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熊俊君 《江西化工》2010,(1):134-137
本文研究了黑曲霉在以淀粉为原料的发酵培养基上发酵生产枸橼酸的工艺,探讨温度、时间、pH值、溶氧等因素对产酸的影响,分析得到最佳的反应条件是黑曲霉在发酵培养基中当温度是36℃,PH值介于2.0-2.5,摇床转速220转/分,发酵时间72h,产枸橼酸的效率和量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2.
以湖南某高碱性铜尾矿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黑曲霉摇瓶浸出实验,研究了浸出时间和PSA培养基成分、含量对铜浸出的影响. 结果表明,浸出时间为7 d时,铜浸出率最高,随浸出时间延长,铜浸出率显著下降. PSA培养基中的马铃薯和蔗糖含量对铜浸出有明显影响,马铃薯含量为200 g/L、蔗糖含量为20 g/L时,铜浸出率最高. 在接种量0.02%(j)、矿浆浓度50 g/L、温度30℃、转速200 r/min、浸出时间7 d、马铃薯和蔗糖含量分别为200 g/L和20 g/L条件下,铜浸出率可达79.03%.  相似文献   

3.
《应用化工》2017,(6):1132-1135
为了回收山东某硫铁矿烧渣中金和铁,采用"硫酸浸铁-浸渣碱洗-新型非氰药剂KBF-1提金"的工艺流程。考察温度、矿浆浓度、硫酸浓度和浸出时间对铁浸出的影响,以及金浸出率对溶液pH值和KBF-1用量等的响应。结果表明,当浸出体系温度为70℃,矿浆浓度为15%,硫酸浓度为25%,浸出时间3 h时,烧渣中铁浸出率为60.34%;Fe_3O_4较Fe_2O_3易溶解;浸渣浸金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溶液pH值为10,KBF-1用量为3.0 kg/t,金浸出率达到89.45%。  相似文献   

4.
《应用化工》2022,(6):1132-1136
为了回收山东某硫铁矿烧渣中金和铁,采用"硫酸浸铁-浸渣碱洗-新型非氰药剂KBF-1提金"的工艺流程。考察温度、矿浆浓度、硫酸浓度和浸出时间对铁浸出的影响,以及金浸出率对溶液pH值和KBF-1用量等的响应。结果表明,当浸出体系温度为70℃,矿浆浓度为15%,硫酸浓度为25%,浸出时间3 h时,烧渣中铁浸出率为60.34%;Fe_3O_4较Fe_2O_3易溶解;浸渣浸金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溶液pH值为10,KBF-1用量为3.0 kg/t,金浸出率达到89.45%。  相似文献   

5.
对黑曲霉WB-1固态发酵产单宁酶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外加碳源对黑曲霉WB-1产单宁酶的影响,同时考察了单宁酶的储存稳定性以及最适反应温度、pH值。结果表明,黑曲霉WB-1产单宁酶的最佳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分别为28℃和96h,外加碳源有利于单宁酶的产生,且以甘油为外加碳源时效果最好。所产单宁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和pH值分别为30℃和6,且具有一定的低温(4℃)储存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氰化提金工艺酸浸渣中低品位金属铅的综合回收,采用盐浸法对金属铅进行了浸出实验研究,通过正交试验详细考察了浸出液固质量比、浸出温度、氯化钠浓度、浸出pH和浸出时间等因素对浸铅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浸出液固质量比为5、浸出温度为333.15 K、氯化钠质量分数为30%、pH=0、浸出时间为4 h的实验条件下,最佳平均浸铅率为92.05%,相对标准偏差RSD=4.3‰;室温下最佳平均浸铅率为90.20%,RSD=4.1‰。因此,酸浸渣常温盐浸提铅是综合利用矿产资源回收铅及提高金、银回收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用氧化亚铁硫杆菌(A.f菌)浸出难破碎的钴白合金,研究结果表明,A.f菌最适生长pH值为2.0,最佳生长温度为30℃. 对9K培养基培养的A.f菌进行了3种处理方式实验:(1)直接接种:合金中钴浸出完成需6 d,铜8 d;(2)从菌液中离心收集:合金中钴浸出完成需3 d,铜需7 d;(3)经适应性培养:钴浸出完成需2 d,铜需5 d. 浸出过程中pH值先增大后逐渐降低,电极电位随铜的浸出而增大. 经适应性培养的A.f菌浸出白合金,浸渣成分为极少量的黄氨铁矾,钴和铜的浸出率分别达99.5%和99.0%. A.f菌浸出钴白合金中铜的作用机理为间接作用.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四株不同来源的黑曲霉对高磷铁矿的脱磷作用,结果表明,在NBRIP培养基中,四株黑曲霉都能有效脱除高磷铁矿中的磷,但脱磷效率存在一定的差异,脱磷率从高到低依次为WIT-4>WIT-3>WIT-2>WIT-1。分析了四株黑曲霉对高磷铁矿的脱磷机制,发现黑曲霉生长代谢产生有机酸使体系可滴定酸浓度增加及pH下降是其脱磷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菌丝球形态的黑曲霉发酵液浸出铜尾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尾砂中含有大量的金属,是一种潜在的可利用资源。旨在研发一种从铜尾砂中回收铜的生物浸出方法。利用正交设计,通过摇瓶试验,研究培养温度、发酵时间、接种量及培养基成分对黑曲霉菌丝球形态的影响,进而研究不同菌丝球形态的黑曲霉发酵液对尾砂中铜的浸出。研究表明,铜的浸出率随着黑曲霉菌丝球直径的减小而升高。在温度30℃,接种量0.8%(OD600=0.1),马铃薯-蔗糖含量30%,发酵时间65 h的优化发酵条件下,获得大量表面光滑、直径为0.96 mm的菌丝球;利用该条件下的发酵液,在30℃,180 r·min-1条件下浸出3 d,铜的浸出率达83.25%。  相似文献   

10.
以铋电解阳极泥经火法处理产生的碲渣为研究对象,采用水浸-酸浸二段浸出工艺,研究不同浸出温度、浸出时间、液固比及HCl浓度等参数下的碲浸出率,分析工艺参数对碲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浸工艺下碲浸出率随着液固比、浸出温度和浸出时间的增加逐渐增大,水浸最佳条件为液固比4∶1、水浸温度55℃、浸出时间1 h,碲浸出率为67.2%;水浸渣酸浸工艺下碲浸出率随着液固比、浸出温度、浸出时间及HCl浓度的增加不断增大,水浸渣酸浸的最佳条件为液固比5∶1、浸出温度60℃、浸出时间4 h、浓度6 mol·L-1,碲浸出率为99.83%。采用水浸-酸浸二段浸出工艺,可以有效提高碲浸出率。  相似文献   

11.
温度、pH值对浸铀细菌批式培养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生物浸铀技术中,细菌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细菌的培养过程中,pH值、温度是非常重要的两个因素,通过不同温度、pH值下细菌Fe2+氧化速率的对比研究,探讨细菌生长过程中温度、pH值对其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细菌Fe2+氧化速率随温度、pH值的增高而增加,研究成果可以为细菌批式培养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超声辅助皂化提取黑曲霉中辅酶Q_(10)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鉴定证实黑曲霉菌体中含有辅酶Q10。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法,研究了超声辅助皂化提取黑曲霉中辅酶Q10的最佳工艺条件。实验表明,焦性没食子酸添加量、皂化温度、超声时间为影响皂化提取效果的显著因子。在75%乙醇溶剂下,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焦性没食子酸加入量为培养物的8%,皂化温度40℃,皂化时间45 min,醇碱浓度7.5 g NaOH/75 mL乙醇,超声功率280 W。最优条件下辅酶Q10提取率为0.421 mg/g干培养基,明显优于常规皂化提取。  相似文献   

13.
细菌和真菌分解低品位磷矿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研究了枯草芽孢杆菌、假单孢菌和曲霉对低品位磷矿粉的分解作用. 结果表明,3种菌株均显著促进了磷矿粉中磷的浸出,磷的浸出率最高可达7%,其中曲霉的解磷能力远强于枯草芽孢杆菌和假单孢菌,进一步证实了真菌的解磷能力强于细菌. 磷矿粉用量越低,磷的浸出率越高. 随培养时间增加,磷的浸出率逐渐升高,但培养到15 d后磷的浸出几乎达到饱和. 另外,碳源浓度为3%时,枯草芽孢杆菌和假单孢菌培养液中磷的浸出率最高,而碳源浓度为2%时曲霉培养液中磷的浸出率达到最高,浓度过高或过低均抑制磷的浸出.  相似文献   

14.
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对现存黑曲霉菌株产酶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培养基为:玉米芯4.0%;酵母粉1.0%;KH2PO40.4%;MgSO40.08%;(NH4)2SO40.4%;培养温度30℃,摇床转速220r/min,接种量6.0%,装液量40mL/250mL,初始pH值5.0,发酵周期168h;此条件下β-葡萄糖苷酶酶活达56.96IU/mL。  相似文献   

15.
对1株初筛产柠檬酸黑曲霉进行紫外线诱变处理,并对选育的优势菌进行了发酵条件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选育出的(Aspergillus niger)UV-5是一株优良高产菌株,该菌株的产酸率达到11.54%,比初始菌株(YZ-35)产酸率提高了24.41%;以红薯为发酵原料,在初始糖浓度15%、温度为35℃、起始pH值为5.5,转速140r·min-1、发酵84h的优化条件下,摇瓶发酵平均产酸率可达到13.15%。  相似文献   

16.
软锰矿氧化脱色降解糖蜜酒精废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软锰矿为氧化剂,在酸性条件下对糖蜜酒精废液进行氧化脱色降解,并同时浸出Mn。考察了反应温度、H2SO4浓度、软锰矿质量浓度等因素对糖蜜酒精废液脱色率、COD去除率和软锰矿中Mn浸出率的影响,并对反应过程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在Mn浸出量较小的情况下,即可获得较高的脱色率,而COD去除率却随Mn浸出量的增大而提高。在反应后期,部分有机物只能被氧化为有机酸,而不能进一步氧化为CO2。在反应温度90℃,H2SO4浓度1.1 mol/L,软锰矿质量浓度100 g/L,反应时间120 m in及采取二段反应工艺时,糖蜜酒精废液的脱色率可达98.2%,COD去除率达78.5%,软锰矿中Mn浸出率达到92.3%。  相似文献   

17.
采用H2SO4, HCl, HNO3三种浸出剂提取赤泥中的钒,考察了酸浓度对钒浸出率的影响,对赤泥、浸出液和浸出渣进行了分析,研究了钒溶液的热力学,绘制了不同价态钒浓度对数与pH值关系图. 结果表明,H2SO4最适合赤泥酸浸提钒,在液固比5 mL/g、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1 h和H2SO4浓度5.5 mol/L条件下,钒浸出率为88%. 经H2SO4浸出后,赤泥中的板钛矿、钙钛矿、白云石、赤铁矿和白云母均一定程度溶解,出现硬石膏物相. 浸出液pH=0.47,溶液呈蓝色,钒呈4价,钒浓度为0.006773 mol/L,赤泥中的V(IV)与SO42-形成VOSO4,提高了钒的溶解度,拓宽了其稳定存在区间. 随H2SO4浓度升高,VO2更易溶解且溶解产物VOSO4更稳定.  相似文献   

18.
β-葡萄糖苷酶产生菌产酶条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β-葡萄糖苷酶产生菌黑曲霉3.350菌株(Aspregillusniger3.350)的产酶温度、pH值、碳源等条件及其它影响产酶的有关因子,确定了黑曲霉3.350菌株产酶的最适温度为25~30℃,pH=7.0~8.0,并发现在本实验条件下Cu2+、Mg2+对酶活力提高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