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筛选肝细胞肝癌门静脉癌栓(PVTT)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低相对分子质量蛋白质标记物.方法 选取肝癌门静脉癌栓和肝癌无癌栓患者原发瘤组织各12例,利用16%SDS-PAGE和Tris-Tricine系统进行双向电泳,得到小相对分子质量蛋白表达图谱,经Image Master软件对比分析后,基质辅助激光解析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MS)对差异点进行鉴定.免疫印迹法对鉴定蛋白进行初步验证.结果 无PVTT和PVTT的原发瘤组织间共检测到88个差异点,其中相对分子质量(MW)低于20×103的差异点有42个.与无PVTT组比较,PVTT组中有41个蛋白点表达上调(其中19个MW低于20×103),47个蛋白点表达下调(23个MW低于20×103).经质谱鉴定共发现钙结合蛋白S100A11,脂肪酸结合蛋白-1等11种胶内差异小分子蛋白质.免疫印迹验证结果证实S100A11在有或无PVTT的原发瘤组织中的确存在表达差异.结论 PVTT的原发瘤组织与无PVTT原发瘤组织中存在差异表达的低相对分子质量蛋白,推测肝癌侵袭转移性与多种差异蛋白相关,S100A11可能是其中一种.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对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实施手术切除联合术后门静脉化疗加免疫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化前瞻性临床试验方案,选取术后确诊为肝癌合并门静脉主干及第一级分支癌栓患者随机纳入研究组和对照组,行肿瘤切除+癌栓取出术,研究组术后经门静脉途径行PIAF(5-FU、阿霉素、顺铂,α-IFN)方案化疗,对照组术后仅行常规治疗.随访观察复发或转移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中位生存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12.5个月vs.7.0个月,P=0.0073);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治疗方法选择(是否化疗)是影响患者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研究组肿瘤中位复发时间较对照组延长(7.0个月vs.3.0个月,P=0.0089);Cox多因素分析表明仅治疗方案的不同(手术后化疗与否)和AFP值对患者的复发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 HCC合并PVTT患者,行肿瘤切除+癌栓取出术,手术后辅以经门静脉+皮下的PIAF免疫化疗是有效治疗HCC合并PVTT患者的综合疗法. 相似文献
3.
新理念、新技术、新药物正在改变肝癌的治疗模式,尤其对争议较大的中晚期肝癌病人。外科治疗门静脉癌栓(PVTT)一直备受争议,但现有证据表明外科治疗病人获益最大。当前,PVTT的外科治疗日益规范精准。肝癌新辅助治疗、辅助治疗、转化治疗的应用势必会提升肝癌合并PVTT的外科治疗空间,从而推动肝癌整体诊治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正>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成年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发展中国家发病率最高,由于其术后高复发和高转移率,预后不佳,每年因肝癌死亡人数仍高居世界恶性肿瘤致死率的第3位[1-2]。HCC预后不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肿瘤侵犯门静脉并形成门静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osis,PVTT),且肝癌患者PVTT形成发生率很 相似文献
5.
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治疗方法及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门静脉侵犯是肝癌重要的生物学特性,临床报道门静脉癌栓(PVTT)发生率为44.0%~62.2%。PVTT是肝癌肝内播散及根治性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的根源;此外,癌栓阻塞门静脉,加剧门脉高压,继而引发食道胃底静脉破裂出血,甚至肝功能衰竭。因此,肝癌合并PVTT患者总体预后差,中位生存期仅3~6个月。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肝癌合并PVTT的治疗进行积极探索,取得了一些进展。 相似文献
6.
肝细胞肝癌侵袭性及门静脉癌栓形成与ezrin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细胞骨架连接蛋白ezrin在肝癌组织以及肝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手术切除肝细胞肝癌标本及其相应癌旁肝组织41例以及同期良性肝病肝组织9例,按照肿瘤大小、有无播散灶及远处转移、有无包膜、有无门静脉癌栓等将肿瘤分为高侵袭和低侵袭两组,分别采用RTPCR、Western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ezrin的表达。并检测MHCC97L、MHCC97H和LM3三株细胞系的ezrin表达。结果高侵袭肝细胞肝癌组织ezrin表达强度显著高于低侵袭肝细胞肝癌组织(P〈0.05),癌栓组织ezrin表达强度更高(P〈0.05)。三株细胞系均表达ezrin,其强度随侵袭性增高依次增强。结论Ezrin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增加与肿瘤侵袭及门静脉癌栓的形成相关。Ezrin在MHCC97L、MHCC97H和LM3三株细胞系均表达,其表达强度随侵袭性增强而依次增加。 相似文献
7.
<正>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一种全球范围内常见且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由于肝脏解剖结构特点以及HCC侵袭转移能力强,癌细胞易侵犯门静脉形成门静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us,PVTT)。有文献指出大约44%~62.2%的HCC患者合并PVTT[1]。HCC患者一旦合并PVTT,病情迅速进展,预后极差。PVTT的分型与患者预后息息相关,针对PVTT分型标准主要是中国程氏分型和日本肝癌研究学会的分型[2,3],西方尚未形成完整的分型体系。目前,东西方对HCC合并PVTT的治疗策略有很大不同。西方指南认为,PVTT是疾病晚期的标志,治愈希望渺茫,推荐系统抗肿瘤治疗作为一线治疗方法[4-6]。而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临床实践指南推荐对部分严格选择的HCC合并PVTT患者进行更积极的抗癌治疗,包括手术切除、放疗、经动脉化疗栓塞等其他治疗[7]。本文结合国内外HCC诊疗指南及临床实践,对HCC合并PVTT东西方治疗差异做一简介... 相似文献
8.
肝内播散和远处转移是肝细胞肝癌(HCC)治疗困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门静脉癌栓(PVTT)是导致肝细胞肝癌肝内播散、远处转移及术后复发的最重要因素。早期明确诊断肝细胞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并给予积极有效的治疗将有利于降低HCC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率.从而提高HLC患者的总体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采用肝叶切除及经门静脉残端或主干切开取癌栓治疗32例PHCC合并PVTT,12例术后联合门静脉、肝动脉介入化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本组病例术中出血量、输血量、肝门阻断次数时间、并发生率、手术死亡率与同期50例无癌栓肝癌切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随访26例,术后复发时间为2m~28m,术后是否化疗对复发时间有显著影响;1、2、3年生存率分别为46.2%、38.5%、15.4%;术后化疗、术前肝功能状况对生存期有显著影响。结论肝叶切除+经门静脉断端或/和主干切开取癌栓是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最有效的方法,改善术前肝功能及术后联合化疗对延缓复发、提高生存率意义重大;对于难以切除的PHCC合并PVTT应争取行TACE术,仍有二期手术切除的机会。 相似文献
10.
正大部分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病人在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极易合并门静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us,PVTT),文献~([1])报道PVTT发生率高达44.0%~62.2%,此类病人若不接受治疗,自然生存期仅为2.7~4.0个月~([2-3])。PVTT一方面导致门静脉高压,进而出现难治性腹腔积液, 相似文献
11.
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手术切除及疗效观察 总被引:53,自引:1,他引:53
目的 探索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手术切除的疗效及其影响预后因素。方法 总结近10年111例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主干或第一分支癌栓的患者,均行肝癌联同门静脉左或右支癌栓切除或经左、右支断端取栓或切开主干取栓,其中22例患者切除肿瘤及癌栓后行肝动脉和(或)门静脉插管。32例患者术后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和(或)经门静脉导管化疗。另14例PVTT患者仅行保守治疗(非手术组),20例PVTT患者行探查 相似文献
12.
肝移植术中门静脉血栓和瘤栓的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肝移植时门静脉血栓和瘤栓的处理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2000年8月至2004年底我院施行的150例肝移植患者中5例为肝硬化伴门静脉血栓形成,21例为肝癌伴门静脉瘤栓及/或血栓形成,共26例.这些病例在术中清除了门静脉内的栓子,3例又行门静脉壁部分切除及低位门静脉对端吻合术,1例行门腔静脉半转位吻合术.结果 26例中1例术后门静脉又再发血栓形成.21例肝癌合并门静脉瘤栓者,术后近期死亡3例,分别死于:门静脉继发性血栓形成,移植肝原发性无功能和多器官衰竭.18例得到长期随访,术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6.7%,38.9%,27.8%.结论 肝移植时受体门静脉合并血栓/瘤栓者在清除栓子后再行肝移植仍然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回顾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之间71例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行手术切除加门静脉取栓术的病例资料,分析手术治疗安全性及效果。结果71例肝癌门静脉癌栓患者术后平均住院天数为25.2d(11~60d),平均手术时间230min(95-420min),平均失血量和输血量分别为740ml(100-3500ml)和420ml(0-4600m1),平均肝门阻断时间为8.7min(0-35min),术后的平均生存期为15.3个月,1年生存率为51.7%,2年生存率为34.5%,3年生存率为6.9%。全组术后发生并发症13例,均治愈,无围术期死亡患者。结论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行肝癌切除和门静脉取栓是安全的,可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肝移植治疗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146例行肝移植术治疗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0例患者曾行肝切除术,8例患者围手术期死亡,予以排除.对其余128例患者进行了随访,分析影响患者存活率的相关因素.结果 128例肝移植患者术后中位存活时间为13.0个月,术后6个月、1年、2年累积存活率分别为78.1%、51.6%和29.7%.单因素分析表明,癌栓分级、肿瘤大体类型、肿瘤数目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癌栓分级和肿瘤数目与患者术后累积存活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 现阶段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患者行肝移植术远期疗效尚不满意,在供者资源严重短缺的条件下应限制应用. 相似文献
15.
门静脉微癌栓和肉眼癌栓对肝癌患者术后生存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目的评价肝癌门静脉微癌栓和肉眼癌栓对术后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348例肝癌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门静脉无癌栓组(n=2528)、微癌栓组(n=416)和肉眼癌栓组(n=404),单因素分析肝癌门静脉微癌栓和肉眼癌栓对术后生存的影响,分析各组的生存率。结果单因素分析肝癌门静脉微癌栓和门静脉肉眼癌栓对术后生存影响的危险度分别为1.421和3.136;无癌栓组的1、3、5、10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5.97%、62.78%、49.88%、35.42%,中位生存时间为59.7个月;微癌栓组的1、3、5、10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4.42%、51.66%、39.25%、27.28%,中位生存时间为39.1个月;肉眼癌栓组的1、3、5、10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52.59%、25.97%、20.42%、11.33%,中位生存时间为13.5个月。结论门静脉癌栓是影响肝癌患者术后生存的重要因素,而肉眼癌栓的危险性远大于微癌栓;微癌栓阶段是影响术后生存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癌栓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63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综合治疗组(21例)、门静脉取栓组(12例)和姑息治疗组(30例),比较各组的生存期。结果综合治疗组、门静脉取栓组和姑息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2.7个月、7.4个月和4.3个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综合治疗组、门静脉取栓组的疗效均明显优于姑息治疗组。结论对于能耐受手术的门静脉癌栓病人应积极行肝癌切除术并术中取栓治疗。 相似文献
17.
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癌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的疗效。方法根据放射性粒子植入计划系统(TPS系统),通过CT引导对47例HCC合并PVTT患者于TACE后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癌栓处方剂量100~120 Gy,对比治疗前后癌栓长径、肝功能、AFP的变化。结果完全缓解无,部分缓解29例,总有效率为61.70%(29/47);术后癌栓长径明显小于术前(P〈0.05)。接受^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后,47例患者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53.45%、36.75%,平均生存期为(14±2)个月。结论 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HCC伴PVTT可明显提高疗效,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行术后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门静脉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获得随访的85例行手术治疗和术后化疗的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病人,其中64例病人术后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A组),另外21例病人术后行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门静脉化疗(B组).比较两组病人术后1、2和3年肝癌复发率和生存率.结果 A组术后1、2和3年肝癌复发率分别为56.3%、75.0%和85.9%,B组分别为28.6%、61.9%和81.0%.仅术后1年复发率B组显著低于A组(P<0.05),两组术后2、3年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术后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53.1%、43.8%和31.3%,B组分别为81.0%、61.9%和38.1%.B组术后1、2年生存率明显高于A组(P<0.05),两组术后3年生存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术后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门静脉化疗能够明显降低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塞病人术后短期复发率,有助于提高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