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管钙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探讨矿物质与骨代谢指标在MHD患者血管钙化中的作用。方法选取MHD患者69例和健康体检者67例,检测血清白蛋白、血清总钙、血磷、血肌酐、碱性磷酸酶、钙磷乘积和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 PTH)。同时行侧位腹平片(空腹)、髋关节正位片、双手及腕关节正位片X线检查以评价腹主动脉、股动脉、桡动脉及双手动脉钙化情况,并了解钙化与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MHD组血管钙化程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中重度钙化组年龄、透析时间、血糖、血磷和钙磷乘积均高于轻度钙化组(P0.05);低i PTH(150 ng/L)、高i PTH(300 ng/L)患者i PTH与钙化相关(P0.05),150~300 ng/L i PTH患者i PTH与钙化无相关性(P0.05)。结论年龄、透析时间、血磷、血糖、钙磷乘积、i PTH水平可能与MHD患者血管钙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心脏瓣膜钙化的危险因素。方法对75例老年MHD患者进行心脏彩超检查,根据有无瓣膜(主动脉瓣、二尖瓣)钙化分为钙化组(27例)和无钙化组(48例)。记录两组的一般临床资料,检测肾功能、钙磷代谢指标、全段甲状旁腺素(i PTH)、营养指标及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 BNP)、超敏C反应蛋白(hs CRP)水平。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MHD患者心脏瓣膜钙化的危险因素。结果 75例患者中27例存在心脏瓣膜钙化。钙化组的平均年龄、透析龄、血磷(P)、钙磷乘积(Ca×P)、i PTH、NT-pro BNP、hs CRP水平均显著高于无钙化组(P0.01)。但血白蛋白(ALB)水平显著低于无钙化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年龄、透析龄、血P、i PTH、NT-pro BNP、hs CRP是老年MHD患者心脏瓣膜钙化的危险因素(P0.05),血ALB是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在MHD患者,特别是老年、长透析龄患者群中,血P、i PTH、NT-pro BNP、hs CRP是心脏瓣膜钙化的危险因素,ALB是保护性因素。通过监测以上指标,可为MHD患者心脏瓣膜钙化提供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腹主动脉钙化(AAC)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通过X线腹部侧位片对177例MHD患者进行AAC评分,按腹主动脉钙化有无将患者分为钙化组和非钙化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人口学特征、透析龄、心血管事件、高血压病史、高脂血症病史、糖尿病病史、碳酸钙及活性维生素D用药史以及血钙、血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 PTH)、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实验室指标的不同,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AAC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比较不同PTH水平组患者AAC的发生率。结果 177例MHD患者中58.2%(103例)存在腹主动脉钙化,钙化组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钙化组(33.3%vs 9.4%,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钙化组患者高龄、长透析龄、高hs-CRP、高脂血症、高血压、碳酸钙用药史、活性维生素D用药史人数显著高于非钙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高脂血症、高血压、长透析龄、高i PTH、高hs-CRP、活性维生素D和碳酸钙用药史是AAC的危险因素。随着血清i PTH水平的增高,AAC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即使在矫正了年龄、性别、吸烟、透析龄、高血压、糖尿病、高hs-CRP、活性维生素D用药史、碳酸钙用药史等影响因素后,这种作用依然存在。结论 MHD患者腹主动脉钙化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研究发现年龄、高脂血症、高血压、透析龄、高PTH、高hs-CRP、活性维生素D和碳酸钙用药史是AAC的危险因素,其中高i PTH水平是MHD患者AAC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心血管钙化发生率,分析影响老年MHD患者心血管钙化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于四川省15家血液透析中心透析的老年MHD患者。收集患者相关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腹部侧位X线片,骨盆X线片及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评估患者心血管钙化情况。根据患者是否存在腹主动脉、髂股动脉或心脏瓣膜钙化分为钙化与非钙化组,比较两组间各项临床指标差异,并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老年MHD患者心血管钙化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79例老年MHD患者,男性41例,女性38例,平均年龄(68.61±6.72)岁,透析龄平均(61.95±44.83)个月,糖尿病肾病占老年MHD患者原发病因首位(25.3%);②老年MHD患者心血管钙化发生率高达81.0%;钙化组(n=64)年龄、脉压差、矫正钙高于无钙化组(n=15)(P0.05), HGB、TC水平低于无钙化组(P0.05);③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钙、HGB和TC是老年MHD患者心血管钙化危险因素(P0.05);④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磷是老年MHD患者心脏瓣膜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MHD患者的心血管钙化发生率高达81.0%;高钙、高磷、低HGB和低TC是老年MHD患者心血管钙化危险因素,改善上述指标,可能会降低老年MHD患者心血管钙化发生率,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含钙离子浓度透析液与不同剂量碳酸钙联用对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和血清胎球蛋白A水平的影响.方法:6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钙浓度(DCa)为1.75 mmol/L(DCa1.75组)、1.50 mmol/L(DCa 1.50组)、1.25 mmol/L(DCa 1.25组)透析液透析.DCa 1.75、DCa 1.50组患者口服小剂量碳酸钙片或不服碳酸钙片,DCa 1.25组患者口服碳酸钙片3 g,每日3次.每组均透析9个月(为观察终点),每3个月检测血钙、血磷、血清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和胎球蛋白A.结果:观察终点与初始值比较,DCa 1.75组血钙、钙磷乘积和胎球蛋白A明显上升(P<0.05);DCa 1.50组血磷轻度上升,iPTH均值和胎球蛋白A水平相对平稳;DCa 1.25组血钙水平有所下降,血磷与钙磷乘积显著下降(P<0.05),iPTH均值和胎球蛋白A水平相对平稳,且发现iPTH在150~300 ng/L间者所占百分比明显增多.结论:对合并高磷血症的MHD患者,使用高钙透析液可使钙磷乘积上升,钙化抑制物胎球蛋白A水平增高,增加了血管钙化的风险;对此采用低钙透析液联用较大剂量碳酸钙口服,不仅iPTH趋于理想范围,且胎球蛋白A水平相对稳定,可有效预防血管钙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腹主动脉钙化(AAC)的发生率,分析影响AAC发生的危险因素,尤其是血清25羟维生素D_3[25(OH)D_3]水平与AAC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MHD患者,共182例,记录患者相关临床和实验室资料,腰椎侧位X线片检测患者腹主动脉钙化情况,并进行半定量评分。根据患者是否检出AAC分为钙化组与非钙化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25(OH)D_3水平及各项临床指标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影响患者AAC发生的危险因素,并用Spearman相关法分析血清25(OH)D_3水平与AAC评分的相关性。结果:钙化组144例(79.1%),非钙化组38例(20.9%),钙化组患者25(OH)D_3水平显著低于非钙化组[(26.55±20.53)ng/m L比(46.1±26.11)ng/m L,P0.01]。钙化组患者的年龄、透析龄、患有糖尿病、磷、钙磷乘积、碱性磷酸酶(AKP)、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 PTH)、总胆固醇(TC)均明显高于非钙化组(P0.05)。24h残余尿量、25(OH)D_3、舒张压均明显低于非钙化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患有糖尿病、磷、i PTH、TC可能是发生AAC的危险因素。24h残余尿量、25(OH)D_3为保护性因素。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MHD患者血清25(OH)D_3水平与AAC评分之间呈负相关。结论:MHD患者AAC发生率高,AAC的发生与年龄、BMI、患有糖尿病、磷、i PTH、TC有关,而24h残余尿量和25(OH)D_3是保护性因素,血清25(OH)D_3水平与AAC评分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锌-α2-糖蛋白(ZAG)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冠状动脉钙化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行MHD治疗的患者152例,收集临床资料,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钙、血磷、血脂(TC、TG、LDL-C、HDL-C)、肝功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白蛋白、血肌酐、血尿酸、尿素氮、全段甲状旁腺素,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中ZAG水平,所有患者均接受64排螺旋CT扫描检查,利用Agatston评分软件对图像进行量化评估,根据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将患者分为无钙化组(n=59)和钙化组(n=93)。结果:与无钙化组相比,钙化组患者年龄、高血压比例、血磷、血肌酐和hs-CRP升高,而ZAG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血肌酐、hs-CRP和ZAG是影响MHD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的危险因素(P0.05);MHD患者冠状动脉钙化评分与年龄和hs-CRP呈正相关(r=0.290和0.451,P0.05),与ZAG呈负相关(r=-0.537,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ZAG水平在预测MHD患者发生冠状动脉钙化时,曲线下面积0.821(95%CI:0.753~0.888),当血清ZAG水平取46.34 mg/L时,灵敏度为87.10%,特异度为64.41%。结论:MHD患者血清ZAG水平与冠状动脉钙化相关,且对MHD患者发生冠状动脉钙化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3与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夜间脉压指数(pulse pressure index,PPI)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471例,根据动态血压监测结果计算夜间PPI,按夜间PPI水平分为2组:低水平组(241例)PPI<0.46,高水平组(230例)PPI≥0.46,测量身高、体质量,计算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并检测空腹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肌酐、血钙和血磷等指标,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比较2组各指标及夜间PPI的差异。结果 2组患者TC、TG、LDL-C、HDL-C、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肌酐、血钙、血磷及降压药治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水平组患者25羟维生素D3水平显著高于高水平组[(38.47±20.20)nmol/Lvs(34.18±12.78)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与低水平组比较,高水平组25羟维生素D3水平缺乏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夜间PPI与25羟维生素D3和年龄独立相关。结论在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中,低水平血清25羟维生素D3可能是PPI增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糖尿病肾病患者心血管钙化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慢性肾脏病(CKD)2~5期非透析糖尿病肾病患者270例(2期40例、3期121例、4期63例、5期46例),完善心血管钙化的相关实验室检查,选用螺旋CT评分冠状动脉钙化,腹部侧位平片评分腹主动脉钙化,心脏彩超观察心脏瓣膜钙化情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心血管钙化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CKD 2~5期患者血磷逐渐升高,血钙逐渐降低,全段甲状旁腺激素逐渐升高,25羟维生素D逐渐下降(P0.01)。所有患者心血管钙化发生率为70.3%,其中冠状动脉钙化、腹主动脉钙化和瓣膜钙化发生率分别为55.1%、43.4%和23.9%。CKD 2~5期心血管钙化的总发生率分别为72.5%、73.6%、66.7%和63.0%。心血管钙化与年龄、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程、心血管疾病史、颈部血管粥样斑块等相关,而与性别、血脂异常、血钙、血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及CKD分期无关。其中年龄、心脑血管疾病史和颈部血管粥样斑块是冠状动脉和腹主动脉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是心脏瓣膜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心血管钙化发生率高,在CKD 2期钙磷代谢紊乱不明显时即已出现明显钙化。心血管钙化发生率与传统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相关,而与钙磷代谢指标及CKD分期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18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水平、影响因素及与血管钙化和左心室肥厚(LVH)的关系。方法:检测血清全段FGF23水平,钙、磷、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25羟维生素D及常规实验室指标,记录调节钙磷代谢的用药情况,螺旋CT检测冠脉钙化评分(CACS),腹部侧位平片检测腹主动脉钙化评分(AACS),心脏超声检测心脏指标。结果:所有患者的血清FGF23水平显著升高,根据FGF23水平用四分位法将患者分为四组:组1 FGF23为77.7~1 260.8 Pg/ml,组2 FGF23为1 290.9~5 934.6 pg/ml,组3 FGF23为6 969.8~27 219.7 pg/ml,组4 FGF23为27 487.3~234 869.2 pg/ml,随着组间FGF23水平升高,患者年龄更大,踝臂指数更低,血红蛋白更低,血磷更高(P0.05),FGF23与血磷的相关系数为0.435(P0.01)。同时,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呈下降趋势,lgiPTH、活性维生素D的处方率、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LVH的患病率均呈上升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除了AACS≥5的患者随FGF23升高腹主动脉钙化的患病率增加外(P=0.048),其余各组血管钙化患病率及严重程度有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血清FGF23水平在MHD患者中明显升高,与血磷升高正相关。高FGF23水平的患者腹主动脉钙化(AACS≥5)的患病率增加,未发现血清FGF23与冠状动脉钙化、LVH患病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四川地区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慢性肾脏病矿物质与骨异常(CKD-MBD)的患病率、各个指标达标率及其发病危险因素。方法:纳入四川地区15个血液透析中心MHD患者1 150例,搜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以超声心动图、骨盆正位片、腹部侧位片评价血管钙化。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25(OH)D3、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和血清可溶性klotho蛋白(s KL)。以K/DOQI指南建议的目标值为标准,分析CKD-MBD患病率、各项指标达标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 150例MHD中诊断为CKD-MBD的患者1 113例(96.78%)。其中低血磷7.80%、高血磷55.90%;低血钙31.40%、高血钙28.30%、低甲状旁腺激素(PTH)17.20%、高PTH 58.30%;心脏瓣膜钙化的患者169例(30.02%);腹主动脉钙化患者168例(45.41%);髂股动脉钙化106例(27.46%)。患者血钙、血磷、血i PTH达标率分别为36.78%、36.30%、24.50%。收缩压、血清肌酐、血尿素氮、高密度脂蛋白、血i PTH与高磷血症独立相关。透析龄、血i PTH、血清FGF-23与高血钙独立相关。血磷、白蛋白、碱性磷酸酶(ALP)与高血i PTH独立相关。结论:四川地区的MHD患者的CKDMBD的患病率高,达标率低,受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影响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继发冠状动脉钙化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2年3月该院收治的91例老年MH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计算机断层扫描(CT)的定量血管钙化评分(CACS)分为钙化组(n=59)、非钙化组(n=32),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年龄、性别、合并基础疾病、透析时间)、血清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使用药物等差异,将存在显著差异的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钙化组、非钙化组两组患者之间的年龄、合并糖尿病、血清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合并高血压、透析时间、使用药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老年MHD患者继发冠状动脉钙化的单因素代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程中发现,年龄≥80岁(95%CI=1.241-3.373,OR=2.046,P=0.005)、合并糖尿病(95%CI=1.121-2.435,OR=1.652,P=0.012)、血清磷≥1.78 mmol/L(95%CI=1.085-3.302,OR=1.893,P=0.025),全段甲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Runx2甲基化水平与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管钙化的关系。方法 选取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行MHD的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冠状动脉钙化(CAC)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无钙化组、轻中度钙化组、重度钙化组。应用Methprimer进行Runx2甲基化引物设计,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患者的全血Runx2甲基化水平,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究其与血管钙化的关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Runx2甲基化水平对MHD患者血管钙化的诊断价值。结果 差异性检验发现三组间全血Runx2甲基化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随着血管钙化程度的增加,Runx2甲基化的表达水平降低。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Runx2甲基化水平与血管钙化呈负相关(r=-0.51,P<0.01),年龄、血磷与血管钙化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Runx2甲基化水平诊断血管钙化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61(P<0.001),Runx2甲基化水平与年龄、血磷三者联合诊断血管钙化的AUC及灵敏度均显著提高(P<0.05)。结论 全血Runx2甲基化水平可能成为诊断MHD患者血管钙化的生物标志物,且与年龄、血磷联合评估时AUC及灵敏度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心血管钙化分布及相关因素。方法:选择MHD≥3月的患者144例,完善相关实验室检查,螺旋CT检测冠状动脉钙化评分(CACS,Agaston法),腹部侧位平片检测腹主动脉钙化评分(AACS,Kauppila法),心脏超声检测心脏瓣膜钙化情况,计算心血管钙化指数(CCI)。结果:本组患者影像学可见钙化的总发生率为70.83%,29.17%无钙化,普遍钙化者26.39%,选择性钙化者44.44%。冠脉钙化的患者中,CACS100的患者占50.67%,腹主动脉钙化的患者,AACS5者占48.48%,瓣膜钙化以二尖瓣为主(34.25%)。钙化总发生率无性别差异,随年龄和透析龄的增长而增加。AACS与CACS呈正相关(r=0.636),发生瓣膜钙化的患者CACS更高(P0.00 1)。比较普遍钙化与无钙化的患者,年龄、透析龄、体质量指数、腹围、踝臂指数、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是否糖尿病存在差异(P0.05),而收缩压、舒张压、血钙、血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磷结合剂和活性维生素D的用药情况未见差异(P≥0.05)。高龄、高血钙、贫血、血脂异常是冠脉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高龄、血脂异常是腹主动脉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高龄和长透析龄是心脏瓣膜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CCI与CACS比较有良好的特异度和灵敏度。结论:本组患者心血管钙化部位不均衡,年龄、透析龄、血钙、血脂及部分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与钙化的发生有关。CCI可能是更优质的血管钙化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雌二醇水平和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08-2016-01在我院进行诊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82例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老年人(≥60岁)182例为对照组,2组都进行性激素(雌二醇、睾酮)及常规代谢指标(TC、TG、LDL、Glu、HDL)的测定,同时采用超声观察颈动脉硬化状况与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的血清TC、TG、LDL、Glu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HDL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雌二醇与睾酮含量分别为(119.49±16.29)nmol/L和(18.34±2.47)nmol/L,对照组分别为(160.35±17.24)nmol/L和(11.42±3.11)nmol/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观察组中,血清雌二醇含量与HDL呈现明显正相关性(P0.05),而与TC、TG、LDL、Glu、内中膜厚度(IMT)呈明显负相关(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雌二醇、LDL、Glu为导致IMT增厚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雌二醇水平呈现低表达和颈动脉硬化状况,可加重糖脂代谢紊乱,促进糖尿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骨形成蛋白7(BMP-7)与腹主动脉钙化以及临床指标间的关系。方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MHD患者30例,同时选取同期健康志愿者30名为对照组,收集相关人口学资料,检测血钙、血磷、血镁、血清白蛋白、全段甲状旁腺激素、25-羟维生素D3及血清BMP-7等指标。应用侧位腹部X线平片评估腹主动脉钙化情况,对钙化者以Kauppila评分标准对其评分,并对相关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HD组腹主动脉钙化者占40%,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钙化积分与年龄、透析龄、血磷、钙磷乘积、血镁、全段甲状旁腺激素呈正相关(r分别为0.588,0.417,0.741,0.623,0.47和0.588,P均0.05),与BMP-7(r=-0.796,P0.01)呈负相关,而与其他指标无明显相关性。透析患者BMP-7显著高于对照组[(1405.75±783.13)ng/L对(93.55±51.76)ng/L,P0.01)。血清BMP-7与年龄(r=-0.428,P=0.018)及血磷(r=-0.418,P=0.021)呈负相关。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腹主动脉钙化较正常人更普遍。血清BMP-7可能是血管钙化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21,37(5):428-432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冠状动脉(冠脉)钙化情况,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20年10月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MHD患者154例,多层螺旋CT计算冠脉钙化积分;根据冠脉钙化积分结果将入选患者分为重度钙化组(冠脉钙化积分400,45例)和非重度钙化组(冠脉钙化积分400,109例),并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资料和血生化指标。结果:重度钙化组的年龄、透析龄、冠心病史、碱性磷酸酶、血镁水平与非重度钙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透析龄、碱性磷酸酶是冠脉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高血镁水平是冠脉钙化的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判断血镁对MHD患者重度冠脉钙化的预测价值,其中血清镁最佳截断值为0.925 mmol/L,敏感性为76.1%,特异性为71.1%,曲线下面积为0.822(P0.001)。结论:MHD患者普遍存在冠脉钙化,年龄、透析龄、碱性磷酸酶是冠脉钙化独立危险因素,高血镁水平是冠脉钙化的保护因素,血清镁对MHD患者重度冠脉钙化有着良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在老年去卵巢大鼠模型上探讨维生素K2对血管钙化的影响。方法 36只10个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去卵巢组、去卵巢+维生素K2组。去卵巢手术后3周,去卵巢+维生素K2组给予维生素K2灌胃30 mg/kg,每周5次,持续12周。各组大鼠在术前及药物干预后每3周留取血清及尿液,18周后处死大鼠,HE染色观察子宫、血管组织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和尿液基质Gla蛋白(MGP)含量及雌激素水平变化,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胸主动脉MGP 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血管未羧化MGP(ucMGP)的表达,Von Kossa染色观察动脉钙化,原子分光光度计测定血管总钙含量。结果去卵巢后大鼠子宫和血管组织切片呈现明显不同,血中雌激素水平下降,表明去卵巢大鼠模型构建成功。去卵巢前各组大鼠血清及尿液中MGP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去卵巢后,假手术组MGP含量无明显变化,去卵巢组MGP含量下降,去卵巢+维生素K2组MGP含量先下降后上升。去卵巢+维生素K2组血管中MGP mRNA表达量较假手术组高(P<0.01),较去卵巢组低(P<0.01)。血管ucMGP表达出现在血管钙化周围区域,去卵巢+维生素K2组未见明显ucMGP的表达。去卵巢+维生素K2组血管总钙含量明显低于去卵巢组(P<0.01),高于假手术组(P<0.05)。结论 MGP在绝经后血管钙化的发病中有重要作用,维生素K2可能通过调节MGP羧化及基因表达抑制血管钙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T2DM患者血清非磷酸化-未羧化的基质gla蛋白(dp-ucMGP)水平与膝下动脉钙化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于我院内分泌科或血管外科住院的146例T2DM患者,ELISA检测血清dp-ucMGP水平。所有研究对象均行下肢动脉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并计算膝下动脉钙化积分,检测患者HbA_1c、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PTH),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结果根据膝下动脉钙化积分分为:正常组(NC,n=20)、轻中度钙化组(n=70)和重度钙化组(n=56),各组血清dp-ucMGP水平分别为330(265.5,394.5)、480(407,553)、720(640,800)pmol/L(P0.01);与NC组比较,轻中度钙化组和重度钙化组男性、年龄、心血管疾病病史、BMI、WHR、血清PTH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血清dp-ucMGP水平是膝下动脉钙化的独立预测因素,独立于年龄、性别、心血管疾病病史。结论血清高水平dp-ucMGP与T2DM患者膝下动脉钙化积分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在老年去卵巢大鼠模型上探讨维生素K2对血管钙化的影响。方法 36只10个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去卵巢(OVX)组、去卵巢加维生素K2干预(OVX+Vitamin K2)组。OVX+Vitamin K2组给予维生素K2灌胃(30 mg/kg,每周5次,持续12周)。各组大鼠在术后,每3周留取血清及尿液;18周后处死大鼠,HE染色观察子宫、血管组织变化,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及尿液中MGP(Matrix-γ-carboxyglutamic acidProtein:Matrix Gla Protein,MGP)的量及雌激素的变化;原子分光光度计测血管总钙含量;免疫组化法观察血管未羧化MGP(non-y-carboxylated MGP,ucMGP)的表达,VonKossa染色观察动脉钙化;荧光实时定量PCR扩增MGPmRNA,观察其在胸主动脉的表达水平。结果 (1)血清及尿液中的MGP含量OVX+Vitamin K2组最高,OVX组其次,假手术组最低(P<0.05),血中MGP随时间呈上升趋势,尿中呈下降趋势;OVX组及OVX+Vitamin K2组雌激素水平下降(P<0.05)。(2)血管总钙含量测定:维生素K2组明显低于OVX组(P<0.01),高于假手术组(P<0.05)。(3)血管未羧化MGP表达出现在血管钙化周围区域,钙化严重组表达较多。维生素K2组阳性表达较少。(4)血管中MGP mRNA表达量:维生素K2干预组较假手术组高(P<0.01),较OVX组低(P<0.01)。结论 MGP在绝经后血管钙化的发病中有重要作用,维生素K2可能通过调节MGP羧化及基因表达抑制血管钙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