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徐翀  刘茜  赵辉  刘艳芳 《金属学报》2015,20(3):304-308
目的: 考察单硝酸异山梨酯对尼索地平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12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2组(分别为单独和联合给药组),用LC-MS/MS法测定血浆中尼索地平的浓度。结果: 大鼠单独给予尼索地平和联合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后,尼索地平主要药动学参数如下:Cmax分别为(8.67±3.97) μg/L 和(9.21±5.02) μg/L,AUC0t分别为(19.6±9.9) μg·h·L-1和(25.7±13.7) μg·h·L-1,t1/2分别为(2.26±0.66) h 和(3.17±1.41) h,AUC0∞分别为(23.7±9.7) μg·h·L-1和(32.4±12.3) μg·h·L-1。统计学分析显示,单独用药与联合用药组药动学参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单硝酸异山梨酯不影响尼索地平在大鼠体内药动学过程,为临床安全有效地联用单硝酸异山梨酯和尼索地平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氧氟沙星缓释片单次、多次给药的人体药代动力学特征,并与氧氟沙星片比较其缓释特征与生物等效性。方法: 单次给药20例健康成年男性受试者随机分组,自身双周期交叉对照,单次口服药物 400 mg;多次给药18例健康成年男性受试者随机分组,自身双周期交叉对照,多次口服药物(参比制剂 400 mg/2次/d×5 d,受试制剂 400 mg/次/d×5 d)。通过反相HPLC法测定血浆氧氟沙星浓度,采用非房室模型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单次给药参比制剂与受试制剂的Cmax分别为(5382±1558)、(3419±1034)μg/L;Tmax分别为(1.7±0.6)、(4.2±1.8) h;t1/2分别为(8.2±1.0)、(7.6±1.8) h;MRT分别为(8.6±0.9)、(10.3±1.4) h;AUC0-t分别为(33764±5297)、(31280±4412) μg·L-1·h;AUC0→∞分别为(34643±5356)、(32642±4257)μg·L-1·h;Frel为(97.9±12.4)%。方差分析显示,Cmax、Tmax、MRT各参数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AUC0-t、AUC0→∞各参数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等效性检验显示,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90%可信限AUC0-t为 89.0%~97.0%;AUC0→∞为 91.4%~97.8%。多次给药参比制剂与受试制剂的Cmax分别为(3732±1502)、(3564±982) μg/L;Cmin分别为(750±193)、(438±89) μg/L;Tmax分别为(1.5±0.5)、(3.7±1.7) h;AUCSS分别为(32689±4786)、(33591±7929) μg·L-1·h;Cav分别为(1362±199)、(1405±337) μg/L;DF分别为(216.1±76.5)、(221.5±33.9)%;Frel为(102.9±22.5)%。方差分析显示,Cmax、Cav、AUCSS、DF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等效性检验显示,90%可信限Cmax为 80.8% ~114.6%;AUCSS为 89.3%~111.9%;Cav为 89.5%~112.4%;DF为 93.7%~122.4%。结论: 受试制剂氧氟沙星缓释片相对于参比制剂氧氟沙星片,单次给药具有缓释动力学特征及吸收程度生物等效,多次给药达稳态时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国产双氯芬酸钠缓释栓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20 名健康志愿者单剂量给予100 mg 双氯芬酸钠缓释栓,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双氯芬酸钠的浓度。用3p87 程序计算其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 为1.1 ±0.3 mg·L-1;Tmax 为1.7 ±0.7 h;T1/2(ke) 为2.4 ±0.6 h;CL 为27 ±6 L·h-1;Vd 为74 ±25 L;AUC0-∞为4.0 ±1.2 mg·h-1·L-1结论:双氯芬酸钠缓释栓在健康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符合单室模型特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灯盏花素片在中国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20 名健康志愿者单剂量口服120 mg灯盏花素片, 用高效液相-质谱联用法测定血浆中灯盏乙素总苷元。结果:本实验建立的血药浓度测定方法, 血浆中杂质不干扰样品的测定, 线性范围为0.0126~3.24 mg°L-1;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均小于12.0%。20 名健康受试者单剂量口服灯盏花素片(120 mg) 后, 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Tmax=7.0±2.3 h、Cmax=0.9±0.5 mg°L-1、AUC0-tn=5.6±1.6mg°h°L-1、AUC0-∞=5.8±1.6 mg°h°L-1、MRT0-tn=8.0±1.1 h、MRT0-∞=8.6±1.4 h。结论:建立的LC-MS 法适用于灯盏乙素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灯盏花素片口服药代动力学特点是达峰时间较长, 约占受试者总人数45% 的药时曲线有双峰现象。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利鲁唑片生物浓度的固相萃取后HPLC-UV 检测方法, 研究其在健康男性人体内药代动力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 20 名健康男性志愿者单剂量随机交叉口服150 mg 利鲁唑片剂和进口参比制剂后于不同时间点静脉取血, 血浆经固相萃取, 甲醇洗脱吹干后用少量甲醇溶解后,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 应用内标法计算利鲁唑浓度。结果: 利鲁唑片与参比制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 分别为930 ±321 和798 ±306 μg·L-1, tmax 分别为0. 8 ±0. 5 和1. 2 ±0. 7 h, AUC0 ~ t 分别为3361 ±890和3301 ±886 μg·h-1·L-1,AUC0 ~ ∞分别为3661 ±886和3614 ±885 μg·h-1·L-1, t1/2 分别为8. 2 ±2. 8 和8. 1 ±2. 6 h 。AUC0 ~ t 和Cmax 的90 %置信区间为:96. 11 %~ 107. 77 %和101. 6 % ±135. 9 %。AUC0~ t 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2. 8 %±15. 5 %。结论: 国产利鲁唑片剂和进口片两种制剂生物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司帕沙星在肾功能异常患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0 例住院患者单剂量和多剂量口服司帕沙星后血清和尿药物浓度, 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经PKBP-N1药代动力学软件模拟和计算, 司帕沙星的药物动力学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 主要药动学参数:单剂量T1/2(ka)=(1.02±0.22)h, T1/2(β)=(15.73±3.20)h, Tpeak =(3.88±0.75)h, Cmax =(0.59±0.17)mg·L-1,AUC0-∞=(11.25±2.13)mg·h·L-1, 尿中24 h 原形药物排除率为(10.58±1.47)%;多剂量T1/2(ka)= (1.25±0.27)h, T1/2(β)=(16.90±4.13)h, Tpeak =(4.18±0.78)h, Cmax =(0.79±0.21)mg·L-1,AUC0~∞=(13.34±2.25)mg·h·L-1, 尿中24 h 原形药物排出率为(11.08±1.94)%。多剂量Cmax 和AUC 明显高于单剂量(P<0.05), 蓄积因子为1.19。结论 中度肾功能异常不改变司帕沙星的药代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感染患者体内盐酸洛美沙星的药代动力学。方法 比较口服和静脉滴注、空腹与进餐、不同剂量、单剂量和多剂量给药时的体内过程和动力学特征,体内药物浓度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 洛美沙星在体内均表现为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空愎和餐后口服洛美沙星200 mg后,显示食物可使该药物吸收过程明显延长,T1/2 ka分别为0.39±0.18和0.47±0.20 h,Tmax分别为1.3±0.3和1.6±0.4 h,但Cmax下降不明显。单剂量空復口服洛美沙星 200, 400 和 600 mg 后,Tmax分别为 9.8±2.9, 10.7±4.0 和 11.2±3.9 h, Cmax分别为1.5±0.4, 2.4±0.8和3.8±0.9 mg·L-1, AUC0-∞与剂量呈比例增加,体内药代动力学与剂量呈线性关系;单剂量静脉滴注药物600 mg后Cmax为3.1±0.9 mg·L-1。与单剂量给药相比,400 mg, bid连续口服7d后的Cmax和AUC0-∞均显著增加,蓄积因子为1.45; 600mg,每天1次连续静脉滴注7d时AUC0-∞比单剂量给药增加不明显,蓄积因子为1.10;其他参数变化不显著。在各种给药条件下,洛美沙星原型药物24 h尿排出率均在50%左右。结论 体内过程呈线性药代动力学。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替米沙坦的药物浓度,并研究其在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3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焚光检测法,色谱柱为 Hypersil 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磷酸盐缓冲液(45:55,pH 5.8);流速为1.0 ml·min-1;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分别为305 nm和365 nm;进样量20 μl;内标物为α-萘酚。结果: 替米沙坦在2~1 024 μg·L-1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9),回收率,日间、日内差均符合生物样品分析要求。10名健康受试者口服替米沙坦片80 mg后的药动学结果表明,其体内过程符合二房室开放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如下:Cmax为0.98±0.44 mg·L-1;Tmax为 0.83±0.45 h; t1/2为 1.67±1.26 h; t1/2β为26.00±14.43 h;t1/2kd为 0.53±0.86h;AUC0-l为 3.66±2.10 mg·h -1; AUC0-∞为 3.98±2.40 mg·h -1·L -1结论: 此方法便捷,准确,灵敏,适于替米沙坦血药浓度测定和药动学研究,本试验所得药动学参数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盐酸氟桂利嗪分散片药代动力学及生物等效性。方法: 20名健康受试者按体重指数进行分层随机交叉服用盐酸氟桂利嗪试验制剂和参比试剂20 mg,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氟桂利嗪的血药浓度。结果: 口服20 mg被试制剂与参比制剂后,盐酸氟桂利嗪AUC0-1,分别为424.27±74.01 和 410.25±72_56 μg·h-1·L-1;Cmax分别为67.02±14.89 和 67.45±15.68 μg·L-1;Cmax分别为2.90±0.42 和 2.98±0_47 h; t1/2ke分别为 9.73±3.15和8.89±3.08 h。试验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4.12±12.23)%。结论: 盐酸氟桂利嗪分散片和肢囊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氯法拉滨注射液单剂量及多剂量静脉滴注的人体药动学过程。方法: 4例白血病患者单剂量恒速静脉滴注氯法拉滨注射液 52 mg·m-2·d-1 ,单剂量试验结束后进入多剂量给药试验, 52 mg·m-2·d-1 ,连续给药 5 d。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血浆及尿液中氯法拉滨的浓度,并采用DAS药动学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求算有关药动学参数。结果: 4例受试者单剂量静脉滴注氯法拉滨注射液后,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Cmax(414±205) μg/L,tmax(3.0±1.4) h,t1/2z(4.4±2.0) h,AUC0-t(2475±659) μg·h·L-1,AUC0-∞(2566±606) μg·h·L-1,CLz(21.2±5.1) L·h-1·m-2,Vz(142±97) L/m2,MRT(0-t) (6.3±2.2) h,Zeta(0.18±0.07) h-1,24 h 平均尿液累积排泄率为(39.53±20.98)%。52 mg·m-2·d-1静脉滴注氯法拉滨注射液,连续给药5 d,第5日达稳态,主要药动学参数为Cmax(581±126) μg/L,tmax(2.0±0.8) h,t1/2z(6.4±3.1) h,AUC0-t(2451±349) μg·h·L-1,AUC0-∞(2603±409) μg·h·L-1,CLz(20.4±3.7) L·h-1·m-2,Vz(187±80) L/m,Zeta(0.13±0.05) h-1,MRT(0-t) (5.1±1.8) h,Css(102.14±14.53) μg/L,蓄积因子R(1.04±0.28),血药浓度波动度DF(576.26±226.89)%。结论: 氯法拉滨注射液静脉滴注给药 52 mg·m-2·d-1 ,连续给药 5 d,药物在体内无蓄积,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健康男性志愿者空腹或餐后单次口服国产伊曲康唑胶囊与进口伊曲康唑胶囊(商品名为斯皮仁诺胶囊)的生物等效性。方法: 本研究包括两个随机、开放、双周期、单次口服给药试验,各入组24名健康中国男性受试者,分别在空腹和餐后服用200 mg试验制剂和200 mg参比制剂后,采用HPLC-MS/MS方法测定给药后伊曲康唑的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对两种制剂的空腹或餐后给药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 空腹给药试验制剂与参比制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为:Cmax为(124±79)和(124±86) μg/L;tmax为(2.9±0.8)和(2.5±0.9) h;AUC0-t为(1320±826)和(1348±1095) μg·h·L-1;AUC0-∞为(1420±902)和(1444±1148) μg·h·L-1;AUC0-t/AUC0-∞为(93.0±4.9)和(92.3±5.1)%;t1/2为(17.7±4.7)和(18.1±2.8) h。空腹给药试验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F为(106.5±35.4)%。餐后给药试验制剂和参比制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为:Cmax为 (202±107) 和(218±109) μg/L;tmax为(4.2±0.8)和(3.9±0.8) h;AUC0-t为(2494±1163)和(2657±1424) μg·h·L-1;AUC0-∞为(2705±1290)和(2870±1578) μg·h·L-1;AUC0-t/AUC0-∞为(92.3±5.2)和(93.6±4.1)%;t1/2为(19.3±5.5)和(18.0±5.1) h。餐后给药试验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F为(100.5±33.1)%。结论: 两种制剂在空腹给药和餐后给药时都具有生物等效性。餐后给药组Cmax和AUC均明显高于空腹给药组,建议临床使用餐后服用药物,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增强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试验制剂托伐普坦片与参比制剂托伐普坦片在中国健康人体中的生物等效性。方法: 采用双周期随机交叉试验设计,入选24名男性健康受试者单次口服参比制剂和试验制剂 30 mg,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测定血浆中托伐普坦的浓度,经DAS 2.1 软件处理参数,并进行双单侧t检验确定是否等效。结果: 试验制剂和参比制剂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分别为:Cmax为(179±97)和(189±86) μg/L;tmax为(2.5±1.1)和(2.5±1.0) h;AUC0-t为(1153±488)和(1225±528) μg·h·L-1;AUC0-∞为(1161±492)和(1232±528) μg·h·L-1;t1/2为(5.6±2.0)和(5.6±2.0) h。试验制剂对参比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F为(95.8±18.7)%。结论: 试验制剂托伐普坦片与参比制剂托伐普坦片生物等效。  相似文献   

13.
付良青  黄丰  唐欣  钱平利  刘泽源 《金属学报》2004,9(9):1016-1018
目的: 研究盐酸托烷司琼胶囊的人体药代动力学。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二极管阵列紫外法测定18 名健康志愿者口服剂量10 mg 盐酸托烷司琼胶囊后受试者血浆中的盐酸托烷司琼的浓度, 并应用3p97 软件对盐酸托烷司琼的血药浓度-时间数据进行拟合, 求其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盐酸托烷司琼胶囊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为:达峰时间(Tmax ) 2. 33±0. 43 h, 峰值浓度(Cmax ) 10. 48±2. 70 μg·L-1, 曲线下面积(AUC0-24 h ) 111. 89±39. 86 μg·h-1·L-1结论: 盐酸托烷司琼胶囊在志愿者体内分布及消除都很快, 10 mg 单次给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陈琳瑶  周星辰  郭歆  苏桃  程泽能 《金属学报》2012,17(11):1249-1257
目的: 丙泊酚是临床上广泛使用的短效静脉麻醉药,本文通过研究丙泊酚的药动学和药效学特征,从而评价国产丙泊酚注射液与进口产品的治疗等效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两周期、交叉试验设计。共入组受试者24名,于不同周期分别给予试验制剂或对照药,周期间的洗脱期为 7 d。受试者在心电、脑电监护的情况下给药,给药前2 min至用药后 15 min 实时记录脑电双频指数(BIS值)、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记录麻醉时间。采用HPLC-Flu法测定血浆药物浓度。试验过程中记录不良事件。结果: 共23名受试者完成本试验,试验制剂与参比制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如下: Cmax 分别为 2.284 和 2.452 mg/L; tmax 分别为4 和 4 min; AUC0-t 分别为 0.706 和 0.423 mg·h·L-1; AUC0-∞ 分别为 0.471 和 0.506 mg·h·L-1。两制剂间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 93.1%。试验制剂与参比制剂的主要药效学参数如下:BISmin分别为 51 and 53; AAImin分别为18 和20; BISAUC0-15 min分别为 373.4 和 342.7; AAIAUC0-15 min分别为 892.5 和 850.5。结论: 国产丙泊酚注射液与进口产品在药动学及药效学均具有等效性,且安全性良好,故认为二者具治疗等效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非那甾胺片剂和胶囊在健康志愿者体内的生物等效性。方法: 24 名健康男性志愿者随机三交叉给药, 分别单剂量口服15 mg 试验药非那甾胺片剂、胶囊及非那甾胺片剂对照药, 采用WatersOasis?HLB 固相萃取小柱提取,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药浓度, 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及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 口服15 mg 试验药非那甾胺片剂和胶囊及片剂对照药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T1 2ke分别为4.38±0.90、4.29±0.78 和4.32±0.86 h;Tmax 分别为3.04±0.88、2.98±0.89 和2.59±0.86 h, Cmax 分别为117.57±19.15、118.59±20.23和124.53±19.77 μg·L-1;AUC0-18分别为897.57±185.03、871.57±139.25 和837.59±149.05 μg·h·L-1;AUC0-∞分别为970.04±211.83、931.51 +151.07 和896.41±164.92 μg·h·L-1结论: 试验药非那甾胺片和胶囊与对照药非那甾胺片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107.27±9.86) %和(105.06±12.10) %。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罗红霉素在健康和糖尿病家兔体内对格列吡嗪胶囊代谢的影响。方法: 健康对照组家兔和糖尿病组家兔各5只,每只口服格列吡嗪 5 mg。经2周清洗期后,每只家兔口服罗红霉素 50.0 mg,每天2次,持续3天,第4天口服相同剂量格列吡嗪。所有家兔均在给予格列吡嗪前及给药后 0.5、1.5、3、5、7、9、11、24、35 h,经耳缘静脉采血,用HPLC法测定各时间点格列吡嗪的血药浓度,测得的血药浓度结果用药动学软件DAS2.0 进行曲线拟合,采用自身对照法分析给予罗红霉素前后格列吡嗪药动学的变化。结果: 格列吡嗪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符合单室模型,健康对照组家兔单用格列吡嗪,其t1/2、Cmax、AUC分别为(2.9±0.4) h,(5815±940) μg/L,(58919±860) μg·h·L-1;加用罗红霉素后其t1/2、Cmax、AUC分别为(3.5±0.9) h,(6165±764),(76515±1830) μg·h·L-1。糖尿病组家兔单用格列吡嗪,其t1/2、Cmax、AUC分别为(1.7±0.4) h,(4307±580)μg/L,(32469±786) μg·h·L-1;加用罗红霉素后其t1/2、Cmax、AUC分别为(3.2±1.5) h,(8531±1479) μg/L,(76489±1588) μg·h·L-1 。给予罗红霉素前后格列吡嗪的t1/2、Cmax、AUC差异均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罗红霉素对家兔体内格列吡嗪的药动学有明显的影响,临床合用两药时需要注意调整剂量以防发生低血糖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