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究脑心通胶囊联合持续正压通气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各43例。常规组进行常规治疗+持续正压通气治疗,联合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采用脑心通胶囊口服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最长呼吸暂停时间、嗜睡程度、认知功能及氧化应激反应水平。结果:治疗2个月后联合组最长呼吸暂停时间短于常规组,沃斯嗜睡量表评分低于常规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丙二醛、晚期蛋白氧化产物水平低于常规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采用脑心通胶囊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能减轻患者机体氧化应激反应,缓解患者睡眠障碍,提高患者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白细胞介素10的变化,探讨其意义。方法:选择2002-12/2003-12因打鼾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呼吸科门诊就诊,经夜间多导睡眠监测仪确诊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35例。以其中坚持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半年以上的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10例作为治疗组;年龄(51±13)岁。纳入患者对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选择同期本院门诊健康体检者25人为对照组。同意参加本实验。采用Polywin多导睡眠监测仪监测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及最低血氧饱和度。血清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0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测定均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对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进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压力0.588~1.176kPa,每日6~8h。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以直线相关分析进行指标间的相关性检验。结果:最终进入结果分析治疗前人数保持上述数目,治疗后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10例,健康者25人。①治疗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35例)血清白细胞介素8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5.498,9.626,P<0.01),血清白细胞介素10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4.667,P<0.01)。②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呈显著正相关(r=0.671,0.742,P<0.01),与最低血氧饱和度呈显著负相关(r=-0.442,-0.531,P<0.01),血清白细胞介素10水平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呈显著负相关(r=-0.688,P<0.01),与最低血氧饱和度呈显著正相关(r=0.454,P<0.01)。③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与白细胞介素8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呈显著负相关(r=-0.509,-0.666,P<0.01),白细胞介素8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呈显著正相关(r=0.706,P<0.01)。④治疗组患者(10例)经治疗半年后血清白细胞介素8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t=4.896,5.609,P<0.01);白细胞介素10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t=-4.625,P<0.01)。结论: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由于缺氧导致血清白细胞介素8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升高,白细胞介素10降低,可能参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②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后可能通过缓解缺血,下调白细胞介素8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生成,上调白细胞介素10生成,达到对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心血管病变发生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白细胞介素10的变化,探讨其意义.方法:选择2002-12/2003-12因打鼾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呼吸科门诊就诊,经夜间多导睡眠监测仪确诊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35例.以其中坚持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半年以上的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10例作为治疗组;年龄(51&;#177;13)岁.纳入患者对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选择同期本院门诊健康体检者25人为对照组.同意参加本实验.采用Polywin多导睡眠监测仪监测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及最低血氧饱和度.血清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0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测定均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对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进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压力0.588~1.176kPa,每日6~8 h.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以直线相关分析进行指标间的相关性检验.结果:最终进入结果分析治疗前人数保持上述数目,治疗后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10例,健康者25人.[1]治疗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35例)血清白细胞介素8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5 498,9.626,P<0.01),血清白细胞介素10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4.667,P<0.01).[2]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呈显著正相关(r=0.671,0.742,P<0.01),与最低血氧饱和度呈显著负相关(r=-0.442,-0.531,P<0.01),血清白细胞介素10水平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呈显著负相关(r=-0.688,P<0.01),与最低血氧饱和度呈显著正相关(r=0.454,P<0.01).[3]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与白细胞介素8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呈显著负相关(r=-0.509,-0.666,P<0.01),白细胞介素8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呈显著正相关(r=0.706,P<0.01).[4]治疗组患者(10例)经治疗半年后血清白细胞介素8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t=4.896,5.609,P<0.01);白细胞介素10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t=-4.625,P<0.01).结论:[1]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由于缺氧导致血清白细胞介素8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升高,白细胞介素10降低,可能参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2]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后可能通过缓解缺血,下调白细胞介素8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生成,上调白细胞介素10生成,达到对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心血管病变发生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无创正压通气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呼吸科2017年9月~2019年4月接受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35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为对照组,另取同期接受无创正压通气+丁苯酞治疗的35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为观察组。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动脉血氧饱和度、睡眠时间及认知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睡眠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动脉血氧饱和度、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认知功能,促进患者转归。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影响男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因素,并与单纯打鼾患者比较。方法:纳入2003-10/2004-12对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睡眠中心就诊的睡眠期习惯性打鼾的成年人行多导睡眠仪监测86例。均为男性,且对实验目的均知情同意。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将患者分为单纯打鼾组(n=20,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5.0)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组(n=66)。按疾病严重程度将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组患者分为3组,轻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组(n=20,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5.0~19.9)、中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组(n=24,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20.0~39.9)和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组(n=22,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40)。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脂联素,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空腹血糖,采用Andersen所建立的酶联免疫方法测定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mIU/L)×空腹血糖(mmol/L)/22.5。体质量指数=体质量(kg)/身高(m)2。对数据处理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单纯打鼾组20例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66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血清脂联素水平: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组明显低于对照组(t=3.91~6.75,P<0.05~0.01)。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组均明显低于轻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组(t=1.75,2.08,P<0.05),而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②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组患者中血清脂联素水平与体质量指数、腰围、颈围、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呈显著负相关(r=-0.266~-0.361,P<0.05~0.01),而与最低脉氧饱和度呈显著正相关(r=0.306,P<0.05)。但对照组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仅与体质量指数和腰围呈显著负相关(r=-0.466,-0.504,P<0.05)。③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中控制了稳态模式指数、体质量指数、颈围和腰围后的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脂联素水平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呈显著负相关(r=-0.2593,P<0.05),与最低脉氧饱和度呈显著正相关(r=0.2599,P<0.05),但与平均脉氧饱和度无明显相关性(r=0.0984,P>0.05)。④多重逻辑回归分析以是否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为因变量,以体质量指数、腰围、颈围、稳态模式指数为自变量。结果提示血清脂联素水平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独立相关[OR(95%CI):0.544(0.300~0.986),P=0.045]。结论: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其降低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增高和最低血氧饱和度降低相关。②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导致血清脂联素水平下降的独立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对疾病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方法 采用便利取样法,于2016年12月—2017年12月选取我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知信行问卷,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疾病知识得分为(30.53±6.07)分,态度为(22.45±2.49)分,行为为(28.06±4.94)分.结论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疾病知识和行为得分处于较低水平,态度得分处于较高水平.建议医护人员,针对患者主要知识欠缺及不同认知状况,形成难易适中的疾病知识教育方案,帮助患者提高疾病认知水平.针对无疾病意识者和"信而不行"者加大宣传健康教育,改变其态度.加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在大众媒体的宣传,增加患者获得疾病知识的途径,促进健康行为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影响男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因素,并与单纯打鼾患者比较.方法:纳入2003-10/2004-12对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睡眠中心就诊的睡眠期习惯性打鼾的成年人行多导睡眠仪监测86例.均为男性,且对实验目的均知情同意.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将患者分为单纯打鼾组(n=20,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5.0)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组(n=66).按疾病严重程度将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组患者分为3组,轻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组(n=20,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5.0~19.9)、中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组(n=24,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20.0~39.9)和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组(n=22,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40).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脂联素,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空腹血糖,采用Andersen所建立的酶联免疫方法测定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mIU/L)&;#215;空腹血糖(mmol/L)/22.5.体质量指数=体质量(kg)/身高(m)2.对数据处理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和多因素回归分析. 结果:单纯打鼾组20例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66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血清脂联素水平: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组明显低于对照组(t=3.91~6.75,P<0.05~0.01).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组均明显低于轻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组(t=1.75,2.08,P<0.05),而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②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组患者中血清脂联素水平与体质量指数、腰围、颈围、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呈显著负相关(r=-0.266~-0.361,P<0.05~0.01),而与最低脉氧饱和度呈显著正相关(r=0.306,P<0.05).但对照组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仅与体质量指数和腰围呈显著负相关(r=-0.466,-0.504,P<0.05).③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中控制了稳态模式指数、体质量指数、颈围和腰围后的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脂联素水平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呈显著负相关(r=-0.259 3,P<0.05),与最低脉氧饱和度呈显著正相关(r=0.259 9,P<0.05),但与平均脉氧饱和度无明显相关性(r=0.098 4,P>0.05).④多重逻辑回归分析以是否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为因变量,以体质量指数、腰围、颈围、稳态模式指数为自变量.结果提示血清脂联素水平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独立相关[OR(95%CI):0.544(0.300~0.986),P=0.045].结论: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其降低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增高和最低血氧饱和度降低相关.②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导致血清脂联素水平下降的独立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重度男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性功能变化及其与性激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国际勃起功能指数-5(IIEF-5)量表进行性功能状态测评,并用BECKMAN Access仪测定血清睾酮(RIA)、促卵泡生成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等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对比,中重度男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性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增高,但2组之间的性激素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中重度男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存在明显的性功能障碍,但其发生可能与性激素水平无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极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无创呼吸机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极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60例依据呼吸机治疗模式不同分为4组,每组15例,分别给予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A组)、自动调压正压通气(B组)、双水平气道正压(C组)和自动调压双水平气道正压(D组)通气模式治疗并观察其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4组诊断夜多导睡眠图监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多导睡眠图监测结果比较,经不同模式无创呼吸机治疗后,4组患者最长呼吸暂停时间、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最低脉搏血氧饱和度、平均脉搏血氧饱和度,<90%的氧减时间等指标均有所改善(P<0.05),但A组各项指标改善最明显(P<0.01).结论:极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采用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模式治疗临床疗效最佳.  相似文献   

10.
血氧气流记录与多导睡眠图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和评价血氧气流记录仪诊断不同程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准确性。方法:62例研究对象同时进行整夜标准多导睡眠和血氧气流记录监测,以标准多导睡眠图监测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为诊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金标准,评估血氧气流记录监测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和最低血氧饱和度的准确性。结果:血氧气流记录与标准多导睡眠图测得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和最低血氧饱和度密切相关(r=0.964和0.816,P=0.000)。以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5为诊断界值,血氧气流记录与标准多导睡眠图比较诊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灵敏度为93.3%,特异度为76.5%。正常和轻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组血氧气流记录-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与标准多导睡眠图-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组血氧气流记录-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较标准多导睡眠图-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减低(P<0.05)。不同严重程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组血氧气流记录-最低血氧饱和度与标准多导睡眠图-最低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氧气流记录具有诊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能力,可用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初步诊断;血氧气流记录在评价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时可能低估病情,不宜单独用于判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1.
刘灵洁  黄羽平 《护理与康复》2010,9(12):1023-1024
目的了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情况,针对问题提出对策。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924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进行就诊原因、疾病严重度、疾病认知情况调查;以50岁为界分为A组和B组,对不同年龄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患者主要就诊原因是影响家人休息及有临床症状,不同年龄疾病严重度分布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患者疾病相关知识认知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总体疾病认知较低,对不同年龄患者进行针对性健康宣教,可提高其防范意识及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对冠心病患者预后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2月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内科和急诊科及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分为A1组(冠心病合并轻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组18例)、A2组(冠心病合并中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组29例)以及A3组(冠心病合并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组13例);对所有患者入院后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浆髓过氧化物酶(MPO)、三酰甘油(TG)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进行检测,对心肌缺血总负荷(TIB)进行计算,对患者冠脉造影检查后Gensini评分进行评估。在出院后针对患者实施为期1年的随访,对其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统计。结果:随着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严重程度增加,患者Hcy、MPO、TG以及hs-CRP水平呈现出显著提升。其中A2组Hcy、MPO、TG以及hs-CRP水平均高于A1组(均P<0.05);A3组Hcy、MPO、TG以及hs-CRP水平均高于A2组(均P<0.05)。伴随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一氧化氮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病理生理过程中的意义.方法:检测轻、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及单纯鼾症患者血清一氧化氮、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浓度,中重度患者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前后的一氧化氮、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变化.结果: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一氧化氮浓度较单纯鼾症患者明显下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则明显升高.中重度患者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后一氧化氮浓度升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浓度下降.结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浓度升高,一氧化氮水平下降;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浓度下降,一氧化氮水平增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与探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儿肺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8年11月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儿68例为观察组,同时期的健康儿童68名为对照组。比较2组的肺功能指标,比较观察组中不同严重程度者的肺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的肺功能指标均差于对照组,观察组中重度患儿的肺功能指标均低于轻度及中度患儿,中度患儿的检测结果则低于轻度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儿肺功能相对较差,且不同严重程度患者的差异明显,因此应注意对予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儿进行肺功能的监测与调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COPD-OSAHS)重叠综合征(OS)患者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同型半胱氨酸(Hcy)、8-羟基脱氧鸟苷(8-OHdG)、白细胞介素(IL)-17、内皮素-1ET-1)水平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将108例OS患者分为OS认知障碍组(52例)与OS认知正常组(5,6例),选取、60例门诊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检测3组研究对象血清HIF-1α、Hcy、8-OHdG IL-17、ET-1水平并分析其与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以及绘制OS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 3组研究对象血清HIF-1α、、8-OHdG、IL-17、ET-1水平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OS认知障碍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yMoC A)评分较对照组更低(P0.05);MoC A评分与OS患者血清HIF-1α、Hcy、8-OHdG、IL-17、ET-1水平呈负相关(P0.05),且预测OS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1、0.810、0.804、0.795、0.832。结论血清HIF-1α、Hcy、8-OHdG、IL-17、ET-1水平与OS患者认知功能损伤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能够明显反映OS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程度,可作为OS认知功能障碍诊断或筛查评估指标,对该疾病患者的早诊断、早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脑蛋白损害的磁共振影像表现。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2月大连医科大学收治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71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行颅脑MRI检查的71例健康患者作为对照组,通过观察患者MRI结果,评价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对患者脑蛋白损害及对患者认知功能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海马体积萎缩程度评分及脑白质病变灶严重程度评分(PVH)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认知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SAHS患者出现海马体萎缩和脑蛋白病变,患者出现认知功能下降,通过颅脑MRI可为OSAHS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诊断提供依据,为早期治疗干预提供影像依据。  相似文献   

17.
背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可诱发或加重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该种作用的发生可能与许多血管活性物质有关.目的观察不同程度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部分血管活性物质内皮素1、血管紧张素Ⅱ、血栓烷素B2、6-酮-前列腺素F1α、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变化及其相关性.设计病例-对照,对比观察.单位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及老年心血管病研究所.对象选择1999-10/2001-09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心血管病研究所并疑似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37例,男32例,女5例;年龄35~75岁,平均(56±11)岁.所有患者对实验目的均知情,并同意配合.方法①应用多导睡眠监测仪进行睡眠监测,记录并分析多导睡眠图.以呼吸暂停指数或呼吸紊乱指数为睡眠呼吸障碍的主要诊断指标.呼吸暂停指数为每小时呼吸暂停的次数,呼吸紊乱指数=[(睡眠呼吸暂停次数+低通所次数)/睡眠时间(min)]×60.根据呼吸紊乱指数将患者分为4组呼吸紊乱指数≤5为正常组6例,5<呼吸紊乱指数≤20为轻度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组7例,20<呼吸紊乱指数≤40为中度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组13例,呼吸紊乱指数>40为重度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组11例.②血清内皮素1、血管紧张素Ⅱ、血栓烷素B2、6-酮-前列腺素F1α、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测定均采用均相竞争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③计量资料均数间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参数的相关性采用Person相关分析.主要观察指标①不同程度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血清内皮素1、血管紧张素Ⅱ、血栓烷素B2、6-酮-前列腺素F1α、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比较.②血管活性物质与呼吸暂停参数相关性.结果疑似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37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重度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组的血栓烷素B2和内皮素1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333.60±52.87),(56.64±21.96)ng/L;(230.91±21.65),(28.45±7.76)ng/L,P<0.05],中重度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组血清中血管紧张素Ⅱ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187.31±69.95),(594.84±49.38),(42.05±14.56)ng,P<0.05,0.01].②呼吸暂停指数、呼吸紊乱指数与血中内皮素1,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335~0.594,P<0.05),而与6-酮-前列腺素F1α、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睡眠呼吸暂停可引起具有血管收缩功能的血管活性物质内皮素1和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及凝血物质血栓烷素B2水平上升,但对具有强烈血管舒张作用及抗血小板聚集的物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和6-酮-前列腺素F1α无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高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及健康教育需求.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湘潭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高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知识问卷(AKT)现场调查填写的形式,对患者的一般情况、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及健康教育需求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Ⅳ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8例Ⅳ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98例患者行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108例;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加温控的黏膜下射频组织消融术90例.术后随访1年,两组睡眠呼吸暂停紊乱指数、每小时阻塞及低通气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方式的联合应用,可以提高 Ⅳ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手术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析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继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最长呼吸暂停时间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最长呼吸暂停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更为稳定,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可获得理想效果,更有利于稳定患者的血压,可改善患者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缩短呼吸暂停时间,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