI3K蛋白相对表达量。构建MALAT-1野生型(MALAT-1WT_1uc)与突变型(MALAT-1MUT_1uc)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并分别与miR-370-3...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RCL、TAOK1、14-3-3 zeta、ZNF706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分析探讨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乳腺癌组织切片中RCL、TAOK1、14-3-3 zeta、ZNF706蛋白的表达情况,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评价它们与病理分级、肿瘤大小、转移以及预后的关系。结果:RCL、TAOK1、14-3-3 zeta、ZNF706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且均显著强于癌旁组织(P<0.01);RCL的强表达与肿瘤大小、病理分级、Ki67相关(P<0.05),TAOK1的表达与ER、HER2表达相关(P<0.05),14-3-3 zeta的表达与ER相关(P<0.05),ZNF706的表达与淋巴转移、ER相关(P<0.05)。结论:RCL、TAOK1、14-3-3 zeta、ZNF706的阳性表达与乳腺癌存在关联,RCL的强表达与肿瘤大小、病理分级、Ki67相关,TAOK1的表达与ER、HER2表达相关,14-3-3 zeta的表达与ER相关,ZNF706的表达与有无淋巴转移、ER相关,测定乳腺癌组织中的RCL、TAOK1、14-3-3 zeta、ZNF706蛋白表达,有助于评判肿瘤恶性程度,预测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宫颈脱落细胞microRNA-508-3p(miR-508-3p)、ROCK1的表达及其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9年9月诸暨市人民医院收集的宫颈脱落细胞标本172例,其中正常组7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组54例、宫颈癌组48例。通过qRT-PCR、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细胞miR-508-3p、ROCK1的表达,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宫颈病变脱落细胞miR-508-3p与ROCK1的相关性,观察宫颈癌脱落细胞miR-508-3p、ROCK1表达与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的关系,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宫颈病变脱落细胞miR-508-3p、ROCK1表达对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宫颈癌组和宫颈上皮内瘤变组miR-508-3p降低(P <0.05),ROCK1 mRNA、ROCK1 mRNA阳性率、ROCK1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 <0.05);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组比较,宫颈癌组miR-508-3p降低,ROCK1 mRNA、ROCK1 mRNA阳性率、ROCK1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 <0.05)。宫颈癌组、宫颈上皮内瘤变组miR-508-3p与ROCK1 mRNA呈负相关(r =-0.6678和-0.5234,均P =0.000),ROCK1是miR-508-3p的直接靶基因。miR-508-3p、ROCK1水平与宫颈癌患者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 <0.05),与年龄、绝经情况、肿瘤直径及病理类型无关(P >0.05)。在诊断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瘤变时,miR-508-3p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46(95% CI:0.899,0.993)和0.851(95% CI:0.782,0.921),敏感性为87.1%(95% CI:0.776,1.654)和84.3%(95% CI:0.746,1.589),特异性为100.0%(95% CI:1.000,2.000)和79.6%(95% CI:0.702,1.497);ROCK1的AUC分别为0.949(95% CI:0.892,1.000)和0.905(95% CI:0.852,0.958),敏感性为89.6%(95% CI:0.810,1.706)和77.8(95% CI:0.667,1.445),特异性为100.0%(95% CI:1.000,2.000)和88.6%(95% CI:0.812,1.698)。随访1年后,48例宫颈癌患者中生存42例,死亡6例。生存组miR-508-3p高于死亡组(P <0.05),ROCK1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死亡组(P <0.05)。结论 宫颈脱落细胞miR-508-3p、ROCK1在宫颈癌患者中表达异常,其中miR-508-3p下调,ROCK1上调,两者呈靶向负调控关系,并与宫颈癌患者FIGO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具有一定的宫颈癌诊断价值,可作为早期宫颈癌筛查的潜在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二甲双胍对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水平及糖尿病(DM)相关心律失常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0年6月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16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80例。两组分别接受利拉鲁肽、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疗效、DM相关心律失常发生率,并观察治疗前、治疗24周后血清25-(OH)D3、血糖[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左心室结构指标[左心房前后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两组治疗前FPG、HbAlc、25-(OH)D3、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治疗24周后FPG、HbAlc、hs-CRP较对照组低,25-(OH)D3较对照组高(P <0.05)。两组治疗24周后PG、HbAlc、hs-CRP较治疗前低,25-(OH)D3较治疗前高(P <0.05)。两组治疗前TC、TG、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治疗24周后TC、TG、LDL-C水平较对照组低(P <0.05)。两组治疗24周后TC、TG、LDL-C水平较治疗前低(P <0.05)。两组治疗前LAD、LVEDd、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治疗24周后LAD、LVEDd、LVEFLAD、LVEDd较对照组低,LVEF较对照组高(P <0.05)。研究组治疗24周后LAD、LVEDd、LVESd较治疗前低,LVEF较治疗前高(P <0.05)。研究组心律失常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 <0.05)。结论 二甲双胍可提升T2DM患者血清25-(OH)D3水平,调节血糖和血脂代谢,改善心室重构,预防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Heat shock protein 70-2(Hsp70-2)及14-3-3zeta在膀胱尿路上皮癌(bladder urothelial carcinoma,BUC)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两者在肿瘤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人膀胱尿路上皮癌标本48例,膀胱尿路上皮癌旁组织标本20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Western blot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sp70-2、14-3-3zeta在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的表达,分析两者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等因素间的关系。结果 3种检测方法均显示Hsp70-2、14-3-3zeta在癌旁组织中低表达,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高表达,其表达量随病理分级程度及浸润深度增高而增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sp70-2与14-3-3zeta蛋白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均增高,两者呈正相关(r=0.516,P<0.05)。结论 Hsp70-2与14-3-3zeta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高表达,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呈正相关,且两者之间也呈正相关,提示两者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