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9月3日,中法语言政策与规划比较研究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委主任李卫红,法国驻华大使白林出席了研讨会开幕式并致辞。李卫红说,由中法两国元首倡议发起的"中法语言年"系列活动在中国开展一年以来,举办了400多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文化交流活动,对推动中法人文交流产生了重要影响,得到两国人民  相似文献   

2.
受到中法两国最高领导人关注的中法文化交流计划的“中国文化年”活动于2003年10月6日如期在法国巴黎隆重开幕。国家主席胡锦涛和法国总统希拉克发了致“中国文化年”的贺信。 由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部分精品构成的“中国百年时尚”展区占整个展览的1/6。展区布置高雅,特色鲜明,展品精致而丰  相似文献   

3.
梁为 《留学生》2014,(10):24-27
2014年3月底,作为致力于中法交流的杰出华人代表,董强出席了法国总统奥朗德在法国巴黎爱丽舍宫举办的国宴。见到了习近平主席。对法国来说,这位北大教授是“自己人”。他不仅为法国学界所熟知,在法国也有着世俗的知名度。广为人知的是。他曾是文学巨匠米兰·昆德拉的学生,但让他得到以法兰西学院为代表的法国学术界所承认的.是他20多年来的个人学术成就和为中法文化交流所做的浩繁工作。  相似文献   

4.
材料:2001年4月,中法两国政府签署了互设文化中心和互办文化年的协定。双方商定,2003年10月至2004年7月中国在法国举办文化年。2004年秋季至2005年7月法国在中国举办文化年。2003年10月6日“,中国文化年”在法国巴黎开幕。中国文化年将在法国举办300多项立意新、质量高的文化、教育、科技、广播电视、体育、民族、宗教、建筑等方面的展示活动。2004年10月10日以“浪漫、创新而又以人为本”为主题的“法国文化年”在中国拉开帷幕。  相似文献   

5.
五四时期的留法勤工俭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生活和学习,对法国文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的演变过程。他们在吸收法国文化上也走过了一个由浅入深的升华阶段,并产生了独特的具有社会主义色彩的社合理想;同时,他们更努力传播中国文化,在中法文化交流史上写下了不可多得的一页。  相似文献   

6.
一百多年来,法国的思想文化和科技吸引了大量的中国学子,而法国人对中国文化也情有独钟。相通之处甚多的两个民族中国和法国,看来迥然不同。一个是地处东方的发展中国家,一个是地处西欧的发达国家,在幅员和人口上极不相称。在文化传统上,中国受佛道儒文化影响,法国受基督教影响,在性格方面,法国人以理想主义和浪漫闻名,两中国人则以现实主义和勤劳著称。然而,如果认真考察一下几个世纪以来的中法关系和两国的历史文化以及在当今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我们便会发现:中法两国又是两个相似性极多、情感相通,甚至相互偏爱的民族。有位哲人甚至…  相似文献   

7.
《神州学人》2015,(2):30-31
他是一个地道的法国人,可他周围的朋友都叫他"中国人"。他于1973-1975年到中国留学,先后在北京语言学院(现北京语言大学)和北京大学学习。从此,他和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几十年来孜孜不倦地从事学习和研究汉语和中国文化,在法国从事汉语教学和中法文化交流。他就是现任法国国民教育部汉语总督学、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政府语言文化友谊奖获得者,法国著名汉学家白乐桑先生(Joel Bellassen)。  相似文献   

8.
会讯     
《留学生》2013,(12):6-7
纪念欧美同学会100周年暨中法建交50周年“世纪与半百”活动在京举办 2013年10月12日,为庆祝欧美同学会建会100周年暨庆祝中法建交50周年,由妇委会联合留法分会、爱客法语文化俱乐部共同举办的“世纪与半百”活动在欧美同学会举行。法国驻华大使白林、科技参赞包若柏、文化参赞周子牧与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端木美、留法分会副会长乌兰高娃、郑宏和秘书长刘泽文、妇委会秘书长姜庆明以及中国人民对外友协代表、法国中国工商会代表及1964年中法建交后首批赴法留学的老学长、新一代中国留法学子一起,参加了当天的“双庆”活动。  相似文献   

9.
作为拥有悠久历史的法国和中国两个东西方国家,其文字的发展也显现了其璀璨的历史文化。作为表意文字的汉语和表音文字的法语,在"心"这个单词的演变应用上,曾今趋向一致,但由于各种历史文化原因而又出现分叉。文中,笔者试图通过中法文化差异的角度,分析比较中法"心"的用法的异同之处。  相似文献   

10.
概述和点评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中法关系史研究的主要成果,认为成就主要体现在这几个问题上:一是首次注意到了13世纪中叶来华的法王和教皇使臣的有关记述的特殊重要性,并进行了译介;二是深入探讨了17至18世纪中法科技交流对中国科学现代化的奠基作用,以及对西方乃至整个人类科技进步的促进作用;三是大幅度深化了有关中国文化对欧洲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影响的研究;四是开始注意到清末以来法国革命文化对中国革命进程的积极影响,并做了许多初步的探析.这些研究进一步凸显了中法文化交流在推动世界文明进步方面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1.
舒均欢先生是我的乡党,现供职北京某出版社。去年10月至12月,法国社会文化交流协会举办“中国文化月”活动,中国3名中年画家应邀参加“中国艺术展”,舒均欢先生便是其中的一位。为时两个月,他带去的200多幅油画在法国20多个大小城市巡回展出,法国报纸、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予以热烈报道。 1955年,年仅15岁的舒均欢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地图与文化的关系和地图的文化要素,分析了近现代地图在中法文化交流中的作用,研究了地图在法国文化学习中了解文化、识别文化特征、分析文化以及体验文化的辅助作用;旨在促进法国文化的学习。  相似文献   

13.
节日不仅有各种各样的活动,往往还带有特定的文化内涵。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就是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的历史不断积淀的过程。文化是不同国家之间进行交流的基础和最好的纽带。中法两国都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古老历史的国家。从某种意义上说,中法节日文化就是一面反映中法两国文化概况和民族个性的镜子。所以,对这两个国家节日文化的研究和比较,有利于促进双方的相互了解,从而避免或减少文化冲突,为促进中法关系揭开新的一页。同时,通过对比,还可借鉴法国节日文化的可取之处,为我所用,更好地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达到挺立中国文化主体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编者的话     
今年是中法文化年。 文化年里谈文化,文化年里聊教育。法国的教育与美国教育、英国教育相比,也是很有优势的,无论是质量、学费,还是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只是,法国教育在中国的调子向来不是很高。 年初北京的国际教育展上见到了法国教育方面的三个专家,法国驻华大使  相似文献   

15.
张德明 《海外求学》2004,(24):16-17
中法高层领导人互访、法国文化年在华展开、国际教育展上法国院校的强势阵容,中法友好推动赴法留学升温,2004年是法国留学最火的一年。  相似文献   

16.
中法两国是世界上重要的文化大国,两国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都十分重视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中法文化年的举办有利于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有利于东西文化相互学习,共同发展。法国美学家兼批评家丹纳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建筑风格--哥特式教堂,他以教堂里的日光如何因彩色玻璃而"变做血红","变做紫英石与黄玉的华彩,成为一团珠光宝气的神秘的火焰",看到了"开向天国的窗户"。而李泽厚作为我国哲学家,以重实践,尚"人化"的客观性与社会性相统一的美学观卓然成家。他在《中国的宫殿》一文中从中国宫殿对称的平面铺开的巨大空间中,见出了华夏精神的肃穆方正,极具入世的理性精神。他们发现了中西美学风格、文化精神的不同。你现在重去观察本已司空见惯的周围的建筑物,是否会有新的发现和思索?  相似文献   

17.
《留学生》2014,(11):7-7
2014年5月8日,欧美同学会商会-法语区商会联手中国法国工商会、法国大使馆留法学友俱乐部举办了一场重大的拓展人脉纪念活动。活动在北京福楼餐厅举行,中法各界朋友200多位嘉宾品美酒,话友情,共同庆祝中法建交50周年,充满轻松活跃气氛。  相似文献   

18.
今年正值中法互办“语言年”之际,为加强中法文化交流、实现2010年胡锦涛同志访法时提出的将留法学生人数提高至5万人的目标,法国驻华使馆法国教育服务中心、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东方国际教育交流中心于2011年4月18日在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法国高等教育校园行”启动仪式。  相似文献   

19.
6月1日下午,在南河沿那座富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欧美同学会会所,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欧美同学会会长韩启德就即将参加的“21世纪中国”系列研讨会的有关问题接受了几家媒体的记者采访。韩启德说,研讨会选在法国巴黎举行,具有特别的意义。第一,2004年是中国与法国建交40周年,又值中法文化年。1964年,在毛泽东主席与戴高乐总统的领导下中法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法国是西方大国第一个与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国家,这在国际上产生了重大与深远的影响。为纪念中法建交40周年,两国政府决定从2003年秋至2004年夏为中国在法国的文化年,从2004年秋…  相似文献   

20.
为了配合"中法文化年",去年第四季度,我国引进一部法国故事影片《虎兄虎弟》。这部法国影片在去年所有引进大片中是比较特别的一部,因为在影片中再大的明星也只能当配角,真正的主角是两只性格迥异的老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