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慢性病预防措施的费用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积极开展慢性病预防,是控制今后慢性病卫生费用及卫生总费用上涨的关键措施。本研究在查阅大量现有资料的基础上,对在开展慢性病预防措施后,慢性病卫生费用及卫生总费用今后的增长状况和节省的卫生资金作了分析。结果表明:积极开展慢性病预防,到2030年,慢性病卫生费用将由14897亿元降至80584亿元;卫生总费用将由183587亿元降至115224亿元;慢性病卫生费用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将由81.13%降至69.93%;从2000年到2030年的30年间,全国城市地区慢性病卫生费用总共可节省560564.67亿元  相似文献   

2.
合理安排城市三级医院慢性病住院病人的治疗,减少其对三级医疗服务的盲目需求和过度利用,这与开展慢性病预防一样,是控制未来慢性病卫生费用上涨的两条重要途径。本文以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胃癌、脑血管病、冠心病5种慢性病为代表,在全国6城市12所三级医院进行了住院病人费用及可分流性的调查。结果显示:全部636名住院病人中,在不影响医疗质量的前提下,有61.63%的病人可分流到一、二级医院,可因此节省病人的住院费用46.20%;在开展慢性病预防的基础上,再分流城市三级医院慢性病住院病人,对控制未来卫生费用的增长,有着更加显著的效果。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到203O年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例可由24.04%下降到8.80%,这一比例相当于90年代发达国家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我国慢性病治疗费用的推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的目的是计算慢性病的治疗费用。方法:推算慢性病在疾病构成中的比例,从而得到慢性病患者的就医例数,并且收集卫生统计年报中治疗费用的数字,分别计算慢性病治疗的住院费用、门诊费用、诊所费用、家庭病床费用,在此基础上得到慢性病的治疗费用。结果与结论:慢性病治疗费用很高,到1994年达到418.8亿元。自1989~1994年间,年均涨幅为21.58%。文章最后还就费用的控制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我国慢性病治疗费用的预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旨在预测慢性病未来治疗费用的变化趋势。方法:应用灰色模型GM(1,1)预测慢性病的例均治疗费用。根据前文对人口规模和慢性病患病率的预测研究,可以得到未来几十年内慢性病的就医例数,据此可预测慢性病治疗的总费用。结果和结论:今后慢性病的例均治行费用和就医例数都将快速增长。因而,总费用会持续攀升。到2030年,治疗费用将达到148947亿元。因而,必须高度重视费用的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5.
研究表明,在自然发展情况下,慢性病及其治疗费用将有较大增长,患病率将由1993年的152‰增加到2030年的656‰;慢性病治疗费用将由1994年的418亿元增加到2030年的148947亿元;卫生费用占GDP的百分比将由1994年的3.2%增加到203O年的24%。如果加强慢性病的社区预防,卫生费用占GDP的百分比可控制在2030年的13%;如果加强社区医疗,这一百分比可控制在15%左右;如果双管齐下,这一百分比可控制在8.8%左右。本研究提出了加强城市社区慢性病防治工作的建议,并提出了加强组织建设,实行投资倾斜和进行需求输导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6.
军队医院加强医疗单元的费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加强医疗单元病人医疗费用分析和医疗效果评价,现已成为控制医疗费用上涨的突破口。本研究应用患者治疗施分法对3所医院胸心外科ICU的184例病人医疗费用,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构成ICU高医疗费用的主要因素依次为:一次性材料费占51.43%、药品费占13.49%、血和血制品费占12.56%、监护费占5.36%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我国人均卫生费用的影响因素,去除线性回归中多变量相关问题带来的不利影响。方法:基于1990-2014年我国人均卫生费用,选取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化率、人口老龄化、婴儿死亡率、每千人口执业医师数和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作为解释变量,使用主成分分析模型研究解释变量如何影响我国人均卫生费用。结果:解释变量均显著影响人均卫生费用。其中,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千人口执业医师数和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正向影响人均卫生费用,婴儿死亡率、城镇化率和人口老龄化负向影响人均卫生费用。结论:我国人均卫生费用的影响因素并非是单一的。人均卫生费用的上涨是多个因素的共同结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近5年黑龙江省神经精神病医院住院患者的费用情况,探求黑龙江省精神疾病住院患者费用影响因素。方法:对2013—2017年出院的7 558例精神疾病患者进行费用构成分析,并对影响医疗费用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住院费用呈逐年上升趋势,药费占比逐年降低,治疗费用占比逐年上升。影响平均床日费的主要因素,按其对平均床日费作用由大渐小依次为:住院天数,情感性精神障碍(心境障碍)、年龄、患者来源、全自费、全公费、住院次数、其他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分裂型和妄想性精神障碍以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结论:精神疾病患者住院费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必须采取综合控制措施,才能有效控制住院患者的医疗费用增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北京市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后慢性病治疗费用的受益人群构成的分析,为慢性病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更好的数据参考。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调查的方法,以北京市24家医院、5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研究对象,利用卫生费用核算体系核算2016—2017年北京市医院和社区慢性病患者治疗费用总量和受益人群构成。结果:2017年,各级机构慢性病门诊费用均上升,社区费用增长最快,增速达19.21%;二级医院住院费用下降,三级医院住院费用上升。各级机构慢性病患者费用的性别、年龄别和疾病别分布存在差异,60岁以上老年人群治疗费用比例较高,循环系统疾病费用占比最大。结论: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实施后,不同受益人群的费用分布显示出不同变化,未来应加强对老年慢性病人群的重视,加大对循环系统疾病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参合农民住院费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农民自报医疗费用的调查,分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前后农民医疗费用的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社区干预研究方法,运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样。结果:试点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后住院费高于实施前,但次均住院费低于非试点县;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性别、年龄、就医机构以及是否患有慢性病的农民的住院费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住院天数、住院期间手术和就医机构是农民次均住院医疗费用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对住院费上涨有一定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和分析高血压、糖尿病、肝硬化、恶性肿瘤等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患者住院费用结构和影响因素,为控制慢性病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4 455例慢性病患者信息,运用描述统计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慢性病患者住院费用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诊断费和药品费在患者医疗费用中占据主体,慢性病患者住院天数、疾病类型、是否病危、年龄可以影响患者的医疗费用。结论:住院天数和疾病类型是影响患者医疗费用负担的主要因素,应加强慢性病患者医疗保障力度,降低患者疾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2.
罗云梅  林燕  张菊英  吕宇  应桂英  甘华平  谭玲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4):2692-2694,2705
[目的]了解四川省农村低收入人口门诊次均医疗费用现状,探讨农村低收入人口门诊次均医疗费用的影响因素。[方法]利用四川省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西部扩点数据资料,了解农村低收入人口门诊次均医疗费用水平;应用多水平方差成分模型探讨低收入人口门诊次均医疗费用的影响因素。[结果]从2003~2008年5年间,农村低收入人口门诊次均直接费用上涨了91.2%;影响农村低收入人口门诊次均医疗费用的主要因素有年龄、自评健康状况、慢性病、卫生服务可及性和就医机构。[结论]应扩大新农合保险统筹向门诊和慢性病延伸;重视农村低收入老龄人群,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大力发展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并完善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制度,从而缓解农村低收入人口门诊费用上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疾病谱的变化,慢性病逐渐成为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问题。慢性病患者需要常年服药甚至劳动能力受限或丧失,其医疗费用对患者家庭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已经成为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原因。因此,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以为慢性病患者解决部分医疗费用,使其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提高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本研究调查了解山东农村居民慢性病患病情况,分析其患病率及主要病种,并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慢性病患病的影响因素,为今后制定有关农村慢性病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研究基于"卫生费用核算体系2011"(SHA 2011)核算天津市老年人慢性病治疗服务费用。方法:基于SHA 2011核算框架核算2012年天津市老年人慢性病治疗费用总量、不同疾病治疗费用、人群费用分布和机构流向。结果:2012年天津市老年人治疗费用总量为150.08亿元,其中,慢性病占91.37%;费用最高的前四种慢性病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60~64岁年龄组慢性病治疗总费用最高,80岁及以上组人均治疗费用最高;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慢性病治疗费用总量相近,其中,医院以住院服务为主,基层医疗机构以门诊服务为主。结论:慢性病消耗了绝大部分老年人治疗资源;天津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较好的能力建设确保老年人群具有比较合理的就医流向。  相似文献   

15.
我国对健康管理的需求迫切而且巨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人口学特征的变化;慢性疾病患病率迅速上升、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的流行日益严重和医疗费用急剧上涨;个人、集体和政府不堪重负。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究农村中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就诊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1年全国基线调查数据,并运用Multinomial Log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农村中老年慢性病患者更易选择县级及以上医院和村级诊所就诊,而不是乡镇卫生院。(2)年龄、教育程度、家庭人均年收入、健康状况、地区类型是影响农村中老年慢性病患者就诊行为的显著性因素。据此,本研究认为农村慢性病治疗主体并未转移到乡镇卫生院。乡镇卫生院应该有针对性地提高慢性病医疗服务能力,积极强化其在慢性病防控与治疗中的职能。  相似文献   

17.
随着慢性病的肆虐与卫生费用的不断增高,慢性病给患者造成的经济负担及所引发的经济风险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导致这一问题日益凸显的原因无疑是复杂的,然而针对这一复杂问题应如何展开分析,国内目前尚缺乏可借鉴的系统性、综合性分析框架。本研究在文献研究基础上,通过多维视角慢性病费用负担及经济风险的定量研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结合专题小组讨论等定性方法的综合运用,对慢性病费用负担及风险研究所应涵盖的多维分析框架进行了探讨,构建出了涵盖"人口结构特征–空间地理分布特征–社会经济特征–风险行为特征–健康与疾病状况–卫生服务利用特征"等视角的慢性病人群负担及经济风险综合分析框架,为整体把握和精准勾勒高经济负担和风险家庭的分布特征提供框架性的分析思路,更为精准锁定高经济风险慢性病人群及决策者制定靶向干预策略和手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山东省居民家庭医疗保健费用支出结构,探讨居民家庭医疗费用支出的影响因素。方法基于山东省第五次卫生服务调查数据,利用SPSS对居民家庭卫生费用支出比例进行聚类分析,利用卡方检验对影响居民卫生费用支出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就业状况、家庭总收入、居住地、是否患慢性病、是否住院和家庭规模对家庭卫生费用支出比例有影响。结论年龄和家庭规模是影响医疗费用支出比例的重要因素,患有慢性病和住院的居民医疗费用支出比例较高;高收入家庭和城镇家庭的医疗费支出比重更低;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和工作状况影响家庭医疗费支出比例。  相似文献   

19.
本文总结了国内外近年来有关中国卫生总费用发展趋势的4种预测结果,在此基础上得出了以下结论:中国卫生总费用在未来30年内呈加速上升的趋势,如不采取及时的费用控制策略,将会背上沉重的费用包袱,但近期内卫生费用的上升仍会在社会可承担的限度之内。必须尽早采取控制卫生费用上升的措施,文章就费用控制的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即:(1)改革对医院的支付方式,引导医院建立合理的内部分配机制;(2)开展慢性病预防工作,降低慢性病的患病率从而控制治疗费用的上升;(3)鼓励患者利用适宜的医疗技术和基层卫生服务设施;(4)减少药品消费量,控制药品费用。  相似文献   

20.
东营地区居民两周次均就诊费用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居民医药费用呈明显上升趋势。随着公费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医疗费用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当前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正在采取各种措施,积极控制医药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国内外在这方面做过不少研究。本研究利用山东省东营地区2002年卫生服务调查资料,分析东营地区15岁及以上居民的就诊费用,从需方的角度探讨影响居民门诊费用的因素,为卫生行政改革和控制医药费用进一步上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