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鼻内窥镜治疗非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的手术方法、疗效及适应症.方法 对笔者所在科室近年经鼻内窥镜手术治疗的26例非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26例原有症状均消失,术后3个月鼻内镜复查,术腔上皮化良好,术后随访6个月~2年,26例均治愈,无一例复发.结论 经鼻内镜处理窦口复合体病变,保持窦口引流通畅是防止非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复发的重要因素之一;处理筛窦病变时,鼻内窥镜能替代传统的Callwell-Luc氏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疗效。方法采用鼻内窥镜手术+术中术后碳酸氢钠生理盐水溶液冲洗窦腔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2年,原有症状消失,未见复发。结论真菌性鼻窦炎经鼻内窥镜手术+术中术后碳酸氢钠生理盐水溶液冲洗窦腔治疗,效果好,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表现、原因、鼻内镜手术疗效及术后复发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46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患者术后随访6~36个月,术后术腔上皮化良好,无并发症发生,全部治愈.结论:鼻内镜手术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有效方法,手术中彻底清除窦腔内病变组织,改善鼻腔及窦口引流,手术后定期复查,鼻内镜手术后窦腔碘伏术腔灌注可防止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复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治疗真菌性鼻-鼻窦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09年收治的41例术后经病理证实为霉菌的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术后随访4个月~1年,37例自觉症状均消失,4例症状缓解,后经上颌窦穿刺鼻腔冲洗后症状消失。鼻腔、鼻窦黏膜及窦口开口光滑,引流通畅,无分泌物积存。所有病例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鼻内镜手术创伤小,手术视野清晰,特别是在处理筛窦、蝶窦病变时,术中能彻底清除病变且保留鼻腔鼻窦的正常黏膜,对上颌窦真菌病根据病变情况酌情采取鼻内镜或与Caldwell—Luc联合手术,治疗效果满意,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真菌球型鼻窦炎的病因、临床症状、专科检查、CT等影像特点、手术方式及疗效,总结真菌球型鼻窦炎的诊疗经验,提高诊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2019年1月—2021年4月收治的50例真菌球型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下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并经病理确诊,术后定期术腔清理,予海盐水冲洗鼻腔3个月,鼻用糖皮质激素喷剂1~2个月规范疗程的综合治疗。术后1、3、6、12个月均行鼻内镜检查观察术腔。结果:50例患者术后1个月鼻内镜显示,窦腔均无残留病灶,窦口引流通道均开放,术区黏膜局部充血,其中上颌窦内侧底壁黏膜水肿3例,上颌窦窦口周围黏膜水肿囊泡样改变5例;术后3个月,所有患者鼻腔鼻窦黏膜均上皮化,术区黏膜光滑无明显水肿;术后6、12个月,患者鼻腔鼻窦黏膜均上皮化完成,窦腔黏膜光滑,术后症状均得到改善,无复发,无严重术后并发症。结论:真菌球型鼻窦炎临床症状多样且不典型,易漏诊或误诊,细致的专科检查结合鼻内窥镜、鼻窦CT、MRI可提高诊断准确性,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是首选治疗方式,术中应用角度镜完整暴露术腔,清除隐匿病灶,以及保留正常黏膜是手术成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治疗真菌性鼻-鼻窦炎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的观察。方法:对60例接受鼻内窥镜手术治疗的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手术方式、手术疗效及术后随访结果。结果:60例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经手术治疗均获得临床治愈,无明显手术并发症,随访6个月至2年,1例复发。结论:鼻腔鼻窦粘膜肿胀造成的局部引流障碍与真茵性鼻-鼻窦炎的发生密切相关,鼻内镜手术是治疗真茵性鼻-鼻窦炎的有效方法,彻底清除病变及术后鼻窦引流通畅是影响疗效及转归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杨花荣 《实用医技》2007,14(35):4853-4854
目的:探讨真菌性鼻-鼻窦炎的临床特征及鼻内镜手术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至2006年经治的47例真菌性鼻.鼻窦炎的,1名床资料和鼻内镜手术的随访结果。结果:47例随访6个月~3a,除1例患者随访7个月斜视未恢复。其余症状消失,术腔黏膜恢复良好,无一例复发。结论: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性鼻-鼻窦炎,手术创伤小,照明好,清除病灶准确,不损害鼻腔生理功能,保证鼻窦通气引流,减少复发,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8.
鼻内镜下治疗真菌性鼻窦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真菌性鼻窦炎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真菌性鼻窦炎病例,经鼻内镜下手术治疗的疗效及有关问题.结果:48例患者术后经随访3月~2年,窦口引流通畅,无1例复发.结论:非侵袭型鼻窦真菌病宜行鼻内镜手术,以彻底清除窦腔病变,术后应继续反复冲洗窦腔,术后不必全身应用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9.
刘萍  王健 《黑龙江医学》2007,31(2):127-128
目的探讨鼻内镜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手术方法、疗效及发病原因。方法对我科2002年以来,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43例真菌性鼻窦炎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术后43例症状均消失,2~3个月后经鼻内镜检查,上窦颌窦窦口上皮化,随访6个月~2年,无复发。结论经内镜处理窦口鼻道复合体病变,保持引流通畅是预防复发的重要因素之一,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创伤小、不损害鼻腔的正常功能,便于术后复查与随访,已基本替代了传统的上颌窦根治手术。  相似文献   

10.
经鼻内窥镜手术已成为慢性鼻窦炎的主要治疗方法,疗效明显。通过手术开放各鼻窦或扩大自然窦口,清除病变,使鼻窦得到通气和引流。为达到术后功能的恢复,术中尽量保留窦腔可恢复的粘膜,所留粘膜的炎症并未因手术而即时恢复。因此,经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窦炎仅仅是为鼻窦炎的治愈提供了可  相似文献   

11.
程国印 《中国医疗前沿》2010,5(22):54-54,48
目的探讨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1月~2010年1月真菌性鼻窦炎患者39例,分析以上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本组患者均在局麻下实施手术,鼻内镜下采用Messerklinger术式。结果本组39例患者均治愈出院。行定期随诊,随诊时间为0.5~2年,随诊中患者中鼻道、上颌窦口通畅,鼻腔粘膜恢复正常,窦腔中均未发现真菌团块,亦无异常分泌物;患者临床症状均消失,没有复发病例。结论采用鼻窦CT检查和鼻内窥镜检查有助于鼻窦炎诊断,但确诊需要病理组织学检查;鼻内窥镜下行病灶清除术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2.
鼻腔鼻窦真菌病48例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鼻腔、鼻窦真菌病的病因及诊治。方法 分析不同术式治疗 4 8例鼻腔鼻窦真菌病对疗效的影响 ,并探讨复发的原因。结果  4 8例随诊 6个月至 3年。行上颌窦根治 2 0例 ,复发 1例 ;行鼻内窥镜辅助下上颌窦根治 7例 ,均无复发 ;行鼻内窥镜手术 2 1例 ,复发 1例 ,再次手术治愈。结论 ①手术是治疗本病的根本手段 ,关键是彻底清除病变 ,通畅引流。术式选择应根据病情 ,手术方式不影响治愈率。②必须重视术后处理 ,术腔局部引流不畅可能是复发的原因。③鼻内窥镜手术在清除蝶窦及筛窦病变、保留功能等方面有明显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0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进行跟踪观察.30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均接受了手术治疗,术后进行定期的鼻内镜检查.结果 随访1~2年,治愈29例,复发1例,最终均痊愈.结论 鼻内窥镜下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临床效果显著,术后定期检查换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鼻窦内窥镜治疗霉菌性鼻窦炎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霉菌性鼻窦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于2009年1月~2010年1月进行治疗的20例霉菌性鼻窦炎患者进行分析,患者均行鼻窦内窥镜下手术,探讨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20例鼻窦炎患者术后随访三个月,复查窦腔均无霉菌和炎症,全部治愈,无复发.结论 采用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霉菌性鼻窦炎,创伤小,术中可以尽可能保留鼻腔鼻窦黏膜,疗效高,复发率低,是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手术中额窦开口的确认和处理方法。方法:通过咬除鼻丘气房,开放筛漏斗及前上筛房,必要时切除中鼻甲前端等方法,使全组鼻窦炎46例的额窦口扩大引流。结果:46例中33例获得随访1~2.5年,疗效满意。结论: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处理额窦开口的关键是熟悉窦口解剖变异,认清周围标志,尽量保留窦腔黏膜。  相似文献   

16.
高顺华  鞠善德 《吉林医学》2005,26(12):1296-1297,1299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微创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5年8月至2004年8月间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387例,术后随访3~24个月。结果:术后症状消失,内窥镜检查窦口开放良好,窦腔黏膜上皮化,无脓性分泌物334例,治愈率86.3%,好转率9.1%,总有效率95.4%。其中15例术后分别不同程度出现术腔粘连、窦口闭锁、息肉形成等,行二次手术。本组病例无眶眼、颅底并发症。结论:鼻窦内窥镜手术具有视野清晰、创伤小、手术准确性高等优点。手术在鼻内窥镜直视下,最大限度保留鼻腔、鼻窦正常结构和功能前提下,清除病变,改善和重建鼻腔、鼻窦通气引流功能,并结合术后随访综合治疗,达到提高疗效、治愈目的,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状态。  相似文献   

17.
周立娟 《中外医疗》2010,29(24):167-167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7例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资料,全组病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辅以常规鼻内窥镜下换药。结果 27例病例均治愈且均经术后病理证实。结论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有效手段,术后定期换药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疗效.方法 对22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施行鼻内镜手术,不用抗真菌药.结果 22例随访1年,原有症状消失,未见复发.结论 采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创伤小、照明好、清除病灶准确,不损害鼻腔正常生理功能,保证鼻窦通气引流,减少复发,治愈率高,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9.
王彩霞  强云 《甘肃医药》2012,(4):286-287
目的:讨论鼻内窥镜在鼻窦炎手术中的手术技巧和手术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9月至2010年10月间连续92例鼻内窥镜手术,其中65例上颌窦病变,接受了上颌窦开放引流术;27例合并筛窦炎,接受上颌窦和筛窦开放引流术;术后随访了7月至36个月。结果:92例患者中,鼻腔鼻窦引流通畅的69例(75%),改善121例(22.5%),无效2例(2.5%)。结论:鼻内窥镜下治疗鼻窦炎是治疗鼻窦疾病的有效方法;对于鼻窦疾病患者,采用鼻窦开放引流术能够很好的解决窦口引流问题,有助于鼻窦功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鼻窦内窥镜治疗真菌性鼻-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为真菌性鼻窦炎(FS)的36例患者的临床表现、鼻窦CT病变特征,以及鼻窦内窥镜下鼻窦开放的治疗效果。结果鼻窦CT扫描显示36例患者窦腔内均有病灶,且术后全部病例的病变组织中均能找到霉菌菌丝或孢子,临床分型均属非侵袭性FS。术后随访0.5~2a,治愈34例(94.4%),显效2例(5.6%)。结论鼻窦内窥镜手术是治疗真菌性鼻-鼻窦炎的首选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