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稻壳活性炭的制备及在水质净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稻壳为原料制备了高比表面积的粉末活性炭,对其进行了表征,并将其用于自来水源水净化.研究结果表明,稻壳活性炭的碘吸附值和比表面积分别为1010mg/g和1923m^2/g;稻壳炭和商品炭对水中浊度的去除效果基本相同,对高锰酸盐指数的去除率分别为61%和50%;水样处理前后的GC-MS测试结果表明,稻壳炭和商品炭对自来水源水中有机物的去除率分别为71%和45%.制备的稻壳活性炭具有优良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2.
简要介绍了介孔材料的性能及应用领域;评述了稻壳中二氧化硅的酸浸提取方法;综述了以稻壳灰为硅源,采用水热法制备介孔二氧化硅的研究现状;提出了采用水热法从稻壳灰制备介孔二氧化硅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管式炉中生物质热解的机理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介绍了在管式热解炉中生物质的热解过程.以稻壳为原料,探索生物质在管式热解炉中的反应特性.三种产物(气体、焦油和木炭)单独收集并进行了分析.研究分析了反应温度对热解产物的影响,发现产气中氢气的百分含量随着热解温度的提高明显增加,二氧化碳的百分含量则随着温度的提高而减少.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棉籽壳为对照,以废棉、稻壳为原料组成4个配方,进行了袋栽平菇配比试验,对各配方的出菇产量进行了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废棉中添加稻壳后,菌丝的生长速度及生长势与棉籽壳基本相同,生物学效率均在110%以上.在各种配比中,以在废棉中添加20~30%稻壳的出菇产量较高.利用废棉栽培平菇,既扩大了食用菌原料来源,又解决了棉花加工厂的废料再利用,是平菇栽培的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稻壳热解特性及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粒径的稻壳以及其在不同的升温速率下的热解特性。从TG和DTG图上可看出,粒径为0.88~0.38mm的稻壳的失重率(约60%)最大,粒径在0.08mm以下的失重率最小(约55%);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TG和DTG曲线向高温侧移动,热流率逐渐增大,最大失重速率对应的温度升高,而最大失重速率降低。采用FWO法和Popescu法计算了稻壳热解的动力学参数并确定最佳机理函数。  相似文献   

6.
稻壳干馏制取活性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稻谷生产国,年产量约为1.8亿吨。稻壳约占稻谷的30%,也就是说,每年我国约有5400万吨稻壳。稻壳可加工开发的产品很多,其中最方便的方法是干馈制取活性炭。干馏是指隔绝空气加强热。稻壳按含量多少,各成分分别是纤维素约36%,木质素30%,半纤维素约20%,自由水约11%,无机组分约3%。无论是纤维素、半纤维素还是木质素,都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干馏能使氢氧按水的形式脱去。其工艺流程为:稻壳─干馏─除杂─粉碎─过筛─包装干馏稻壳中各组成部分对热稳定性不一样。半纤维素分解温度为280-290t,纤维…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制高效廉价的脱汞吸附剂,选用生物质废弃物稻壳制备稻壳焦,并对其进行NH4Cl和NH4Br化学浸渍改性.利用比表面积及孔隙度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能谱分析仪等,对稻壳焦进行表征.在固定床汞吸附实验台上进行改性前后稻壳焦吸附脱除汞的实验,研究了稻壳粒径、改性剂种类和改性剂添加浓度对汞吸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稻壳焦孔隙结构比较发达.随稻壳粒径减小,比表面积和微孔容积减小.改性后的稻壳焦微观形貌有较大改善,稻壳焦表面载氯/溴量显著增加.改性后稻壳焦的汞吸附量提高了约10倍.使用质量分数为1%的改性溶液即可显著提高稻壳焦的汞吸附脱除能力,且NH4Br改性后稻壳焦汞吸附性能略优于NH4Cl改性后稻壳焦.  相似文献   

8.
现有的普通燃煤工业锅炉直接燃烧稻壳技术是在不改变燃煤锅炉结构和功能的前提下,通过改造送料和引风系统,优化给料、风量等工艺参数,优化稻壳燃烧条件,实现稻壳在普通燃煤工业锅炉中充分燃烧。采用该技术后,1.3吨稻壳能够产生1吨煤的蒸汽量,运行效率达90%以上,可节省稻壳35%以上。据测算,若全国1%的现有燃煤工业锅炉采用该技术,每年可节约1000万吨标准煤,对《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中提出的“十一五”节能目标年平均贡献率达40%,减排二氧化硫20万吨,同时可综合利用60%左右的稻壳,实现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减少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9.
稻壳燃烧动力学特性研究唐晓军,张永廉(东南大学动力工程系,南京210018)本文采用非等温热重法研究稻壳燃烧动力学过程。实验设备采用美国Perkin-Eimer公司生产的TGA-7热天平。试样选用江苏籼稻稻壳,其工业分析为:ωf=9.2%,Af=15...  相似文献   

10.
利用稻壳与水泥复合制备稻壳砂浆,并就稻壳经自来水和饱和石灰水浸泡两种预处理工艺对稻壳砂浆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未采取任何预处理措施的稻壳相比,经过两种预处理工艺处理的稻壳所制备的砂浆其力学性能明显提高,且饱和石灰水浸泡法预处理的效果优于自来水浸泡法;饱和石灰水浸泡法预处理后的稻壳制备的稻壳砂浆其水化热峰值最高,3d放热量最大.利用红外光谱分析了预处理前后稻壳表面官能团的变化,发现预处理后稻壳表面半纤维素吸收峰减弱,脂肪族吸收峰消失.  相似文献   

11.
在荞麦皮中按不同比例加入粉碎后的玉米芯,作为食用蚯蚓养殖基料,对比在不同配比基料中大平二号蚯蚓幼蚓的体重增加量、成蚓的产茧量和蚓茧的孵化量,筛选出较为理想的养殖基料.结果表明,加入定量玉米芯后的基料比以纯荞麦皮作为基料更适合蚯蚓的生长繁殖.此外,初步确定玉米芯体积分数为40%的基料(未灭菌)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2.
利用稻壳为模板和硅源合成Fe3+,Co2+,Ni2+,Cu2+,Zn2+,Cd2+,Ag+,Pb2+等8种过渡金属离子掺杂的M-TiO2-SiO2吸附剂,研究其在室温避光条件下对番红花T和龙胆紫染料水溶液吸附性能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掺杂第四周期过渡金属离子的M-TiO2-SiO2吸附剂的吸附性能随着过渡金属离子3d轨道电子数的增加,吸附性能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掺杂副族金属离子的M-TiO2-SiO2吸附剂的吸附性能随着金属离子主量子数的增大,吸附性能增大.  相似文献   

13.
采用天然麦壳为吸附剂可吸附废水中的氨氮。考察了接触时间、pH值、麦壳投加量、初始氨氮浓度及温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应用吸附等温方程、吸附动力学方程及吸附热力学方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以期明确麦壳吸附水体氨氮的机理,为麦壳脱氮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用稻壳发电后的剩余物稻壳灰联产纳米二氧化硅和高档活性炭,使稻壳的利用率大于90%.采用氢氧化钠为稻壳灰的硅碳分离处理剂,分离后的滤液采用改良沉淀法制备纳米二氧化硅.滤液中通入二氧化碳作为成核剂,在滤液中形成微小晶种,然后再加入硫酸进行沉淀.所制得的纳米二氧化硅分散均匀,粒径为20 nm左右.废液制备出长度40~150μm,直径为0.5~1μm的硫酸钙晶须.分离后滤渣在高温下用氢氧化钠进行活化,得到比表面积1140 m2/g,碘吸附值为1072 mg/g的活性炭产品,洗液可以循环到稻壳灰硅碳分离步骤中使用.  相似文献   

15.
加快凉山州优质稻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凉山州水稻生产自然环境条件优越,是川西南地区主要的生产和高产区.充分发挥凉山优质稻资源得天独厚的优势,大力推进优质稻产业化发展,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具有重要的意义.而提高认识、全面规划、夯实基础、依靠科技、优化服务又是凉山发展优质稻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6.
小麦壳的差热分析与红外光谱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麦壳的热重曲线、差热曲线进行了分析,并对麦壳的红外光谱分析.加热250℃时质量损失约7%,250 ̄310℃时质量损失约50%,到460℃质量仅余约12%.在325℃、430℃分别有两个放热峰.麦壳的红外吸收光谱图主要由碳水化合物如木质素、纤维素等吸收带组成.1735cm-1和1615cm-1处的吸收峰是由C=O的伸缩振动引起的;1515cm-1的吸收峰是苯环的骨架振动峰,1243cm-1处是苯羟基中C-O的伸缩振动峰.  相似文献   

17.
利用稻壳为模板和硅源合成Fe3+,Co2+,Ni2+,Cu2+,Zn2+,Cd2+,Ag+,Pb2+等8种过渡金属离子掺杂的M-TiO2-SiO2吸附剂,研究其在室温避光条件下对番红花T和龙胆紫染料水溶液吸附性能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掺杂第四周期过渡金属离子的M-TiO2-SiO2吸附剂的吸附性能随着过渡金属离子3d轨道电子数的增加,吸附性能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掺杂副族金属离子的M-TiO2-SiO2吸附剂的吸附性能随着金属离子主量子数的增大,吸附性能增大.  相似文献   

18.
方便米食是适合以稻米为主食的消费者口味的一大类米制产品,其风味是评判食品好坏的重要指标。 淀粉作为方便米食的主要组分之一,参与其风味形成并影响风味释放。 简述了淀粉组分对方便米食风味物质贡献的共性机制,分别阐述了常温方便米饭、挤压方便米饭、米发糕、炒米、挤压米线、粽子等 6 大类具有代表性的方便米食产品中淀粉组分在其风味产生及释放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淀粉对方便米食风味物质贡献方面的研究与发展趋势,以期为高品质方便米食产品开发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在不影响玉米籽实产量的前提下,探讨了提前利用玉米秸秆青绿叶片的可行性.在大田玉米处于开花期和抽丝期的3个可辨识的阶段,对玉米穗位下叶片进行了不同数量的去叶处理.结果表明:去叶时间对产量影响显著,去叶数量对产量影响不显著,并且没有互作效应.在抽丝期雌穗花丝可见2~3cm时从穗位下去叶,去叶数量对产量影响不显著,特别是留8个叶片的处理与不去叶的处理产量对比差异不显著,此时去叶获得的青绿叶片其营养价值、消化率、代谢能都大于7月和8月份的羊草和收获后的干叶片.在开花后雌穗不可见时去叶,将引起严重减产.雌穗可见花丝不可见时去叶,不同处理对产量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