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口腔科门诊最常见的病源菌及传播途径,掌握其管理方法.方法 通过分析口腔科门诊最常见的病源菌及传播途径,制定有效的管理方法.结果 使医护人员在诊疗活动中自觉遵守<口腔器械消毒管理条例>,掌握口腔感染管理标准,明确口腔器械消毒的程序,执行标准预防措施,减少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为病人提供安全的就医环境,最大限度地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门诊口腔科医源性感染因素的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敏  沈佩璋 《护理学报》2001,8(4):36-37
目的 为了进一步探讨引起口腔科医源性感染的因素,以便采取有效的控制对策。方法 1996年1月-1999年12月对门诊口腔科器械,消毒液,医护人员手进行了病原学监测。将1996年1月-1998年12月加强管理前进行病源学监测作为对照组。1991年1月-1999年12月加强管理后进行病源学监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合格率。结果 采取有效管理前口腔器械合格率82.08%,使用中消毒液合格率90.00%,医务人员合格率62.00%,机头,车针,牙钻HBsAg污染率分别为0%,9.09%,9.09%,管理后前三合格率均为100%。结论 口腔科器械,使用中消毒液,医护人员手易受污染,而造成医源性感染,必须加强预防医院感染管理。  相似文献   

3.
从感染源、传播途径和感染因素等方面阐述口腔科医护人员血源性感染的危险性;并对发生血源性感染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包括缺乏防损伤规范程序和职业防护知识、器械消毒不规范等;进一步提出了预防管理措施,即加强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教育、做好消毒隔离工作、掌握暴露后的紧急处理等。  相似文献   

4.
规范口腔门诊消毒和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腔科门诊是医院感染的重要场所,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经血传播的疾病均可通过消毒不严的口腔诊疗器械传播。近年来我们对口腔科门诊进行了规范化、制度化、常规化管理,取得了显著成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的有效方法与途径,以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方法:针对口腔科门诊的特点,制定控制医院感染和加强医院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对医院感染进行严格的监控和管理。结果:在感染控制与管理工作上逐渐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全体医护人员对感染控制重要性的认识和防护意识大大提高,能自觉做好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各项消毒工作指标均达到要求。2011年1~7月对口腔科门诊采样结果显示,物体表面、灭菌器械、空气及医务人员手等卫生学监测合格率达100%,未发生一例医院感染。结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的领导和医务人员感染控制意识,制定和严格落实规范、系统的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控制的管理措施和方法,是控制口腔门诊医院感染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综合性医院口腔门诊器械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式管理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综合性医院口腔门诊器械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式管理效果。方法:将口腔门诊所有器械统一经消毒供应中心人员按标准流程进行处理。结果:经消毒供应中心处理的器械清洗、包装、灭菌质量均高于口腔科自行处理的口腔器械,减少了口腔护士工作量,提高口腔护理质量。结论:口腔器械经消毒供应中心统一处理,能保证器械质量,有效控制医院内感染,保证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7.
口腔科门诊感染控制与消毒灭菌质量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腔科门诊是血液性疾病传播的高危科室,有效地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1],至关重要。口腔诊疗器械多直接与患者黏膜接触,易受血液、唾液及分泌物污染。做好口腔治疗器械的消毒工作及专科感染的控制是摆在口腔科护士面前的一个艰巨的任务,也是杜绝医院交叉感染的重要环节[2]。我院把口腔科门诊加强环境卫生学监测的监督与管理纳入感染控制之中,分析2007~2009年消毒灭菌质量,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选择2007~2009年对口腔科门诊诊疗室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使用中消毒液、无菌物品5类相关物品,依据国家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进行监测。每月对诊室空气、物体表面、医务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消毒与灭菌后口腔器械上血液传播性病毒标志物存活情况,以加强口腔科医院感染防控措施。方法采用现场采样,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大同地区49所医疗机构口腔科和口腔门诊消毒后口腔器械进行了检测。结果经对14种口腔器械244份样品进行了检测,共检出血液传播性病毒标志物阳性38份,总阳性率为15.57%。在38份阳性标本中,检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28份,阳性率为11.48%;检出丙型肝炎标志物(抗-HCV)阳性10份,阳性率为4.10%。结论大同市口腔医疗器械上血液传播性病毒标志物检出率较高,提示口腔器械消毒与灭菌处理效果不可靠,应加强口腔医疗器械消毒管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综合医院口腔科门诊消毒及流程管理的方法,推广合理的消毒技术及科学的流程管理,防止口腔门诊交叉感染,提高消毒灭菌合格率,确保医疗、护理工作的质量。方法 统一口腔门诊消毒器械及多种物品的流程途径和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对策,实现口腔门诊消毒规范化。结果 口腔消毒趋于合理,流程管理趋于科学,可以提高消毒灭菌合格率,也同样可以保证医疗、护理工作的质量。与上一年同期相比,口腔科器械消毒灭菌采样合格率增加4.99%;护士自身清洁采样合格率达到100%;诊室消毒合格率增加12.8%。结论 合理的消毒规范,科学的流程管理与医疗、护理工作质量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规范口腔门诊消毒中心的合理布局和口腔诊疗器械的规范化管理。方法通过对口腔门诊口腔器械消毒中心实施环境改造和设备配置,规范操作流程,加强消毒与灭菌管理。结果经过改建和完善管理,使得该口腔门诊消毒中心管理达到相关规范要求,确保口腔科诊疗器械清洗、消毒与灭菌质量。结论该口腔门诊消毒中心通过改建和规范管理,提高了口腔诊疗器械消毒灭菌质量。  相似文献   

11.
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消毒管理规范化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口腔科诊疗操作大多数是在患者口腔内进行,操作中治疗器械与患者的血液、唾液、口腔黏膜等密切接触,许多传染性疾病可通过此途径造成交叉感染,口腔科诊疗过程中的污染问题已成为医院感染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降低口腔门诊交叉感染率,我院口腔科于2003年建立门诊消毒室,健全了消毒管理制度,现浅析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总结我们的体会.  相似文献   

12.
沈璇  王海雪 《护理研究》2006,20(12):3258-3259
口腔科器械在临床使用过程中,直接接触病人的唾液、血液,若消毒不彻底,则成为传播多种疾病的重要途径。研究表明,手机等器械使用后应用0.1%苯扎溴铵或75%乙醇消毒后,发现器械中表面抗原阳性率为7.2%、e抗原阳性率为0.9%:如果口腔科器械消毒或灭菌不彻底,极易造成医源性感染,甚至会感染乙型肝炎、艾滋病等传染病。口腔正畸科器械种类多,形状复杂,污染严重,更换和使用频繁,不容易清洗消毒,所以,正畸科的器械如何消毒,如何管理,怎样避免交叉感染是口腔科医护人员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我科医护人员在长期临床工作中总结出一套有效的消毒管理流程。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口腔保健与治疗的要求逐渐提高,口腔科感染问题越来越受到口腔医学界和广大牙病病人的关注。口腔科诊疗操作大多数都是在病人口腔内进行,操作中牙科器械与病人的血液、唾液、口腔黏膜等密切接触,许多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均可通过此途径造成交叉感染。我们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及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相关要求,采取以下措施,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规范口腔门诊消毒管理与职业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腔科门诊是医院感染的重要场所,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经血传播的疾病均可通过消毒不严的口腔器械传播[1].经口腔科传播的医院感染控制愈来愈受到关注,口腔门诊的诊疗操作中,医护患三者几乎是零距离接触,这不仅受到血液传播性疾病的威胁,同时也会受到呼吸道传染病的威胁.  相似文献   

15.
医院口腔科门诊感染与消毒隔离的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医院口腔科诊疗过程的院内感染问题是个薄弱关节,因此是医院感染管理的的重点部门。乙肝、丙肝、艾滋病等血液传播性疾病不仅可通过血液传播,也可通过口腔分泌物、唾液排出病毒而发生交叉感染。口腔科门诊的各项检查,治疗操作大部分都在口腔内进行,医护人员接触病人的唾液和血液,属于医源性感染的高危人群,所以口腔科的医院感染问题已经上升到职业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医务人员及社会的重视和关注。为加强口腔科医院感染的管理,确保医护人员职业安全和病人安全就医,我们通过建立健全医院感染、消毒和隔离等各项规章制度,加强人员管理,物品管理及防护管理,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平罗县口腔门诊口腔诊疗器械及环境的消毒效果状况,加强消毒工作的管理,规范口腔门诊消毒与灭菌工作,促进消毒质量提高,有效预防和控制口腔门诊医源性感染的发生,确保医疗安全。方法采用现场采样监测方法对全县口腔门诊的诊疗器械及环境消毒与灭菌效果进行了监测。结果 3年监测平均总合格率为91.75%,消毒级口腔诊疗器械合格率为94.35%,灭菌级口腔诊疗器械合格率为88.89%,室内空气合格率为87.50%,物体表面合格率为95.83%,使用中消毒液合格率为95.83%,紫外线灯辐射强度合格率为85.42%,医护人员手合格率为100.00%。结论平罗县口腔门诊消毒效果良好,但有些口腔门诊消毒灭菌硬件设施不全,提示仍存在医源性感染的隐患,需要加强改进提高。  相似文献   

17.
总结了口腔门诊医院感染控制的管理方法。包括医务人员的自我防护,加强口腔诊室环境的管理,认真落实洗手制度,器械设备做好消毒灭菌处理,同时做好医疗废弃物的管理。认为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控制的管理方法,可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口腔科器械种类繁多,形状复杂,使用频繁,消毒灭菌较难。加强和改进口腔器械消毒灭菌工作,对预防医院感染,尤其是控制外源性感染的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口腔科器械消毒、医护人员自我防护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口腔诊疗操作直接接触患者的唾液、血液,使诊疗操作过程中器械、环境、医护人员手污染严重。近年来,因口腔诊疗器械消毒、监测不到位而导致传播HBV、AIDS等血液传播性疾病和消化道传染病的情况已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调查证实,口腔器械、诊疗环境中污染细菌不仅数量大且致病菌多,以牙钻手机为例,染菌量可达5×104~5×106cfu/cm2[1]。由此可见,控制口腔医院门诊感染至关重要,而对感染控制进行监测能为其质量提供有效的保证。口腔诊疗中的环境、医护人员的手和诊疗器械是医院感染的传播媒介,对口腔门诊医院感染控制的监测和对传播媒介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口腔专科门诊交叉感染预防和控制的系统化管理方法。方法对口腔专科门诊临床诊疗中所涉及的交叉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系统地分析,探讨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切断感染传播途径、定时监测防、控效果,针对新发现的问题及时完善系统管理方案。结果落实了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及口腔感染控制准则,全方位保证了口腔科诊疗质量和医、技、护、患四方的安全。结论恰当制定和实施交叉感染预防和控制的系统化管理方案,可以使口腔专科门诊交叉感染防控工作走向了规范化、程序化和完善化,从而最大限度地防止口腔门诊交叉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