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考察城乡老年人情绪调节特点及对日常情绪的影响。方法采用情绪调节问卷、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量表对377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调查,进行结构方程多组比较。结果除负性情绪外,认知重评、表达抑制和正性情绪城乡差异显著;多组结构方程比较分析显示情绪调节对情绪体验的作用具有地域间的不恒等性(P=0.008)。结论城乡老年人在情绪调节和日常情绪上存在差异,情绪调节对情绪的影响机制也不同,因此针对不同群体应采取不同的方式改善情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国社区中老年人相关抑郁情绪状态与认知功能情况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多阶段分级抽样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采用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10调查中老人的情绪状态,应用认知功能问卷调查其认知功能状态,运用Stata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不同年龄段、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态、户口中老年人群CESD-10得分、心理状态分数、短时回忆能力得分、延时回忆能力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双变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男女中老年人群体中抑郁情绪与认知功能各维度均呈负相关(P<0.01)。分层多元回归显示,男女中老年群体中影响认知功能的因素主要有人口学特征、健康行为因素、抑郁情绪。结论多关注中国社区老年人抑郁情绪状态及认知功能情况及二者的内在联系,通过多种措施改善抑郁情绪状态,提高中国社区中老年人认知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空巢老人心理弹性与焦虑抑郁情绪、主观幸福感(SWB)的相关性。方法使用自编空巢老人一般资料调查表、Connor和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CD-RISC)中文版、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老年人抑郁量表(GDS)和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对250名空巢老人进行入户调查。结果心理弹性高分组的焦虑、抑郁的得分低于心理弹性低分组(P0.01),心理弹性高分组SWB得分高于心理弹性低分组(P0.01);心理弹性与焦虑、抑郁呈显著负相关(P0.01),心理弹性与SWB呈显著正相关(P0.01)。在多元线性回归中,抑郁(β=-0.805)、SWB(β=0.395)进入回归方程(F=46.754,P=0.000)。结论空巢老人心理弹性水平较低,与焦虑抑郁情绪、SWB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5·12地震灾区老年人的抑郁情绪、生活满意度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5·12地震后8个月,采用Scl-90抑郁分量表、躯体化分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以及心理韧性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对灾区的70名老年组被试和139名青年对照组被试进行施测.结果 灾区老年人的抑郁得分略高于青年人(t=1.68,P=0.09),躯体化得分显著高于青年人(t=3.198,P<0.01),生活满意度得分显著高于青年人(t=6.20,P<0.001),老年人的心理韧性得分也显著高于青年人(t=3.11,P<0.01),而社会支持得分显著低于青年人(t=-3.29,P<0.01);心理韧性正向预测生活满意度(β=0.34,P<0.001),而与抑郁、躯体化无关,社会支持负向预测抑郁情绪(β=-0.33,P<0.001),同时正向预测生活满意度 (β=0.19,P<0.001)和韧性(β=0.22,P<0.001).结论 与灾区青年人相比,灾区老年人同时表现出较高的抑郁情绪、躯体化和较高的生活满意度,这与老年人拥有较低的社会支持和较高的心理韧性有关,但心理韧性并不能帮助他们缓解抑郁情绪和躯体化,甚至还受到社会支持减少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5.
丧偶事件对老年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丧偶事件对老年人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层面的影响,为增强丧偶老年人的适应能力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北京老龄化多维纵向数据,对样本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结果 老年人丧偶前的自评健康状况显著高于丧偶后(P<0.05).丧偶老年人的抑郁量表得分14.77,有偶老年人抑郁量表得分8.69.丧偶老年人抑郁量表得分显著高于有偶老年人(P<0.05).老年人丧偶前后的家庭类型有显著差异(P<0.05).缩论丧偶事件对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家庭关系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病耻感与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关系。方法选择136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其病耻感、焦虑和抑郁情绪及其关系。结果 136例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病耻感量表中文版(SSMI-C)总分(53.31±11.03)分,卡尔加里抑郁症状评定量表(CDSS)得分(13.38±4.34)分,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分(57.08±7.21)分。不同年龄患者SSMI-C总分、歧视因子和病情掩饰因子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和病程间SSMI-C各因子得分及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歧视因子、积极效应因子得分和SSMI-C总分在抑郁组和非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抑郁情绪发生率为29.4%,SSMI-C总分、歧视因子和病情掩饰因子得分与CDSS得分、SAS得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具有较高水平病耻感,且易发生抑郁情绪,应减少歧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给予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更多支持和关爱,预防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接受式音乐疗法对社区老年人抑郁情绪的干预效果。方法运用老年抑郁量表(GDS)和自编一般情况问卷对江西省南昌市某社区的老年人进行测评,随机选取GDS评分≥11的老年人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对照组不采取干预措施,干预组开展为期2个月的接受式音乐治疗,2个月后对两组再次测评并分析。结果干预前两组GD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578);接受式音乐治疗2个月后干预组较对照组的抑郁情绪水平和检出率均显著降低(t=3.580,P=0.001;χ~2=4.482,P=0.034),干预组前后评分差异显著(t=3.713,P=0.000)。结论接受式音乐治疗对改善社区老年人的抑郁情绪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5&#183;12地震灾区老年人的抑郁情绪、生活满意度及其相关因素。方法5&#183;12地震后8个月,采用Sel-90抑郁分量表、躯体化分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以及心理韧性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对灾区的70名老年组被试和139名青年对照组被试进行施测。结果灾区老年人的抑郁得分略高于青年人(t=1.68,P=0.09),躯体化得分显著高于青年人(t=3.198,P〈0.01),生活满意度得分显著高于青年人(t=6.20,P〈0.001),老年人的心理韧性得分也显著高于青年人(t=3.11,P〈0.01),而社会支持得分显著低于青年人(t=-3.29,P〈0.01);心理韧性正向预测生活满意度(β=0.34,P〈0.001),而与抑郁、躯体化无关,社会支持负向预测抑郁情绪(β=-0.33,P〈0.001),同时正向预测生活满意度(β=0.19,P〈0.001)和韧性(β=0.22,P〈0.001)。结论与灾区青年人相比,灾区老年人同时表现出较高的抑郁情绪、躯体化和较高的生活满意度,这与老年人拥有较低的社会支持和较高的心理韧性有关,但心理韧性并不能帮助他们缓解抑郁情绪和躯体化,甚至还受到社会支持减少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患者抑郁和认知功能损害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高血压(EH)患者抑郁情绪和认知功能状况及其相关性。方法对200例乡村高血压患者和50例非高血压患者(对照组)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和简易精神状态法分别测定其抑郁情绪和认知功能。结果高血压组抑郁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与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正相关(P<0.05);高血压组认知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与收缩压和舒张压负相关(P<0.01);抑郁评分与认知功能评分负相关(r=-0.514,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存在着抑郁情绪障碍和认知功能明显减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老年抑郁症状与轻度认知障碍(MCI)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就诊于神经内科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老年人603例,采用自行设计量表进行综合评估,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DS)、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抑郁症状和认知功能,并根据评估结果分为MCI组和认知正常组,对两组相关因素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抑郁症状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回归分析显示,GDS得分与年龄呈正相关(r=0.23,P0.05),MMSE得分与年龄呈负相关(r=-0.27,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抑郁症状(OR=1.861,P0.05)、年龄(OR=1.367,P0.05)和教育程度(OR=0.754,P0.05)与MCI显著相关。结论老年抑郁症状、年龄和教育程度与MCI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农村失能老年人焦虑、抑郁情绪与健康行为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运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评定量表(HPLP)Ⅱ,对开封市446例农村失能老年人进行入户调查。结果农村失能老年人焦虑、抑郁总分分别为[(45.66±9.31)、(46.69±7.28)分],健康行为总分为(109.73±16.80)分;焦虑、抑郁情绪与健康行为总分及其各维度间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农村失能老年人健康行为水平较低,焦虑、抑郁情绪与其健康行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整体身心调节联合规律运动对社区抑郁老年人心境及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7月南京市主城区内(玄武区、白下区、鼓楼区、秦淮区、建邺区、下关区)的老年抑郁症患者94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治疗联合规律运动,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整体身心调节,由专业的医师对患者进行老年抑郁量表(GDS)、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心境状态量表(POMS)、主观幸福感指数量表(IWB)进行评分及分析比较。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GDS、SDS和HAMD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且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POMS情绪评分中消极心境得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积极心境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另外,实验组患者的POMS情绪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IWB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整体身心调节联合规律运动可以显著改善社区抑郁老年人的心境,并提高主观幸福感,对于提高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的情绪障碍,并观察不同方法对其治疗的疗效,为临床抗抑郁治疗慢性胃炎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例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予Zung自评抑郁量表(SDS)、自评焦虑量表(SAS)评分;对其中伴有抑郁或焦虑情绪的患者再予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消化道症状评分,并分成三组进行治疗,A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 抗抑郁治疗,B组患者采用抗抑郁治疗,C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疗程均为8周;治疗后再进行各量表评分.结果 (1)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发生率为32.5%(65/200),其中伴抑郁者占14%(28/200),伴焦虑者占24.5%(49/200),抑郁焦虑兼有者占6%(12/200);SCL-90评分除精神病理、强迫外其它各项与对照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01);(2)A组患者治疗后的消化道症状、情绪障碍(以SDS、SAS标准分之和除以2为情绪障碍评分)、SCL-90评分均显著改善至消失(P《0.001),B组患者部分改善(P《0.05),c组患者无改善(P》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发生率较高;此类患者常规治疗疗效差,抗抑郁治疗只能部分有效,而两者联合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消化道症状和精神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合理情绪疗法对反复住院晚期血吸虫病(晚血)患者负性情绪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在湖南省血吸虫病防治所湘岳医院97例住院≥3次且合并焦虑或(和)抑郁情绪的晚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持续4周的合理情绪疗法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比较干预前和干预4周后晚血患者焦虑、抑郁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4周后,晚血患者SAS和SDS评分分别为(45.40±7.77)分和(51.48±8.01)分,显著低于干预前的(59.25±9.29)分和(63.93±9.59)分(t=14.021、12.991,P均<0.01);干预4周后,中、重度焦虑、抑郁患者比例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χ^2=82.019、62.698,P均<0.01),生活质量各领域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提高(P均<0.01)。结论合理情绪疗法可以改善反复住院晚血患者负性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继发型肺结核患者抑郁情绪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100例继发型肺结核患者,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社会支持量表(SSR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调查,分析SDS评分与各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本组患者SDS评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t=10.513,P=0.000),阳性率56%。结论继发型肺结核患者普遍存在抑郁情绪,社会支持较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自我价值感和抑郁在老年人主观年龄和主观幸福感(SWB)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主观年龄量表(ADS)、自我价值感量表(GSWS)、老年人抑郁量表(GDS-11)和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对219名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老年人的实际年龄显著高于主观年龄的感觉年龄、外表年龄、行为年龄和兴趣年龄4个因子(P<0.01);受教育年限≤9年的老年人主观年龄4个因子显著高于受教育年限>9年(P<0.05);经常参加休闲活动的老年人主观年龄4个因子显著低于偶尔参加休闲活动者(P<0.05);主观年龄年轻组SWB显著高于主观年龄中等组和年老组(F=44.63,P<0.01);老年人主观年龄、自我价值感与SWB呈显著正相关(P<0.01),而抑郁与SWB呈显著负相关(P<0.01);回归分析显示,老年人主观年龄(β=0.19,P<0.01)、自我价值感(β=0.21,P<0.01)和抑郁(β=-0.38,P<0.01)对SWB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中介效应分析显示,老年人自我价值感和抑郁在主观年龄对SWB的影响中具有部分中介效应(β=0.31,P<0.01),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0.62%。结论降低主观年龄、提高自我价值感有助于推进老年人成功老龄化,提升老年人的SWB。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江西省社区老年人抑郁情绪现况及影响因素。方法整群随机抽取854名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老年抑郁量表(GDS)、社会支持量表(SSRS)、生活事件量表(LES)、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自编问卷等评估。结果江西社区老年人抑郁情绪的检出率为45.32%,GDS总分为(10.63±6.55);单因素分析显示:女性、独居、不在婚、对邻里关系不满意、家庭经济水平较差、文化程度低、近半年有躯体疾病史等特征的老年人抑郁情绪发生率更高,且抑郁情绪更为严重;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文化程度高、家庭经济条件好、社会支持水平高是抑郁情绪发生的保护因素,高龄、ADL差、生活事件多是抑郁情绪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江西社区老年人抑郁情绪普遍存在,且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焦虑抑郁情绪对冠心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冠心病患者,使用焦虑抑郁量表评价其心理状态,根据评分将冠心病患者分为焦虑抑郁组(30例)和非焦虑抑郁组(30例),测定受试者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并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法测定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反应(FMD).结果:焦虑抑郁组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较非焦虑抑郁组显著升高(P均<0.05),焦虑抑郁组的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反应较非焦虑抑郁组降低(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在调整了体重指数、收缩压、年龄、性别、吸烟史、糖尿病史、心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混杂因素的影响之后,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反应与四种不同量表得分均呈独立正相关(P<0.05),肿瘤坏死因子-α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得分呈独立正相关(P均<0.05),但肿瘤坏死因子-α与抑郁自评量表得分、高敏C反应蛋白与四种不同量表得分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焦虑抑郁情绪可能加重冠心病患者体内的炎症反应及内皮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多种传统保健体育项目对中老年人心理情绪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盲法抽检原则对开展健康体检的中老年健康人155名作问卷调查,依据个人锻炼情况分组,太极拳组32例,五禽戏组31例,易筋经组26例,八段锦组29例,步行锻炼组37例,各项健体育项目的锻炼时间均>2年;另选取30名未开展活动锻炼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均行简化版图形推理(瑞文)测验、划字测验、疮状自评量表(SCL-90)、BFS心境量表做心理情绪评估,检测免疫指标。结果太极拳组、五禽戏组、易筋经组、八段锦组、步行锻炼组图形推理(瑞文)测验评分及划字测验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太极拳组、五禽戏组、易筋经组、八段锦组、步行锻炼组SCL-90躯体症状、抑郁、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强迫症状、人际关系、焦虑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太极拳组、五禽戏组、易筋经组、八段锦组、步行锻炼组BFS心境评分中活跃、愉悦、平静情绪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思虑、愤怒、激动、抑郁、无活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太极拳对思虑、平静、愤怒、激动等情绪的调节效果最明显,五禽戏与易筋经对活跃、愉悦情绪改善效果较良好;步行锻炼则能够调节思虑、愤怒、抑郁及无活力情绪;太极拳组、五禽戏组、易筋经组、八段锦组、步行锻炼组免疫指标CD3~+、CD4~+、CD8~+、自然杀伤(NK)细胞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太极拳组CD4~+、NK指标提升效果最明显,八段锦组对CD3~+、CD8~+改善效果良好。结论传统保健项目锻炼能够调节改善机体免疫,调节心理情绪。  相似文献   

20.
老年与老年前期人群SAS,SDS测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Zung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SDS)对351例老年前期与老年期人群组进行调查评定。结果:SAS、SDS评定,±s分别为41.49±9.60与41.70±10.72。女性老年人SAS、SDS均值皆高于男性(P<0.001及P<0.05)。老年组与老年前组SAS、SDS均值无显著差异。逐步回归分析提示:女性老年人、收入少,疾病及健康自评差者焦虑抑郁得分增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