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武术是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具有浓厚的文化特征和民族色彩。'习武先习德'是中国伦理、文化和传统的社会道德观念在武术文化中的体现。也是武术最直接、最理性的精华,所谓武德,即武术道德,是从事武术活动的人在社会活动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应有的道德品质。培养武德,可以使学生了解武术的文化涵蕴,培养强烈的民族自尊...  相似文献   

2.
武德是人们在从事武术活动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应具有的道德情操,对武术散打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对武德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内涵的研究,结合中国武术散打的发展历程,以及对武德在武术散打运动中重要作用的分析,提出当今武术散打的发展必须始终贯穿武德教育,以保证中国武术散打运动的良性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浅谈建设和谐社会中的武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武术自它产生以来,就被纳入中国伦理之道。在中国古老而独特的伦理思想的哺乳与规范下,形成了武术之人应当共同遵循的道德规范,这就是中华武术的一个重要内涵——武德。本文通过对武德教育内容的继承和发扬的研究,针对当代社会道德发展相对滞后和滑坡的现象,提出了武德教育对建设和谐社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武德是武术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承载着武术文化的内涵,体现着武术文化的核心价值。武术的发展,一方面表现在武术自身内部结构体系(技术、理论)的发展与完善上,另一方面表现在武术向外的传播与推广以及传播与推广过程中对人、对社会的影响上。弘扬武德,是武术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是武术向外传播与推广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伦理学的辨证道德论认为,自人类道德产生以来,道德就一直在不断地向前发展变化。武德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环境,不同的社会要求中有着不同的内容,因此武术也具有时空流动性的特点。武术教学不单是纯粹的技术传承,而是一个民族文化思想、传统美德的教育过程。当代的武德要以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为基本立足点,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和武术发展的要求为根本,充分发掘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6.
试论中国武术的道德准则──武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试论中国武术的道德准则──武德李振林,蔡宝忠,谢小菊武德即武道,亦称尚武崇德精神,是习武者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人们历来把崇尚武德作为中华民族武术的光荣传统。1武德的内容与分类武德是一种伦理观,其内容与各门派的形成和发展有密切关系。根据各门派武德的基...  相似文献   

7.
苏建波 《体育科技》2010,31(4):26-30
采用文献资料、访问、逻辑分析,对武术爱好者和学生进行随机调查。从跆拳道礼仪和中华武术的武德教育之间的道德礼仪动作、宣传力度、场地设施等方面。跆拳道推崇"礼始礼终"的尚武精神。其宗旨是"礼义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挠"。跆拳道给人们留下的较深印象是,跆拳道练习者始终是在的场合行礼鞠躬,这是因为跆拳道练习者始终把"礼"作为训练内容,强调"礼始礼终"。武德是从事武术活动的人,在学习武术过程中及在社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所应有的道德品质。它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以强身健体、防身自卫、修身养性为目的。在当今的武术训练中,武术只留下一抱拳礼仪。中华武术先要有武德才能让武术立于不败之地,发扬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冲破单一狭隘的道德意识,构成了中华武术尚武崇德的民族精神。通过对跆拳道礼仪和中华武术的武德教育的对比揭示了学习武术武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更好的发扬中华武术武德教育。  相似文献   

8.
中国武术是极其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武术能够使参与者强身健体,磨炼意志,具有很强的社会传播性,武术运动可以通过一定的媒介向受众者传播信息,传播武术的力与美,传播武术积极的拼搏精神,传播武术蕴涵的健康道德规范,大众传媒对武术发展的影响极大。在现代社会,我们应通过揭示武术的文化构筑,促进武术的教育传播,培养大批有道德、有文化、有技术的有用人才,使武术成为人类的共同财富。  相似文献   

9.
在中华民族灿烂的古代文明史中,武术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礼仪讲究道德。我国正在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物质文明取得了极大的提高,同时对精神文明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武术来说,武德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武德所具有的教育功能等,都说明了现代社会倡导武德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武术教育理论中武德是其核心内容,主要表现为道德规范、武术行为和方法;把道德观念视为习武者的基本准则,武德以尊师重道、重义守信、立身正直、仁爱谦和为基本内容。高校习武者是武术爱好者中的高素质人才,他们的进步和发展对于武术运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文化底蕴,武德教育对于习武者具有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王刚  王俊法 《精武》2012,(18):82-83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产生和发展到今天,姑终是以“未曾习武先习德”这一优秀传统思想道德理念为准则。中国传统武术在漫长的发展岁月中逐步形成了一套与之密切相关的武德体系。武德发展到当代社会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时代特征。本文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视角对武德在当代社会的功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阐述。  相似文献   

12.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集中反映我国和谐社会所追求的尺度和文化观念。价值观是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核心和基础。武德是中华传统美德之一,在当今价值观多样化、文化多元化的社会转型期间,通过武德教育催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文章通过对武德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之基础、主体、灵魂和底线相结合,分别阐述武德教育对爱国主义精神、以人为本思想、构建和谐社会三方面的养成促进作用,提高武德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基于武术的武德融入学校传统美德问题,针对性地进行探讨分析。目的在于适应当今的传统文化教育,引起人们对武术道德的关注,有利于中国软实力的提高。研究建议:大力发展武德文化体系;通过社会实践重新认识武德与传统美德;明确教育目标,将“德育”放在教学的第一位等。  相似文献   

14.
中华武术历来讲求“习武先习德”,德立而功夫深,从古至今不管是何门何派,其门规戒律都要求把德放在首位,习武之人对德性修养的要求很高,甚至是苛刻严明,但正是这些代代相传的武德精神,使得武术的精华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武德精神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社会主义新时期,要充分发挥武德精神的育人功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贡献。  相似文献   

15.
武术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并绵延至今,是因为它满足了人们的需要并且履行了某种社会职能,这种职能赋予了它价值。文章从传播的基础和公益视角出发,对武术公益与武术传播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出武术公益活动能够促进武术的传播,起着传承武术文化、弘扬武德精神、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文章旨在通过武术公益的形式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引导人们知荣辱、讲正气、尽义务的良好社会风气,从而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武术这一中国国粹不仅被我国广大人民所青睐,而且也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重视和喜爱。中国传统武术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作为一项极具民族特色的体育运动之一,它在现代军事领域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归纳法,通过对中国传统武术与军事武术的时代变迁等方面研究,探究中国传统武术在军事训练、实战演练等形式中演练特点和技击特征等方面扮演的重要角色,这不仅充分展现了军事武术的强大力量,也体现了与中国传统武术的紧密联系与时代诉求。  相似文献   

17.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在从古至今的传承与发展中形成了鲜明与浓艳的文化精髓与特色。作为如今在全球大放异彩的中国武侠电影更是将武术的“武舞”之美与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结合起来,利用炫目的视觉光影效果吸引了全世界观众的关注。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将武侠电影对于中国武术发展的作用进行了探析研究,试将武侠电影与武术发展融合起来,探寻二者最佳的切入点以促进双方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8.
伦理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以"仁"为核心,强调道德义务,重义轻利的价值观,忠恕之道的行为尺度,其对民族的繁衍和文化的延续起着重要作用,而武德就是习武群落中的行为规范,是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探索伦理思想下的武德内容及其表现特点,在现代社会失"和"状态下,武德是武术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之一,是构建社会价值体系的内容,是解决人类问题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