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原发性肝癌的介入综合治疗及其预后影响因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Li CX  Zhang Y  Gao L 《中华肿瘤杂志》2006,28(12):942-945
目的评价原发性肝细胞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为主的综合治疗,分析、筛选与预后相关的因素。方法141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分别采用TACE治疗、TACE+手术切除、TACE+PEI治疗和TAI治疗。根据多因素回归模型,对患者年龄、性别、血清AFP、ALT、HBsAg、肝功能Child分级、治疗方式、肿瘤大小及数目、血清白蛋白水平、门静脉癌栓、肿瘤病理类型和血清HBeAg进行预后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的总体中位生存时间为19个月,平均生存23,59个月。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63.9%、44.5%、25.8%和7.4%。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肝功能Child分级、治疗方式、门静脉癌栓和肿瘤病理类型与TACE综合治疗预后有关(X^2=45.993,P=0.0001)。结论原发性肝细胞肝癌介入综合治疗安全、有效。患者年龄、肝功能Child分级、门静脉癌栓和肿瘤病理类型是影响介入综合治疗预后的危险因素,治疗方式是影响预后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微侵袭灶病理与临床因素以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49例肝细胞肝癌根治术后的患者,肿瘤切缘大于1cm,术前影像学检查及术中探查均未发现原发肿瘤周边子灶。通过病理切片阅片及外科医生的手术记录了解肝癌微侵袭灶的距离及相关病理和临床因素。结果:肿瘤微侵袭灶距原发肿瘤灶的距离介于0.5mm-4mm。有微侵袭灶的肝癌患者较无侵袭灶的肝癌患者易出现复发,其复发率分别为44.3%(35/79)、28.6%(20/70)。2年和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54.4%比77.1%(P=0.004)、48.1%比71.4%,(P=0.004)。肿瘤包膜情况、边界范围、镜下癌栓、TMN临床分期、Edmondson—Steiner分级、血AFP值、血小板计数、肝硬化程度以及免疫组化指标VEGF与微侵袭灶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细胞癌患者的预后与其肿瘤的侵袭程度有关,侵袭性高的患者易出现肿瘤复发,其生存期较无侵袭者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影响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预后的相关因素,为原发性肝癌患者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及估计预后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2012年6月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实施肝动脉化疗栓塞的1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数据,生存分析采用生命表法,相关因素分析行 Log -rank 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 Cox 模型,筛选出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随访至2013年6月30日153例患者失访15例(9.8%),原发性肝癌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5.92%、31.02%、21.1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肝功能分级、甲胎蛋白(AFP)、肿瘤大小、肿瘤数目、门脉癌栓及治疗次数是影响预后的因素;Cox 风险回归分析显示肝功能分级、肿瘤数目、门脉癌栓及治疗次数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P <0.05)。结论:肝功能分级、肿瘤数目、门脉癌栓为影响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治疗次数是影响预后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脑转移的临床特点和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04—0430—2011-12-01我院在放疗科诊治的32例HCC脑转移患者,其中27例接受脑部肿瘤的放射治疗,随访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32例患者中,27例患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5例无症状即发现颅脑转移。脑转移到死亡的中位生存期为(4.53±2.12)个月,颅脑HCC后到脑转移的中位时间为14.5个月,1年生存率为15.6%。单因素分析显示,颅脑症状(P=0.008)、RPA(P=0.002)、Child-Pugh肝功能分级(P〈0.01)及肝内病灶控制情况(P=0.040)与生存时间相关;多因素分析则显示,颅脑症状、颅内转移灶数目(P=0.027)和是否接受过脑转移灶放疗(P=0.001)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20例脑转移患者已经出现肺转移,21例患者死于肝内病灶未控,5例患者因脑转移灶未能控制而死亡。结论:HCC脑转移患者生存时间短,大部分患者以伴有颅外转移灶,颅内症状、肝功能分级、颅内病灶个数和是否放疗是预后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生存情况及其预后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102例接受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的预后与各项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肝癌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20个月,平均生存(24.95±3.65)个月,1年生存率为63.73%,2年生存率为42.86%,3年生存率为25.49%,5年生存率为7.84%;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Child分级、合并门脉癌栓(β=0.857,OR=2.356)、肿瘤病灶病理分型的恶性程度高(β=0.672,OR=1.958)的患者预后较差,而治疗方式(届=0.525,OR=1.690)较为彻底的患者预后较好。结论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的长期生存的总体情况较好,高龄、Child分级低、合并门脉癌栓、肿瘤病灶病理分型的恶性程度高的患者预后较差,而治疗较为彻底的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6.
吲哚胺2,3-双加氧酶在肝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IDO)在原发性肝癌细胞、癌旁肝细胞及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经临床确诊的2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手术切除和(或)肝穿刺所取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肝癌及癌旁组织IDO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IDO在原发性肝癌细胞与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表达水平相对较低,在癌旁肝硬变细胞中表达明显增高(P〈0.01)。IDO表达强度与患者的年龄、性别、TNM分期无关(P〉0.05);与患者大体病理分型有一定的相关性,浸润型IDO表达强度较块状型明显增高(P〈0.05);有血管浸润及癌栓形成患者IDO也呈高表达状态(P〈0.05);IDO的表达还与病理组织学分化情况相关,低分化肿瘤组织IDO的表达强度明显增高(P〈0.05)。结论:IDO的表达与肝细胞癌恶性有一定的相关,故IDO拟可以作肝癌预后差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预后营养指数(PNI)在接受根治性肝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评估中的意义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2002年12月至2011年12月间接受肝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病例及随访资料,根据患者术前的血清白蛋白和总的淋巴细胞计数算出 PNI 值,分析 PNI 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预后危险因素分析显示:PNI 是影响肝癌切除术后患者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高 PNI 组患者的5年累计生存率为56.20%,而低 PNI 组仅为36.10%,差异显著(P =0.01)。分层分析发现在早期肝癌患者中,PNI 亚组间的总体生存存在显著差异(P <0.05),而在晚期患者中差异不明显(P >0.05)。结论:PNI 是影响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患者生存情况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对术后肿瘤的复发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 HBV)与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疾病进展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39例隐匿性HBV感染(试验组)及141例无病毒性(对照组)的PLC患者的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大小、肝功能分级及其生化指标进行对比研究,并随访其术后生存率与复发率的差异。结果试验组中11例为突发首次诊断为原发性肝癌,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肿瘤>3 cm患者的发生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Child-pughC 肝功能分级明显较对照组严重,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AST、TBIL、DBI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为33.33%,3年生存率明显低于对照组(51.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年复发率为33.33%,明显高于对照组(24.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隐匿性HBV感染与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疾病进展、预后关系密切,应予以重视,以防止PLC的进展,提高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李蕊利  万娟 《现代肿瘤医学》2015,(20):2970-2972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原发性肝癌采取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254例,回顾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统计患者的生存期。结果:254例患者成功随访218例,随访率85.83%。1年、2年、3年以及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1.19%、67.43%、52.75%和41.28%。不同年龄、术前AFP水平、是否伴有肝硬化和肝炎史、射频次数和引导方式的患者生存期差别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BCLC分期为A期、肝功能Child分级为A级、肿瘤≤3cm、单发肿瘤、无血管癌栓的患者生存期明显长于其他患者(P<0.05)。经多因素分析,肿瘤BCLC分期、肝功能分级、肿瘤大小、肿瘤数量以及是否有血管癌栓形成是影响肝癌射频消融治疗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射频消融术是治疗肝癌的重要手段,其治疗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对患者进行治疗前通过相关因素评价可以更好的选择治疗的适应证,并对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价,提高肝癌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研究肝硬化、Child-Pugh分级、肿瘤大小、门脉癌栓、术中输血、肝门阻断时间等与肝癌切除术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09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进行肝癌切除术的12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资料,用Log-Rank检验和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肝癌切除术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患者术后1、2、3、5年复发率分别为54.17%、66.67%、81.40%、87.50%,平均复发时间为19.5个月。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93.50%、73.17%、58.54%、27.64%,平均生存时间为42.9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肝硬化(χ2=11.159,P =0.005)、Child-Pugh 分级(χ2=7.715,P=0.028)、肿瘤≥5 cm(χ2=11.483,P=0.004)、门脉癌栓(χ2=22.271,P=0.001)与肝癌复发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肝硬化(χ2=8.993,P=0.003)、肿瘤≥5 cm(χ2=4.022,P=0.039)、门脉癌栓(χ2=5.023,P=0.027)与肿瘤复发有关。单因素分析显示肝硬化(χ2=7.339,P=0.025)、血清甲胎蛋白AFP﹥400 ng/ml(χ2=5.431,P=0.042)、Child-Pugh分级(χ2=13.389,P=0.002)、肿瘤≥5 cm(χ2=11.342,P=0.003)、门脉癌栓(χ2=52.167,P﹤0.001)、肝门阻断(χ2=5.801,P =0.037)、术中输血(χ2=14.959,P=0.001)等与患者术后生存率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肝硬化(χ2=9.133,P=0.003)、Child-Pugh分级(χ2=4.799,P=0.028)、肿瘤≥5 cm(χ2=9.101,P=0.004)、门脉癌栓(χ2=11.126,P=0.001)、肝门阻断(χ2=3.985,P=0.046)与患者术后生存率相关。结论肝硬化、Child-Pugh分级、肿瘤大小≥5 cm、门脉癌栓、肝门阻断是影响肝癌患者切除术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